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文常识(下)
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山东学子升本上岸!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4-10-14 19:38:40语文常识(下)
五代十国
词(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文学体裁。)
词又叫做“诗余”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曲子词。后蜀的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词人 1.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也被称为“千古词坛南面王”。 2.李煜的词亡国后词作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3.代表作有《虞美人》、《相见欢》、《乌夜啼》《浪淘沙令》等, 4.王国维管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这里的“后主”即指李煜。
宋元文学
宋代
北宋
欧阳修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唐宋四大家”)。 (2)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明道”“致用”“事信”“言文”。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3)欧阳修最有名的诗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和《生查子·元夕》, 名句分别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夕指的是元宵节)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涌现出了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这六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范种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溢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3)朱熹称范仲淹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称“先儒司马子”。 (2)《资治通鉴》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到五代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3)宋神宗来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4)《资治通鉴》宗旨是“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恶得失,以为劝诫 (5)“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6)《史记》和《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壁”。
王安石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文公”号称“通儒”、改革家 (2)在文学上,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名列“唐宋八大家”。 (3)王安石诗“学杜得其瘦硬”(这里的杜指杜甫),世称“王荆公体”。 (4)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5)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6)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创作理论。 (7)政论散文《答司马谏议书》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 ①《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一封回信有名的驳论文。“侵官、生事、能来、据、怨读”五个罪名送一作了反驳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游袭禅山记》一篇游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褒禅山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 (8)这里的屠苏指的是酒《除日》
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和辛弃疾)
(1)范仲淹写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生 (2)苏轼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被称为“诗神”。苏轼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创作了著名的“三赤”名篇,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两部作品分别有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声吗,一蓑烟雨任平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密州出猎》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的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因与米芾、蔡襄、黄庭坚风格相似,且四人成就最大,所以合称为“宋四家”。苏轼和黄庭坚有合称为“苏黄”)。 苏轼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胸有成竹”的故事。 清代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苏轼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又合称为“北宋四大诗人”。
辛弃疾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济南府历域县人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佛狸祠下
婉约词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
柳永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②柳永混迹青楼酒馆,柳永表现女性生活、即变“雅”为“俗” ③其词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一说。 ⑤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还是北宋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 ⑥柳永的词集为《乐章集》。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前期词多写悠闲生活,词风婉约。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 ②李清照提出“词应别是一家”之说《漱玉词》。 ③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 ④李清照被称为“三瘦诗人”分别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水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风愿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和朱淑真合称为“词坛双璧”。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就是对李清照卓越才华的评价。
①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沟居士,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称为淮海居士, ②秦观有《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③秦观与黄庭坚、晃补之、张耒都师从苏轼,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代表人物: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3)黄庭坚 ①黄庭坚,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等,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主角。(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黄庭坚代表作《答黄几复》,其中有名句“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苏梅”
梅尧臣和苏瞬钦 (1)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现实主义诗人。 ②梅尧臣“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反对西昆体,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2)苏舜钦:字子,北宋时期大臣。提倡古文运动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今存《苏舜钦集》
晏殊和晏几道 (1)晏殊 晏殊,字同叔 ②晏殊以词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北宋倚声家初祖”“为天下所宗”。 3晏殊的代表作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晏几道 ①婴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②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有《小山词》。
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1)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2)陆游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 陆游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古代存诗量最多的诗人。他的诗都收录在《剑南诗稿》中被誉为“小李白”。 (3)杨万里 ①杨万里,号诚斋,被誉为“一代诗宗”擅长用七言绝句来“诚斋体”。 (4)范成大 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号此山,晚号石湖居士。 范成大的诗从江西诗派“平易浅显,清新妩媚”,“家剑南而户石湖”的美誉。 范成大有名的诗作有《横塘》 (5)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
(1)南宋四大名臣:胡铨、李纲、赵鼎、李光 (2)胡铨:字邦衡,号澹庵。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3)庐陵“五忠一节”:“文忠”欧阳修、(忠襄)杨邦乂、(忠简)胡铨、(文忠)周必大、(文节)杨万里、(忠烈)文天祥。杨万里为“五忠一节”中的一节)。
南宋其他诗人
(1)文天祥 初名云孙,道号浮休道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创作了《扬子江》,名句“臣心一片施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正气歌》是一首五言古诗。(孟子著有《论养气》中叶提到了养浩然正气)
①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 ②林逋人称“梅妻鹤子”。 ③林逋在《山园小梅》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蒋捷 字胜欲 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 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一剪梅·舟国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张孝祥: 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 张孝祥善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张孝祥被称为是“上继东坡,下开稼轩”的词人。
朱熹 ①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③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 ④朱熹有诗歌《观书有感》(问需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1)张择端,字正道,有《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元代
北派元曲
元曲四大家: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关汉卿 (1)郑光祖:被誉为“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郑光祖有元杂剧《倩女离魂》。 (2)马致远:号称“曲状元” 马致远的散曲被誉为“朝阳鸣凤”,收录于《东篱乐府》。 马致远的代表作品有下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有套数《夜行船·秋思》,被誉为“万中无一”。 马致远的元杂剧《汉宫秋》主要讲述了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 (3)白朴 散曲收录在《天籁集》。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4)关汉卿: 号一叟,北曲杂剧的奠基人。被称为“曲中圣人”(曲圣)。 其元曲代表作品是《一枝花·不伏老》 元杂剧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窦娥冤》全剧四折,窦娥 (2)《汉宫秋》:马致远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 毛延寿:画师 (3)《梧桐雨》:是元代文学家白朴创作的杂剧。 (4)《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 3.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 (1)《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或《蒋世隆拜月亭》, 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爱情故事 (2)《墙头马上》也称《裴少俊墙头马上》, 该剧讲述离家小姐千金与装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 (3)《倩女离魂》全名《迷青锁倩女离魂》, 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描述张倩女和王文举指腹为婚,魂魄离体与王文举一同赴京。文举功成名就跟倩女一起回家,倩女魂归肉体,与文举成婚。该剧表现了张倩女一类的女性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4)《西厢记》《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书生张生(名琪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西厢记》被誉为“杂剧之冠”,又被称为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4.近代学者王国维将《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誉为元杂剧的“三大杰作”可谓‘千古绝品’”。
1.王实甫: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2.王实甫:擅长散曲被誉为“花间美人”与关汉卿齐名。 现存元杂剧主要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3.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齐东野人”。 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和《山坡羊·骊山怀古》。
南派元曲
1.张可久: 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并称“二张” 2.乔吉 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号称“曲中李杜” 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乐府”(散曲)创作理论。 3.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与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 散曲合编为《酸甜乐府》。
4.贯云石,字浮岑,号“酸斋”。 5.雎景臣,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将其列入“名公才人” 其中最广为人传送的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被誉为“风管秋声”。 3.王冕:他的七言绝句《墨梅》有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元曲 狭义的元曲指的是元代散曲; 广义的元曲指的是元代散曲和北曲杂剧。 2.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类型, 3.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套曲词“套数”有多个曲牌、多套曲词,表达一个主旨。
明代
汤显祖
(1)汤显相自称“远道人”,又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汤显祖最有名的的戏曲有“临川四梦”和《紫萧记》其中临川四梦”又被称为“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分别指的是《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有关,都以“爱情”为主题。
(3)《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千金杜丽娘对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4)《邯郸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最后一梦,改编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通过黄梁一梦的故事,
明代四大奇书
1)明代四大奇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2)《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景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游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拟话本“三言二拍”
(1)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2)二拍: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四大传奇
(1)明代“四大传奇”:《荆钗记》(王鹏,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记》(王瑞兰,蒋世龙)、《杀狗记》(孙华,孙荣,杨月真,柳龙青,胡子传)。
(2)“四大传奇”和《琵琶记》(合称“五大传奇”。
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宋濂,高启)
(1)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2)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变等,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
(3)高启,号槎轩,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小品圣手”张岱
(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有散文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2)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公安三元
(1)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第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2)“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打性灵,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3)“公安三袁”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卖际是领导者,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袁宏道。(袁宏道是反对复古运动的主将)。
“前七子”和“后七子”
(1)“前七子”是明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蝉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2)“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3)“后七子”在文学上也是提倡复古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
唐宋派
(1)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
(2)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3)归有光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请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4)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他的《先妣事略》是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
竞陵派(钟谭派):钟惺、谭元春
(1)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竞陵(即今湖北天门)人,故被称为竞陵派。公安派文学论调的延续。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倡导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2)钟惺,字伯敬,号退谷。钟惺通过撰著《楞严经如说》四大佛学主张
(3)谭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与同里钟惺同为“竞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有《谭友夏合集》。
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徐渭
(1)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后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2)解缙,字大绅,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有著名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江南四大才子
(1)吴中四才子,指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周文宾)。
(2)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泄题案之后,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诗作有《桃花庵歌》其中《桃花庵歌》有诗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张溥
(1)张溥,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等。《七录斋集》《五人墓碑记》等。
(2)《五人墓碑记》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王守仁
(1)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2)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被学术界评价为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清代
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1)侯方域,字朝宗,明末“四公子”(冒襄、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之一,复社领袖将其书房更名壮悔堂”,他的两部文集《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明志。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就是侯方域与秦准名姬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2)魏禧,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合称“易堂九子”。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散文作品有《邱维屏传》和《大铁椎传》等
(3)汪琬,字苕文,号钝庵,晚号尧峰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沈复和《浮生六记》
(1)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2)《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源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浮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慨。
(3)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4)《浮生六记》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入在营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少见。
郑板桥
(1)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2)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郑板桥集》。
(3)郑板桥所做的七言绝句《竹石》,其中名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龚自珍
(1)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盒(一作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盒文集》,今人辑为《粪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3)《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痛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纪晓岚和《阅微草堂笔记》
(1)纪的,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
(2)纪的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一生悉付《四库全书》,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也流传下来。
(3)《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江右三大家(乾嘉三大家):蒋士铨、赵翼、袁枚
(1)蒋士铨,字心馀、苕生、奠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少与汪韧、杨屋、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所著《忠雅堂诗集)《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2)赵翼,字云称(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听《二十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论诗主“独创”,反毫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3)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4)袁枚的散文《黄生借书说》开篇即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1)钱谦益东涧老人。称虞山先生。“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瘦”,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有学集》《初学集》《投笔集》。
(3)号梅村,别署鹿雄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4)龚鼎孳,有《定山堂集》于婉丽中亦多寓兴亡之感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
(1)黄宗羲: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题、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2)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开启明未清初朴学风气。治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天下郡国利病书》
(3)王夫之,字而衣,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著有《周易外传》《春秋世论》《宋论》等书。
(4)唐甄,《潜书》是其主要代表作。梁启超曾将《潜书》视为中国历代圣人思想的一个总结,醒人之良药,逆耳之忠言”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1)吴敬梓,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故又称“秦淮寓客”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3)《儒林外史》“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4)鲁迅认为《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精工提炼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郭沫若为蒲松林故居题联“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小说《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名篇,
3)《婴宁》也是《聊斋志异》中的篇目,写了书生王子服郊游遇到狐女婴宁,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室息女子天性的愤懑。
(4)《王六郎》也是《聊斋志异》中大的名篇王六郎。
.李汝珍和《镜花缘》
(1)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人称北平子,品是《镜花缘》。
(2)《镜花缘》长篇小说半部分描写了唐教、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围、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其神幻诙谐也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妇女问题。
曹雪芹和《红楼梦》
(1)曹雪芹,名霜,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2)《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3)《红楼梦》中门子交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中写到“贾不假,白玉做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4)“金陵十二钗”: ①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②贾元春 ③贾探春 ⑥王熙凤 ⑦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1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中的副册判词: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1)李伯元(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2)吴研人(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3)刘鹗的《老残游记》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
(4)曾朴的《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不品还具有成治小说带点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月一云的故事为主线,
李渔和《闲情偶寄》
(1)李渔,原名仙侣,别号觉世稗官、随庵主人、湖上世称“李十郎”。
(2)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
.“南洪北孔”指的是两位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
洪升他的代表作是《长生殿》
孔尚任代表作是《桃花扇》
古代四大名剧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昇的《长生殿》。
(1)《西厢记》:故事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改写,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琪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西厢记》被誉为“杂剧之冠”,也被称为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2)《牡丹亭》: 也称《还魂梦》、《还魂记》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
(3)《桃花扇》: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
(4)《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
桐城派 戴名世、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
方苞 方苞是桐坡派的创始人,其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泰程朱理学,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刘大槐 桐城派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现,强调文章既要重视内容,同时要注重法度、技巧。
姚鼐 “义理”、考证”“辞章”三者互为用“《登泰山记》
(5)戴名世 晚号称南山先生,代表作《南山集》,作文当“精、神、气”为主
纳兰性德
纳兰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人生若只如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他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梁启超
(1)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又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 (2)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推广“诗界革命” (4)《少年中国说》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谭嗣同
维新派人士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主办《湘报》领导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之一 (2)《狱中题壁》一首七言绝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
王国维
(1)字静安,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2)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①“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 ②“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 ③“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
严复
(1)名复,字几道,近代具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2)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 (3)因为他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被鲁迅先生称为“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
邹容
(1)邹容提出角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 (2)著有《革命军》一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
章炳麟(章太炎)
曾任《时务报》撰述,参加同盟会, 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