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学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的兴起与延续:大学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段江净. 大学的兴起与延续:大学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J]. 高教学刊, 2016, (10):247-248.】,大学功能的再研判与发展【程水源. 大学功能的再研判与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 (2):26-32.】。
这是一篇关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确定位置,一、去图书馆(描述路线)。
这是一篇关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六、积的变化规律,五、运算性质,四、乘法分配律,三、结合律,二、交换律,一、买文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大学
大学的兴起与延续:大学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段江净. 大学的兴起与延续:大学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J]. 高教学刊, 2016, (10):247-248.】
一、背景介绍
教育学界普遍认为大学起源于 11、12 世纪的欧洲中世纪,作者认为欧洲中世纪 大学之所以是大学的起源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开始之初是以行会形式出现的。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行会组织最初动机是为了自我保护和约束成员行为,并不是传播识。因为当时的学校没有固定的场所,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教师与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于是教师与学生就自发组织起来维护团体利益。
二、大学兴起与延续的内外因分析
外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大学兴起与延续的物质基础 产生于中世纪的大学,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当时欧洲中世纪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新兴手工业者。正是这些新兴阶级的兴起,促使了社会世俗化力量的强大,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致使了近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对培养人才、传递知识的大学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2.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大学兴起与延续的“助推器 大学的发展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权分不开,尽管同一时期国与国之间或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针对大学的政策不同,但是总体上都促进了大学的延续与发展。
3. 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大学兴起与延续的动力 大学是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大学产生之前,人类文明已经存在。原始知识是贫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知识越来越丰富。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需要集中学习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并通过学习取得社会所需的专门知识及文化修养。大学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便应运而生。
此外,大学的兴起与发展还与人们对知识的态度有关,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很大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大学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大学发展到今天与人们对大学的支持是分不来的,大学已经不单单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成为人们提升自身修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精神家园。
内因
1. 大学本质属性是大学兴起与延续的根本原因 大学的本质属性是传授与创新高深学问,追求真理。 所谓的高深学问是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大学具有传播与研究知识的属性,其建立与发展与文化的积累分不开。在中世纪大学之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因为古代中国的太学、古罗马、古希腊的学校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2. 大学的三种职能是大学兴起与延续的内驱动力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大学的这三种职能从大学产生之初就已经具备。大学的兴起与延续正是大学三种职能交相辉映的结果。
3.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是从中世纪的行会组织发展起来的,具有组织的一般特点,如独立性、非政府性等。社会组织产生的很大动力来自于功能群体的出现,以及群体正式化的趋势。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出现和发展至今,正是因为大学能够持续不断的产生社会所需要的价值———人才与知识。
通过对大学演进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在各个时期所出现的问题。随着大学市场化的到来,大学未来走向繁荣还是灭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影响大学发展的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的觉悟等外因以外,还与大学自身发展特点有关。因此,在今后的大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两者兼顾,协调好内外因的关系。
大学功能的再研判与发展 【程水源. 大学功能的再研判与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 (2):26-32.】
一、大学功能的现实内涵
(一)传统大学的现实内涵
大学功能是指大学在其理念或精神指引下通过其现实运作所能发挥出来的积极、 有利于社会的作用,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呈现出由单一性到多元性、 由经院式到社会化的发展轨迹, 并在多个方向扩展, 大学功能所强调的是大学所特有的, 既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与机构, 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的功能。
广义的大学功能:以高等教育为唯一载体的宏观视野下的功能定义, 其内涵包括高等教育在政治、 经济、 文化上的功能, 同时也包括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动态供需和发展关系的影响。
狭义的大学功能:大学的管理、 群落、 校园等具体的行为或物化载体承担了从大学职能到大学功能的进化使命。
(二)变化中的现代大学功能
现代大学本身是一个带有相对性、 多义性的日常概念。【巴黎大学、 波隆纳大学等诞生于中世纪, 是由修道院或神学院发展而来的具备自治特征的学校, 往往被人们认为是现代大学诞生的标识。英国以“新大学运动”为古典大学与现代大学的分水岭;法国以大革命;德国柏林大学;美国“赠地学院”为各自界定 “现代大学” 诞生的标识】
但如果从大学功能的角度来界定, “现代大学” 的诞生就不再是某个单一的历史节点, 而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教育趋势———从人才培养的单一功能到 “启蒙以降、 教学与科研并重” 的双重功能, 再到 “走出象牙塔、 全面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的三重功能……【大学是时代的表现,现代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沟通社会生活各界、 身兼多种功能的多元巨型大学。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并将会以同心圆的形式不断发展,也将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
二、大学功能的拓展
(一)由单一功能拓展为多元功能
·中世纪大学产生,主要功能:人才培养
·1810年柏林大学改革,出现第二功能:科学研究
·1904年,范·海斯担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提出社会服务的理念,第三功能:社会服务
·21世纪,不断提高质量, 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文化传承创新与前三大功能并列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国际交流功能出现
大学的社会属性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顺应变化, 其功能丰富与拓展是其内在体现和外在表现, 这也正是大学能够长大长新、 生生不息的内在原因, 同时也应该能够说明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大学功能的整体性
三、大学功能的未来设计
(一)未来大学变化趋势
教师层面
学生层面
主客体关系层面
教学空间层面
大学形态层面
(二)未来大学功能的探索
1、边界性会越来越模糊
2、独立性会越来越弱化
3、大学功能会越来越综合
4、开放与包容成为大学功能的自觉自然
5、超前性越来越成为大学的追捧与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