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半小时漫画必背古诗词》——陈磊
《半小时漫画必背古诗词》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古诗词入门书籍。它以手绘漫画和幽默段子的形式,将古诗词及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欢笑中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同时,该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注释和赏析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无论是对于想要学习古诗词的初学者,还是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读者来说,该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编辑于2024-10-22 11:32:19《法治的细节》首版时间为2021年11月,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六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以及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的阅读和思考、求学经历,以及他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
该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段子,帮助读者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让理财不再盲目。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知识,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理财知识融入到漫画和故事中,让读者在欢笑中掌握理财技巧。
涵盖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治的细节》首版时间为2021年11月,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六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以及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的阅读和思考、求学经历,以及他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
该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段子,帮助读者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让理财不再盲目。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知识,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理财知识融入到漫画和故事中,让读者在欢笑中掌握理财技巧。
涵盖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半小时漫画必背古诗词》——陈磊
起底古诗词家族:除了唐诗宋词,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成员
中国古诗词的历史,就是一句斗地主术语:两王,四个2!俩王,就是唐诗和宋词两大顶级流量;四个2,就是古诗词在其他朝代各有两个主要特征
先秦的2:两大品牌
别看古诗词那么高大上,刚开始的时候,它只是用来解闷的
最早的歌,就是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这种简单而有节奏的呼叫
各地的民歌,这就是早期的诗,所以在古代,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
歌的内容都是些家长里短、风土人情,这些对统治者了解群众生活很有参考价值。所以到了西周,朝廷就派出一些官员,前往各地收集民歌。这些人,叫作采诗官。民歌收上来后,再由音乐人重新谱曲,唱给周天子听。天子通过听歌,就知道老百姓过得咋样
除了翻唱民间歌曲,一些贵族文人还会鼓捣点原创音乐,写一些主旋律的歌,歌颂一下王室、神灵和其他什么的
这两类歌曲,后来被孔子重新整理,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在当时叫《诗》,到汉朝才有了一个正统的名字:《诗经》
《诗经》是先秦第一大诗歌品牌,文人们写诗都要参照它的格式,每句话四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屈原觉得每句四个字不够,按照家乡楚地民歌的风格,把想说的话写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诗。这些诗跟《诗经》的行文格式不同,一下子就成了爆款,当地很多文人都开始模仿他。到了汉朝,有人把这些楚人的文章编成一本书,也起了个名字:《楚辞》
《诗经》和《楚辞》共同组成了先秦诗歌界的两大品牌
汉朝的2:两种传承
《诗经》和《楚辞》的名字都是汉朝人起的,由此可见,汉朝人对这两大经典非常重视
咱们先说《诗经》的延续。汉朝设立了一个机构:乐府。乐府除了自己写歌,也会派采诗官去民间收集民歌,进行再加工。这些由乐府创作出来的诗歌,就叫作乐府诗
再说《楚辞》的延续。汉王室来自楚地,贼喜欢楚文化。于是文人们也紧跟领导,模仿屈原的风格写文章。这类文章经过不断演变,就成为汉朝另一种主流文体:赋
汉乐府诗和汉赋,都是汉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的2:两个极端
国家一乱,人就容易走极端。文人们也是这样。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应该拯救国家,于是把这些想法写成了诗。大概就是从这时起,诗开始渐渐脱离音乐。文人们写诗,更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志
这些人大多生活在东汉建安年间,作品基本都在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我们便把这一时期的文学叫作:建安文学。大家常听到的三曹和建安七子,就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有的人想要建功立业,有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因为对官场不满,果断撂挑子回家,每天要么游山玩水,要么耕地种田。因此,他们的诗一般都写山水风光或田园生活。我们便把这些诗合称山水田园诗。东晋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年—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唐宋的两个王:唐诗、宋词
唐诗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诗在唐朝这么火?科举制就是原因之一。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到了唐朝,写诗就被列入了科举考试项目
唐朝以前的诗,基本没太多条条框框,而到了唐朝,写诗逐渐有了很多规矩
此外,还有两个“天皇巨星”,浪漫主义的李白和现实主义的杜甫
诗坛很热闹,音乐圈也没闲着。当时,西域音乐传入中原,与汉族音乐融合之后,搞出一个新东西:燕乐
有了曲就得配歌词,可是人们发现一中原音乐旋律简单,用每句五或七个字的唐诗填词很完美;而燕乐旋律变化太复杂,唐诗就搭不上了。于是人们开始根据燕乐的旋律重新写歌词。这些歌词有长有短,和唐诗完全不一样。它们就是宋词的前身曲子词
曲子词发展成宋词,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曲子词主要流行于民间娱乐场所。失意的文人跑到那里喝酒,顺便填个词。到了北宋,经济繁荣,宵禁取消,泡夜场的文化人越来越多,曲子词也跟着火了起来。再后来,文人们开始给曲子词规范格式,甚至让它脱离了音乐,曲子词终于成了宋词
明清的2:两个。。。朝代
诗歌发展到这两个朝代,确实没啥亮点了。因为宋朝之后的元朝,科举停了几十年。不能靠会写诗当官了,诗的热度也就下来了。再加上当时的老百姓很喜欢看戏听评书,文人们为了谋生,便开始写这种接地气的东西。到了明清两代,戏曲小说越来越受欢迎,诗词越来越受冷落
龚自珍、谭嗣同
《诗经》——下载量第一的音乐APP
1.0内测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采诗,各地风气就能一手掌握,周天子也就能了解最真实的民情。
除了采诗,官员们也会给周天子提一些管理国家的建议,但他们不直说,还是通过诗来表达。这个工作,就叫献诗。采来和献来的诗,最终都会交给太师,也就是宫里专门管音乐的官。由他们对诗进行加工,做成官方音乐。这项工作一直持续着。到了春秋时期,人们把这500多年的官方音乐重新进行整理,做成了书。这就是《诗经》的1.0版本:《诗》
这时候的《诗》属于内测版,里面的歌只允许在贵族和官员的圈子里推广,一般人不是想听就能听的
它们甚至还成了第一外交黑话。诸侯国都有自己的乐队,官员们互相串门,都有个诗的点唱环节。他们点唱的诗除了能娱乐,还能用来表达一些不想直说的话,所以如果双方文化水平都在线,很容易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2.0公测版
周王室衰落了,孔子对《诗》进行了重新整理,老百姓也可以用了,孔子拿这个教书。这时的《诗》一共收录了305首诗,因此人们也叫它《诗三百》
3.0经典套餐版
秦朝焚书坑儒,为了保存这本儒家经典,朝廷一边烧,儒生一边偷偷在默写
秦朝灭亡,汉朝建立,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定为官方正统,诗作为五经之一,被正式命名为《诗经》。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和汉朝的基本一样。搭配诗经的音乐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算是一个歌词本
诗的分类
风
风是朝廷从民间采集的民歌,这些民歌来自十五个地方,所以又分成了十五国风
风诗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无论是祭祀、干仗,还是种田、找对象,都能往里写。所以风诗也最能引发我们的共鸣。风诗的数量占《诗经》的一半多,是《诗经》最精华的部分
雅
雅是正统宫廷音乐,高级典雅,一般用来配合宴饮外交这种大场面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用在贵族官员的宴会上;大雅用在天子接见群臣这种高级场合
孔子有句名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说他不能接受小官员开派对竟然用天子规格的舞乐
颂
颂是庄严肃穆的祭祀诗歌,演奏时一般还会搭配舞蹈
颂诗有周颂、鲁颂、商颂三个部分,记载了周朝、鲁国、商朝的发家史,顺便表达一下对祖先大神的膜拜
诗的手法
诗是用来表达感情的。感情是个人就有,但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就需要技术了。《诗经》里的作品主要用了这三种技术
赋::就是平铺直叙,一般用来讲故事
比:就是把一个事物写成另一个事物,可以让描写更生动
兴:触景生情,一些景物会让作者有想法,再通过诗表达出来
这就是《诗经》厉害的地方,它在2000多年前,就用作品告诉后人如何写人、写事、写景、写情
风、雅、颂、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特色,被后人统称为六义
《诗经》的表达方式很克制,并不会放飞自我。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集
《诗经》诞生在周朝,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诗经》也代表了当时北方的文学水平
屈原与《楚辞》——知名品牌总有一个有故事的创始人
要有一个有故事的创始人
有一个成语叫势不两立,说的就是秦楚形式
屈原的一生是憋屈的一生——降职、流放、国难,一个没落,挨个儿体会了一遍。这种憋屈,换做别人可能只会口吐芬芳,但屈原不一样,他把一肚子的话都写进了诗里
关于《招魂》的作者,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是屈原写的,为楚怀王招魂: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宋玉写的,为屈原招魂
本土元素结合外来元素
本土元素:楚国有个很大的特点:迷信!啥神都拜。搞迷信活动的,想象力都贼丰富(奇珍异草、珍禽异兽、巫医神鬼)
外来元素:《诗经》里面的比兴,在屈原的笔下,已经开始有了象征性质
还有有一批追随者
他的粉丝他们都在模仿屈原的风格,而且这些人能从战国一直排到东汉,在汉朝,有人把屈原的诗和他粉丝的诗都收集起来,编成了一本诗集:《楚辞》
《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集体创作的,《楚辞》的文体是由屈原开创的。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国风》;骚,是《楚辞》的代表《离骚》。“风骚”这个词后来还被用来代指诗歌,诗人有时也被叫作骚人
《诗经》的内容更贴近生活,而且句子简短,有一说一,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就不太接地气儿了,文风也比较华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汉赋的发展史——其实是一本职场生存宝典
大汉职场生存法则一:时刻与领导保持一致
中国历史上,但凡是有点名气的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文学
汉朝人就给这种不配音乐朗诵的诗起了个新名字:赋
汉朝第一任老大来自楚地,贼喜欢楚文化,所以为了跟上领导的脚步,汉初的文人都在追捧楚文化。最先追出名堂的人叫贾谊。他因为搞改革得罪了人,被皇上丢到长沙(屈原跳江地),在此贾谊写文章,出现骚体赋。最初的骚体赋不但套用离骚格式,内容也跟《离骚》很像,写的基本都是怀才不遇的主体
大汉职场生存法则二:领导的业绩可劲儿夸,领导的错误委婉提
文景之治时期富得流油。有多富呢?国库里穿线的绳子都能放烂。日子好了,大家的口味就变了,喜欢看一些跟吃喝玩乐有关的内容,总是表达忧伤的骚体赋越来越没市场
这时,有个叫枚乘的人写了篇《七发》,里面写到了弹琴、观潮、打猎这些风雅的活动。《七发》几乎是在发布的瞬间成为爆款,散体赋出现。这种事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有个叫梁孝王的诸侯,就特别喜欢赋。他专门建了个梁园,给读书人聚会,枚乘就是在这里写出爆文《七发》的
但也有人不喜欢这玩意儿,比如梁孝王的哥哥汉景帝。他手下有个会写赋的,发现自己没啥发展前景,就跳槽去了梁园。这个跳槽的人,名叫司马相如。他在梁园写了一篇爆文:《子虚赋》。听过子虚乌有这个成语吧?就出自这里。这篇赋写的就是子虚和乌有互相显摆自己的国家有多牛的故事。汉武帝很喜欢《子虚赋》,他一开始以为是古人的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司马相如写的
汉武帝是汉朝业绩最突出的皇帝,所以文人写了很多赞扬领导的赋,吹什么的都有。 司马相如就专门为汉武帝用来打猎的上林苑,写过一篇《上林赋》。这篇文章堪称大汉第一赞美诗,文中描述的上林苑,比真的上林苑还好看
这种前面一顿夸,最后打一巴掌的写法,叫作曲终奏雅,是散体赋的重要特征
司马相如在汉朝文坛确实是偶像级别的存在,文人们写赋,都要参考他的文章
扬雄字子云,是四川郫县人。刘禹锡《陋室铭》里说的西蜀子云亭,指的就是扬雄故居
东汉刚建立,首都定在了洛阳,但有一群人一直吵着要回长安。到底谁更有道理呢?大家通过写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个叫班固的,整出了一篇现象级大作:《两都赋》。为啥说《两都赋》是现象级大作呢?因为在它之后,很多人都开始以都城为题材来写赋。西晋的左思就写过一篇《三都赋》,刚发布就被疯狂传抄,甚至抬高了纸价。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就写过一篇《二京赋》,说的还是长安、洛阳那点事儿。张衡就是那个据说改进了浑云仪、发明了地动仪的科学家。他搞创作的态度和搞科研一样严谨,这篇《二京赋》他写了十年。
大汉职场生存法则三:遭遇职场乱象怎么办?吐槽也请保持优雅!
东汉后期世风日下,张衡写《二京赋》是想劝皇帝不要再沉迷享乐,不然大汉就要亡了。国家这么乱,已经不好意思再吹了,于是他们文风一转,开始吐槽官场。不过人家那都是带感情的吐槽,还整出了一种字数少而精的新品种:《抒情小赋》。抒情小赋的代表,就是张衡的《归田赋》。这篇小赋写的是他的离职原因,以及辞职后的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自然。东晋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就是受到了《归国赋》的启发,写的也是辞官回归田园的生活感受,抒情小赋是写给自己或者朋友看的,所以讲话的方式比较简单,通俗易懂
汉代以后,赋就逐渐被诗抢了风头。不过,历朝历代仍然有人写赋,因为写赋这事儿一直和做官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到了唐宋时期,它还成了科举必考题
两汉乐府诗——来自民间的《大汉吐槽大全》
《十五从军征》:当兵太难了
想了解汉朝的贵族生活,可以看汉赋;想了解汉朝的百姓生活,当然也有东西可以看:民歌
后来秦朝统一天下,建立了一个音乐机构:乐府。不过很可惜,秦乐府还没想明白怎么玩,秦朝就没了。所以真正把乐府发扬光大的,是大汉的第七代老大——汉武帝
秦朝和汉初的乐府,主要的工作只是写祭祀歌曲,汉武帝改建后,才真正发挥了体察民情的作用
正是因为国家级音乐机关的收集和整理,民间诗歌才得以保存流传。这些汉代乐府收集和整理的诗歌,就叫两汉乐府诗。汉之后的几个朝代,这种由乐府出品并能配乐演唱的诗,开始被直接叫作“乐府”,至此,乐府就从机构名变成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
根据汉朝的规定,23岁才能当兵,56岁就该退伍。但汉朝打仗特别多,为了保证人数,年龄限制也放宽了。比如诗里的老人,15岁就当兵,80岁才退伍,价值被榨得差不多了才放回去,特别惨
《陌上桑》:长得好看就该被骚扰吗?
在汉朝,豪门有权有势,欺压百姓是普遍现象,就连他们养的小弟,都可以借着主子的势力欺男霸女
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很会刻画人物
《孔雀东南飞》:包办婚姻害死人!
《孔雀东南飞》就厉害了,从婆媳矛盾一直讲到了两人殉情,整个故事有头有尾
汉乐府里有许多像这样情节完整的叙事诗,它们在情节安排上也远远超过《诗经》。这些乐府诗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两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可以说是汉朝百姓的生活实录。用古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在咱们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两汉乐府诗承前启后,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无论是之后的建安文学,还是再往后的唐诗,都在不断地从汉乐府诗歌中汲取养分
建安文学的“北斗七星”——“三曹”与建安七子
北方一哥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是谁的锅
建安,就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曹操能领头,主要有两个原因:1.魅力大,2.自身硬(创新:用乐府诗的旧题目,写当下发生的新事情)
斗了一辈子的哥俩
早先他最喜欢曹冲,就是那个懂得称象的,可惜早早没了
刚开始,曹植略占上风。他不仅有才,说话还好听,曹操超喜欢他。但坏就坏在,曹植太放纵自己。有多放纵呢?举两件事为证:有一次,曹植在大路上飙车,还私自开门出了宫城;还有一次,曹操让曹植带兵出征,结果曹植在出征前喝断片了
曹丕最出名的七言诗《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这几句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描述自己想念远方丈夫的心情。这首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目前最早且最完整的七言诗
曹操和曹丕,一个是用古题写时事的文坛领袖,一个是尝试各种体裁的文学评论家
曹植的诗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很注重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建安七子
什么是建安风骨呢?可以把它简单粗暴得理解成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点:蕴含的感情要充沛;运用的语言要刚健有力
魏晋风度——活着才是硬道理
我们聊了建安文学——那可以说是诗歌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老厉害了。 这座高峰过后,其实还有一个小高峰
如果说在建安文学时代,大家都充满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魏晋时代的文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活着才是硬道理!
今天要讲的这帮魏晋文人,主要生活在前两段,也就是从司马家篡权到西晋建国这一段
司马家不仅杀皇帝废皇帝,还杀了一堆忠于老曹家的王公大臣。这么一来,大家可就不乐意了:要知道,当时的主流阶层是封建大地主,他们是一群有钱有权有势的人,为朝廷输送了不少官员和一些有名气有热度的文坛大V。这个群体,叫作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掌握了政治和舆论两大权力,司马家再犯浑,也不敢把他们全都得罪了。 于是司马家对门阀士族,采取了两手策略
经济上,拉拢扶持士族:给你钱,给你地给你人
政治和舆论上,禁止士族文人说自己家坏话
就这样,整个魏晋时代的舆论氛围就像一口高压锅,文人士大夫不谈国事,也不求建功立业,只求保住自己的狗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魏晋风度,其终极目标就是把自己变成奇葩,这条奇葩之路走得最好的,要数当时的七个大男孩: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士族出身,也是当时文化界的领袖人物, 我们就以竹林七贤为例,谈谈当时文化人的小日过的
清谈:阮籍就特别擅长清谈
喝酒
嗑五行散:魏晋文人嗑的药叫“五石散”。这本来是治伤寒的,但人吃完会浑身发热,心智迷乱,有种爽翻天的感觉,于是就被他们当成了居家旅行的必备品。“五石散”药劲太大,吃完之后不能躺平,要一直走路来散发药性,这个活动被叫作“行散”
越名教而任自然,别管儒家那一套,自己想干啥干啥
魏晋文人吊儿郎当的背后,是一颗充满了孤独、失望和苦闷的心。从另一个角度讲,魏晋文人放弃了对外在事业功名的追求,加深了对内心、对自身的探索与思考,这也让魏晋时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真性情流露的时代
我们先说北朝:鲜卑人是一群大老粗,但是他们觉得汉文化特别好,就把自己给“汉化”了。在诗歌上,也整出了自己的特色:北朝民歌。北朝民歌讲究的是语言质朴直白,风格勇敢豪迈,比方说这首《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比方说讲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木兰辞》: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再说说南朝:在东晋到南朝的这段时间,南方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歌流派,那就是 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最初是两个诗派:山水派和田园派
充满处女座的陶渊明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四进四退
一进一退: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大元帅,可到了陶渊明这代,陶家已经没落得跟平头百姓差不多了
二进二退:桓玄当了大将军,桓玄是很多读书人的偶像,他工作能力很强,大家都把他当成复兴东晋的希望。后来他发现,桓玄是个戏精,表面上为国为民,实际上自己想当皇帝,丝毫没有为东晋复兴出力
三进三退:桓玄没蹦跶几天,就被一个叫刘裕的军阀赶下了台,刘裕工作能力也很强,还天天喊着为国为民。陶渊明觉得他应该很靠谱,于是,就跑到刘裕手下干活。和桓玄不一样,刘裕真的实现了皇帝梦。东晋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他,于是刘裕登上皇位,建立了新的朝代——南朝宋
四进四退:隐居说起来容易,其实很烧钱。所以陶渊明盘算着,再做几年县令攒本钱。县令一年的工资是五斗米,陶渊明不想为这点工资和官场小人同流合污。于是他第四次辞职了,还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隐居期间,他就干三件事
种地:没了工资,要想吃饱饭,就得自己种地。不得不说,对于种地,陶渊明真的是一窍不通
喝酒:因为没有收入,陶渊明十分贫穷,经常要出去讨饭。来自官场和经济的双重打击,让生活变得艰难,唯有饮酒的时候,陶渊明才能得到些许慰藉
写文章:还构想了一个东方迪士尼童话小镇:世外桃源
陶渊明是一个受过正统儒家思想教育的文人,他一生的夙愿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天不遂人愿。现实太黑暗,他不得不隐居,独善其身。可无法完成梦想又令陶渊明极为痛苦,他只能用酒麻痹自己。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以“醉人”的语态表达了内心的愤懑
陶渊明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就拿隐居这件事来说一同时期的其他人隐居是为了逍遥自在,后来唐代的诗人,更是以隐居作为求职的敲门砖,而陶渊明的隐居为的只是保有心灵的纯净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语言质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把情感寄托在田园景物之中,蕴含哲理
很爱喝酒,饮酒、咏酒也成为陶诗的一大特色
谢灵运——南北朝娱乐圈的顶级流量贡献者
山水诗的鼻祖,他写山写水很有一手,唐朝很多诗人都是他的粉丝,比如:王勃、李白、杜甫。李白可以说是谢灵运的铁粉。据统计,他的诗有一百多处写到了谢灵运
特质一:有钱,有颜,还有型
谢灵运出生在东晋的世家大族,是标准的官二代+富二代,长得也帅。他大概在18岁就继承了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享受着高薪待遇。不过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有钱没啥可炫耀的。谢灵运能成为当时的“顶流”,是因为他非常懂时尚。他一年四季都在给自己设计衣服,穿最靓的衣服,做最靓的仔。他还改造了遮阳帽、拖鞋等生活小物件,每一种东西都时尚感满满,是当时时尚的代言人(别的明星都在耍大牌,而我,做大牌)
特质二:有才,还能上热搜
“有才华”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可谢灵运不一样,这评价是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其用一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曹植太有才了,我自认比不过他,我只能当天下第二了
南朝宋取代东晋之后,谢灵运这个前朝旧臣受到排挤,被贬到了永嘉郡,也就是现在的温州。本来顺风顺水的世家子弟,突然被贬,换一般人面对这种打击,早就抑郁了,但谢灵运不一样。在永嘉工作的日子里,谢灵运游山玩水,到处溜达。他特别喜欢爬山,晚年还特地发明了一种登山鞋,叫谢公屐。头号粉丝李白的一句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说的就是李白穿着谢灵运的作品去爬山
他一写诗,粉丝就会疯狂转发点赞留言。结果就是,即使远离了流量中心,人在永嘉的谢灵运,依然可以称霸“热搜榜”。当时,只要谢灵运的山水诗一传到京城,人们都争着抢着要看,还有一拨狂热粉丝,每天都要抄写并背诵他的诗
特质三:当然要有点负面新闻了
他还想把公家的湖变成自家产业,结果不但没成,还让他大祸临头。这事得罪了上头,上头打小报告诬陷他谋反,后来谢灵运脑子一热,真的谋反了。其实刚开始谢灵运跑到京城喊过冤,皇帝选择相信他,还给他安排了新工作,但他到岗后整天旅游,又被人打了小报告,朝廷派人抓他,他这次就真的反了
谢灵运山水诗的经典结构:叙事——写景——说理或抒情
要弄清楚谢灵运的历史地位,就得先搞明白啥是山水诗。山水诗不仅是把山水景物写进诗里,更重要的是让诗中的山水景物站C位。在谢灵运之前,大部分诗里的山水都是配角,戏份少:而在谢灵运写的大部分诗里,山水都是主角,戏份相当多
《观沧海》——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大海啊,都是水)
谢灵运山水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经营画境
唐诗宋词总复习:高不可攀的诗坛地位都是咋来的?
唐诗
唐诗的故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分成四个阶段
初唐是唐诗发展的萌芽期,诗人在前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了前代所没有的“格律”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完善和爆发期,人多、诗多、风格多、流派多,是大家现在背诵默写部分的主力军
中唐的诗人和流派不比盛唐少,它既是盛唐诗的后裔,又开始转变,开始成为不一样的烟火
到了晚唐,诗几乎被前人写绝了,这时候的诗人换了一种思路,开始讲究技巧
如果说源自〈楚辞》的浪漫主义,在李白这里得以发扬光大,那么杜甫,则完美继承了来自《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记录了太唐也盛转衰的境况,杜甫即便穷困潦倒,也依然心忧天下塞士,杜甫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诗歌里这种浓烈的家国情怀。这就是诗圣杜甫———是—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是市场主流,词只是上不得台面的娱乐工具
当时的词,主要用在唱歌跳舞的民间娱乐场所,跟诗这种高雅的艺术没法比。不过别担心,唐朝看不上的东西,别的朝代能看上。宋朝,简直就是为词量身定做的朝代
宋词
因为词能在大宋走上巅峰,可以说是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大宋虽然经常打败仗,可经济发达,人们兜里有钱了,就喜欢到处玩
地利:大宋经济发达,娱乐业也很发达,娱乐场所一多,吸引了不少流量
人和:部分出入娱乐场所的文人发现,跟已经写烂了的诗相比,词太有潜力了,于是开始疯狂写词
那词在宋朝究竟有多普及呢?不仅文人写,皇帝也写,甚至乐坊歌女,都能即兴来一首,简直可以说是全民好(hào)词
如果说李杜是唐朝的顶流,能被我们拎出来说说,那苏轼就是宋朝的“神人”,凭一己之力,扩大了宋词的边界
李清照
明清诗歌:明朝诗坛流派多,清朝诗人个性强
元朝当时,看戏是民间最流行的娱乐活动,为了谋生,文人们就跑去写剧本
明朝
明朝文人有个爱好,喜欢抱团,所以明朝诗坛的主要活动就是帮派斗争。明朝皇帝对文人的思想控制很严格,还专门成立了特务机构,监视大臣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氛围下,大家都不太敢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写一些歌颂太平盛世的诗。这种专门用来拍马屁的诗风,叫作台阁体。明朝初期的京城高官写诗,大多都走这个路线
诗必盛唐,就是写诗就要学唐诗,走复古的道路。这两拨人的时代一前一后,各有七个人,后人便把他们分别叫作:前七子和后七子。明朝中期,诗坛以“前后七子”为代表,诗的风格也以复古为主
但大明这么任性的朝代,可不想老学唐朝,所以在后期,又冒出了两拨人
一拨人觉得,应该想到啥写啥,越直白越好。因为他们代表人的老家在公安,所以叫公安派
另一拨人觉得,用词要有深度,越难懂越好。因为他们代表人的老家在竟陵,所以叫竟陵派
两大派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反对复古,但他们追求却截然相反
倒是也有人不参与门派斗争,比如明朝初期,当大家都忙着写台阁体诗歌的时候,有个人就有别的爱好。他叫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凹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朝
所以清朝诗坛主要有这么两类人啃书本的老学究、跳出书本贼有个性的独行侠,清朝人为啥那么喜欢看书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江山,也继承了明朝的一大产物文字狱。特别是在康乾盛世,看上去岁月静好,其实文人的职场环境可刺激了。但凡诗里写错一句话,分分钟小命不保
袁枚认为,不谈感情的写诗都是浪费纸,而除了真情实感,写出好诗还要凭才华。一首好诗就是要既有情又有才,袁枚管这个叫性灵。他的这个观点,就叫性灵说。在南京买了个园子,经常招一帮文人过来开派对,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随园。能写出有趣的诗,袁枚本身也是个有趣的人。他在随园里不但研究诗,还认真研究吃。所以他不但写了一本《随园诗话》,还整出了一本《随园食单》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同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