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35:皇亲国戚为什么很难管?
历朝历代,皇帝和宗室子弟之间关系都很难处理。一方面,皇帝不能亏待了这些皇亲国戚,因为一遇到事,他们毕竟是个帮手,但另一方面,皇帝又得防备宗氏子弟有篡权的野心。皇帝对宗室,到底是该用还是该防?宋朝怎么解决这个千年老问题呢?
编辑于2024-10-30 16:58:14这一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了。西夏人口才两三百万,而大宋有接近一亿人口,双方实力这么悬殊,西夏却经常打得大宋损兵折将,还和大宋战略相持将近100年。是因为西夏的军事技术牛,还是因为大宋的战略战术差?
欧阳修落榜,只因押错韵,押韵比文采更重要吗?古人写诗作赋需要押韵,宋朝花了五年时间,官方主持编订了一部叫《集韵》的书,用来参考。按理说,只要会说话,就应该知道每个字怎么念,什么字押这个韵。怎么还需要专门编一部书供人查阅呢?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一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了。西夏人口才两三百万,而大宋有接近一亿人口,双方实力这么悬殊,西夏却经常打得大宋损兵折将,还和大宋战略相持将近100年。是因为西夏的军事技术牛,还是因为大宋的战略战术差?
欧阳修落榜,只因押错韵,押韵比文采更重要吗?古人写诗作赋需要押韵,宋朝花了五年时间,官方主持编订了一部叫《集韵》的书,用来参考。按理说,只要会说话,就应该知道每个字怎么念,什么字押这个韵。怎么还需要专门编一部书供人查阅呢?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历朝历代如何解决宗室难题
原则:一面是高官厚禄,一面是限制使用;一面是亲密无间,一面是严防死守
实际操作中是有很多难处
宗室子弟的待遇高还是低?给低了,外人说闲话怎么办?给高了,财政压力太大怎么办?
多大范围算宗室?让他们自由谋生吗?如果做的事不体面,丢皇帝的脸吗?......
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有些老问题,每个朝代都要答题。做错了,下一个朝代会吸取教训,重来;做对了,也没啥好高兴的,因为会出现衍生的新问题,接着答题。
周朝
分封制
稳了好几百年,但是时间一长,宗室之间的血缘关系就远了,残酷的争霸战就开始了
秦朝
郡县制
宗室养在身边也是个麻烦,都杀了
秦始皇杀了三个弟弟
秦二世的几十个兄弟姐妹几乎都杀掉了
汉朝
推恩令
把诸侯的封地越分越小
左官律
诸侯国的官,必须由中央来派
附益法
不允许诸侯王跟地方官交往
宗室整得服服的,近支的宗室子弟没有影响力
曹魏
严管宗室
曹魏就沿用了汉朝严管宗室的制度
著名典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曹丕把宗室管死了,便宜了大门阀士族,以至于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曹魏宗室一点也没起到反抗的作用。
晋朝
分封宗室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晋武帝司马炎在称帝的第二天,就一口气封了27个宗室子弟为王
不仅分封,给实权;给财权,也给军权;不仅在地方,也在中央当大官
晋朝建立20几年后,就爆发了骨肉相残的“八王之乱”
十几年时间,就把西晋王室屠杀殆尽
皇帝和宗室子弟之间关系
从利益上讲
要巩固皇权,万一遇到事儿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道德上原因
儒家伦理体系的基础是四个字:“爱有差等”
身为皇帝,对本是同根生的宗室都不好,那还怎么做天下人的道德表率呢?
一根高压线
这个血缘关系既是当今圣上的合法性来源,也可能点着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野心的小火苗。
一旦天下失序,这样的风险是随时会有的
如崛起于草莽的刘秀和刘备
帝王宗室,既可以是急需用人时的助力,也难免是国家危难时的乱源;既是皇帝用来表现人品的布告栏,也是和他暗中较劲的对手盘
宗室的难题
大宋
宋仁宗南郊祭祀,大赦天下,赏赐群臣
对宗室的恩典
1||| 封官
85个人任命为三品的武官,51个人被任命为四品的武官
2||| 加快他们升官的速度
现在升迁四次,比之前升十次得的官都大
3||| 盖新房
把散居在开封各处的宗室成员,归拢到一起
仁宗赐名“睦亲宅”
大辽
“柴册礼”
就是用柴草搭起一个祭坛,举行完仪式,把这个大柴堆烧掉,让那冲天的火焰到天上和老天爷汇报
是辽朝皇帝即位后必须要走的流程
大宋景祐二年,大辽重熙四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宗室的难题
《文明之旅》第36期
文明1035:皇亲国戚为什么很难管?
楔子:1035
程颐对北宋的治理成绩有一段总结性的话
我们大宋朝,有五件事是超越古今的
第一桩,百年无内乱。
第二件,连续一百年四个皇帝都很棒。
第三件,我们太祖当皇帝那天,没有战乱没有屠杀,连街上的商店都没关门。开局很仁慈。
第四件,连续一百年都没有诛杀大臣。
第五件,对待夷狄非常诚恳。
宋朝在大臣结交宗室这事上,非常敏感
捕风捉影的小事,就可以拿来陷害人。
有一个大臣想陷害宰相吕夷简,就告发吕夷简和一位亲王有私交。说吕夷简为这个亲王门下的一个和尚开后门,让他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候补的僧官。
就连欧阳修这种什么事都上纲上线的人,也觉得无所谓,小事一桩嘛。但是你看,要不是后来出了乌龙,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可能触动皇帝的底线,宰相吕夷简也吃不了兜着走。
这些官职的名目虽然还在,但是经常没人。即使是太子,身边也就是很潦草的几个人
一个亲王的属官,能达到上千人,如果是太子的东宫,是好几千人
亲王班底
封王
居住
从很低级的爵位开始,皇子即使封了王,也不往下传,及身而止。
皇子都要封亲王,亲王死了,选一个儿子继续当亲王,其余的儿子要降等
“睦亲宅”成定制
宗亲开始集中居住
宋代
唐朝
宋代对宗亲的管理
中国古代制度演化的一个特点:对于一个难题,刚开始是往两个极端去尝试,等找到一条中道,订立了制度框架,那接下来就完善这个框架的细节。
宋朝皇帝就是接着在唐玄宗的框架里不断优化。
玄宗为中国古代的宗室管理制度,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原则:对待宗室,不能再像以前的朝代,想用就用,想杀就杀。可以严管,可以不给实权,但是必须体面,必须让天下臣民看到天家父子兄弟之间的一片祥和之气。
唐玄宗的解决方法
明面上拉高地位,实际上压缩空间
作为个人,慈眉善目
唐玄宗本来是家里的老三,但是因为在几次政变中功劳最大,所以当了皇帝
对兄弟尤其是让位给他的大哥李成器,嘘寒问暖,关照备至
大哥也很识相,得了什么赏赐,也都写成目录,交给史官,让天下后世看看我们兄弟俩友爱的样子。
李隆基曾经做了一款超大号的被子,和一只超长的枕头,说我们兄弟将来要睡在一起
搞传播学的人都知道,你要想让一种观念流行,必须让这种观念视觉化,让普通人可以感知。在这个方面,李隆基无师自通,真是个天才。
还在自己的老宅兴庆宫里造了一座楼,叫“花萼相辉楼”
这些兄弟们的宅子就在花萼相辉楼的楼下
既是便于兄弟互相关照,也便于兄弟互相监视
作为政策制定者,深谋远虑
开元13年之后,他让自己的子孙,集中居住在所谓的“十王宅”、“百孙院”,由宦官集中看押;
太子,也别去东宫,就住在皇帝身边
唐朝:笼络+监管
一开局,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每一次政权交接,都要闹出血案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唐宋的解法
《文明之旅》第36期
文明1035:皇亲国戚为什么很难管?
唐宋的解法
案例:学校里要不要开表彰会?
不开,优秀的教师学生得不到鼓励
开了,对没有被表彰的人就是一种打击。
只要认真想,总能想出来办法
北京十一学校体系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表彰会,比如你技术、艺术、体育比赛获了奖,那么就在这个技术“车间”、在艺术场景中、在体育赛事的赛场为你、团队,及相关人颁奖;
如果是大奖,比如学生的“年度学生奖”、教师的“功勋奖”,那也不搞全校的、全年级的表彰会,而是邀请这些获奖者的家人、亲人,他最愿意邀请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见证年度学生或者功勋教师的高光时刻。
李希贵校长:“既要也要”,是逼自己找到创新之路的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方法
宗室管理制度的演进,有什么启发呢?
凡事都不要被表面的矛盾迷惑,不要觉得只能在两难中二选一,假以时日,总能找到一个能兼顾两端的解决方案。
在现在的职场上,有些人觉得,既要这个,也要那个,好像就是老板和甲方的无理要求。
人间到处是两难,只要是两难,两头就都不是出路。因为不管怎么选,都一定有明显且沉重的代价。出路只在正中间,也就是“既要也要”。
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又长又连续
带来了中国人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面对当下的一个情境,是不会局限在当下的。
中国人处理事情,往往是有无数的先例和前辈站在当场的。所有时光都在此刻,此刻即是所有时光。
吸取教训,惩前毖后,有没有用呢?
有用
因为制度的演进确实越来越严密,很多前朝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解决得越来越好
没用
因为历史总在往前演化,用一个办法堵了上一个漏洞,往往正是这个办法导致了下一个漏洞
中国古代史是由各种“教训”主导的历史
殷商灭亡了,于是就有一个词,叫“殷鉴”
秦朝灭亡了,于是就有了一个词,叫“过秦”
隋朝灭亡了,整个唐朝前期,君臣对话,动不动就拿隋朝说事儿
古代历史就像是一个大型软件,基本框架不变,但是程序员每天趴在上面修BUG。
同样一个挑战,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朝代试试这个方法,那个朝代试试那个方法,一步步地优化,只要时间够长,总能找到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世间安得双全法
《文明之旅》第36期
文明1035:皇亲国戚为什么很难管?
世间安得双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