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四)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四)对于明代政治的概述全面而深入,既揭示了明代政治制度的独特之处,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这是一篇关于治史三书(二)的思维导图,《治史三书》实际上是由三本书合为一册,包括《治史经验谈》、《治史问答》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严耕望先生对于历史研究方面的指导,《治史三书》是严耕望先生治学经验的结晶,对于历史学人及爱好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提供了治史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还传递了治学的严谨态度和使命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四)
明代
明代的政府组织
明代之中央政府
明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期
废止宰相
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此说法言明清是可以的
六部尚书
直接对皇帝负责
都察院
御史台演变而来,掌弹劾纠察
七卿:都察院+六部
九卿:七卿+通政司+大理院
通政司:管理章奏,公文出纳总机关
大理院:主平反
三法司: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
武官:大都督
重大事情裁决
皇帝不能完全独裁
廷推:大官由七卿、九卿、或再加上外面的巡抚总督开会来推举
小官由吏部尚书任用
廷议:大事由七卿、九卿公决
廷鞠:大的狱讼,三法司解决不了,七卿、九卿开会定狱
给事中:七品,依六部分科,相当于专家
可参加廷推、廷议、廷鞠。若反对,称为科参
明代内阁制度
内阁性质:皇帝的秘书处,尚书或经筵讲官兼任
官阶低,地位尊。尊在其本官,不尊在其兼职
明代朝会
大朝:正旦、冬至、万寿节举办
礼节性朝会
朔望朝:农历初一、十五进行
常朝
晚朝久废,故常朝一般径指早朝
早朝
又称日朝
御门:至奉天门,和百姓见面说话
御殿:在大殿内朝会议事
又称内朝
晚朝
职权演变
太祖、成祖时,皇帝顾问
后来,阁臣做条旨,皇帝批红
条旨(票拟):向皇帝分条贡献意见
司礼监:太监领袖
明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是真宰相,而且是真皇帝
张居正:内阁学士,不是政府最高领袖,干涉部院,为越权
明代地方政府
明人思明制
黄宗羲:再立宰相
顾炎武:地方政治好,天下太平;地方政治不好,天下大乱
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省区制
总督巡抚,有事临时派遣,结束后撤销
省(承宣布政使司)
13个
承宣布政使
行政,又称藩司
参政
参议
提刑按察使司
司法,又称臬司
副使
佥事
都指挥使
军事
司(分司)
府、州
县——知县——胥吏
胥吏不能当刺史,不能靠进士
“省”的问题
《清统一志》将省区再划分,无意义。此为混淆政治地理和自然地理
如关东三省,岭南三省
东三省与其他地区并无不同
满洲不是东北行政区域,关东三省才是东北的行政区域,而且不全是行政区域
后日本人将东三省说成为满洲,是极大混淆
行省制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明代考试制度
进士与翰林
进士
府县考,录取了叫入学(县学生)
俗称秀才
省试(乡试),在省会考试,中试者叫举人
会试,各省举人在中央考试,中试者为进士
也叫进士及第
翰林院
进士及第后在中央读书,三年后考试成绩好的入翰林院
进士及第入翰林院的才能当大官
好处:人才集中于中央,修学同时,可以获取政治知识
八股文
科举选士的一个客观标准,犹如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
明代赋税制度
黄册、鱼鳞册:自唐两税制以来,政府只顾征租手续方便,不能在经济理论上建立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和租税制度相互配合,其相互牵动影响之处特别大
黄册
登记户口的
操作:十年一更定,凡四本,一上户部,三份分送布政司府县
本义:兼有限民名田之义,遏制兼并之风
鱼鳞册
登记田亩的
操作:每县以四境为界,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状
优点:人户纵然流动,田地则一定不移
以田为母,以人为子,子依于母
一条鞭法
定义:将民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项下,计亩收银,以求手续简便
明代兵制
卫所制度
大兵区叫卫,小兵区叫所
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外出打仗,朝廷派总兵官战事结束,总兵官交权,卫所归队
平时卫所军给田自养,国家不要赋税
同府兵制
明末无法御外敌:承平日久,战备松懈
不必凭此骂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