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31:和亲真的有用吗?
历史上,“和亲”是两个国家经常使用的外交手段,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都属于和亲。这一招,要说有用吧,汉代初年就跟匈奴搞和亲,但匈奴也还是不断地过来烧杀抢掠,你要说它没用吧,这一招,历朝历代又都在用。那和亲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编辑于2024-10-02 16:26:05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党争,比如大宋朝著名的“景祐党争”。一派的领袖是这几期节目里我们偶尔都会提到的吕夷简,另一派则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这一年,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派人争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一定要争?
敦煌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那敦煌文化为什么重要?它伟大在哪?敦煌莫高窟古时处于交通要塞,是中原文明通往西域的大门。玉门关和阳关,都在敦煌,分别通往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敦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敦煌的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开凿,到元代结束,这期间虽然有那么多改朝换代的战乱,却将近1000年没中断,累积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奇迹。1036年前后,有人把五万多份文献埋进了莫高窟的一个洞里,1900年,被埋了800多年的敦煌文献重见天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党争,比如大宋朝著名的“景祐党争”。一派的领袖是这几期节目里我们偶尔都会提到的吕夷简,另一派则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这一年,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派人争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一定要争?
敦煌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那敦煌文化为什么重要?它伟大在哪?敦煌莫高窟古时处于交通要塞,是中原文明通往西域的大门。玉门关和阳关,都在敦煌,分别通往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敦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敦煌的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开凿,到元代结束,这期间虽然有那么多改朝换代的战乱,却将近1000年没中断,累积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奇迹。1036年前后,有人把五万多份文献埋进了莫高窟的一个洞里,1900年,被埋了800多年的敦煌文献重见天光。
和亲的影响
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
在欧洲的传统中,女性是有财产继承权的。娶媳妇,有时候就是领土的合并
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哈布斯堡家族通过嫁女儿、娶媳妇继承的领土,大得吓人
但这种事在古代中国的汉族传统中,是绝不会发生的。因为女性没有财产继承权嘛,通过婚姻结两国之好,最多也就是一种关系润滑剂。
和亲不能解决的问题
1||| 解决不了双方钱财上的争端
文成公主入藏的嫁妆大概相当于当时唐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但如果和战争收益相比,还是太少了
杠杆那头的利益太大,一个公主撬不动
2||| 弥合不了双方在感情上的裂缝
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可能被这点半真半假的亲戚关系绊住脚。别说假公主了,就是真儿子又怎么样?
3||| 连人质的作用都不会有
战争机器一旦开始启动,就是亲儿子、亲媳妇,就是亲孙女,也都是可以不顾的,甚至是可以自己动手杀的。
用婚姻当支点,这边一个孤零零的姑娘,就想撬动整个匈奴臣服。效果如何呢?匈奴还是照样骚扰边境
中原王朝是习惯了用宗法体系来看政治秩序的。在一个宗法体系内,重点不在于我们是亲戚,而是:宗法体系能分辨出我们每个人之间的等级关系。
但这只是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下,独一份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思路,跳出中原王朝,这个逻辑别人可不见得也认。血缘,那是个体之间的事,跟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是两回事。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南方农耕民族的战争,不完全是因为什么恩怨情仇,这也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因为中原帝国嫁过来一个公主,我就不南下去抢了?这种自断财路的事儿,怎么可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典型的和亲
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
大臣刘敬建议:”你把长公主,也就是大女儿嫁给匈奴单于。那单于就是你女婿,等将来长公主生了孩子,继承了单于的位子,你就是单于的外公“
吕后舍不得,刘邦只好在老刘家找了姑娘假装是长公主,嫁到匈奴去了
基本政治操作
“和亲"就是通过嫁姑娘、娶媳妇搞定和外族或者外国的政治关系,这是古已有之的办法。
周朝
周朝搞天下一统的策略:靠分封诸侯和和亲,要么是宗亲,要么是姻亲,总之是一家人
春秋
晋文公,是晋献公和一个西戎女子所生的
周襄王为了讨伐郑国,向北狄借兵,娶了一位北狄女子为妻
奇怪的“和亲”
大辽
辽圣宗去世
在位的49年,是辽朝的鼎盛时期
辽朝把一个公主嫁给了西夏的太子李元昊
宋、辽、西夏三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西夏同时接受宋、辽两方的册封,它靠向哪一边,就意味着宋辽之间的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大宋
只有一个宰相吕夷简
朝廷随时会提拔另一个
政治暗流涌动
世界
卡佩王朝亨利一世继位,法国内战爆发
法兰西开始陷人为期三年的大饥荒
西班牙科尔瓦多哈里发国在内斗后解体
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拥立波兰新国王
大宋天圣九年,大辽景福元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奇怪的“和亲”
《文明之旅》第32期
文明1031:和亲真的有用吗?
楔子:1031
涟漪效应对日常行动也有意义
很多人抱怨:懂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这世上恐怕没有那么漫长的因果:做了一件事,所以就能过好这一生?谁也保证不了。
读了一本书,懂了一个道理,掌握一个技能,善待一个陌生人,做一件体面的事,所有这些都只能优化人生的一个局部。它像一个投进池塘的石头,荡起一点涟漪,然后等待机缘,再去推动下一个涟漪。
在涟漪效应的现实世界里,哪有什么特效药和必杀技?不过就是一个信号接一个信号地集聚力量,一个行动接一个行动地接近目标。
观察现实中的政治行动也是这样
一个政治动作做出来了,往往不是直接奔着结果去的,它是先奔着一个局部目标去,放出一个政治信号,然后看看周边的反应,再做下一步的动作。皇帝扳倒权臣,往往都是这么干。
在舆论上,和亲的名声又向来不好听
国家行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复杂博弈。汉唐这两朝,为了对付周边势力,别说明主和妇人了,什么大将、小兵、商人、间谍,出场人物多了去了。
只要是做事的人都知道,为了达成目标,从来不会依靠什么单一的策略,都是:资源上,应用尽用;步骤上,见招拆招。
行动世界和思想世界的重大区别
思想的世界
用的是因果律,一个什么样原因,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就像用杠杆,是直接的,不绕弯子的
行动的世界
如果你有一个非常高远的目的,那直接的因果非常罕见,往往都是一个行动引发一个后果,然后在上面叠加下一步的行动,不断尝试着向目标接近。
苏格兰的一首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算大帐的话,委屈一个女孩子出嫁,总比兵连祸结,连年征战要好。
涟漪效应”:投放一个小小的变量,带动一个局部变化,再用这个变化去影响一个更大的局部,为实现最终目的,不断积累条件。
中原皇帝如何利用“和亲”这个工具
“和亲”显然就是中原皇帝手里一颗石子,投出就是发射政治信号,操之在我、予取予求。
昭君出塞的故事的全貌
呼韩邪只是当时分裂的匈奴五个单于之一,而且是内斗中失败的一个。他是被迫归附汉朝,亲自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
汉朝出于以夷制夷的想法,选定了他来扶持。不仅确立了他是汉朝女婿的身份,而且是给钱给粮给军事支持,帮他赢得了匈奴的内战。
用投与不投,体现对某个势力的排挤。
唐朝初期,为了制衡突厥,唐朝在东边拉拢奚、契丹,在西边拉拢吐蕃,都主动出嫁公主,跟他们和亲。但多次拒绝突厥的请婚。
”我们突厥连个假公主都请不来,实在是让我们在一众小弟面前抬不起头。“
投出去的石子,是大是小,可以调节政治信号的强弱。
唐朝需要向回纥借兵平叛,唐肃宗就把自己亲生的、已经连续做了两次寡妇的宁国公主,送去和亲,回纥首领意想不到唐朝送真公主来,竟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草原领袖的角度
娶到了一位中原的公主,意味着我的老丈人是中原的皇帝,这背后可能就是政治、经济、军事的潜在支持。
通过和亲,周边的部落都知道我的这层背景,他们在做政治考量的时候,自然会把这个因素计算进去。用于威慑的力量,反而是更重要的力量。
公主的影响力
中原王朝投放到草原王朝内部的一个关键变量
一个嫁到乌孙的汉朝公主,定期会收到汉朝使者运来的物资
利用这些物资,和亲公主可以通过赐予财物,笼络乌孙国主身边的贵族大臣。
这就相当于,中原王朝远远地投了一枚小小的石子,打在草原王朝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就算我不能控制你,但我能成功扰动你。
能影响草原部落之间的格局变化
草原王朝的组织方式
草原王朝的本质是部落联盟。谁能当单于、可汗,是一大堆部落在一起博弈的结果
当上了可汗,就要拉拢其他的重要部落。
和亲公主嫁到少数民族这边,还带着一大堆嫁妆,在她的丈夫看来,她背靠的部落是整个中原王朝。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涟漪效应”
《文明之旅》第32期
文明1031:和亲真的有用吗?
投下一颗小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