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百合花
这是一篇关于百合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象征意义,情节划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
编辑于2024-10-10 12:31:02百合花
作者简介
茹志鹃,女,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43年加入新四军,曾担任二分区文工团指梁兄、一师服务团演员,苏中公学俱乐部戏剧干事,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团员、组长。后成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文艺日报》编辑、作品组长,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她是上海分会理事,也是上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1948年起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800机车出动了》,中篇小说《延河》、《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以及短篇小说选集《百合花》等。她的话剧剧本《不带枪的战士》获得南京军区文艺创作二等奖,短篇小说《百合花》和《剪辑错了的故事》均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品简介
发表时间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58年。
作品背景
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中秋之夜,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负责护送文工团的女战士到前沿包扎所。在包扎所,他们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新媳妇最终把一条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借给了他们。小通讯员在掩护伤员时牺牲,新媳妇为他庄重地擦拭身体。
人物关系
小通讯员:他是部队中的一名年轻士兵,年仅19岁,刚入伍一年,性格憨厚、老实且不善言辞。在故事中,他负责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并在包扎所向新媳妇借被子。他的形象代表了战争年代中普通士兵的纯朴和奉献精神。
新媳妇:她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虽然有些腼腆和害羞,但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支持。当通讯员受伤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唯一的嫁妆——一条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了部队,体现了普通百姓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对战士们的深厚情感。
文工团的女战士“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我”见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互动,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战争时期普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性的美好。
情节划分
一.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带路)
二.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
三.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救护)
四.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牺牲、献被).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作者善于以清淡纤细的笔触表现细腻柔和的优美,不论是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显得自然、清新、柔和、优美。
朴实俊逸: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叙事简练,说话十分接地气。
富有诗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故事的情感,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
象征意义
纯洁与高尚的心灵:小说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的心灵。小通讯员代表着纯洁高尚的战士形象,而新媳妇则象征着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百合花的纯洁与高尚,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美好品质
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百合花也象征着军民之间的纯洁高尚的感情。在战争年代,这种感情显得尤为珍贵,它展示了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坚持。
人性美和人情美:小说通过描写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象征了纯洁的军民鱼水情和舍己救人的人性美。这种象征手法不仅淡化了战争的残酷,还突出了人性的美好。
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百合花”还象征着“和平”,寄托了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即使战争残酷,但人性的善良与爱依然存在,是战争与和平、爱与牺牲的人性思考。
主题思想
百合花》的主题思想是赞美人性美和人情美,歌颂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小说通过描写解放战争时期,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到前沿包扎所,并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