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哦,做了很多修改和添加。旅游目的地是指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并能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吸物、旅游设施、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
编辑于2024-10-16 21:43:22旅游目的地管理
第一章
1. 旅游目的地相关概念
指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并能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黄安民,2021
2. 相关概念
客源地,常住地,出发地,过境地,集散地。概念深化下,是地域性概念与直观感受的不同.
3. 旅游目的地要素分类
理论
坎恩五要素
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
具有发展潜力和条件
其潜在市场会有合理的可进入性
社会经济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最低限度
有一定规模并包含多个社区
库珀的4a观点
吸引物
附属设施
进入设施
康乐设施
6A包括:包价服务、活动
魏小安与厉新建的三要素
吸引要素
环境要素
生态,设施,人文
服务要素
邹统钎两大核心要素论
旅游吸引物与人类聚落
要素的核心内容
独特的吸引物
目的地居民
认同,参与,支持保障?
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
系统完备?
市场空间与市场规模
足够?
4. 旅游目的地分类方法
分类
1. 空间、时间、功能
2. 吸引物的资源特性
3. 目的地的构成特征
4. 旅游活动的性质划分
5. 邹统钎分类法
a. 行政区域
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景区
b. 旅游资源类型
自然山水型
乡野田园型
都市商务型
古城古镇型
民族民俗型
宗教历史型
c. 旅游者需求
观光型
休闲度假
商务
特种
6. 双系要素分类体系
从旅游者视角下,包括显性要素:吸引物,设施和交通。隐性要素包括服务和旅游目的地·社区。
7.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中的相关要素体系
l旅游目的地供给要素体系(旅游吸引物,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住宿,旅游购物,融合产业)
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要素体系:内外部交通,公共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厂,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与智慧旅游设施十个部分。
旅游目的地资源环境要素体系
旅游目的地保障要素体系
旅游目的地秩序与安全
政策保障
机制体制
品牌影响
8. 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内容
有独特的吸引物
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
能提供系统、完备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要有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种支持保障
9. 旅游目的地的特性
地域性
吸引性
友好性
5.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按照行政区域范围进行划分
国家性
区域型
城市型
乡村型
村庄型
景区型
按照吸引物的划分
l两分法
三分法(除了人文旅游目的地与自然旅游目的地,还增设了一个人造型旅游目的地。)
布哈里斯分为:城市、海滨、山地、乡村、真实的国家和世外桃源。
本书分为九种资源:山地型、水域型、森林生态型、都市商务型、乡野田园型、宗教历史型、民族民俗型,古镇古村型、主题公园型、
按照产品类型
观光型
休闲型
商务型
特殊型
其他
旅游者花费的时间:远程,中程、短程目的地
功能:复合功能,主体功能
开发时间和发展程度:传统/新兴
空间构成:板块型,点线型
构成特征:旅游城市、旅游景点
按照国内外:国内目的地,国际目的地
6. 旅游地生命周期六阶段
产生,托勒
发现,成长,衰落
巴特勒
旅游地生命周期
a. 探索
没基金,少游客,只有自然和文化的新引力
b. 参与
客形、季节,适当投资,广告,公基
c. 发展
v快速上升,游>居,中间游客。明客,外投,大量广告,人造景
d. 巩固
v逐渐下降,自我中心型。新市场,居民
e. 停滞
游顶,容量限制,回头客。形象,客房,所有权,
f. 复兴or衰落
衰落
客↓,撤投,基破
复兴
全新的吸引物
影响因素
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等
7. 地方依恋
人与特定地方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
以表达人们倾向于留在这个地方并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心理状态,
地方和地方性,地方意义的不同概念
8.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
旅游目的地能够持续地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经历,并且能够不断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旅游目的地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的能力。
9. TDC综合服务模型——概念模型 图:P22
10. TDC核心因素模型——简约性模型你 图P22
TDCM构建——多视角模型 图:P22
第二章目的地相关利益者
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的类型
类型
当地居民
追求利益
增加就业,收入提升
关系处理政策
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体系
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
提供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居民参与能力
旅游企业
追求利益
经济利益
当地政府
追求利益
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旅游者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分类:六种:旅游服务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群体支持因素、个人社会经济因素、其他因素
追求的利益
良好的旅游体验
非政府组织
追求的利益
资源,环境,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媒体部门、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其他一些组织结构
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体系
建立旅游发展具体方式的合作机制
建立旅游发展具体方式的合作机制
建立对旅游引发问题的协商制度
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
形成多元化的补偿机制
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经济行为直接获益
建立有效的旅游技能和环境知识培训
其他
6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国标)
分类
资源成因
二分法?
自然,人文
三分法?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人文产品
资源性状
国标
8主类,23亚类,110基本类型
八主类
1. 地文景观
2. 水域风光
3. 生物景观
4. 天象和气候景观
5. 建筑与设施
6. 遗址遗迹
7. 旅游商品
8. 人文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目的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资源背景
旅游资源评价
美学观赏性
历史文化性
科学性
奇特性
规模与组合状况
旅游功能
旅游环境容量
资源赋存
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区位条件
自然环境
客源条件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资源周边状况
评价方法
资源要素价值
资源影响力
附加值
其他分类法
等级,管理范围,功能
资源调查的方法
资料收集分析法
实地调查法
座谈访问法
现代科学技术法
评价方法
卢云亭“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
科学文化价值
科学考察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
三大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文化效益
六大条件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地域组合条件
投资能力条件
施工难易条件
环境容量条件
客源市场条件
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指数表示法
美学评价法
国家标准评价法
旅游要素价值
旅游影响力
附加值
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构成
旅游信息服务
旅游安全服务
旅游管理服务
旅游环境服务
7旅游人力资源规划核心内容
估测和预测人力资源需求
相关公式:瞬时承载量、日承载量、社会承载量
挖掘人力资源:本地,外部
提高人才资源质量,增强竞争力
9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构成
旅游服务的性质
旅游核心服务体系
6要素
旅游保障服务体系
环境,安全,信息,保障,行政管理,政策法规
旅游支撑服务体系
商业,金融,医疗,教育培训等
概念
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级相关部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
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特征
综合性
系统性
需求导向
统筹规划
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特征
复杂性
细节化
人性化
满意程度最大化
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特征
公共性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旅游集散地特征
中转性
集散地
服务性
综合性
游客服务中心类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游客中心的功能
内部空间包括服务区、办公区与附属区
旅游突发事件的级别划分
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智慧旅游”的三个平台及三大体系
三大平台
数字景区
旅游服务
旅游监测
三大体系
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管理
营销
第三章开发与规划
旅游目的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1. 背景状况
自然环境
地水气动,条措
人文环境
历经社政
2. 存储状况
规模,分布,组成结构
3. 开发状况
开发,交通,住宿,餐饮,其他
4. 周边状况
周边地区
旅游目的地资源调查的方法
资料收集法
文字,图片,地图,照片
实地调查法
专家
座谈访问法
座谈
政府,企业,专家
访问
面对面访谈
现代科学技术法
全球定位系统GPS
遥感技术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无人机航拍
旅游目的地资源评价的内容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1. 历史文化性
2. 科学性
3. 美学观赏性
4. 奇特性
5. 规模和组合状况
6. 旅游环境容量
7. 旅游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 自然环境
2. 客源条件
3. 区位条件
4.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5. 社会文化条件
6. 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的体系
1. 面向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体系
2. 面向旅游业的人力资源体系
3. 面向旅游者的人力资源体系
4. 面向旅游资源的人力资源体系
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激励机制
职业生涯规划
校企合作
开发新理念
第一资源理念
国际化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注重旅游人才的培训)
第五章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
旅游目的地服务概念
重要功能包括吸引旅游者、接待旅游者、实现旅游者旅游体验,是综合评价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标因素
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特征
综合性
系统性
需求导向
统筹规划
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消费需求
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构成
旅游交通服务
旅游景区接待服务
旅游酒店接待服务
旅游社接待服务
旅游餐饮接待服务
其他场所旅游服务
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特征
复杂性
细节性
人性化
满意程度最大化
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管理
第六章营销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
地方性分析
自然地理基础
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分析
文化特征和要素
替代性分析
遮蔽效益
价值,形象,竞争力
受众分析
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内容
MI理念形象设计
自然,文化,资源
依据
理念口号
一级,旅游宣传口号
理念菜单
二级,旅游宣传语
VI视觉形象设计
旅游目的地标志
图案,标准色,标准字体
旅游吉祥物
旅游商品
广告宣传图片
旅游宣传视频
BI行为形象设计
居民行为印象,景区建设,行业服务,城市建设,政府行为印象
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体系
定位
基本原则
q区域性原则
自愿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竞争性原则
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思路
旅游消费具有三个不同:异地行、综合性、口碑
传统策略
网络营销策略
第七章,旅游目的地安全营销
30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预防措施
1. 从业人员
2. 各部门
3. 管理
4. 先进技术设备
5. 旅游危险行为预警机制
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处理原则和一般程序
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有:迅速处理原则与妥善处理善后原则
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7R模型:危机的发生有一定阶段性,即侦测、缩减、准备、反应、回复、重振、提升
第八章。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管理
节事活动的管理与举办
旅游目的地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正面影响
社会结构,女性地位
乡村城镇化
负面影响
1. 道德水准
2. 传统语言
3. 宗教活动
4. 新殖民主义
5. 群体愤怒
6. 负面的示范效益
旅游目的地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
地方特色传统文化
城市社会文化现代化
负面影响
过度商业化
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
节日,风俗习惯
第九章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功能
公共智能广播,停车场管理
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的功能
个人行程,景区虚拟旅游
智慧旅游营销系统的功能
综合门禁票务,营销决策评价
第十章新常态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旅游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1. 事故发生
发生地拨打教援电话,110、120、119或应急联动中心
2. 信息沟通
上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
3. 先期处理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
4. 现场处置
现场救援,新闻发布会
5. 稳定秩序
慰问受害者,并及时通知家属,做好理赔工作
6. 善后工作
对事故进行评估分析,分清责任,资料存档
7. 恢复重建
选址,规划,创新
中国旅游目的地未来发展趋势
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
智慧旅游
整合营销
资源融合
市场融合
功能融合
技术融合
创意策划
相关概念
旅游节点
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基础
旅游吸引物集聚体(景点或景区)及旅游服务设施相互联系的基本成分
构成
旅游区
一个或者多个相似的旅游节点
特定旅游主题
旅游目的地规划
多而不同
旅游集散地
中转、集散
作用
城镇
旅游流聚地
旅游中转辐射地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局→游客
服务平台
本质?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局
具体指挥
旅游社
具体运作
散客
整合,规范
市民
个性化旅游需求
旅游目的地形象
时期,环境
条件?
感知印象,看法,感情,认知
具体?
旅游消费
旅游品牌
旅游经营者→产品及服务
谁?
名称、标记或符号或它们的相互组合
统一体
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对此的高度认同
狭义
旅游产品
广义
结构性
某一单项产品、旅游企业、旅游集团或连锁、公共性产品、旅游地等
旅游安全
广义
旅游活动
相关主体(人、环境、设备)
狭义
旅游者
人身,财产,心理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点,旅游区环境
永久性破坏
环境空间
智慧旅游
云计算、物联网
技术?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
渠道?
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
方法?
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
目的?
全域旅游
定义
区域→旅游目的地
建设和运行
目的
资源、产业、社会
实现
经济社会
带动促进
作用
突破
推进
(促进)生态、文化、体育
格局
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