导图社区 光纤通信思维导图
光导纤维通信原理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本导图讲述了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光纤传输原理、光源器件、光发射机、DWDM的基本概念、PTN的基本概念等。
编辑于2021-08-10 16:01:58光纤通信
第一章
1.1 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通信发展两大目标
远距离传输
大容量通信
光纤通信与电缆或微波等通信方式的区别
💙光纤通信与电通信的主要差异
P1
光纤通信的优点
(1)容量大
(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抗干扰能力强
(4)体积小、重量轻
(5)光纤的原材料取之不竭
💙光纤的特点及应用
P2 表1.2
光纤系统组成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P5
1.2 光纤通信网络发展现状
通信网概念 P6
光纤通信网络模型 P7
组成
作用
不仅适用于电信业务网,而且广泛用于有线电视网、计算机局域网、光互联网等信息网络
1.3 光纤通信发展与演变的趋势
主要手段
实现高速化、大容量的主要手段是采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
P11
第二章
2.1 光纤和光缆的结构及类型
光导纤维(光纤)
结构 P19
作用
类型
多模光纤
光纤中传输多个模式
适用于中距离、中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
单模光纤
光纤中传输单个模式
适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
光缆 P22
应该大概了解就可
2.2 光纤传输原理分析
基本光学定律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光纤中光的传播
💙用射线理论描述阶跃型光纤的导光原理 P29
2.4 光纤的传输特性
损耗特性 P39-41
光纤损耗规律
光纤衰减系数
光纤总衰减
吸收损耗
散射损耗
附加损耗
💙使用过程中影响光纤损耗的原因 P40
色散特性 P42
根据原因可分为
模式色散
在多模光纤中传输,不同模式沿光纤轴向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到达终端时,必定有先后,出现时延差,从而引起脉冲宽度展宽与畸变,形成...
材料色散
由于构成纤芯材料对不同光波长呈现不同的折射率造成
波导色散
光纤的波导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产生的色散
偏振模色散 (单模光纤特有)
在理想的单模光纤中,由于只传输一种模式,故不存在模式色散,但存在偏振模色散
产生原因
在单模光纤中实际上传输的是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模,它们的电场各沿x,y方向偏振,其相位常数不同,相应的群速度不同,它们沿光纤传输产生时延差,导致脉冲展宽。
危害
对数字信号,经光纤传播一段距离后,色散会引起光脉冲展宽或信号畸变,严重时,前后脉冲将互相重叠,形成码间干扰,导致误码率增加。因此,色散决定了光纤的传输带宽,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或中继距离。
光纤的带宽
💙色散的程度用什么表示,单位?
脉冲展宽,单位ps。 P45
💙简述光纤色散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说明色散为什么会限制系统的通信容量 P42
光纤非线性效应
受激散射
定义
光场把部分能量转移给非线性物质
包括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
折射率扰动
第三章
3.1 光源器件
光源器件是光发射机的核心,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LD)
1.光的辐射和吸收
(1)自发辐射
概念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处在高能级E2粒子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并发射出一个频率为f,能量:为D的光子。发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两级的能量之差。
特点
1⃣️高能级粒子的自发行为,与是否存在外界激励作用无关
2⃣️独立、随机的。各列波的相位和偏振方向都不相同,并向四面八方传播,为非相干光
(2)受激吸收
概念
原处于低能级E1的粒子当受到外来的频率f=(E1-E2)/h的光子照射时,会吸收光子的能量从低能级E1向高能级E2跃迁
受激条件
外来光子的激励,且每个外来光子的能量hf≥E1-E2.
(3)受激辐射
激光器的物理基础
概念
处于高能级E2的粒子受到外来光子的激发(感应),发射一个与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全同光子,即频率、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相同并受激辐射发出光为相干光。
辐射条件
每个外来光子的能量hf=E2-E1
特点
外来光子与感应光子为全同光子
光放大现象 P53
雪崩
💙简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基本过程的特点
(4)粒子数反转分布
高能级粒子数N2大于低能级粒子数N1(N2〉N1),总效果是受激辐射比受激吸收占优势。
(5)光放大
2.激光产生的条件
(1)放大(激活)物质
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的激光工作物质
激励源
泵浦源
(2)频率选择及正反馈
(3)阈值条件和相位条件 P54
3.半导体的能带及PN结能带结构
LD发光原理是受激辐射
光发射的物理机理 P56
电致发光
半导体激光器基本结构
俺觉得不考
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和可调谐式半导体激光器
1.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 (动态单纵模激光器)
优点
(1)单纵模特性好
(2)光谱线宽窄
(3)温度特性好
(4)调制特性好
2.可调谐式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特性 P61-P64
1.阈值稳态特性(P-I特性)
2.温度特性
3.转换效率
4.发光波长和光谱特性
5.光电延迟和张弛振荡现象
6.自脉动现象(等幅振荡)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主要特性
1.P-I特性曲线 P65
LED无阈值,发光功率随工作电流增大
工作温度升高时,同样的工作电流下LED输出功率下降
💙LD. LED 的工作原理、P - I特性曲线的差异
LED与LD的区别
发光二极管不存在阈值,输出功率与注入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
发光二极管的光谱宽度较宽
光束发散角较大,与光纤耦合效率也较低
输出的光功率比较低
温度特性好
没有谐振腔,是以自发辐射为主的非相干光
2.光谱特性和发散角
LED的光谱宽度较宽,使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较严重,而发散角大使LED和光纤的耦合效率低
3.2 光检测器件 (光电效应原理)
PD光电二极管
基于PN结的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效应原理
指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到半导体PN结上,且光子能量大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时,价带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跃迁到导带,使导带中带有电子,价带中有空穴,从而使PN结中产生光生载流子,在场的作用下形成光电流的一种现象
PIN光电二极管
PD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改进
加大耗尽区宽度,从而使入射光尽可能的在耗尽区被吸收
APD雪崩光电二极管
具有内部电流增益的光电转换器件,可以用于检测微弱光信号
当耗尽区吸收光子时,激发出来的光生载流子经过高场区被加速,以极高的速度与耗尽区的晶格发生碰撞,使晶体中的原子电离,从而产生新的光生载流子,并发生连锁反应,使载流子迅速增加,光电流在APD管内部获得增益,形成雪崩倍增效应
💙简述雪崩增益效应
光电二极管的主要特性 P68-P70
1.光电效应条件和波长响应范围
2.光电转换效率
3.光电响应速度和频率特性
3.3 光纤放大器 (直接对传输光信号进行放大)
基本原理图 (受激辐射) P71
分类
半导体光放大器
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光光纤放大器
掺杂光纤放大器
掺铒(EDFA)
光纤通信系统最佳放大器
掺谱
掺铌
EDFA的结构及原理
1.EDFA的基本结构
EDFA主要由掺铒光纤、泵浦源、WDM、光隔离器等组成
💙2.EDFA的工作原理
P72-P73绿色笔划线
💙 EDFA的主要特性
1.增益特性(越大越好)
P73
2.输出功率特性
3.噪声特性
3.4 光纤连接器
主要性能指标 P76-P77
💙1.插入损耗(越小越好)
原因
(1)相互连接的两光纤结构参数(模场直径、数值孔径、折射率指数)不匹配
(2)光纤的耦合不完善、有缺陷
减少插入损耗的措施
(1)使光纤结构参数匹配
(2)减少横向偏移、间隙端面不平整的情况
2.回波(反射)损耗(越大越好)
3.重复性和互换性
用dB表示
实现光纤与光纤之间、光纤与光模块或仪表、光纤与其他光无源器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3.5 光分路耦合器和波分复用器
光分路耦合器 (与波长无关)
1.基本结构 P77-P78
X状耦合器
Y状耦合器
星状耦合器
树状耦合器
2.主要性能指标
都是些公式 P79
3.功能
把一个输入的光信号分配给多个或两个输出,或把多个或两个光信号输入组合成一个输出。
💙简述光纤定向(分路)耦合器和光开关的种类及用途
波分复用器 WDM (与波长有关)
分类
光栅型
角色散型器件
当含有多波长的光信号在通过光栅时产生衍射,不同波长成分的光信号将以不同角度出射
主要用于解复用器中,分离各个波长
多层介质膜型 P81
结构
滤光片
多层膜介质构成,实现多个波长的分波和合波
自聚焦透镜
准直或汇聚光束
熔融拉锥全光纤型
概念
将两根靠贴在一起适度熔融而成的一种表面交互式器件
通过控制融合段的长度和不同光纤之间的互相靠近程度,实现不同波长的复用或解复用
集成光波导波分复用器
概念 P81
波分复用器的性能指标 P83-P84
1.插入损耗
指由于增加光波分复用器而产生的附加损耗
定义
该无源器件的输入与输出端口之间的光功率之比
2.串扰
指其他信道的光信号耦合进某一信道,并使该信道传输质量下降的影响程度
3.回波损耗
指无源器件的输入端口光功率与输入端口返回的光功率之比
4.工作波长范围
WDM器件能够按规定的性能要求工作的波长范围
5.信道宽度(信道带宽)
指各光源之间为避免串扰应具有的波长间隔
💙简述各种波分复用器的工作原理,比较其性能和特点 P80-P83
3.6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光隔离器 P84-P85
性能指标
插入损耗L和隔离度I
光环行器 P85
3.7 光衰减器和光开关
光衰减器
功能
在光信息传输过程中对光功率进行预定量的光衰减
工作原理
1.位移型光衰减器
2.反射型光衰减器
3.衰减片型光衰减器
主要要求
精度高、衰减量的重复性好、可靠性高 、衰减量随波长的变化小、体积小、质量轻
💙光开关 (实现光路转换)
1.定义
一种具有“单刀双掷”或“单刀多掷”可选通断的光学器件
2.分类
机械式光开关
原理
利用电磁铁或步进电机移动光纤或棱镜、反射镜等中间物实现光路转换
非机械式光开关
原理
利用磁光、电光或声光及热光效应来改变波导折射率,实现光路转换
3.8 偏振控制器
第四章
4.2 光发射机
1.光源调制 P91-P94
直接模拟调制
💙LED和LD直接调制原理图 P92 图4-1
直接数字调制
间接(外)调制
2.光发射机结构及原理
基本组成 P94
光源
LD:有线路编码、调制电路 、控制电路等部分
LED:将复杂的控制电路改为补偿电路
相关电路
原理 P94-P99
💙简述LD光发射机中APC、ATC的目的,需要控制哪些量才能达到目的
P98-P99. 绿色划线
3.光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发射光功率
消光比EXT
4.3 光接收机
作用
把电信号从微弱的光信号中检测出来,并放大、均衡再生之后还原成原电信号,即对光进行解调
1.光接收机的结构及原理
(1)光检测器的偏压控制电路
光检测器是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
(2)前置放大器
将光检测器转换的微弱光信号放大到一定程度,以获得最高信噪比(低噪声、高信噪比)
类型
低阻型前置放大器
高阻型前置放大器
互阻抗型前置放大电路
(3)主放大器与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高增益
(4)均衡与定时判决
2,光接收机的噪声分析
放大器噪声
热噪声
散粒噪声
光接收机的各种噪声产生原因
P104
3.光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光接收机灵敏度 (越小越好)
在保证给定误码率BER或信噪比的条件下,光接收机所需要的最小平均光功率值
值越小灵敏度越高,数字光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当光发射机输出功率一定时,灵敏度越高,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距离就越长
(2)动态范围 (越大越好)
在保证给定的误码率BRE或信噪比的条件下,允许的最高接收的平均光功率和所需的最低接受的平均光功率之差
宽的动态范围对系统结构来说更方便灵活
💙简述光接收机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的物理意义
4.4 光中继器 (整形)
💙简述光中继器与光放大器在传输系统应用中的区别
P108
放大器只放大衰减的信号,而中继器可以补偿衰减信号,恢复失真波形,使光脉冲得到再生
4.5 光模块
常用的种类
光接收模块
主要功能
实现光电变换
原理 P109
光发射模块
主要功能
实现电光变换
原理 P108
光收发(一体)模块
最常见的光模块
组成
光电子器件
光发射
光接收
功能电路
调制电路
解调电路
光接口
光纤连接器
连接器的耦合器
功能
主要:实现光电和电光变换
信号处理功能:光复用/光解复用、功能控制、能量采集及监控
型号及参数
P109
光转发模块
4.6 系统的性能指标
1.误码性能 P110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数字传输过程中信号受损害的程度
平均误码率
一定时间内出现错误码元数与传输码流总码元数之比
2.抖动性能
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瞬时不稳定性现象
定义
数字信号的特定时刻(如最佳抽样时刻)相对标准时间位置的短时间偏差
💙抖动UI表示的含义
P112
产生抖动的原因 P112-P113
输入抖动容限 (越大越好)
指在数字段内,满足误码特性要求时,允许的输入信号的最大抖动范围
长时间偏离(〉0.15)
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容限 (越小越好)
当系统没有输入抖动的情况下,而系统输出端的抖动最大值
滑动或漂移的时间很短
(滑动性能)
定义 P113
产生原因 P113
💙简述数字信号抖动和滑动的概念及区别
3.可靠性
一般采用故障统计分析法
4.7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系统中继距离设计预算 (emmmm这是公式。我觉得不会考)
(1)衰减受限系统
(2)色散限制系统
第六章
6.1 DWDM的基本概念
1.波分复用定义及在传输网中的位置
波分复用
定义
把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到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每个光波承载一个TDM电信号或模拟信号等)的方式
分类 P141 (差别—复用与解复用的波长间隔不同)
波分复用WDM
WDM是指光纤不同低损耗窗口的光波即1310nm 和1550nm波长复用,波长间隔为240nm
粗波分复用(CWDM)
密集波分复用(DWDM)
DWDM指光纤1550nm同一低损耗窗口的相邻波长间隔较小(0.8~10nm量级)的多个光波复用
💙比较WDM和DWDM在定义上的差别
DWDM在传输网中的位置
P143
2.DWDM系统模型 P143-P144
1.二纤单向DWDM系统组成
波长可以相同,光信号不会混合
2.单纤双向DWDM系统组成
波长不一样
3.实用DWDM系统的构成 P144-P146
组成
光发射机
光中继放大
光接收机
光监控信道和网络管理系统
结构图及功能 P144-P145
💙画出实用DWDM系统基本结构图,并解释每一部分的功能 P145
6.2 DWDM的基本网络单元设备
1.光终端复用设备(OTM)
主要任务
将来自各终端设备输出的光信号,分别利用发送端波长转换器,把非特定波长的光信号转换成特定波长的光信号,然后再把各个特定光波长经合波器复用成多波长的光信号放大,并附上光监控信道,送入光纤传输
逆过程
OTM从光纤中先把光监控信道取出,然后对多波复用的主信道进行光放大,经分波器解复用,再经接收端波长转换器还原为原光信号送至各终端设备
OTN组成及作用框图 P147-P148
TWC板组成及功能
O/E/O方式
RWC是TWC逆过程
M16板组成及功能
完成15通道光复用,称合波板
D16是M16的逆过程,完成16通道分波
SCA板组成及功能 P150
监控功能
SCA板
SC1板
实现光监控通道信号的处理,完成终端站光监控通道光信号的收发处理
SCC板组成及功能 P151
功能
对设备的管理及相互之间通信
地位
整个DWDM系统的控制中心
光功率/前置放大/光线路放大板(WBA/WPA/WLA) P151
WBA
WPA
WLA
功能
2.光线路放大设备(OLA)
功能
完成对多个光载波进行放大,通常用EDFA作为OLA
组成及作用 P152
3.光分插复用设备(OADM)
可替代OTM作为光终端复用器
组成及作用 P153
4.光交叉连接设备(OXC) P154
光纤交叉连接器
波长交叉连接器
💙将DWDM的网络基本单元填图(SO要知道各个单元的作用)
6.3 DWDM网络结构与保护
1.DWDM网络结构
类型
链形
星形
环形
树形
网孔形
DWDM网络设计中考虑的重要问题
信道串扰
指一个信道的能量转移到另一个信道,因而当信道之间存在串扰时,会引起接收信号误码率升高,灵敏度下降
2.DWDM自愈环网原理
光复用段保护
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二纤双向共享环 P158
💙要懂原理:现有32波的DWDM双纤双向共享自愈环,若B与C之间断纤,指出A与C的业务流向
3.DWDM网络管理
4.DWDM光网络在长途干线的应用
6.4 OTN光传送网
1.基本概念与分层结构
概念 P161
分类
光通道层(OCH)
为来自电段层(复用段和再生段)的不同格式的客户信息选择路由、分配波长和灵活地安排光通道路径连接、开销处理和监控功能
功能
提供端到端透明传输的光通道连网
所接收的信号来自电通道层,是OTN主要功能载体
光复用段层(OMS)
保证相邻两个波分复用传输设备间多波长信号完整传输,并提供网络功能
网络功能
为灵活的多波长网络选路重新安排光复用段连接
为保证多波长光复用段适配信息的完整处理光复用段开销
为网络的运行如复用段生存性和管理提供光复用段监控功能
光传输段层(OTS)
功能
为光复用段信号在不同类型的光传输介质上提供传输
光放大器监控
OMS段层由多个OTS段层组成,OCH层又由多个OMS层组成
OTN的OTM设备层次结构
光传送模块OTM设备为OTN的关键节点设备
OTN的光传送模块(OTM)设备功能模型
P164
这一页的图认真理解
2.OTN的帧结构与开销
通过引入大量开销字节来实现基于波长的端到端业务调度管理和维护功能
OTUk的帧结构 P165
实质
OTN的(电层)帧结构
发送时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逐字节发送
OTM=n个OTUk同时传送
ODUk的帧结构 P166
组成
ODUk开销
PM
TCM
其他开销
OPUk帧
基于字节块
4行和3824列
OPUk的帧结构 P166
用来承载实际要传输的用户净荷信息
组成
净荷信息
开销
配合实现净荷信息在OTN帧中的传输
功能
将用户净荷信息 适配到OPUk的速率上,从而完成用户信息到OPUk帧的映射过程
3.OTN的复用映射结构 (打包📦过程)
P167
映射:装载信息,使之与OTN速率适配
复用:成倍地提高传输速率
P168 图
OTN技术的特点
(1)完善的标准
(2)丰富的开销管理字节(除有效信息外)
(3)更远的光传输距离
(4)业务透明传输
6.5 OTN的基本网元和组网保护
1.OTN新增网元
ROADM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光传送网(OTN)采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光交叉技术
可重构
ROADM为OTN网一个节点设备,它可以将任意数量的任意波长交叉调度到任意的上下路端口和任意的输出方向
类型 P170-P171
(1)波长阻塞型ROADM
(2)波长选择型ROADM
💙基于光层交叉的ROADM与OADM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OADM:波长、方向固定,固定端口
ROADM:远程控制,动态根据需要配置波长与方向(可重构)
OXC (光波长交叉连接设备)
同时具备OUDk交叉和OCh交叉调度
OTH (电层交叉连接器)
具有波长级电交叉能力的OTN设备
完成电层的波长交叉和调度或电交叉矩阵实现OXC波长交叉
交叉的业务是以ODUk颗粒进行映射、复用和交叉
优点
适用于大颗粒和小颗粒业务
O/E/O技术使得传输距离不受色散等光特性限制
ODUk帧结构比SDH简单,和SDH交叉技术相比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2.OTN组网保护 P172-P173
类型
光通道1+1路由保护
光复用段1+1保护
光线路1+1保护
第七章
7.1 PTN的基本概念
1.PTN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概念
一种能够面向连接,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兼容传统TDM、ATM等业务等综合传送技术
技术 (基于分组架构)
T-MPLS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
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技术 (PTN的主流实现技术)
PBB-TE (面向连接以太网)
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
OTN、STM-N、sDSL (传送网)
传统TDM业务
特点
(1)基于全IP分组内核
(2)提供时钟同步
(3)融合IP业务等灵活性和统计复用、高带宽、高性能、可扩展的特性
(4)具有分层的网络体系架构
(5)继承了MPLS的转发机制和多业务承载能力
(6)提供完善的QoS保障能力
💙PTN的特点?其主流技术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PTN的标准
标签转发和多业务承载的区别 P177
(1)两者采用的标签和转发机制不同
(2)多业务承载能力不同
T- MPLS介绍
PBT/PBB- TE介绍
3.PTN与MSTP、以太网和IP/MPLS的性能比较
P178-P179表
7.2 PTN网络体系结构
1.PTN的分层结构 P179-P180
(1)用户/客户业务层
(2)ETH(PTH)通道层
(3)PTN通路层
(4)传输介质层
2.PTN的功能平面 P181
(1)传送平面
(2)管理平面
(3)控制平面
💙PTN按功能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作用
7.3 PTN网元结构
1.PTN网元分类
PTN网络边缘节点(PE)
与客户网络边缘设备(CE)直接相连的PTN网元
PTN网络核心(P)节点
在PTN中进行VP隧道转发或交换的节点
2.PTN网元的功能结构
PTN网元功能模块
传送平面
传送平面接口
管理平面
管理接口
控制平面
控制接口
💙3.PTN的业务承载与数据转发
业务承载
PWE3 (提供封装)
P183
💙含义
一种端到端的业务伪线仿真技术
数据转发 (分组转发)
T- MPLS转发机制
P184
💙在PTN中,业务如何封装,分组如何转发?
7.4 PTN组网应用及保护机制
1.PTN组网应用
城域网
城域核心层
城域汇聚层
城域接入层
PTN为分组传输技术
2.PTN网络保护机制 P187-P188
链形网络保护倒换
环形网络保护倒换
网络边缘保护机制 (双归属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