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权书》《衡论》诸作,纵谈古今,议论圆转,纵横恣肆,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苏洵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
凡事皆君主“倡其机于上”,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
要求封建君主以这样大的气度对待下臣,说明他不仅主张君臣在礼仪上的平等,更主要的是把宰相这类腹心之臣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尊重人才的集中表现。
必须善于选拔人才,任人唯贤。
苏洵特别强调要从“胥史贱吏”中选拔人才。他认为“吏胥之人,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奸大豪,畏悼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谙究。因而官之,则豪民猾吏之弊,表里豪末,毕见于外;无所逃遁”。
那些小官吏,从小学习法律,长期从事狱讼工作,对于那些狡猾奸诈的人,他们心生畏惧,自然就服从管束。官府中的各种情况,他们的变化和出入,无不了如指掌。因此,如果让他们担任官职,那么那些狡猾的官吏和豪强的弊端,都会彻底暴露在外,无处藏身。那些狡猾的官吏和豪强,他们的行为和心思,在小官吏面前无处隐藏。因为小官吏们从小就学习法律,长期处理狱讼事务,对于这些事务的熟悉程度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所以,一旦这些小官吏被提升为长吏,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揭露和整治那些豪强猾吏的不法行为。
善于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御相以礼,御将以术,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之术以智。
强调了领导者在管理团队时应当根据不同成员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种个性化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还能增强团队的整体效能。
苏洵能够针对各种人才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他虽然看重才将,但认为相的表率作用亦很重要。他指出,看一个国家的好坏,只要看其相如何即知。相贤则群臣贤,而将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