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前方高能:硬核青年“开挂”手册 2024.10.3
1、事实上,在感情中更冷静的一方,大概率有着其他更大的人生课题。因为在他们心里,除了感情之外,还有其他非常具备价值的人生课题值得他们专注。所以在感情冲突中,他们往往更淡定、更沉稳、更能保持理智。而在感情中宛若炸药包的一方,他们当时最大的人生课题可能就是这份感情。 2、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着一股心气做事的。不管这件事有多复杂、多难、多棘手,只要有这股心气在,问题都可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解决。心气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调动不起来。 3、要永远欢迎合理的结果。如果你学得不踏实,合理的结果可能就是考50分、30分、20分,甚至考0分,但你也要欢迎这个结果。 4、至于结果怎么样,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因为结果产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在做另一件事、在基于另一个可控点进行创造了。 5、我告诉自己,我要将我的思考做成视频。这样一来,就算我真的哪天失忆了,“武功尽失”的我打开自己创作的视频,一条条看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认知力,恢复“武功”
编辑于2024-10-02 18:28:501、品质重于数量。对着装比较讲究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衣服的档次。如果你过去经常买200元一件的衬衣,那么建议你少买2件,直接花600元买一件就好,花的钱一样多,但是穿得更有品质。 2、工作时间可以设置4~6小时,学习时间至少设置2小时,以保证自己超越性地成长。 3、忙事业、忙赚钱,是一种能量的外放,如果持续外放,会让身体和意识的能量逐渐降低,而关注我们自己则是能量的内收。比如在太阳下散步,感受阳光穿透皮肤、补充身体能量的感觉;在海边眺望,感受大海的宽阔,聆听海浪的声音,从自然中获取能量补充给自己;静坐一会儿,放下所有的思绪,把忙乱的心收一收,慢慢地感受它;还有人会练习瑜伽、打坐、放空自己等,这些都是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本我,是一种内收。这并不是说不要忙事业,恰恰相反,越多关注自己,会越有力量做更多的事,做更正确的事。
1、小说写作的技能训练旨在激活作者的写作潜能,培育和提升其叙述故事的冲动、感觉和能力。 2、作者用小说场景中某个人物的主观感知来描绘场景。因此,被描绘的小说场景已不是纯客观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事情和器物、景观等都被投射了该人物的意识和情感。 3、言说式展示是指作者借助人物的言说行为或言说内容来呈现该人物所处场景中的事件,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言说活动了解小说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如同观众观看舞台上的演员表演剧情一样。
1、推动故事往前发展的正是这些角色的反应,而非你的情节安排。一个角色决定冲进一幢着火的大楼,并不是因为你的情节设置他要这么做——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促使他这么做。 2、心有所感时,手只管不停地写。我在写我最杰出的作品时,心往往是碎的。 3、你将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节奏——何时需要写、何时需要休息。这会让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更加深刻,而不是盲目地依循规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品质重于数量。对着装比较讲究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衣服的档次。如果你过去经常买200元一件的衬衣,那么建议你少买2件,直接花600元买一件就好,花的钱一样多,但是穿得更有品质。 2、工作时间可以设置4~6小时,学习时间至少设置2小时,以保证自己超越性地成长。 3、忙事业、忙赚钱,是一种能量的外放,如果持续外放,会让身体和意识的能量逐渐降低,而关注我们自己则是能量的内收。比如在太阳下散步,感受阳光穿透皮肤、补充身体能量的感觉;在海边眺望,感受大海的宽阔,聆听海浪的声音,从自然中获取能量补充给自己;静坐一会儿,放下所有的思绪,把忙乱的心收一收,慢慢地感受它;还有人会练习瑜伽、打坐、放空自己等,这些都是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本我,是一种内收。这并不是说不要忙事业,恰恰相反,越多关注自己,会越有力量做更多的事,做更正确的事。
1、小说写作的技能训练旨在激活作者的写作潜能,培育和提升其叙述故事的冲动、感觉和能力。 2、作者用小说场景中某个人物的主观感知来描绘场景。因此,被描绘的小说场景已不是纯客观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事情和器物、景观等都被投射了该人物的意识和情感。 3、言说式展示是指作者借助人物的言说行为或言说内容来呈现该人物所处场景中的事件,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言说活动了解小说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如同观众观看舞台上的演员表演剧情一样。
1、推动故事往前发展的正是这些角色的反应,而非你的情节安排。一个角色决定冲进一幢着火的大楼,并不是因为你的情节设置他要这么做——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促使他这么做。 2、心有所感时,手只管不停地写。我在写我最杰出的作品时,心往往是碎的。 3、你将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节奏——何时需要写、何时需要休息。这会让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更加深刻,而不是盲目地依循规则。
书名:前方高能:硬核青年“开挂”手册 作者:硬核的HeyMatt 出品时间:2024-07-23
第1章 关键认知
我们一路疾驰,奔向目标。清晰地看见这两条路,并且暂时不管那条堆满烦心事的小路,坚定地选择大道、一路疾驰的能力,我称之为搁置力。 搁置争议,搁置烦琐,搁置担忧
提高效率的终极秘诀,就是先解决首要问题,其他烦心事暂且放一边。这是一个理性的策略,因为等你做完了该做的事、完成了首要任务,你就会拥有一种“啊,我做完了我该做的事”的沉稳而松弛的心境。当我们在沉稳而松弛的心境中,再回过头来看之前的烦心事时,那一件件烦心事就成了一个个更可控的小麻烦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
假如在一场游戏中,我在静静地积攒自己的能量,但对手为了打击我,采取骚扰策略:在东面,他的兵袭击我一下,我就立刻把专注力放在被骚扰的地区;在西面,他的兵力压上来,假装要攻击了,我又手忙脚乱地准备应付。如此一来,我的目光、我的意念、我的心情,都在对手的掌控中。换言之,我的专注力被对手所调动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可以一直为你所用,我的专注力不能一直被你调动。我必须有我自己的策略和执行方案,就算你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也没关系,因为我的有效专注力放在全局性的胜利上
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心智成熟是在思路被干扰、专注力被削弱时,敢于画出两条平行线,并对自己说:尊重他人与我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不同命运,他人坠落或升起都不能影响我,他人与我是两条平行线,并行不悖,无须相交
在生活这场游戏中,他们打他们的,我打我的。可能在某些时候,我不得不去加入他们,或防御他们,但从根本上来说,我要以我为主——以我的价值为主,以我的节奏为主,以我的目标为主
强大的心态
事实上,在感情中更冷静的一方,大概率有着其他更大的人生课题。因为在他们心里,除了感情之外,还有其他非常具备价值的人生课题值得他们专注。所以在感情冲突中,他们往往更淡定、更沉稳、更能保持理智。而在感情中宛若炸药包的一方,他们当时最大的人生课题可能就是这份感情
真正的帮助和提携并非来自怜悯,而是来自欣赏
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凭着一股心气做事的。不管这件事有多复杂、多难、多棘手,只要有这股心气在,问题都可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解决。心气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是说,我们意识到需要改变某事,但我们愿意用行动来改变这件事的力量没了,用俗话说就是“心垮了”
电是什么?电就是“人活一口气”的那股心气。有了心气,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我要改变客观现状!”有了心气,我们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想办法,主动找资源,主动找规律,进而主动解决问题
这时候,我们会自发地把自己定位成解决问题的人。我们会想:嗯,既然这个问题我都觉得难,那么大多数人可能也觉得难,那就看谁更能够耐心观察、耐心思考。 相信我,如果你呈现出这种在解决问题上的主观能动性和耐心,那你将会真正体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感
成为将才
要永远欢迎合理的结果。如果你学得不踏实,合理的结果可能就是考50分、30分、20分,甚至考0分,但你也要欢迎这个结果
假如你是一位将军,带兵赶路,远离大本营,直指敌人的腹地,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遭遇陌生的地形,被敌人发现、偷袭,这些都是合理的结果
如果你不接受被敌人发现、偷袭,那么你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将军,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你惊慌失措,这样无论多少兵力在你手上,你都难以取胜
生活也是如此。能取得功绩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能欢迎合理结果,然后分步骤、从容解决问题的人少之又少
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期待超常的结果,而难以接受合理的结果
做一个通透的人,别越活越别扭
活得不通透的主要表现在于不能深刻理解“凡事皆有代价”这句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我做这件事,只要一个结果,就是赢,不赢,我就不开心;如果我做这件事还付出了一些代价,我就会感到不公平
比如,打游戏,技术不太行,又不肯认输,输了就骂骂咧咧;做投资,不管投资什么,都只惦记着赚,只要亏损就认为自己倒霉透了。这样的人,在我眼里都是不通透的
他们不知道他们是有选择的:他们若不玩游戏,不就不会被游戏高手打败了吗?他们若不做投资,不就不会遭遇亏损了吗?但是,一旦选择了做某件事,从那一瞬间起,你就要承担做这件事的代价。不可能既占了便宜还无须付出代价
要想成为游戏高手,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那就必须承受被游戏高手打败的痛苦;要做投资,享受赢利的好处,那就必须承受亏损的痛苦。 也就是说,我们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应该知道并愿意承担相应的代价
比如我一直在向外界输出内容,那么我承担的代价就是:我输出的内容可能会招来不少差评和冷遇
不喜欢我的观众一看到我的视频,就很烦,心里想:啊,又来了,怎么又给我推荐他的视频。对,这就是我需要承担的代价,我要么不做视频,要么就站稳了,直面这些差评和冷遇。 我要想打造我的个人影响力,做出有深度、坦诚的内容,找到意趣相投、欣赏我的观众,我就应该欢迎合理的结果——有人不喜欢我、讨厌我,甚至憎恨我。 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做的事才能长久。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看清楚了做这件事的代价,所以能拎得清——在这个“局”中,什么值得我关注,什么可以淡然处之。这样一来,内耗骤减,效率大大提升
心态上的偏颇,吞噬了多数人的快乐
为什么人类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很大的原因是就算好运气和坏运气的量一样,但是坏运气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会多于好运气带来的正面情绪,并且坏运气叠加所产生的破坏力远远强于好运气叠加带来的愉悦感。 因此,一个人行走于世间时,其不开心的状态远多于开心的状态。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很多人都难以避免这种心态上的偏颇
与其整天让“心态上的偏颇”控制自己的情绪,倒不如用生产力建造出能够让自己保持平静、保持积极向上的环境。这就好比我发布的视频,有的反响很好,各种数据都很好看,有的非常“孤单”,没有太多点击量。如果我只有10多条视频,那我的心态肯定会有所偏颇:对反响好的视频,我觉得很开心;对反响差的视频,我会感觉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渐渐地产生懈怠感。但如果我有200多条视频呢?当我把这200多条视频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时,我今天做的一条视频,无论是很受欢迎还是反响平平,都不会让我的心态产生偏颇
因为某一个视频的反响程度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也不是在进行一场必须胜利的战斗。我通过生产视频来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而不是期待某一条视频爆火,让我一夜成名
当我细致、耐心地为一座高楼大厦铺设砖瓦时,我就不会有太多心态上的偏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而淡然的心境
清晰的思维
世上有两套系统:可控系统与不可控系统
在不可控系统里,是你无法掌控的事情。比如看球赛,无论你在电视屏幕前吼得多大声,比赛的结果都无法被你掌控。比如人际关系,无论对方与你多么相爱,你都无法真正掌控其思维和行动。比如别人对你的评价,或对你的作品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为你所控
在可控系统里,是你可以掌控的事情。比如,我能决定自己在B站发布视频的时间和数量;比如,我现在决定做一个俯卧撑,虽然一个很少,但我能掌控这件事,使它发生;比如,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可以决定今天就看一页书。 在发展前期,能完成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可控点出现之后引发的行为惯性
今天做完了一条视频,明天可能会再接再厉;做完一个俯卧撑,可能会再做第二个、第三个;看完一页书,可能会再看第二页、第三页;坐下来,专心写完100字,可能会再写200字、300字甚至1000字,直到最后写出一本书。这些可控点的出现有可能会带来行为的惯性——这是一件美妙的事。很多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案、复杂的设计、宏大的创作,都是从一个可控点开始聚沙成塔。 所以,关键是找到第一个可控点
至于结果怎么样,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因为结果产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在做另一件事、在基于另一个可控点进行创造了。比如做视频,视频做好之后,有多少点击量、多少点赞量、多少收藏量,其实我并不那么在意,因为我无法掌控观众的看法
每个人的思考维度和人生经历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契合度必然也不一样。所以,观众的喜恶不在我的可控系统中。我能够控制的是什么呢?我能控制的是,几天后我又做出一条自认为有价值的视频
感觉人生被“锁死”是因为解决的问题不够多
如果解决了自己或别人未曾遇过的问题,那我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变成我们的一种优势。举个例子:我发过一场高烧,烧到脑子都有点慒,整个人完全无法思考,有种快失忆的感觉,因此,我在医院里躺了很多天。 这种情况谁都不想遇到。在那几天,我身体的温度一直很高,但我内心却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我害怕我的脑子会烧坏,害怕自己会失忆,害怕自己从此不会思考。失忆和失去思考能力,是我最怕的两件事。 于是,我告诉自己,我要将我的思考做成视频。这样一来,就算我真的哪天失忆了,“武功尽失”的我打开自己创作的视频,一条条看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认知力,恢复“武功”
现在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趁着自己身体健康,记忆力好,具备清晰的思维,努力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别人对我们的嘲讽、轻视,或事业、感情的不顺,都不是真正的痛苦。因为身体受病痛的折磨而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痛苦。如果身体无痛、头脑清晰、心境平和,有时间思考和做事,那便是莫大的幸福
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在展现生命的力量。而解决难题时的冷静和专注,就是顽强生命力的一种体现。随着解决问题的数量增多,我们就越有方法、越有思路、越有勇气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当问题解决得多了,我们就更容易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去进行深度探讨。而当我们解决了足够多的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本身的价值也会大大增加
“外星人心态”
假如你是一个外星人,第一次来到地球,你就很可能会对地球上的物种充满好奇心,而且你会特别重视对人类的观察
在这种心态中,你已经把自己和人类区分开来。你绝不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小李、小郑、老张、老王相比较,这些人活得再好,都不会引起你的妒忌或攀比
当你把自己当作一个外星人的时候,你就会更愿意去探索,去冷静观察。你会更有主观意愿去搜集信息,去增加自己对人类的认知,以一种更冷静、客观的角度,理解某个或某群人呈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
其实,作为一个外星人,你最强悍的能力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你能把自己和人类区别开来,因此你不会被人类的情绪所累,从而拥有极强的专注力
侦探思维
在一个案件中,侦探跟所有与案件相关的人都不在一个维度中。犯罪嫌疑人、受害者、目击者等宛如一条条金鱼,会对别人的话语或动作做出各种应激行为
侦探是站在“鱼缸”之外,弓着腰,好奇地盯着一条条“金鱼”的人。 侦探对任何与案件相关的人都感到好奇,对任何有关案件的线索都有探索欲。而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侦探具有一种“降维打击”的力量。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侦探已经没有了人类情绪的束缚
首先,侦探不会感到羞涩。比如,侦探与一个长得很好看、魅力很强的犯罪嫌疑人交流时,不会面红心跳、期期艾艾。因为侦探的任务是观察,并从这个人言语、动作中取得有效信息
其次,侦探也不会因为办案过程中的不顺而觉得懊恼。作为一名有经验的侦探,他深刻地知道办案过程中的不顺是常态。对于绝大多数案件,侦探并非一到场就能立刻取得有效信息,并抓获犯罪者。所以,侦探如果过于莽撞,容易懊恼,那只会造成很多错案、冤案
侦探寻找的是动机、逻辑和理由,从而由这些动机、逻辑、理由推测出真相。另外,在推测真相的过程中,侦探可以蓬头垢面,可以穿破洞的衣服,可以将鞋子穿反……因为很多时候,犯罪者对侦探的轻视恰恰对侦探有益
认知的本质
“认知水平的提升”,其实就是指我们的视角不断上升
不同的视野带来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催生不同的决策,不同的决策造就不同的人生
玩好人生游戏的精髓:决策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每个人面临的游戏难度有高有低。出生在资源丰厚的家庭,游戏难度就低;出生在非常普通,环境不好的家庭,游戏难度就非常高。但难度,只是这场游戏的一部分。玩好人生游戏的精髓,是决策
无论面对的是困境还是顺境,我们都要知道如何做决策。比如,一个好机会降临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该如何把握?一件坏事发生,我们该如何应对以减少损失?
不同的决策会让人生游戏在10年、20年、30年后,形成完全不同的局面。刚开始游戏难度很低的人,不一定就是最终获胜者;刚开始游戏难度很高的人,也不一定就注定失败。出生、步入青春期、大学毕业,都不是开端。开端是完成30年的历练后,开启的新的一站
从零岁到30岁,这期间,不管境遇是好是坏,一切都是对决策能力、应对能力的历练。在我看来,30岁之前的所有事情,都是游戏的设定,是为了磨砺我们的决策能力而存在。我们的认知能力会通过游戏中的磨炼不断提升
当我们的认知能力提升之后,我们所做决策的正反馈就会越来越多。正反馈多起来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意愿就会越来越强烈,我们把握机会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样一来,我们前行的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高效社交
成长,避不开很多你讨厌的人
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就会接受一个事实——人的多样性
这时,你会碰到很多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跟你完全不同的人
但是不必惊慌。因为这是一个人在走向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事。在这个更大的圆圈中,你会遇到很多的嘲讽、很多的不认同、很多的轻视,以及其他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但如果你觉得这种冲击只是针对你的,那你就错了
人的多样性也是一个筛选器,能筛选出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如果你连这都接受不了,那么你就很可能不敢去做一些他人无法理解,但你自己觉得正确且有价值的事
在做自媒体的过程中,我的逻辑越来越清晰:第一,我的作品在影响力变大后,肯定会被更多人看到,换言之,我会进入更大的圆圈;第二,在更大的圆圈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经历都不同,我不会强求他们都同意我的观点;第三,我的视频和文章不是为不喜欢我的人而创作的,所以我无须特别在意他们的评价
在这个圈中,你遇到的那些让你厌恶的人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游戏中的NPC(非角色玩家)一样。他们不恶心你,也会恶心别人——是否会碰到他们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他们以什么方式、什么强度释放他们的负能量与你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尊重客观规律,在人的多样性之圈中冷静、淡定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你会逐渐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实力,建立起你自己的筛选系统,更有效地规避这些你讨厌的人,挑选出你想靠近的人,进而建造自己的社交城堡
“社牛”的精髓:主动引领+容纳冷遇
主动引领是指,只要进入一个社交场合,我就要做“降维打击”。我会主动打招呼、主动握手、主动对话。我不会静静地等别人来找我,就好像我是一个NPC,没有主角的触发就不会动一样。我不接受这个设定。 在我的游戏中,我是主角,其他人都是NPC
别人有别人固定的反应和台词,而我要做的,就是触发他们,通过他们的反应和台词来决定要不要深入交流。这样一来,整个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
我之前虽持有主动引领这种心态,但不得不说,在人际交往中,我还是比较缺乏主动性的。我不太想去主动控场,不太想去主动发起对话。因为我承受不了对方拒绝我或忽视我,给我造成的落寞感。我对冷遇非常不适。 后来我发现,其实这是两回事。如何开始攀谈,是我的事;对方如何回复,是他的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兼职发传单,那时我就懂了这个道理:将传单发给你,是我的系统;接不接传单,是你的系统;你不必为我的系统而感到不自在,我也不必为你的系统而感到尴尬
在他们的系统中自然有他们的逻辑、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决策、他们的应对模式。而我,只需要关注我的系统,用最坦诚的态度、最真实的笔触写完这本书
两个系统,泾渭分明。我有我的系统,我的系统优越性在于:我可以主动展开剧情。我可以主动推开门、主动握手、主动呈现、主动表达、主动写作。至于对方如何反馈、如何回复,是热情抑或是冷淡,那是他的对策,我不必替他的系统担忧。 两个系统,不必互相干扰。无须让他人的负面表现影响你的成长
就算你面对的人跟你一样,有同样的追求、相似的价值观、相近的家庭教育,但一旦这个人正在经历匮乏,比如感情匮乏、认知匮乏、金钱匮乏,这些匮乏就会促使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但不得不做的事。 在做这些事时,他们的内心可能也很痛苦,但因为某种匮乏的存在,为了填补这个空洞,他们不得不去做。 这个空洞有可能是感情的空洞,有可能是金钱的空洞,有可能是尊严的空洞——总之,他们会做出或不得不做出一些让你觉得匪夷所思的事
所以,你要对正在经历匮乏的人报以理解和谨慎的态度。理解和谨慎,并非是指彻底远离或隔绝交往,而是指当他们做出一些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事的时候,你要有心理准备
你要足够沉稳,不能一受到较大的冲击就直接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所受的教育。其实,你的人生、你的价值、你所受的教育,包括你的成长,并不受他人由于匮乏而产生的负面行为的影响。 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因为碰到好人好事就觉得世界很美好,也不会因为碰到烂人烂事就觉得这个世界糟透了。随着成长,你会慢慢地意识到:你的世界应该在你的成长中,在你的价值中,在适合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而不该在他人给你的负面冲击中崩塌
变成一个优秀的人,避免无效社交,打造真正的影响力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巴结、讨好他人,用各种技巧来结交某个“朋友”,而是让自己变强,具有吸引力,从而让别人来主动结交我们。 这种思路能帮助我们避免大量的无效社交,原因如下。第一,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足够大之后,你会渐渐成为稀缺资源,从而不必花太多时间去主动社交。因为此时你就是资源,你的名字、你的出场、你的推荐,都是一种价值。 第二,你脱离了一个评价系统。大多数人总是处于别人的评价系统中而无法挣脱,他们在一生中都致力于得到别人的赞赏。他们的好心情、他们对人生的希望、他们奋斗的动力都来自“数量极其有限”的人给他们的反馈。换言之,他们永远活在少数人的评价系统中。 但如果你是一张“百元大钞”呢?一张百元大钞吸引的是正常思维的人。此时你已经从普通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硬通货”,你本身就代表价值。不管对方如何评价,你的价值都很稳定,大量的人会被你吸引,主动靠近你
当你变得足够优秀之后,你就具备了两个属性:第一,因为影响力和资源属性,你成为别人争夺的对象,甚至是暗中炫耀的资本;第二,因为有“被需要”的实际价值,你摆脱了少数人的评价系统,成了“硬通货”
讨好型人格与利他型人格的区别
讨好型人格的人习惯于用各种精巧的话术、各种判断和安抚情绪的技巧与人相处。他们不得不将时间、精力消耗在别人身上,因此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失去本可以用来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 他们把别人的情绪看作是自己引起的,别人情绪不好,仿佛是因为自己犯了错
利他的本质,不是获取别人的好感,而是帮助别人成长。而你若要帮助别人成长,那你自己本身就不应该落后于人,不应该价值匮乏。所以,利他型人格的人深刻地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利他的前提是利己
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利他型人格的人会不断做出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的事,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因为只有自己成长了,变得更有价值了,才能帮助别人成长。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 也正因为如此,利他型人格的人的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是吸引和屏蔽。他们吸引合适的人,屏蔽不合适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过度的情绪,没有繁杂的言语。 在他们眼中,人生其实没有太多的谜题。一些所谓的谜题的谜底是利益,而不是情绪。他们坚信,只要他们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价值,不断向某个人群提供切实而稳定的价值和利益,他们的人生就有了意义。而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他们的正向影响力也不断增强,这使他们能影响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他们所影响和帮助的人也愿意朝他们靠近,和他们一起创造更多的价值
把握宝贵的心态:从容
就算外界在催促他,他也能非常从容地做他该做的事,不被干扰。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更大概率给对方呈现一个合理的结果。 人一慌张,处理事情的能力就会减弱。所以,当上级或长辈催促你快点时,要么是上级和长辈本身就处于慌张的状态;要么是他们在做抗压测试,考核你的抗压能力。总之,无论哪一种情况,你都不能慌、不能乱。你应冷静应对,顶住压力,按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合理行事,最终呈现合理的结果。 能够从容地面对重压、正常行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若我们通过说话和做事,能够展现出我们不慌张的性格和有条不紊的办事能力,就能让他人明白:无论面对什么人,应对什么难题,我们都能从容不迫;无论面对什么催促,我们都不会慌慌张张、毛毛躁躁;即使在重压之下,我们的操作系统也不会崩溃,我们可以淡定自如、保质保量地输出合理的结果
第2章 关键事业
打碎思维枷锁
一次打碎我思维枷锁的长辈指导
父母服务你,学校服务你,你的专业服务你,教授服务你。长此以往,你把自己定位成被服务的对象,也正因为如此,你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主动性。这样会带来两个弊端:第一,你接受的东西都不在你的控制之中;第二,别人为你提供的服务受限于他们的认知和能力,所以你可能陷入匮乏的状态。一旦形成这种状态,你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求而不得的痛苦也会越来越强烈。如果你想打碎这个枷锁,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思考:你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你的学识、你的认知、你的产品,如何更好地为陌生人群提供价值?只有做出这样的思考,你的生活才会过得越来越有奔头,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珍惜你
你能够为陌生人群提供什么价值
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是不可替代的?这个世界通过顺境或逆境、打击或奖励指引你去思考这些问题
你能提供的价值可以是情绪方面的价值、思维方面的价值、知识方面的价值、金钱方面的价值等,无论提供什么价值都是有意义的。明确所能提供的价值后,你先别去评论价值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优势,明确你能为哪一类人群提供价值。 如果你对于这个世界有确定性的价值,拥有一种不会被轻易取代,而是被某类人群需要的价值,你就不会一辈子碌碌无为
如何找到受众
真正静下心打造网络正向影响力的人,是内容创作者,而不是部分只会博人眼球的“网红”。内容的核心是“不过时的价值”。一篇文章或一条视频被创作出来,只要在内容上有深刻的价值,那么今年会有人点开来看,明年也会有,3年后、5年后、10年后依然有人会阅读这篇文章或观看这条视频,并从中得到启发,甚至主动转发、分享
如此一来,这篇文章、这条视频被创作出来后,大部分浏览者就成为隐形推广者。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可能会不经意地向其他人介绍其中的观点和思路,分享其中的思维模式
别人通过你的文章和视频得到启发,同时对你的能力和价值予以肯定。这时候,你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关注者。因为你需要不断创作、不断输出,在创作中,你的文字功底、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也在有序地增强。同时,你的作品的数量在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我的实践:设计第一个产品
我的粉丝数也从3000一下子增长到了2万多,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关键是这2万多个小伙伴之所以关注我,并非因为我能“整活”、我长得好看,或者我会讨好他们,而是因为我给他们提供了价值
与此同时,我不再满足于聊英语学习,而是开始分析我阅读过的英文书籍,分析这些书籍中的表达,阐述这些书籍在提升我的认知水平上给我带来的帮助
没错,在我的视频中,我戴着口罩,我的视频制作得不够精致,我的表达不够精准,我还有点大舌头……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劣势。但我的坦诚,我对学习的热情,我对成长的追求,大家能感受到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学习者,不是专家或老师。我是一个有缺点的普通人,而不是完美无瑕的人。我资质平庸,绝非才华横溢之人。虽然如此,大家还是愿意关注我、看我的视频,并留言鼓励。 我想,很多小伙伴大概是被我的以下两个优点所吸引:第一,我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很专注、很认真;第二,我愿意耐心、细致、有条理地分享我的所思所悟。或许,正是这两个优点让我在内容创作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设计与生产
设计出一些东西,让别人沉浸其中
每个人都要有一项事业,无论大小
你不再是被雇佣者,不再只是一台大机器中的一个螺母、一个齿轮。你是生产者,你设计出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系统,可以源源不断地设计、生产自己的产品
你的产品可以是一篇文章、一种食品、一套衣服……第一个产品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我们以后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的产品。真正重要的是,产品的价值逻辑、设计、品控、交付方式都牢牢握在你的手里。因为你有了生产产品的系统,所以你开始有自己的客户
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生产者,有了真正的生产力。你生产的东西得到陌生人的认同,与此同时,它也为你带来收益。在这一刻,你作为一个生产者来探索生活的积极性会陡然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你会思考,如何让这项事业持续发展。这样一来,你对自我教育就有一种更加自发自觉的驱动力。你会不断地自学,不断地虚心请教,不断地阅读,不断去试错。因为你知道,唯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让自己的经验,学识和认知水平持续提升,才能事业长青
掌握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产出系统+销售渠道。比如,一片田里种植了果蔬,它们秋收之后才能卖,这片田就是生产资料
产出系统,即能生产出(有销量的)产品的系统
比如自媒体运营者能不能持续产出文章和视频,通常取决于他们能不能接到商单(广告合作),但我从来不认为接商单是运营自媒体唯一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而不是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
当你输出了足够多有价值、能展示你的思想的内容,自然会有欣赏你的观众——他们愿意购买你的产品,将其作为对你的一种支持,并希望从你的其他产品中有所收获。在这种逻辑下,你更容易做出你真正想做的产品,找到你真正想服务的客户群体。你的产出系统和销售渠道也更容易搭建起来
与此同时,你的客户、产品应该是能够让你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事业不断上升的助力,而不是白白消耗你的精力,让你越来越茫然、越来越失去主观能动性的人和事。这是一个深度思考、深度实践的过程
良性自动化
人生破局的关键:创造无数个“小我”
我对“小我”的定义是:能代表我,又独立于我,且持续给我带来效益的东西。比如,此时此刻,你拿在手上的这本书
它既代表我——代表着我的思维模式,融汇着我的决策和实践,聚合着我人生中的挫折和突破;又独立于我——此时此刻,我不必站在你面前跟你表达我的所思所想,但你确确实实通过文字知道了我的经历、我的感悟
它持续地给我带来效益:喜欢这本书的读者,自然会把它买回去。这本书,就是一个“小我”,它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打造更多的良性自动化工程
比如,当我的视频达到一定数量,质量也较好时,在合适的平台上,它们就能形成良性自动化:视频A的播放量带动视频B的播放量,视频B的播放量又带动其他视频的播放量。观众看了我的一条视频,感觉不错,再看我的一条视频,也感觉不错;看了好几条视频后,他们会感觉我能分享干货,于是点了“关注”。就算我在睡觉、洗澡、爬山,我的视频都不断有人观看,不断有新的小伙伴关注我的账号
再比如,我写的这本书也是良性自动化工程的一种。当这本书出版之后,一本本书被印刷出来,在书店中被购买,或在网页上只需一个点击,就能被包装好送到读者手中。 这些都是我已打造的良性自动化工程,它们能让我抽身而出,让系统独自运作,并持续给我带来收益
这3条视频反映我在打造良性自动化工程时挖土凿地的样子——一切都显得很生涩、很艰难,即使我汗流浃背也无人理睬。但这是打造良性自动化工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播放数据差是我打造这个工程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就能打造出一个个关于习惯、思维、商业、感情的良性自动化工程
一种低风险创业模型:自创产品+订单销售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开创人生的良好局面,并不一定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赶上什么红利期,而是要自主地设计出一个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并收到足量订单
不管这个产品是实物还是虚拟产品,欣赏这个产品的客户往往愿意在这个产品还未正式上架销售前就进行预定。采取这样的创业模式能大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原因有二。第一,有了订单,创业的风险降低,因为你规避了产品真正推出后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而且你能根据订单的情况决定以多大的规模生产这个产品。第二,良性的订单销售能够有序地扩大品牌影响力。只要是产品,必然有不喜欢它的客户。但我们只要能做到让大部分客户觉得满意并且愿意继续购买,我们的品牌就能有序地正向发展
这是因为随着产品的持续生产,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老客户,认为我们的产品有价值的老客户会有一定概率向其他人介绍我们的产品,由此被吸引来的新客户也有一定概率成为老客户。这样一来,我们的品牌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当在下次推出同类产品时,我们就不缺愿意提前预订的客户。所以,“自创产品+订单销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风险,并提升创业成功率。而成功创业模式的前提和保障,是我们要具备网络正向影响力。 通过实践和思考,我深刻地知道,我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研究,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做出有价值的行为,让别人愿意在尊重我的情况下关注我。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才能更好地找到和我深度契合的客户。 这些客户在认知、思维模式等方面与我有诸多相似之处,而我的某种能力恰好能让他得到价值。那么,这些与我有契合感的客户就会购买我推出的适合他们的产品。甚至,他们会不断催促我加快生产,希望拥有更多的产品选择
事业心
求是思维
这就是求是思维:我不管你对我的评价如何,我也没法控制你的语言和思维,所以,我不会应激,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冷静地思考,让事情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拥有求是思维的人往往会思考:在现阶段,我到底要得到什么结果?围绕这个结果,我需要制定怎样的战略、战术、或进行怎样的资源配置? 所有决策都应尽量顺应我们想营造的阶段性终局,而不是与之相违背
所以,在拥有求是思维的小浩看来,别人的评价其实都是基于其认知和情绪所做的表达,真正懂他的只有他自己——只有小浩才最了解他自己的长处、他家里的状况、他拥有的资源,以及他今天应该做什么来为家里谋福利
每天纠结情感问题的人,往往缺乏愿意投入心血的事业
因为他们在感情上投入太多,以至于不管他们多么光鲜亮丽,始终缺乏一种自如的气质,所以他们在对异性的吸引力上存在天然的劣势。也就是说,他们始终无法形成一种昂然而又倔强的生命力
很多时候,他们更像含羞草,柔弱且非常容易应激。他们的心智带宽几乎被激动、兴奋、失落和伤心等情绪占满。更关键的是,他们的积极情绪、主观能动性都源于异性的滋养,即异性给他们投射的注意力。这些注意力就是他们的全部动力
如果异性离开,他们可能会立刻显出萎靡或崩溃的迹象。他们对感情投入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的心就像浮萍一样没有着落,在生命中的其他领域,他们也缺乏足够的心力去妥善经营
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去建造一个系统,经营一项事业,设计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产品。他们缺乏目标与事业心,无力抵御风险,应对多样化的人性,对抗生命的不确定性
很多感情破裂的原因是:其中一方爱得太痴狂了,以至于在其生活中,除了感情之外,很多事都没有得到良性的开展,所以他们呈现出感情充沛但价值匮乏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要牵手走向美好的未来,过上理想的生活,除了要拥有真挚的感情,还需要如事业伙伴般在其他方面互相支持。后者恰恰是一段珍贵的恋情能长久维持的关键
事业型驱动模式:“开心敛情”
我在大部分时候感到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人对我的关心,而是因为我作为一个主体能够突破自己、创造新事物
比如在内容创作上,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视频,我都是通过实践、思考和表达,来创造出一些具有原创性且深刻的内容,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比如在设计产品上,我会尝试设计更好的产品,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核心用户,同时给自己带来健康的现金流
我为自己创造出新东西而开心。当然,我也会为他人对我的关心而开心——但我大部分的开心、开怀、欢乐,都是因为我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在不断突破、创造新东西。这就是“开心敛情”的精髓所在
我就像一个农民,在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上,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作物一天天地成长。我甚至都不用等到丰收的时候才欢欣鼓舞,只需每天默默地看着它们就很开心,而这种开心跟他人对我的关心没有太大关系
我会很谨慎、很克制地将他人对我的关心作为自己思考和行动的驱动力。不,我无须借助太多的外来情感。我只需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事物,把自己提供的价值变成一种“硬通货”。“硬通货”不必刻意追求别人的喜爱,只需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呈现它的价值。 我就像躺在地面上的一张钞票。别人捡起我这张“钞票”,是正常行为;别人对我这张“钞票”不屑一顾,也无损我的价值
大烦恼会“吃”掉小烦恼
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当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使命时,其他琐事不再重要。 这种使命并不是一种他们不喜欢做但不得不做的事,而是指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创造的价值、想做的事。 今天不完成这件事,他们就难受、不舒服!你让他们吃山珍海味、玩最刺激的娱乐项目,他们也郁郁寡欢、兴致缺缺。非得在今天把这件事做成了,把这块“砖”、这片“瓦”搭建在了他们心目中的价值上,他们才会松一口气,进入平静而愉悦的状态
如果这时候来了一条大鱼,一口把这些小鱼全吞掉,那么,鱼缸就清流、干净很多。这条大鱼就是某种使命,这种使命能“吃”掉大部分的小烦恼。 所以,我们要找到我们认为有价值且社会也有需求的那件事——这件事自然会给我们带来的某种使命。在达成这种使命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将注意力投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而非纠结那些游来游去的小鱼。 我们是喜欢思考、好学且理性的人。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事业为核心的能力塑造
优势,是最强的竞争力
当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网络正向影响力,你会发现,能让你提升名气的机会、能让你获利的机会越来越多,主动找你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主动找你合作的人,并不太在乎你的缺点,他们来找你合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解决问题。他们想知道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并愿意支付酬劳。第二,互相成就。对方也有一定的网络正向影响力,想与你一起合作,做大做强。这两个目的,没有一个的重点是你的短板,别人紧紧盯着的都是你的优势。 我向你保证,没有任何一个合作方特意加你的微信,或给你写一封邮件是为了问你,你有什么缺点
大家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别人来主动找你合作,必然是奔着你的优势来的。因为唯有你的优势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而不是短板。 你的优势有多突出决定了来主动找你合作的人有多少。我认为,对优势进行深度思考,对以事业为核心的能力进行塑造,应该在做人生规划之初,就开始进行
培养无须传统教育体系认证的硬实力
在我看来,一个学生不管是否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都要争取拥有无须传统教育体系认证的硬实力
我要争取在我毕业之后,即使在不借助毕业证书的情况下,也能凭借无须传统教育体系认证的硬实力来谋取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开展自己愿意为之倾注心血的项目或事业
我要争取让我的毕业证书成为一种锦上添花般的存在,而不是我的前程的决定性因素——我的硬实力才是
做有目标和事业心的人
在他们看来,也许成长就是听更多的课、做更多的题、拥有更多传统教育体系的认证,而不是开辟自己与现实社会接轨的认知主场,并锻炼开辟这个主场所需的核心能力,输出价值,获取正向影响力
在他们看来,财富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然后做到退休;凭借好运气买一套好房子、开一家好店,然后坐拥稳定现金流。他们不会问自己:我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我能不能做一个产品?我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个产品做出来后,有多少人愿意在产品还未推出时就预订?
但对于这个世界上广大的陌生人群,这些人到底需要什么,如何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如何设计出一个产品来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他们毫无思考。 他们根本没有在这个层面上去琢磨自己到底要培育什么能力,才能提高这个世界某个特定的陌生人群的生活质量。他们一辈子盯着的,是学校颁发的证书、老板结算的工资、周围的人给予的认可
他们想的是:我做出行动A是因为行动A能让我得到某种的关注、快感和优越感。但正确的想法应该是:我做出行动A是因为行动A能为我实现自我成长、财富增值和社会使命达成带来帮助。 前者,注重自身感觉和他人的关注。后者,注重逻辑和价值。前者的能力塑造,以他人的评价为导向。后者的能力塑造,以自我事业为核心
第3章 关键能力
高效表达
表达的精髓在于感染力,而不在于正确率
在我看来,老郑之所以交流系统崩溃,是因为他长期被封锁在“对错”之中。他总担心自己会说错话,而后被人嘲笑、被人看低。但世间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总得先有一个“1.0”状态,然后才有“2.0”状态。在表达能力的“1.0”状态中,其精髓在于感染力,而非正确率
人与人之间的表达,从来就不是一种非要讲究正确率的游戏。而是你可以反对我的观点、我的逻辑,但我作为一个人,仍愿意平静、理性、有条理地表达我的想法
在我早期的视频中,有很多青涩且尴尬的表达瞬间,视频的点击量也很少,但如果没有这些早期的练习,就没有我现在总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的200多条视频
如果你现在也存在表达不流畅或害怕表达的问题,请记住,在刚起步的“1.0”状态,表达的精髓不是正确率,而是感染力。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练习者,在这个阶段,你应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不足之处。关键是,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一个人,你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培养表达能力的精髓:“大量出招”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大部分的相互吸引、欣赏、尊重,都源于表达。世间很多的不和、纷争、矛盾都能被有效表达所消除
如果把表达能力看成一种武功,那么练成这种武功的精髓就在于“大量出招”。大量出招时可能会出大量的废招,但出大量的废招恰恰是练成绝招的基础。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几乎每做好5条视频就删掉1条。因为在有一些视频中,我可能带着个人情绪,存在一些表达上的失误。但删掉视频并不会打击我的信心
我的逻辑非常简单:我要创造一个能让我持续输出有价值内容的系统。这个系统以阅读、实践和思考为基础进行输出,有时可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输出,比如一些表述不当的言论,在我眼中,花费精力去修改、完善它们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想成为一个能稳定输出干货的人,我就必须承受这个代价。不承受这个代价,并发自内心地接纳它,我就无法练成我想练成的绝招
极致专注
很多痛苦来自对自身缺点的无限放大
我们很难成为全才,但只要有核心优势,我们就有机会在竞争中取胜,并在这个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塑造更多与之“融洽”的新优势,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
他们在遇到挫折后其实没想太多,只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优势,让自己优秀到别人无法忽视。换句话说就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发光发亮,变得无可替代。在这种思路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被高效地调动起来
凡事必有代价
我们要出门,就有可能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我们要锻炼,不管是跳舞、打篮球还是踢足球,都可能会受伤;我们要发表一篇文章,那么就可能会收到差评——你写得再好,只要浏览量足够多,必然有人持有不同的见解。碰上不好的天气、受伤、收到差评……这些都是我们做了以上这些事之后,可能会付出的代价。 几乎每一件事,都暗藏代价。当一个人把这个道理想清楚后,他就能提前预判这些代价,从而避免很多心理上的痛苦
如果做保安的这份工作不需要承受可能会遭受不合理对待的代价,那你很可能就不会拥有这份工作。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可能会遭受不合理对待’的代价,跟你竞争这个岗位的人将会大大增加。而你现在能在这个岗位上,就是因为你在接受这份工作的同时,也接受了其暗藏的代价。现在,这个代价就是你在工作中可能会被人辱骂。而正是因为这个代价,这个世上很多比你更具竞争优势的人不愿意加入竞争,你才获得了竞争的机会,并成功得到了这份工作
其实任何工作都是如此,而且不仅是工作,恋爱、婚姻等必然都有其暗藏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恰恰是我们能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这个代价,世上的很多竞争都会变得极度残酷
所以,代价不一定是不好的。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把更高质量的专注力投入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被客观存在的代价折磨得心态崩溃
我在思考、设计和行动之前,就已经将相应的代价基本想透了。我绝不会让这个代价阻碍我的生产
真正稀缺的是有效专注力
我每天会利用清晨五点半到七点半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利用有效专注力,做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 这样一来,在当天接下来的时间内,我都有一种愉悦、稳妥、平和的心境。因为我知道,就算今天剩余的时间都浪费掉也没问题,因为我已经花了两个小时进行有效专注力的释放,在这两个小时内,我的有效专注力都被淋漓尽致地投放到了价值创造上
愉悦的心境价值千金
一个理性的人会专注两件事:创造价值和自我成长。他会问自己:今天,我创造了什么价值?我各方面的属性,认知、技能、心力、创造力、管理能力等,哪一项能力像小树一样成长了?哪怕只成长了一点点,我也很开心
通过思考和实践,我发现,只要把专注力投放在创造价值和自我成长上,我就能获得一种开心、愉悦的心境。这种心境能帮助我保持专注力,让我更能专注于创造价值和自我成长
精准自控
控制自己,是人间最强大的本领
一旦你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学会训练自己的大脑,并且知道此时该干什么事来让自己摆脱困境,你就能更精准地控制自己,从而把自己变成最强的战士,接受自己的指令,指哪打哪,勇猛善战。 这是人间最强大的本领
爱情不该占据一个人过多的时间
精准自控的另一个关键是对时间投入的精准控制。比如在一段感情中,控制时间投入、避免过度陪伴就是一种智慧。因为一段感情能健康发展的核心是双方互相尊重,而尊重不会在耳鬓厮磨和无限度的陪伴中被获得
获得尊重的关键是,对方知道你的价值并欣赏这种价值。陪伴肯定是有价值的,但在多数情况下,过度的陪伴意味着彼此都没时间去创造在“精神独立”状态下能创造的价值。因为现实是,只要你在陪伴的状态,你就很难头脑清晰地长时间专注在某件重要的事情上。而“无法长时间专注”这个事实,极大削弱了个体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个人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就是极致专注。如果你希望创造自己的事业和价值,那么,除了感情之外,你必须找到一件事——这件事总让你心心念念地想要去做,今天不做,你就吃不香、睡不着,浑身不舒坦,而一旦做完这件事,你就感到很放松、心旷神怡,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件事必须面向特定的受众人群。也就是说,你做这件事必须让特定的受众人群获益,而这些受众人群也愿意支持你做这件事(设计、作品、产品、渠道等)
这时候,你拥有一种很明确的价值感。感情中的另一方会发现,你正在做一件有价值、利人利己的事,同时会觉得,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保护你、照顾你有了更大的意义,因为他在保护一种价值。这就是最发自内心的尊重
冷静自律
减少内耗,是一种干脆利落的选择
减少内耗的精髓是: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投入专注力,争取突破。同时,与不可控、不可改变的事,和平共处,不进行过多的专注力投入
因为我们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旦对不可控的事投入太多专注力,就会减少我们在可控地改变客观现实时所能投入的专注力
保持积极,是一种彪悍的能力
我的大部分专注力可以被投放在做这件事情和营造阶段性终局上,而不是被外界的鸡毛蒜皮或短期结果所吞噬。这种无视短期逆境的积极性,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让我们从自身出发,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而非期望或依赖他人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
深度思考
在有优秀内容的支撑下,视频的展现方式其实可以非常朴素、简洁,甚至具有粗粝感
做好视频的关键在于内容有价值和表达有感染力。器材、特效、背景、拍摄手法,都是服务于有价值的内容和有感染力的表达的。想透了这一层,我的心就稳定下来了,我也开始有了明确的行动方向。我开始采取非常精简的呈现方式向陌生人展现我学到的东西、我的困惑、我的突破
内容价值和表达能力,就是我要紧紧抓住的两个关键点。其他一切都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每次阅读时,我总能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作者的文字中得到更多的生活体悟
当我回看一本书,看到以前思考时做的笔记的时候,我会想:原来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但我当时为什么有这种感悟?当时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我当时经历了什么痛苦?我当时要解决什么问题?
人生没有真正的“完蛋”
人生真正的“完蛋”是你没了意识,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和身体。除此之外,没有真正的“完蛋”
比如小李高考失败了,这对小李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挫折。但是,高考失败这件事,不影响小李身体的健康,也不影响小李能趁着今晚的月色不错,走到广场看大妈们跳广场舞,也不影响小李今天买一份烤鸭,坐下来慢慢吃
它不影响小李深度思考以下两点:一是,我能给这个世界提供什么价值;二是,这个世界,为什么要需要这种价值
所有的“完蛋”都是我们自己构想出来的,我们把自己构想出来的消极思维填塞进大脑,让自己产生无限的焦虑和恐惧。这种焦虑和恐惧逐渐加剧,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对着一个合理的结果生闷气,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高考失利后,不管是复读,还是进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学,都是人生选择。关键在于我们在做这种选择时,要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一套方法论、一套系统
请记住:就算遭受极大的挫折,我们也可以从容地做出一个个使局面优化的决策。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自在的状态
一个真正理性的人,应该把一次次的失利当作一次次的历练,从而锻炼自己在困境中、重压下仍能保持淡定自如并做出多个高质量决策的能力。 这种能力非常稀缺但有效,特别是对很多表面牛气、内心不堪一击的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