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刘擎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这是一篇关于刘擎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思维导图,也许这不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哲学巨著(虽然作者本身也不是以这个著述出书)。当你阅读此书的时候,就像是一位生活经验丰富、家里应该有超过10面墙的书的爷爷,他在告诉你,我们现代人的大部分困境是什么,困境怎么来的,我们可以怎么应对。
编辑于2021-08-12 10:22:31西方现代思想
前言
01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西方文化传统的源头与两希文明的关系
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希伯来的宗教传统
知识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理性与宗教的二元关系
思想内在于现实
现实离不开思想
思想观念是内在于社会现实的
利益并不是物质性的
所有动机不能从狭义的物质利益角度来理解,而必须放在一个文化意义的结构中来把握。也就是说你必须依据一个思想观念的框架。比如爱情必须有排他性的忠诚这个框架
人类行为的复杂动机
李叔同
春运
纠正思想与现实对立的误解
02什么是现代和现代性
现代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
不是循环史观
当下以及未来比过去重要
现代意味着对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肯定,人类从循环历史宿命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有目的的创造者,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
现代化的过程与现代性的结果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新大陆的发现,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西方形成了现代社会,出现了现代人。
现代主义主要用在美学领域
在经济上:现代工业商业 城市崛起;社会层面:人口大规模流动;思想方面:理性主义获得租到地位,还有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力意识的兴盛
03古今之变:古代和现代到底哪里不一样
从自然变为不自然
婚姻的变化
古代婚姻是责任,无所谓感情
现代婚姻以喜欢和愿意为第一原则
笛子该给谁
自然秩序被打破
亚里士多德会判,谁吹得好给谁
万物有自己的目的
现代人会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抛弃了自然秩序,得到了自由
自然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建立起来
理性计算会一直向前推进,个人主观价值绝对提升
古今之变的思想动力
启蒙运动主张的理性主义
洞穴寓言
太阳代表这善,而善只能通过知识获得;阳光代表理性,它赋予我们真实的知识。
洞穴内是理性被遮蔽的愚昧世界,有阳光照耀的洞穴之外是真相的世界。
走出洞穴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再回到洞穴,除非有特殊原因
古今之变后的俩个观念转变
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
古人觉得自己是大自然的胎儿
现代人将人从整体的宇宙中脱离出来
个人主义的转变
古代是集体主义
现代人可以脱离任何群体,进入别的群体
第一章 现代思想的成年
04路标:韦伯与现代思想的成年
看清理性化的世界
明白自己,对自己的过往有真正的理解
第二是反思自己,能看透自己存在的问题
理性化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理论
反思理性化的后果
理性化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临终问题
科学可以给出最优方案,但永远午饭交给我们最优选择
深入地分辨科学理性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世界的祛魅
诸神之争
现代的铁笼
韦伯思想的三个核心命题
工具理性
05韦伯I:为什么说“祛魅”是人类的梦醒时分
魅惑的古代世界
古代人信神
理性化与袪魅
理性的力量驱散了神秘的魅惑
但不是世俗化的不信教
袪魅的第一阶段,宗教理性化
去除装神弄鬼的部分
理性化挑战了宗教的精神租到地位,到了现代不信教无须解释。
清澈之后的荒凉
圣诞老人的神话破灭即是袪魅的过程。
理性主义的科学并不能为生命的意义提供新的根本依据。
06韦伯II:现代的“诸神之争”是怎么发生的
诸神指的是人们信奉的各种价值观,观念冲突就像是神灵之间的战争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科学理性发挥自己的力量是在事实判断领域,诸神之战是在这个领域之外
清华大学在北京为事实判断
清华大学应该搬到上海 为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一样,导致存在鸿沟
大卫休谟首先提出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区别
科学判断可以帮助事实判断
但解决不了真善美的问题
价值多元的困境
价值多元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
韦伯名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制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建立在脆弱的”我喜欢“之上,糟糕的是我选了,但不知道选的对不对
长期存在于内心的动摇和不确定,是现代人最显著的精神特征
社会层面也带来了更多的困惑,比如堕胎,比如安全与秩序谁更重要
现代人拥有很大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我们可能变得茫然失措
坦然面对困境,也是智性成熟的标志
07韦伯III:工具理性会带来什么问题
人类理性可以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不关心目的,只关心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例如家人让你赶快回家,结果你订了航班
价值理性是权衡一种价值判断,比如家人让你赶快回家,你问问到底是什么事情
工具理性塑造的社会制度
我们高度重视理性计算
永无止境追求高效率
金钱是一个通用的工具
社会制度官僚化
德国敢于精确到天征伐四方靠的是官僚制度
对事不对人
片面的理性化
挣钱后追求诗和远方,但是后来因为工具理性变成了一切,钱变成了一切
手段压倒目的
08韦伯IV:“现代的铁笼”是怎么铸就的
铁笼是禁锢也是庇护
一家奉行官僚制度遵循的工具理性逻辑,采用非个人化原则,会把个人的复杂情况简化成一个指标,
造成了一种片面化的社会文化
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逐渐变成了一种商业的供求关系
韦伯的思想启示
悲观主义恰恰是盲目乐观造成的
第二章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09路标: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个体的心灵生活和公共的社会政治事物。困境
终极关怀
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死亡和贪欲
通过宗教信仰可以实现生命的超越,信仰鼓励你追求崇高
信仰危机的根本,在于信仰需要理由吗,是因为其真实可靠才会被人信奉,还是因为信奉才被认为是真实可靠的,在真实和信奉之间有一道裂痕
现代人倾向于依靠理性来求证和确认信仰的可靠性
10尼采I:“上帝死了”究竟是什么意思
叛逆的尼采
尼采生活在一个祖上七代都是牧师。但尼采不像贾宝玉而非常敌视女性
1889年45岁的尼采陷入了精神癫狂,56岁去世
可怕的宣言“上帝死了”
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并不不真诚
尼采认为,耶稣不是要直接拯救人类,而是要告诉人们应该怎么生活
我们杀死了上帝
人们用虚假的教义去理解救世主的启示,最终让这个信仰变得不可信
虚假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在实体之上
相信在感知的表像世界背后有一个更真实的本质世界
相信这个混乱的世界实际上是有目的的
相信这个纷乱多样的世界背后有一种统一性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的根源
通过否定生命欲望来逃避拼搏,继而逃避那些负面的感受
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不可靠的事物上面
11尼采II:“超人”究竟是什么人
人生虚无,理论虚假,生命强健
虚假理论掩盖了生命的真想
面对虚无的真像,陷入悲观和绝望
积极的虚无主义
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
奴隶道德与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即放弃自己生命的激情,用虚假的思想来约束自己,安慰自己,把人生希望寄托在虚妄的观念之中
主人道德即 放弃一切幻觉,直面虚无和荒谬,像西西弗斯
12尼采III:我们还有共同的真相吗
后真像的时代
双方看到的真像本身不同,客观事实的真相可能根本不存在。
视角决定事实
传统认知模式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真想或真理。
尼采认为,人类看不到真像而是制造了真像
人们把概念和真相赋予混沌的世界,变成了事物
还有客观性吗
印象派最初是用来嘲笑莫奈的
人们应该试着改变自己的视角,超越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他人,寻找不同视角互相理解,融合出共同视角的可能性
13弗洛伊德I:为什么说他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
勘探精神结构的黑暗区域
理性人的死亡
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个黑暗地带,叫做无意识
以科学的名义
14弗洛伊德II:精神分析学说真的是科学吗
弗洛伊德的原创性
欲望不再令人羞耻
人生俩大难题面对欲望和死亡,如何超越欲望的卑微,走向人性的崇高,是现代精神危机中的重要命题,弗洛伊德用接收欲望的正当性消解了这个问题
堂而皇之的吃货
性感
15萨特I: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
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
萨特思想:自由选择
萨特思想:自由行动
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伴侣波伏娃
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第二性》
开放式婚姻
公共知识分子
被福柯称为法国最后的公共知识分子
萨特是法国左翼知识界的领袖创办了《现代》杂志
组建罗素-萨特法庭
审判越战
16萨特II: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
存在就是虚无
人与物的区别就是意识
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意识本身就是虚空
人的存在就是意识,意识本身是虚无的,那么人的存在也是虚无的
人没有本质,人的本质可以改变,原因就是人的存在在根本上是虚无的。
人厌恶虚无就像大自然厌恶真空
人的存在
有待形成的,不固定的存在叫做自为
物的存在
不能改变的存在叫做“自在“
徒劳的激情
人通过模仿物获得本质,比如人喜欢沾有某种东西获得存在感
萨特将欲望叫做,生存者与存在物的复合
演员通过角色定义存在
人渴望与对象合二为一,来解决人的虚无,但是是徒劳
比如即使你成为世界第一的收藏家,也无法确保自己满足
人被判定为自由
存在就是虚无,这恰恰是人类行动意志的基础,正因为存在没有预先的本质,我们才能够自由地行动
人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是永远都正”成为”什么
17萨特III:为什么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选择就要承担后果
人与人之间一定会为争夺主体性斗争,
萨特强调人只能自己创造自己,在自由的选择中不断塑造自己,并且承担选择的责任,与尼采一样否认客观的价值判断标准,放弃尼采的超人学说,强调人只能孤独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绝望与希望
看清真像,继续战斗
西西弗斯是幸福的,登上顶峰的斗争主义充实人的心灵
第三章 20世纪的教训
18路标:20世纪的灾难为什么不可思议
政治学的俩个基本假设:资源匮乏
人性自利
需要统治者
政治合法性问题成为根本。
霍布斯,卢梭,洛克等提出了不同版本的社会契约论为现代政治权威提供理论依据
人是自由和平等的
先存在自然社会,再有政府
主张“同意理论“
古代靠自然等级结构
苏联的社会主义
西欧北美的资本主义民主
德国的纳粹主义(国家社会主义)
文明时代的野蛮,理性时代的疯狂
观念的力量
19鲍曼:大屠杀是因为疯狂吗
鲍曼书《现代性与大屠杀》:大屠杀是现代性本身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可能,它只有在现代文明中才可能实现
仇恨论,变态论解释大屠杀,行不通。是理性和理性化造就了大屠杀
现代官僚体系实现了大屠杀这个非理性的暴力
人人是官僚体系的螺丝钉,丧失了对于总体目标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现代科学主义实际上为大屠杀提供了观念支持
犹太人成了秩序里的杂质
纳粹对受害者的理性计算心理,消解了反抗
需要坚持一种不可让步,无条件的道德感,保持对他人的道德感知
20阿伦特I:大屠杀真的是“平庸之恶”吗
平庸之恶
非螺丝钉理论,主张追求个人责任
极端之恶
没有把犹太人看成是目的,甚至没有把他们当做工具,当做手段
理解不可理解之恶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杀人头子艾希曼是一种无思考状态
21阿伦特II:怎么才能不变成坏人
思考的含义:独立判断
德国进入了依照国家法律而犯罪的时期
独立判断的艰巨性
不断与自己内心对话,道德正直
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
22波普尔I:科学是怎么被重新定义的
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她能够被证明是对的,而是他可以被证明是为错的。
爱因斯坦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理性批判精神才是科学家的典范
科学发现的逻辑
即使观察结论和理论一致,也不能证明理论绝对正确,
问题-猜想-反驳代替观察-归纳-证实
不同于归纳法
科学并非正确,真理的代名词
23波普尔II:为什么人类不能创造出完美社会
人类有理性,理性有局限
批判理性主义
拒绝乌托邦社会工程
整体主义社会工程低估了可错性
不是要颠覆理性主义,而是修复和升级这个传统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我们找不到社会发展的铁律和真理
人类知识的增长会改变历史进程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信奉历史决定论在思想上把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封闭起来
24哈耶克I:没有设计规划,能够形成秩序吗
比波普尔大三岁,与凯恩斯的世纪之辩
自发秩序
乡间小道的形成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由多个个体分别选择,然后自然叠加形成
没有强制,没有伤害任何人的自由
语言,法律都也是自发秩序
继承苏格兰启蒙传统
亚当斯密和大卫休模代表
反对理性万能论
审慎和批判的态度去质疑主流的启蒙理性主义,特别是那种认为理性能够认识一切,规划一切的论断,称为理性的自负
25哈耶克II:“理性的自负”为什么很危险
纳粹和苏联的失败
理性有俩个作用:追求知识和认识到理性知识本身的局限性
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就是典型的自发秩序
哈耶克思想直到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
人类真正的成熟,是在勇敢运用理性的同时,字面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无知,勇敢地与不确定性共存
26伯林I:是“狐狸”还是“刺猬”
阿尔基洛科斯名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研究广泛的属于狐狸型
专注研究一个问题称为刺猬型
以赛亚柏林三重身份,俄国人,犹太人 英国人
俄罗斯人相信对于人类的困境存在一个确定的答案,存在一种真理。只要找到了真理,去推动激烈的社会变革,就可以终结人类的苦难
犹太人身份的特点“不在家”的感觉,柏林坚持多元主义
拒绝了哈伊姆魏慈曼担任总统顾问的请求,因为担心民族主义毁灭性的的力量
11岁来到英国,18岁进入牛津大学,直到88岁去世
与俄国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成为朋友
理论贡献:价值多元论;对“俩种自由”的剖析
27伯林II:价值一元论错在了哪里
价值一元论并不说世界上自由一种价值,而是这些价值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
虽然价值多种多样,但他们可以用同一个评价尺度来比较,给价值排序
可追溯到柏拉图
多元价值的不可公度性
价值彼此独立,不能说自由是0.5,正义是1.5,不能换算其他价值
正义和仁慈都是都是人类的终极价值,但是俩种价值不可公度,无法调和,这就是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
柏林反对主观主义立场,价值是客观的,人类具有某种最低限度的共通性
虽然双方价值追求不同,甚至开展,但是可以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追求这种价值
忠孝不能俩全
28伯林III:你想要的是哪种“自由”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消极自由就是我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
积极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揭穿扭曲自由的概念魔术
打着为你好的理由去强制你实现积极自由
29马尔库塞I:“舒适的”不自由是怎么一回事
左派运动教父
美国社会也是一种极权主义
人们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实际上不知不觉丧失了自由。因为这种不自由太舒适了,无从反抗
虚假的需求
30马尔库塞II:我们是“单面人”吗
法兰克福学派
作为人的身份接收这桩交易,被物化
人类解放的理想 就是要克服人类的异化,克服自由的奴役
跳出生产-消费的循环
31马尔库塞III:“实质性的变革”是有可能的吗
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丧失
工人阶级不再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资本主义通过商业把摇滚乐商业化了
第四章 自由主义及其批判者
32路标:自由主义为什么会不断遭到挑战
从“特权”到普遍的自由
古代根据等级,你有特定的不受侵犯的自主空间,这就是你的自由
等级被打破后,自由的内涵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 人生而平等
自由和平等是冲突的
和残疾人竞赛是否应该将奖牌分给弱者
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
古典自由主义
主张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力,限制国家的干预
现代自由主义
坚持自由的同时非常重视平等的价值,也就特别关注社会正义和政治民主的问题
法国的重农学派
德国秩序自由主义
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美国罗斯福新政
里根撒切尔的放任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家族的特征
重视保障个人权利,视其为主要价值
地域上有英美自由主义
休模和洛克
强调经验主义取向,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
欧洲大陆自由主义的传统
卢梭和康德
理性主义取向,强调自我主导的积极自由
现代的三全其美
自由主义越发多元,
80年代,福利国家版自由没落
法治宪政,自由市场和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开始活跃
同一个人会批评某种,赞同另一种,但是这是自由主义的胜利
激进主义注重平等和多元,呼市里权利的自由
保守主义强调自由,但可能忽视了平等,也压制了多元性
现代自由主义兼顾自由、平等和多元三种诉求
33罗尔斯:怎么才能实现社会正义
1971年发表正义论
如何分蛋糕
无知之幕
忘了自己是谁
揭开无知之幕,不会让自己变惨
如何理解正义二原则
平等的自由
每个人都天然享有言论,信仰以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自由等
公平的机会平等
人人都有机会上好学校
差异原则
每个人都能成为弱势群体
34诺齐克:最自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
小罗尔斯17岁,狐狸型学者
罗尔斯没有充分尊重个体的权利,理论不够自洽
美国偏向诺齐克,北欧偏向罗尔斯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自由至上论,把个体权利放到最高位置
持有的正义
分配不是主要的,在什么条件下,我们持有的东西在道德上才是正当的呢
自我持有权
免于一切外部的侵犯和干涉权利
获取正义
通过劳动占有天然资源,或者接收捐赠
转让正义
转让过程没有巧取豪夺,自由交换或者馈赠
矫正正义
最小国家理论
只保障个体公民的基本自由和安全,以及确保合法契约的执行
35德沃金:什么样的平等才合理
平等的压力不段上升,尤其是社会经济领域
平等的尊重
人们有选择的自由,国家中立性原则
平等的关怀
把每个人当做平等的人对待
俩个孩子,哥哥视力良好,弟弟近视,但是给弟弟配眼镜,哥哥不配才是平等
36桑德尔:当代人需要为历史事件负责吗
以哈佛公开课著名
当代人要承担前辈的历史罪责吗
每个人都是具有道德主体的独立个体,每个人自主选择目标,为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不受任何超出个人选择的道德纽带约束。个人没有集体责任。
批评自由主义的个人观
罗尔斯认为,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先有个人,个人之间签订契约,形成公共道德以及社会与政治的制度。
桑德尔:现有社群,造就了个体。
人类是一种讲故事的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故事,从来都不是鼓励的个人故事。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塑造。
批评自由主义的社会观
自由主义倾向于工具性的社群观,例如诺齐克理论中,国家的唯一功能就是保障个人权利,个人对国家谈不上忠诚。
罗尔斯主张情感性的社群观,人们在合作中会产生善意和情感,
桑德尔:社群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合作团体中的情感依赖,社群有种纽带关系,定义了你是谁,他塑造了你的身份认同,生活理想等
个人具有团结的义务,或者作为社群成员的义务,在国家,你继承了前辈的遗产,同时被施加了对于国家的特殊义务。
37沃尔泽:“原子化的个人”是怎么诞生的
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正义诸领域》,《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个人主义是虚构的吗
社群主义针对自由主义的理论批判
自由主义把人当做脱离了所有社会义务的存在,不存在原子人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实践批判
自由主义创造了自我中心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受到个人权利的保护,因各自主张权利而分裂,如当代西方人对待公共事务的冷漠。
高度流动中的后社会的自我
个人确实被社会塑造,但是现代社会造就了孤立的个体
因为:地理上的流动
社会身份的流动
婚姻关系的流动
政治上的流动
后社会状况
脆弱的自愿联合
那种孤立的,近乎原子化的自我,并不是自由主义虚构出来的“先于社会的自我”而是后社会状况造就的“后社会的自我”
中华文明是集体主义,西方文明是个人主义,并非如此
无论东西方,个人与特定的群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际上不是东西方差别,是古今差别
38泰勒:如何“成为你自己”
泰勒是桑德尔的老师,他是以赛亚柏林的学生
只有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称为“唯我论”
现代性的两难困境
如果选错了,自己面对结果。有人说自主性有害
难题:个人自由带来的病症是真实的,但威权式的精英主义的解药是毒药
本真性的理想
道德不只是迫于外界压力去做正确的事,而是要和自己内心的良知相契合
一方面要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一方面不要陷入唯我论
39哈贝马斯:为什么“交谈”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
伟大的理性主义者
韦伯难题
工具理性越发完善价值理性却各有各的尺度,所谓诸神之争
为了解决韦伯难题出版了《交往行动理论》
在人间,主体间的交往行动
交往理性的作用与条件
交往理性是乌托邦吗
第六章 尾声后冷战时代的争论
40路标:后冷战时代的世界秩序
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
西方的民主政治已经是最好的制度,历史到达终点
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七种文明
制度与文化之争
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并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文化,本质上是现代化的结果
不同民族国家终究会在制度上越来越相似,但是人能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
福山
自由民主市场经济高度依赖西方文明
亨廷顿
41福山:“历史终结论”究竟在说什么
福山是日裔美国人,亨廷顿的学生,因为预言苏联解体名声大噪
历史哲学的论证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动力
福山认为是自由民主,福山认为是为承认而斗争
政治科学的论证
一个国家,不管文化有什么特殊传统,只要搞现代化,最后都趋近于普遍的共同模式
1、追求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
2、发展科学技术就会采取市场经济
3、发展市场经济就会自由民主
现代化的普遍化进程
争议和批评
斗争和冲突恰恰是理念的胜利不是实践的胜利
来自中国的挑战
4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911之前被批评,911之后被承认
当代世界的认知地图
用贫富划分成南北俩大块
用东西文化概念可以划分为东西半球
用文明划分成世界7个板块
西方文明,拉丁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
理解文明的冲突
最好让每个文明圈内部核心国家主导圈内秩序
文明圈之间平等对话协商,彼此妥协让步
批评与争议
冲突的原因有多种文明冲突解释不了冷战
文明圈内部也会有冲突
美国核心文新教价值观因为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的盛行,使美国文化出现分裂
43结语:现在是新的历史转折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