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心理的发展(3-67岁,学前期)
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心理的发展(3-67岁,学前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征,幼儿言语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50),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游戏,幼儿神经系统发展※。
编辑于2024-10-16 11:15:57幼儿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50)
自我意识发展
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①自我评价
7岁前描绘限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喜爱动作,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
②自我控制
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4-5岁,5-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控制力
性别角色认同与性别化 ※※
概念2
性别认同 (理解性别)
对个人基本生物学特性属于男女的认知和接受
科尔伯格
①基本性别认同阶段:3岁,对自己/他人性别准确识别 ②性别稳定性阶段:4-5岁,跨时间稳定性 ③性别恒常性阶段:6-7岁,跨情景一致性,不再根据外部特征断性别
发展
①2岁左右儿童能分辨照片他人性别但不能确自性别 ②2-3岁儿童已有性别角色标准的知识,比较刻板不灵活
③5-7岁儿童开始理解性别坚定性
自我性别坚定性-同性别他人性别坚定性-异性别他人性别坚定性
性别角色认同
对个人具男子/女子特点的知觉和信念
性别角色标准
①社会公认适合男/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性格特征等,反映文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行为的适当性期望:认为男女各应该如何…… ②幼儿性别角色标准刻板而严厉;父母把一套性别角色标准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鼓励符合性别角色标准行为,制裁不适当行为
性别角色偏爱
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活动/态度的个人偏爱
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选择,性别化过程中男比女面临更大社会压力
性别化理论2
①社会生物学理论
出生前的生理发展,强调两性间发生学/荷尔蒙的差异决定作用
②精神分析理论
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③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获得性别化态度和行为的两种机制是直接训练/观察学求
④认知发展理论
依赖儿童认知发展,柯尔伯格三阶段
⑤性别图式理论
儿童建构自我性别图式,据此评价信息环境刺激是否合适
⑥双性化理论伯姆
男/女子气属两分离独立维度,人可同具双性化特质,凡积极、有利潜能发挥的行为模式男女皆可追求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对是非、善恶行为判断准则和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2
皮亚杰,第一个系统追踪研究儿童道德心理学家,对偶故事法。根据:规则来源/是否可变/如何判断行为,道德认识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过程
1.前道德阶段(1.5-5岁) 自我中心阶段
a.儿童分不清公正/义务/服从,行为既不道德不非道德 b.随年龄增长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判断,受行为结果支配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权威道德实在论阶段
a.受权威标准支配,规则不可变 b.据行为结果判断行为,具从他性和情境性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后) 道德相对论阶段
a.受主观价值标准支配,规则经协商制定可改变 b.判断行为时虑行为后果/动机,能换位思考不绝对 c.惩罚较贴切、温和、带补偿性,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4.公正阶段(青少年时期)
作为补充
攻击与亲社会行为 (交叉学科) ※※※3
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3
(侵犯/攻击行为),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动
发展
哈特普研究
①3-6岁幼儿侵犯行为随年龄增长,身体攻击4岁达顶点 ② 随年龄增长,身攻减少,言攻增多,年龄小儿童工具型攻击为主,年增幼儿工侵减少,敌意型侵犯略增 ③男比女更多身侵/言侵;男主身攻,女主言语/关系攻
解释
男女性别差异解释
①生物学:强调生物因素在侵犯行为两性差异上作用 ②社会学:强调父母/其他社会动因在侵犯行为性别差异形成中重作 ③相互作用论:性别差异反映生物/社会因素交互影响
社会因素
①文化/亚文化鼓励/宽容(放任型父母不约束儿童) ②家庭情绪氛围也会导致攻击倾向 ③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内容给儿童提供了攻击性榜祥,儿童攻击行为控制
理论
本能论
①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我们被性和攻击本能驱动
②生态学理论
a.劳伦兹:战斗本能,进化产物 b.社会生物学家:交配机会增加,增加基因传递的可能性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通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观察/模仿获得
“挫折侵犯”假说
挫折总导致侵犯行为,攻击可减少挫折痛苦:受挫驱力强弱/范围/遭受频率/惩罚程度等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道奇
①个体在面临特定社会情境时,进行特定社会信息加工的过程
a.线索编码。寻找线索、感知信息、对情境中线索编码 b. 线索解释。解释情境,赋予信息意义,推测他人行为动机 c.反应搜索。思考可能反应形成可能反应 d.反应评估与抉择。衡量可选择反应的利弊选择最佳反应 e. 反应执行。搜寻行为技能作行为反应
②个体的原有经验所组成的潜在知识系统将会影响上述的每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③倾向选择与原有知识系统相一致的信息,反过来也会丰富知识系统
标签理论
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训斥/责骂/歧视/惩罚等) ,社会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
控制与减少
社会层面
①社会制约 ②避免去个性化 ③建立社会公平
个人层面
①培养成熟个性
②培养移情能力
③培养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④示范非侵犯行为
⑤替代性侵犯与宣泄
⑥合理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
亲社会行为3
任何自发帮助他人/有意图帮助他人的行为
发展
幼儿期逐增原因
①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如设身处地考虑) ②社会责任感 ③提供亲社会行为能力/知识增加
理论
①社会生物学
“族内适宜性”,牺牲个体以换取种族生存
②精神分析
良好亲子关系为基础,儿童认同父母利他原则将其内化成超我
③社会学习理论
重复得到强化行为,避免受到惩罚,社会学习结果
④社会规范理论
认为社会规范是个体社会行为的价值标准,对人的亲社会行为有引导作用
⑤认知发展理论
随儿童智力发展获认知技能,影响亲社会问题推理,对亲社会行为动机有更深理解
培养※※
利他主义的社会化
①价值取向的教育
②促进利他主义内在动机
警惕“过度辩护效应”:当对一行给予超度反馈时个体可能会将行为归因为奖励这一外部反馈而非内部动机
③树立利他主义榜样,示范作用
增加旁观者干预可能性
确定责任与增加互动/减少模糊性/普及社心知识/唤起内疚和自我形象关心
助人技能的学习:共情与实践
关系
攻击和亲社会利他行为可同时发生,但亲社会利他行为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
同伴关系※※
在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中起成人无法取代独特作用,环境因素之一
作用1(13)
①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学习他人反应机会 ②同伴是儿童特殊信息渠道/参照框架 ③可满足儿童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 ④同伴是儿童情感支持来源 ⑤同伴关系不良导致社会适应困难
发展
①婴儿期,同伴关系松散,社会交往有限,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同伴 ② 3-4岁间,依恋同伴强度/建立友谊数量显著增长 ③儿童早期友谊很快形成又破裂,位置接近、共同兴趣、有趣玩具基础上
评定
社会测量技术
同伴提名,你最喜欢和谁玩 同伴评定,你喜不喜欢跟X玩: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
类型
①一般的儿童:正负提名一般 ②被忽视的儿童:正负向都很少,害羞 ③矛盾的儿童:有争议儿童,正负向都很多,积极消极混合物 ④被拒斥的儿童:负向提名多,消极社会行为 ⑤受欢迎的儿童:正向提名多,积极友好合作观点
社会技能训练
对象是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
目的
通过干预方案改进儿童同伴关系,促其社会性发展
应用
对于退缩儿童采取行为疗法,被拒绝儿童采取认知疗法
干预方案
①让儿童学习交往新的原则和概念 ②帮儿童将原则/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技能 ③促进已获行为的保持和在新情境中概化 ④增强儿童与同伴成功交往信心 ⑤在同伴交往活动中树立新目标
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发展
记忆容量增加
3岁约3信息单位,6岁6个
元记忆形成
弗拉维尔,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认知活动
无意/有意识记发展
初期无意识记为主,目的性差,有意识记出现标志儿童记忆发展质变
形象/语词记忆发展
①初期记忆有很大直观形象性,词逻辑识记能力差 ②随语言发展语词记忆发展更快,但形象记忆占主地位 ③二者区别相对,随年龄发展都不单独起作用
自传式记忆发展
对人特别重要的经历与回忆
①对新异事件/自传式记忆好,对事件记忆易被误导 ②3岁后才有一定准确性,成人3/4岁婴儿期记忆缺失
记忆策略
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复述(7-10岁)/组织
弗拉维尔记忆策略发展阶段
0-5岁
无策略
5-7岁
过渡阶段,不主应用策略需诱导
10岁后
逐步稳定发展,主动自觉用策略
思维发展※※
幼儿思维特点2
①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派生幼儿思维经验/表面,与幼儿知验贫乏/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有关
②思维抽象逻辑性始萌芽
初期直觉行动思维——中期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晚期能简单逻辑思维
③言语在思维发展中作用日益增强
行动总结-伴随行动进行-主要靠言语进行并带有逻辑性质
最初概念的掌握
前运算阶段不守恒导致掌握具体实物概念;内涵不精确,实物概念早于数概念;不能对二概念相对思考
①词概括 /概念掌握
概括内容贫乏,一般为具体非共同/外部非本质,内涵不精确
②实物概念
熟悉事物——突出特征特别是功用——始能指出特征总和,但不能将事物本质/非本质特征很好区分
③数概念
实物感-对数表象-数概念水平,5岁是转折期
④类概念
维果茨基:链概念:分类时的标准改变 皮亚杰:主题概念—链概念(多标准)—充分必要特征基础的概念
皮亚杰幼儿思维研究
2~7岁儿童思维属前运算阶段:表象性思维为主,相对具体/不可逆/自我中心/刻板
①三山实验
前运算思维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从自我角度解释世界,很难从别人观点看待事物
②守恒
指物质从一形态转另一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特性
a.液体守恒实验:8岁左右达守恒(同一/补偿/可逆),5-6岁为转折期 b.数量(6~7岁)/物质/长度(7~8)面积(8~9) 重量(9~10)/容量(12~13)
③类包含
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总类的关系(白牛多还是牛多?)
心理理论2
个体对心理现象和状态的认识,通过表征他人的心理状态来理解推断他人行为的能力,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4岁
建立基础
心理/客观世界是相区分的,信念/愿望是人类行为之源
研究起源
普雷马克/伍德鲁夫,黑猩猩是否认识心理的猜测
范式
韦默/伯纳,错误信念任务(儿童能否不受自己关于某客体位置的错误信念影响而去正确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
子类
意外地点任务(意外转移任务)
意外内容任务(表征变化任务)
4岁能理解“一级错误信念任务”(分界线);6岁后才开始能正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别人知不知道)
解释
①模块论
心理理论发展是神经成熟结果
强调点:心理理论发展所需生理基础
②理论论
人关心理状态的知识是种日常/非正式的“理论”,经验起着重作
强调点:儿童对心理知识归纳总结
③模拟论
能内省认识到的自己心理状态,通模拟方法推测他心态
强调点:儿童运用心理理论时采取方法
④匹配论
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在心理活动中处等价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在心理活动中的相似性
强调点:对等价关系的认识
幼儿言语发展 ※※
词汇发展
①词汇数量不断增加
儿童词汇量增长最快时期,3-4岁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
②词汇内容丰富深化
幼儿词汇抽象/概括性增加
③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词类范围扩大,基本掌握所有词类
先实词(顺序:名-动-形容词)后虚词(连/介/助/语气词)
④积极词汇不断增加
积极(能理解又能正确用)词汇增多
儿童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过度概括/概括性过低),“造词现象”
句子发展
① 不完整句到完整句② 简单句到复杂句 ③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④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子
口语表达能力发展
①从对话到独白言语
②情景语言到连贯语言
幼儿早期:情境,缺条理/连贯性,主对话言语 幼儿晚期:较清楚、系统讲述看过听过之事
独白/连贯言语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重要标志
③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3-5岁
幼儿的游戏
游戏理论 ※※5
1.早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霍尔复演说
远古时代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重演
②格罗斯生活准备说
对未生必备技能排演/练习,是本能练习
③彪勒机能快乐说
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手段
④席勒/斯宾塞精力过剩说
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方式
⑤拉扎勒斯/帕特 里克娱乐放松说
并非源于精力过剩,而出自放松需要
⑥博伊千介克成熟说
非本能,一般欲望表现(发展个体主动性/适环境/重复练习)
⑦帕特里克能量匮乏论
为完成新任务消耗能量,为儿童补充能量
2.当代 (最主要)(13)
①精神分析 (结合理论)
弗洛伊德
①发展自我力量,满足现活中不满愿望/克服创伤性事件 ②跳脱现实约束与发泄冲动,缓和心理紧张,
埃里克森
①复活快乐经验,对精神创伤修复 ②自我机能,思想情感健康发泄方式
②认知理论
皮亚杰认知动力说
①儿童认识复杂客体/事件,巩固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 ②使思维行为结合的手段
阶段
a.感知运动
摆弄身体动作操作具体物-练习游戏
b.前运算
象征性功能发育-象征性游戏
c.具体运算
真正有规则游戏
③学习理论
桑代克
一种学习行为,遵循准备/效果/练习律,受文化教育影响
3.其他
①觉醒理论
哈特/费恩等人
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态—觉醒有关
②元交际理论
巴特森(贝森特)
强调游戏信息交流特点
③行为适应说
萨顿·史密斯
有利于发展适应性,强调“假装”作用
④中国心理家
适幼儿特点的独特活动方法,促幼儿心发最好活动方式
游戏种类
游戏目的
①创造性游戏
儿童独自想出来游戏
角色游戏、建筑性游戏、表演游戏
②教学游戏
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
幼儿园的拼图
③活动性游戏
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①练习游戏
简单/重复性动作,只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跑动)
②象征性游戏
2岁后,假装,以物代物/以动作代替动作/角色扮演等
③有规则游戏
几人按一定规则游戏,培养儿童遵守规则意识
3.帕腾(社会性/社会化程度高低
非社会化活动
①无所用心行为
不是游戏,只碰巧注视引兴事情(短暂)
②旁观者行为
只观看不参与游戏(一个人看)
③独自游戏(2-3岁)
各玩各没有交集(一个人玩)
4岁左右开始和别的儿童玩游戏的现象日益增加
④平行游戏(幼儿初期)
玩同样玩具/游戏,彼此独立无真正合作交往(一群人各玩各)
⑤联合游戏 (幼儿中后期,4岁达高峰)
几人共玩一游戏,有言语交流,无角色分工/总目标制约(一群人,无合作)
⑥合作游戏(5岁后)
集团意识,出现领袖;有组织/规则/分工游戏(一群人玩,有合作)
幼儿神经系统发展※
大脑结构发展
脑重继增,7岁近成
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a.神经元结构复杂化,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增长 b.神经纤维髓鞘化,5岁单侧化;5-7岁额叶面积增快
大脑机能发展
大脑单侧化
成熟速率不同,表:功能不对称/偏侧化优势
左半球
3-6岁发展加速,6岁后发展趋平稳
右半球
幼儿期/小学阶段成熟速慢,8-10岁速略增
皮层抑制机能
①4岁起内抑制机能发展;同时幼儿兴奋过程比前增强,表睡眠时间减少 ②大脑皮质机能发展重要标志,认外事物/调控行为生理前提(专注控调)
脑电波变化
a.脑发展随年龄发展不可逆
按“枕叶—颞叶一顶叶一额叶”顺序成熟
b.发展不平衡两加速期
5-6岁
枕叶α波与θ波斗争激烈,α波逐超θ波
13-14岁
除额叶外整皮质中α波与θ波斗争基结,θ波基被α波代替
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征
幼儿期: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 学前期: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时期
一般特征
①幼儿的言语能力迅速发展 ②游戏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 ③开始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社会性进一步发展 ④认知活动带明显形象性/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随意性也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