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 模板写作法等 2024.11.3
1、小说受人注目之处,一直是因为它能表达人的内心活动。 2、相信我,太阳底下无新事,至少,故事线索一直以来并无新意。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你所选择的小说类型、构建的背景、使用的描写及语言功底。 3、小说撰写实际上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定。但是如果故事中没有涉及矛盾,那么这根本不能称为故事。让故事顺利进展的一个好方法便是在撰写过程中通过环境和描写来激化矛盾。
编辑于2024-10-31 11:00:461、品质重于数量。对着装比较讲究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衣服的档次。如果你过去经常买200元一件的衬衣,那么建议你少买2件,直接花600元买一件就好,花的钱一样多,但是穿得更有品质。 2、工作时间可以设置4~6小时,学习时间至少设置2小时,以保证自己超越性地成长。 3、忙事业、忙赚钱,是一种能量的外放,如果持续外放,会让身体和意识的能量逐渐降低,而关注我们自己则是能量的内收。比如在太阳下散步,感受阳光穿透皮肤、补充身体能量的感觉;在海边眺望,感受大海的宽阔,聆听海浪的声音,从自然中获取能量补充给自己;静坐一会儿,放下所有的思绪,把忙乱的心收一收,慢慢地感受它;还有人会练习瑜伽、打坐、放空自己等,这些都是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本我,是一种内收。这并不是说不要忙事业,恰恰相反,越多关注自己,会越有力量做更多的事,做更正确的事。
1、小说写作的技能训练旨在激活作者的写作潜能,培育和提升其叙述故事的冲动、感觉和能力。 2、作者用小说场景中某个人物的主观感知来描绘场景。因此,被描绘的小说场景已不是纯客观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事情和器物、景观等都被投射了该人物的意识和情感。 3、言说式展示是指作者借助人物的言说行为或言说内容来呈现该人物所处场景中的事件,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言说活动了解小说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如同观众观看舞台上的演员表演剧情一样。
1、推动故事往前发展的正是这些角色的反应,而非你的情节安排。一个角色决定冲进一幢着火的大楼,并不是因为你的情节设置他要这么做——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促使他这么做。 2、心有所感时,手只管不停地写。我在写我最杰出的作品时,心往往是碎的。 3、你将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节奏——何时需要写、何时需要休息。这会让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更加深刻,而不是盲目地依循规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品质重于数量。对着装比较讲究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衣服的档次。如果你过去经常买200元一件的衬衣,那么建议你少买2件,直接花600元买一件就好,花的钱一样多,但是穿得更有品质。 2、工作时间可以设置4~6小时,学习时间至少设置2小时,以保证自己超越性地成长。 3、忙事业、忙赚钱,是一种能量的外放,如果持续外放,会让身体和意识的能量逐渐降低,而关注我们自己则是能量的内收。比如在太阳下散步,感受阳光穿透皮肤、补充身体能量的感觉;在海边眺望,感受大海的宽阔,聆听海浪的声音,从自然中获取能量补充给自己;静坐一会儿,放下所有的思绪,把忙乱的心收一收,慢慢地感受它;还有人会练习瑜伽、打坐、放空自己等,这些都是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在本我,是一种内收。这并不是说不要忙事业,恰恰相反,越多关注自己,会越有力量做更多的事,做更正确的事。
1、小说写作的技能训练旨在激活作者的写作潜能,培育和提升其叙述故事的冲动、感觉和能力。 2、作者用小说场景中某个人物的主观感知来描绘场景。因此,被描绘的小说场景已不是纯客观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事情和器物、景观等都被投射了该人物的意识和情感。 3、言说式展示是指作者借助人物的言说行为或言说内容来呈现该人物所处场景中的事件,引导读者从人物的言说活动了解小说场景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如同观众观看舞台上的演员表演剧情一样。
1、推动故事往前发展的正是这些角色的反应,而非你的情节安排。一个角色决定冲进一幢着火的大楼,并不是因为你的情节设置他要这么做——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促使他这么做。 2、心有所感时,手只管不停地写。我在写我最杰出的作品时,心往往是碎的。 3、你将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节奏——何时需要写、何时需要休息。这会让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更加深刻,而不是盲目地依循规则。
小说 模板写作法等
模板写作法:世界上最简单的写作课 作 者:〔日〕山口拓朗 译 者:黄悦生 策划编辑:刘 吉 责任编辑:肖 佳 美术编辑:杜雨萃 出 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尽管你写得很辛苦,却没有人读。对写作者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悲伤的事情了
【模板1】无压力阅读的“列举型”
将手头的信息按要点分门别类后具体阐述的就是“列举型”
写作顺序为“A:整体构思→B:列举要点1→C:列举要点2→D:列举要点3→E:总结”
当手头的信息处于待具体化的状态时,需要有“敢于分成几个要点”的想法。相反,手头的信息分得过于详细时,需要有“敢于把信息合并在一起”“敢于给信息排优先顺序(按排名高到低) ”的想法
列举型模板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分成几个要点传达的模板。在文章开头部分表明接下来要传达的主题和列举的要点的数量后,再依次传达要点
使用技巧①说明文章的写作意图
下面是一些关于传达整体构思的示例
我爱用这支圆珠笔的理由有2点
在传达整体构思时,也可以不用数字,而是用“有如下几点”这样的表达方式
有几种提高时间效率的方法
如果文章含有特意让读者坐立不安的目的,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没必要卖关子时,最好用数字表示出来,这样显得文章一目了然
有4种可以提高时间效率的方法
使用技巧②列举的要点要简洁
在列举B~D的要点时,每一部分开头要简单地写一下想分别传达的结论
使用技巧③总结时把共通项抽象化
在总览列举要点的同时,找出列举要点的倾向及共通点,就能做出经典的总结
立竿见影的技巧①列举的数量控制在2~7项
因为奇数会给人一种紧凑感,所以一般多使用5或7这样的奇数
如果列举项目超过8项,会给人一种压力过重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立竿见影的技巧②按照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对于读者来说,他们会认为列举要点1要比列举要点3重要
立竿见影的技巧③分类别列举
按照:1-(1)→1-(2)→1-(3)→2-(1)→2-(2)→2-(3)的方式列举
立竿见影的技巧④在“整体构思”部分只阐述一个关键点
编排①按照“首先”“其次”“最后”的顺序
“总结”部分不一定起到总括内容的作用,也可以作为补充说明使用
编排②按照“首先”“其次”“再者”的顺序
这里“首先”→“其次”→“再者”的连接词,也可以替换为表示时间顺序的“首先”→“其次”→“最后”
也可以换用列举型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第一”→“第二”→“第三”
编排③8条以上的信息采用逐条列举的方式
通常,列举要点越多,读者接受起来就越费劲。但是,如果是以逐条列举的方式写出来的话,读者接受的压力会减小很多
【模板2】提升信服度的“结论优先型”
写作顺序为“A:结论→B:理由·依据→C:具体事例·详细内容→D:总结”
使用技巧①用结论引起兴趣
要思考如何表达自己想讲的事情,才能引起读者“我想读!”的欲望
如果是平凡无趣的结论,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继续读下去的结论,还不如不写
使用技巧②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或依据
使用技巧③使用具体事例表达真实情感
立竿见影的技巧①结论优先型的常用短语
立竿见影的技巧②将可靠的数据作为“理由、依据”
按照“B:高度可信的数据→C:个人经验”的顺序传达是提高说服力的一个技巧
立竿见影的技巧③具体事例中插入亲身经历
写作者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是全世界唯一的原创作品。写经验之谈,在谋求与其他众多文章区别开来时也很有效
当加入自身经验的同时也加入其他人的经验时,原则上按照“自身经验→其他人的经验”的顺序写。但是,当自身经验明显弱于其他人的经验时,按照“其他人的经验→自身经验”的顺序写也是可以的
编排①表明某种观点时,加入对可预见反驳的回应
编排②加入“背景”,提供有益信息
【模板3】易产生共鸣的“故事型”
写作顺序为“A:消沉状态→B:转机→C:转变与成长→D:展望未来”
使用技巧①消沉状态分个体性和社会性两方面
在A“阐述消沉状态”中,描述了主人公(主题)陷入的“不良状态(消沉的状态)”。作者打开心扉讲述自己失败的经验、丢人的经历和自卑的表现等,读者更容易投入感情倾听
另外,在A部分还可以写作者身边以及社会中存在的负面现象。比如,各种社会问题、局部爆发的问题及某些人的抱怨、不满以及烦恼。总之,要使读者了解初始的“不良状态”
在谈成功经验时,建议以失败点为起点,按照渐入佳境的趋势写故事
使用技巧②思考不同的转机
使用技巧③制造大的“落差”
信息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通过筛选出最值得讲述的信息,读者会更好地理解文章
立竿见影的技巧①写强大的敌人和深刻的矛盾
写故事型文章时需要留意的是“壁垒”。在A“阐述消沉状态”部分中,主人公的眼前显现的就是壁垒。这个壁垒的高度,是随着主人公的对手的力量、内心的纠葛、烦恼的深度变化的
立竿见影的技巧②讲故事的基本原则是“简单易懂”
立竿见影的技巧③圆满的结局更容易催释多巴胺
神经学的研究表明,快乐结局的故事会促使向控制人类大脑报酬(欲望)的边缘系统释放多巴胺
立竿见影的技巧④应用到商务场景中
编排①在悲伤的故事中加入自嘲
一味地只写不断变差的处境,读者读起来会感觉很沉重。最后,可以写一些学到的经验或教训,给读者留下强烈的获得感
编排②写软文时加入“担忧”和“成效”
“软文”是指,以销售商品或服务为目的编写的文章
用组合型模板写一篇文章
模板组合①“故事型+结论优先型”
在故事型的“B:阐述转机”部分插入结论优先型模板
模板组合②“结论优先型+故事型”
模板组合③“结论优先型+列举型+故事型”
扩展内容的方法①
在A“推出结论”部分,进一步详细描述相关“5S”的信息。这种情况使用列举型(逐条列举)的话,读者会更容易理解。即除了在B“阐述理由·依据”的部分列举以外,还要在A“推出结论”部分插入列举的内容
扩展内容的方法②
在C“阐述具体事例·详细内容”部分,使用故事型模板写经验之谈,其实就是“具体事例”。你可以在后面加上“详细内容”,使其更有说服力。而且既然是写详细内容,可以写如何在办公室里实施“5S”方法
书名:小说说小 作者:郜元宝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ISBN:9787532172511
当然是将心比心,以作者自己的心灵贴近作品中人物的心灵。我们写小说,其实是在写自己。小说中有一百个人物,就有一百个自己。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自己和不断打开自己心灵的过程。我们只有做到和作品中的人物心贴心,才有可能赢得信任,所有人物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我们所写人物的一言一行,才会合情合理,经得起挑剔
有一点需要小心的是,我们不可自以为是,不可完全以自己的心理取代人物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的逻辑,还有文化心理的逻辑。逻辑是很强大的,差不多像是铁律。人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受到的是逻辑的支配和制约。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逻辑大相径庭,如果让林黛玉与贾宝玉谈仕途经济,那就可笑了
这就好比从正面描写一个人物的脸,往往捕捉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相反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似乎有口无心的随便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背影,特别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这些和直接的心理描写无关、看似属于外部信息的勾勒与描绘,往往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内心隐秘
小说,尤其是中长篇小说,如果注重刻画人物,通常总会有人物形象的三个等级:首先是一两个主人公或中心人物,其次是若干地位居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再就是分量不等的一些次要人物
书名:从零开始写小说 作者:王梅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ISBN:9787121406713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字数一般在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小长篇小说:一般字数在六万到十万字之间
中长篇小说:一般字数在十万字以上
超长篇小说:一般字数超过百万字
按照小说情节的丰富程度,人们可能会把部分字数多的小说划入字数少的类别。比如某些十几万、二三十万字的小说,可能会因为结构不紧凑、内容松散,而被归入中篇小说
书名: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 作者:[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杨轲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ISBN:9787210108672
它的目标读者是志在写作,而且为之付出良多的人
技能让你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写作的技能让你获得写作的自由。它也会告诉你你内心想写的是什么。技艺使艺术成为可能
去做好一件事意味着献身于它,寻找整体的和谐,从心所欲
在我看来,关键得看动机。如果你试图将之占为己有,那就是剽窃,但如果你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以(某作家)的风格”之下,它就只是一个练习。严肃地写作,不拙劣模仿,也不东拼西凑,它就可以成为一个严格却有启发性的训练
书名:小说稗类 作者:张大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ISBN:9787563345144
当小说被写得中规中矩的时候,当小说应该反映现实生活的时候,当小说只能阐扬人性世情的时候,当小说必须吻合理论规范的时候,当小说不再发明另类知识、冒犯公设禁忌的时候,当小说有序而不乱的时候,小说爱好者或许连那轻盈的迷惑也失去了,小说也就死了
书名:小说的艺术 作者:[英]戴维·洛奇 译者:卢丽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 ISBN:9787532750481
有的作家花了数周、数月来构思,又画情节图、又设想人物的个人经历,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上可供以后参考的点子、场景、情景和笑话。每个作家有自己的写作方式
小说受人注目之处,一直是因为它能表达人的内心活动
意识流小说倾向于同情故事角色的立场,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不管他们虚荣也好,自私或是低贱也罢——暴露在读者眼前,引发读者共鸣。但是,换句话说,一个丝毫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角色,是不可能吸引作者和读者持续地浸淫在角色的心理刻画里的
小说主要用两种方式来呈现人物的意识
一种是内心独白,在这种结构里话语的主语是“我”,而我们似乎能偷听到故事人物实时说出他们心里的思绪
第二种方法,称为“自由间接文体”
这种方法以报导叙述(第三人称、过去式)来呈现人物的思想,但是它严格地只用适合这个角色的词汇,并把一些正式叙述文体通常会有的附加语——“她想”、“她疑惑”、“她自问”等——给省略掉。这种方式让读者觉得直接进入了角色的心里,但又不会把著者在话语叙述里的参与给全然抹杀
有一类主要是给女性读者看的,关于富豪生活的当代通俗小说,在出版界被称为“性爱与购物”小说(或更露骨地简称为S和F小说)。这些作品巨细靡遗地包纳了女主角奢华消费、名牌服饰的清单,详细到设计者标签;被满足的除了暧昧情色的幻想之外,当然还有奢侈消费的欲望
书名:作家的灵感宝库 作者:[美]弗雷德·怀特 译者:张铮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 ISBN:9787514220155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少年。他在翻看父母的私人文件时,发现了亲戚寄来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为了报复她父母所犯下的大罪,这位亲戚便对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主人公——施以诅咒。于是主人公拿着这封信去和母亲对质。他的母亲求他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
主题
小说创作是一个耗时费力的工作,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尽你所能使出浑身解数讲好故事。其中需要囊括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布局、有趣的人物和可信的背景或场合及其他方面
写作时使用的任何工具,或其他一切写作活动都必须遵循“多余法则”,也就是说,所有不能够直接推动故事发展的词语或描写都是多余的,必须删除。因此,时不时地检查你所用到的形容词和副词
一些作者认为在撰写小说时,段落冗长会适得其反——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不予置否,有时的确如此。同样,章节太短也会让读者兴致索然。作为读者,我可以说,若是感到疲倦,熄灯睡觉前,会更愿意读一小章文字,而不是连篇累牍。也许深谙读者心理的专家更有发言权。实际上,文章的段落长度与读者心理关联不大,却与创建用户友好模式密不可分。篇章冗长,容易让读者感到疲惫,没完没了地一章接着一章,就像是让人看不到头的列车,会让读者力倦神疲。因此,在写作时,调整段落长度:写一个长段落,后面跟着一短段落。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小说并非叙述,而是呈现
读完小说,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的善良。作者哈珀·李细致入微地给我们呈现了一幕又一幕的场景,其间阿提克斯的行为体现了其善良的本性。作者不断地向我们展现阿提克斯的善良,但是从未平铺直叙他的特性
简洁,对作家而言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对读者来说更是如此
不同于叙述,呈现是一种魔法,身为一名作家应该要让其发挥魔力。实际上,呈现是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读者阅读故事或小说后,一定要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场景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好比缝纫一样,你必须一丝不苟地将所有图案缝接起来,但不能露出任何缝补痕迹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让读者感同身受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让读者慢慢去感受作品中的一切
在撰写小说时,你也需要有效地结合呈现与叙述。一定要记住:你的故事最后不能读起来像是一篇报道或是总结。想想数秒前我们亲眼所见的那场车祸。试想一下,一个是巡警撰写的事故现场报告,短小精悍;一个是呈现司机和乘客的一举一动,流露其情绪感受的事故现场,哪一个会让读者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呢?
避免将小说写成报告的最好方式是,在撰写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描写,即便穿插叙述,也一定要对其修改润色,使之生动形象
行动胜过一切言语。这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言行举止中,也能够体现在写作中。对描写而言,更是如此
第一个例子向我们叙述了大量的信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故事。但是第二个较长的例子——正是选自卡斯琳·坎博小说的原文——给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而已。它让我们了解小说人物的态度及其价值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呈现给读者故事人物在成为消防员后的喜悦,并非直接告诉读者他的心情。最后两句描写父亲反应的句子,更是多了几分戏剧性和画面感,远远胜过第一个例子中的那一句陈述性的语句
小说人物、人物状况、故事情节的基本逻辑是——人物如何从点A移动到点B,以及人物角色行动的时间顺序,对故事来说都至关重要。而让这一切变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关键在于你的描写。将一切事物呈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叙述,是整个作品成功的关键
在撰写小说时,一定要将读者带入故事之中,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同身受,并联系自身境遇。当你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甚至是不可能做到。但当你对其进行描写,你所呈现给读者的画面就会栩栩如生
在第二段中,作者以极其肯定的文字告诉我们:他们现在并不再开心。残酷的事实摆在读者面前,犹如冷冰冰的叙述。其实,作者本可以再用一两个自然段来描写其不开心的原因,但是,出乎意料的叙述反而让文章更具吸引力
写作时牢记这个技巧。在你的故事或小说中,一定会有类似的情况:在进行细致复杂的描写后,紧接着就开始短促有力的叙述
决定何时呈现何时叙述。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本能反应。当然,你也会如此。一旦开始撰写故事,无论是思维上抑或是写作时,你会根据特殊需要或者环境要求,在潜意识里做出何时呈现或叙述的决定。但是记住,呈现要多过叙述
不要重复叙述
若想要知道在这一方面做得如何,最好的方法便是不断反问自己——在每次要传递新形象或情景时,是否再次叙述已呈现的内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必须丢弃多余的内容。“删除键”(或橡皮擦)近在咫尺,这估计是写作百宝箱中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吧
更好地观察细节,鼓励你对事物多进行描写,将其呈现给那位在希博伊根的读者,而不是写成总结向他汇报
感官描写
故事或小说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关键的是有能力将读者带入故事之中。当传递了故事中许多事物的真实感受之后,读者才会真正融入其中
五官绘图
你必须完整地描写地点、事件、人物以及场景,才能将画面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如果你擅长——若是希望小说能够吸引读者,你最好是非常娴熟
尽管一些不常用并出人意料的描写会给你的文章添色不少,但这类表达最好只在你的那篇小说或故事中出现一次。独具一格的短语首次亮相时会让人心生愉悦,但是再次出现会让人觉得毫无新意
你必须不断地向读者呈现你想要让他们看到的东西。有些时候,它非常突出,让人难以忽略。也有的时候,它微不足道,极易被彻底无视,比如这两种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
不同小说类型的描写与背景
帕金森之所以能够成功出版不同类型的小说,是因为他一直铭记我们之前反复提及的:优秀的小说最终不是取决于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取决于故事本身
他的作品之所以让读者爱不释手、身心愉悦,是因为其小说并不是关于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关于人物角色,以及面临的逆境、坎坷或是困难。换句话说,这些作品是关于故事本身
相信我,太阳底下无新事,至少,故事线索一直以来并无新意。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你所选择的小说类型、构建的背景、使用的描写及语言功底
无论你决定专门研究一种小说类型,或是涉足不同类型,请记住两点:(1)将想要讲述的故事置于多种小说类型中会更容易获得成功;(2)正因为如此,你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并且做决定时不偏不倚。若是你的故事是关于一段三角恋,你可以将这个羞耻的故事设置在一八七四年的斯波坎郊区或道奇城,或是在祖诺图塔第八行星上,或是纳粹闪电战期间的伦敦。你需要决定的是何种背景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行为及其处境
做足功课
如果你收到许多出版社的退稿通知(让我们面对现实,若是我们已经发送大量的投稿信或是小说样稿),毫无疑问,你一定会明白类似的说法:“我们建议您多阅读本社已出版的书籍(或故事)。”
出版社总是在寻找某种特定类型的故事或小说,并希望这些故事以其他小说类型再次呈现——因为人们购买书籍时,期望得到某些东西。购买西部小说的读者,想要看到故事中上演必要的枪战、身穿皮靴扬马驰骋、尘云从峡谷和山口滚滚而来等画面。若是某位读者购买了一本题为《断轴峡谷》(The Maverick of Broken AxleCanyon)的小说,讲述了孤寂牛仔骑马奔驰在血红色的天空下,而最后演变成一位税务律师与寻求人生意义的家庭主妇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那么这位读者一定会大失所望
一般来说,读者知道自己想要阅读的小说类型。因此,在决定撰写某一特定小说类型时,你需要知道读者的喜好。首先,你需要阅读一些该类型的小说或故事。不要因此忽视了写作过程中这重要的步骤。若是准备撰写间谍惊悚小说,请阅读威廉·F.巴克利(William F. Buckley)近些年的小说《拯救女王》(Saving theQueen)。再次重温一遍,或是看看“布莱克福德·奥克斯”(Blackford Oakes)系列的另外一部,或者尝试其他间谍小说。但是,此次以作家视角进行阅读,而不仅仅是读者。仔细观察作者如何设置情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作家在另一种小说类型中可能不会再以这种特殊方式进行描写。花些时间仔细琢磨你想要撰写的小说类型,看看其他作家是如何成功创作的。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推理小说
在撰写推理小说时,背景和描写还需要承担其他责任。它们需要帮助建立悬疑的情感基调,以及提供伏笔(布置线索)
推理小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犯罪行为和警务程序都特别逼真的,另一种则更加注重侦探的本质和生活方式(通常不是官方调查人员,比如夏洛克·福尔摩斯或马尔普小姐)及其破案过程。对第一种类型来说,其描写往往比第二种要更加直白粗暴,更加强调实际的引发事件(大部分是谋杀案),或法医报告,或警察局的政治等级秩序。而阅读第二种类型的作品时,会让人更加放松,一开始你可能会描写某人在一个重要场景中发现了一具尸体,但你并不会过多描写其中缘由。在故事接近尾声时,一位聪慧的侦探会对此做出解释,包括谋杀细节,更重要的是凶手的身份
在撰写推理小说时,无论选择哪一种类型,你都应该重点关注破案人而不是案件。也许,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最好的案例。在他的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真正的死亡过程,也许最明显的影片当数《惊魂记》(Psycho)中女主在沐浴时被杀害。我们最常见到的是人物角色对犯罪后场景的反应,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目击者,比如由詹姆斯·斯图尔特主演的电影《后窗》(RearWindow),主人公有一个奇怪的爱好,喜欢窥视邻居的窗户——为了侦查一桩恐怖犯罪案件,但他很难说服任何人案件真正发生过。他并没有看到犯罪过程,我们也没有。我们看到的是一幕幕男主角窥视的画面,缓慢却又细致。这正是推理小说读者想要看到的画面
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
在小说中,对未来世界及奇幻场景的描写,你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请记住:最重要的是,你想象中奇幻世界的人物行为活动需要与生活在地球上的读者有一定关联
当在某地创建规则,或是已经具有既定规则后,你必须确保前后描写一致,比如火星大气的组成。在创造未来奇幻世界时,你可能需要长篇累牍并且语言通俗易懂
此外,在撰写科幻小说或是任何以“未来”为背景的小说时,都不应该考虑“被证实是错误的”的可能性。没人指望你是先知,你只是一个作家。乔治·奥威尔在小说《1984》中并没有一语成谶,克莱夫·卡斯勒的《冲出地狱海》(Raise theTitanic)也是如此。他们不想要预言,只想要写作,仅此而已。这也应该是你唯一的目标
浪漫小说
浪漫小说或故事的重点是“浪漫”。但对浪漫小说而言,其他方面的描写也一样重要。浪漫小说的读者对服装、装饰、珠宝、豪华轿车、华丽别墅或露天公寓都饶有兴味。换句话说,读者想要在浪漫小说中,读到一些其他小说类型所没有的描写。许多浪漫被呈现在华丽的舞台中央,四周满是闪亮耀眼的小玩意,但这并不是全部。不论置于何种环境之下,若是没有涉及一些低声窃语、阴谋诡计或是风流韵事以推动故事发展,那么,这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也将毫无意义
几乎可以肯定我们未曾在其他小说类型中读到对人物穿着这般的描写。但是,对服装的独到描写是浪漫小说的标志之一。这不仅仅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些赏心悦目的事物;同时,在历史浪漫小说中,通过对服装的描写能够突出故事所处时代,或是在现代浪漫小说中能够强调人物的社会地位
同样,也应该注重对人物的外在描写以强调其受人喜爱的特点和品质,从而让人物角色更加充满魅力
浪漫小说的读者想要看到对室内陈列、装饰、服装以及人物角色的外在特征的大量描写。因此,要在这些方面大费笔墨
恐怖小说、悬疑小说、惊悚小说
你也可以在小说或故事中埋下伏笔。如果故事中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任何情况下都禁止到阁楼上去,那么你最好时不时地提到这个阁楼,或是让人物角色对其充满好奇。读者在之后甚至是故事快结束时,才可能知道这个阁楼中究竟有何秘密。但是,这个阁楼应该萦绕在读者脑中。因此,要在文中反复提及或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引起人物角色的注意。也许可以描写某个午夜阁楼上飘来阵阵奇怪的声音。在故事背景中时不时出现的阁楼,也许会成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心人物或读者暂时并不会“见到”它的真实面目
当唯一的工具只有笔和纸时,制造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的确很困难。但是,在你决定撰写该类小说时,这就是你需要做的事情。有时候,最佳方式是“少即是多”,要充分利用伏笔或是呈现人物角色对恐怖事物的反应。有时候,对事物本身形象的描写是最有效的方式。仔细思考你想要读者看到什么,有何感受,再决定如何描写
优秀的作家会从三个方面不断提升自我:(1)充分利用基本写作技巧;(2)从不同的案例中学习;(3)运用深思熟虑且精雕细琢的语言
优秀的作家在不同小说类型中都有其代表作
小说撰写实际上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定。但是如果故事中没有涉及矛盾,那么这根本不能称为故事。让故事顺利进展的一个好方法便是在撰写过程中通过环境和描写来激化矛盾
对比以下清单,确保你已尽力修改作品并随时准备寄给出版社
小说标题是什么?能否引起读者兴趣?
小说开场白能否吸引眼球?
小说叙述声音是否连续不断并温和友好?
小说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是否可信?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否明确?
小说中的“大背景”是否显而易见?
小说是否能够有始有终?
文章措辞是否经过深思熟虑?
小说的句子长度或篇幅是否有过调整?
小说是否意义深刻?
小说的描写是否充分?
小说的描写是否过多?
你会为你的作品引以为傲吗?
作家是幕后的人物,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发挥魔法、巧妙构思、注意措辞,如果技艺高超、手法纯熟,那么,读者不会看到任何拼凑或修改的痕迹。读者看到的是一部费尽心思完成的优秀作品
但作为作家,我们深知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在安静的地方,将自己沉浸在写作的挣扎之中,也许在我们完成创作时,我们会感到骄傲和满足,但是,写作本身是一件无比痛苦且沉重的事
“在撰写故事的过程中,你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他说道,“在改写故事时,你的主要任务是删除故事多余部分。”
对话提示词
(1)可以不用,尽量不用
第一条:可以不用,尽量不用。在小说中,如果一个情景中有两个人物——即使这是一个场景对话,也不应该有两个以上的对话提示词。在人物对话中,区分谁先说话是很重要的,想必读者也能跟上节奏知道说话对象。如果一个情景中有两个以上的人物对话,这会比较棘手,可能需要更多的提示词。但是,假若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给予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声音,即便对话中涉及多个人物,读者也能通过对话内容知道是谁在说话,一般并不会需要多个提示词
(2)少用副词
在我看来,这个对话可以就此结束。如果作家想要表达埃洛伊丝满怀希望、约翰忧伤无比,那么,她应该让人物角色做一些充满希望或是看上去忧心忡忡的事情。或者,将他们的希望和忧伤描写出来。但最佳方式是让语言代表人物本身。埃洛伊丝的话让人感到充满希望,而约翰的回答令人担忧。即使没有注明他们是如何说话的,读者也能够通过语言感受到人物的情绪
在创作过程中,省略内容时一定要反复琢磨并小心翼翼,正如写作时添加信息一样。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比如用处不大的提示语,只会放慢读者的阅读速度,分散其注意力
小说最好的寓意是未直接点明的寓意,如果存在寓意,则在小说中呈现出来
在撰写小说或故事时,应该时刻思考读者需要知道的内容。向读者提供过多信息,并不能推动小说发展,最后结尾也会遗留许多未交代清楚的情节。记住,在描写某件事或某个人时,一定要有意图地引起读者注意,读者便有权猜测其重要性及后文是否会再次出现。最后,我们借用伟大的戏剧家契诃夫的一句话——如果第一幕写到墙上有把枪,那么第三幕就应该开火了——以此突出本章节的主题:确保小说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尽其所用
最好的描写是不描写
任凭故事自然发展,不设置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对事物本身、周围环境或天气状态不予描写,不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这样的作品算不上优秀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地点对读者来说是不重要的,他们不需要知道故事到底是发生在佛蒙特州、加州还是乌克兰。故事背景往往就是如此。如果某个人物角色的祖父给他上了一堂重要的课,那么上课地点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也要注意,读者往往想要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多余信息参照清单
词语或短语重复
没用的结束语·过多副词
过多形容词
表达同一意思的修饰词
没用的信息
没用的人物角色
过多描写
过于冗长
太过教条
滥用俗语
写作计划
在创作过程中若是缺少计划,那么最后故事就是东拼西凑、杂乱无章。而这一愚蠢行为的解决方法是制订写作计划
我的写作时间是每天早上的四点至五点半。一周七天,每天坚持一个半小时写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天我只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创作。很多时候远不止一个半小时。我想让你明白的是:每一天我都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创作。也许,你并非早起的鸟儿。没关系,你的写作时间可以不一样,也许是在深夜,但对我而言这绝无可能。在早晨我的意识会更加清醒,我甚至怀疑自己在半夜都无法列出购物清单。清晨写作时我文思泉涌,并且无人打扰。若是在黎明时分手机铃响,相信我,要么是打错了电话,要么就是突发情况
因此,我坚不可摧的习惯之一是每天准时坐在电脑前,另一个习惯是在此期间我会一直写作。很多时候,我确信自己写的东西犹如一堆垃圾,惨不忍睹,有时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但有趣的是,在这堆垃圾之中,通常能够发现一些不同之处。对作家来说,最糟糕的莫过于我今天不想写作。我时常鼓励学生,每当坐下来写作时想象这是最后的截止日期,你不得不带着小说手稿去见一个难缠的编辑;想象他是一个眉头紧皱、对你不屑一顾、路·格兰特(Lou Grant)般的人物。他现在就要你的小说手稿,没错,就是现在
从故事或小说的创意构思到制订计划、着手写作以及初次修改,这期间我会特别注意不向外界寻求任何帮助,或接受任何意见。厨子多了糟蹋汤。事实上,当别人问及我正在做什么时,我并不会如实相告,或是告诉他们暂时无事。因为,若是告知他们我的小说或故事的创意,他们不可避免地会询问更多问题,而这正是在那些阶段我不想谈及的。故事或小说——无论最后如何发展——都应该是我的想法、我的风格。因此,从写作创意、写作计划到初次修改甚至是二次修改,都需要我独自完成
优秀作家的几条实用写作规则
预留特定写作时间。心无旁骛地开始写作。写作过程中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听广播、打电话、查邮件,也不要进行修改
精于辞藻。确保每个词都是最好的选择
阅读!阅读!阅读!优秀作家都是博览群书的读者
制订写作计划。清楚写作进展
多呈现,少叙述
语言精练
使用感官描写
确保人物、场景与对话真实可信
让背景不仅仅是背景
避免说教
不要一味模仿他人。建立并完善语言风格
遵循“多余规则”
慢工出细活
修改!修改!修改!
独自制订计划、写作及修改,再寻求反馈意见
欣然接受建设性的意见,愿意做出必要调整,让作品更加完善
不要考虑名誉、财富与作品推广。潜心创作
在写作过程中,利用辅助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地图、情节示意图、纲要、平面图、人物特征列表等
没有必要按照时间顺序撰写故事。可以从脑海中那幅最清晰可见的画面开始,“围绕”其写作
修改如同熔炉中的火焰,作品经过淬炼会越发光彩夺目。因此,安排足够的时间对作品进行修改以让它更加完美
试图通过读者的双眼阅读故事,此前,读者对其并不了解
在创作过程中,不要考虑寻找代理商、出版社或是如何推销作品。全神贯注进行写作
书名:写作的野心(正午故事11) 作者:正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只能对学生说:这个小说是好的,他现在看不出,但过了十年,他就会知道,这个小说确实是好的
事实上,老师就是这样子,没有必要去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他们自己会去领悟
我认为凡是容易被模仿的作家都不是大师,像玛里琳就不能被模仿,托尔斯泰也是,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效仿的
第一就是读经典作品。第二是年轻写作者都很有野心,但野心分两种,一种是渴望出名,另一种是自问能不能写得像契诃夫这么好?后面这个志向其实很难达到,是一种更大的野心,我希望年轻人更多要有后面这颗野心
我是30岁才想当一名作家,以前没想过当作家。我去爱荷华大学念的是免疫学博士学位,其实,我很擅长做科学研究,但是研究对我而言反而太容易,缺乏挑战了,我会感到,以后就是这样,我就失去了兴趣。我的导师对我说,你太可惜了,你再读一年,就有博士学位了,你拿到学位再去干什么都可以。我对他说,我是个很诚实的人,如果我不用这个学位,我不想成为李博士,因为你拿到博士学位后就会终身被人叫作某某博士,而我不想成为某某博士。他听了特别理解,他说,那你就走吧
这样比较有创作的节奏。通常小说是比较大的一个工程,是有难度的。散文则是个休息,也是一个调整。小说中,读者很难触摸到我的个人生活,但在散文中他们基本上得到了满足。我乐于分享自己的各种点滴心得和见闻
书名: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经典写作课)作者:[美]斯蒂芬·金译者:张坤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020146505
你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得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哪个作家都得干这两件事
在文明社会,就餐时阅读被认为是失礼之举,但你倘若期望成为成功的作家,粗鲁失礼什么的是你最不需计较的第二件事。你最最不需要计较的头一件事,是这文明社会和它对你的期许。反正你如果有心真诚坦白地写作,你作为文明社会一员的日子也快到头了
天赋使得练习这回事完全失去了意义;你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件事上天赋异禀,会主动去做这件事(不管是什么事),直到手指流血,眼睛都要从脑袋里掉出来。即便没有人听你演奏(或是读你写的东西,看你的表演),你每次出手也都是一场炫技表演,因为你感受到了作为创作者的快乐或狂喜。这说法适用于读书写作,也适用于玩乐器、打球,或者跑马拉松。你如果乐在其中并且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我倡导的这种刻苦阅读和写作的模式——每天四到六小时,天天如此——就不会显得太艰苦;你很可能已经在这么做了。但是,你如果觉得需要某种许可才可以这么畅快地读书写作,我在此衷心赋予你这种权力,放手去做吧
阅读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让写作变得容易上手。你来到作家国度时,应该准备好各种证书。持续阅读会将你带入一种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让你做好精神准备),你可以很迫切很放松地写作。阅读也会持续告诉你,前人做过些什么,没做过什么,什么是陈腔滥调,什么会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你读得越多,下笔或者敲键盘时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
英国推理小说作家约翰·克里西用十个不同的笔名写下了五百本(没错,就是五百本)小说。我迄今一共写了大约三十五本书——有些书长度堪比特罗洛普的作品——人们普遍认为我是个多产作家,但是我跟克里西一比,这几本实在算不得多。当代有几位作家(露丝·伦德尔/芭芭拉·瓦恩,伊万·亨特/艾德·迈克贝恩,迪恩·孔茨,乔伊丝·卡洛尔·欧茨等)作品数量跟我不相上下;有些作家作品更多
另一个阵营——詹姆斯·乔伊斯那一头——有哈珀·李。她只写了一本书(即《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杰作)。许多作家——包括詹姆斯·阿基,马尔克姆·劳里,还有托马斯·哈里斯(迄今为止)——作品不超过五部。这也没什么,但我老想问这帮伙计两个问题:他们已经写出来的作品是花了多久写成的?他们在那些时间之外在干吗?编织阿富汗毛毯?组织教堂集市?崇拜李子?我这么说很可能有点妄自尊大,但是请相信,我确实感到好奇。上帝赋予你一件你力所能及的工作,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干吗不做呢?
我一旦开始写某本书,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放慢速度。我如果不每天都写,我脑子里的人物就会开始走样——他们开始变得像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的人。叙述故事的刀锋开始生锈,我开始对故事情节的进展失去控制。最糟糕的是,那种创作新东西的兴奋感会逐渐消退
对我来说,不写作才是真正的工作。我写作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
我过去写得比现在快;我有一个星期写完了《跑步者》,这样的成就大概可以得到约翰·克里西的赏识(但我曾经读到,克里西有几本推理小说是他在两天之内完工的)。我想大概是戒烟让我的速度变慢了;尼古丁在加强神经键功能方面功效很强。当然,问题是这东西在帮助你写作时也在要你的命。可我还是相信——哪怕是大部头——应该在三个月内完成一本书的初稿。这也是一个季节的长度。至少对我来说,写作超过了这个时间,故事就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异质感,就好像罗马尼亚公共事务部派出的一支小分队,或者太阳黑子活动剧烈时高频短波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房间如果有窗户,除非窗外是一面光秃秃的墙,不然你要把窗帘拉上,阳挡外面的世界。任何作家都应如此,新手作家尤应如此。消除一切会让你分心的可能性是明智之举。你坚持写下去,会本能而自然而然地把这些会让人分心的因素屏蔽掉。但在开始阶段,你最好还是在动手写作之前就尽量把这些处理好。我听着很吵的音乐写作——AC/DC,枪与玫瑰,金属乐队这种摇滚乐一直是我的偏爱——但是对我来说,听音乐是另外一种关门方式。音乐环绕着我,将凡俗事物隔离在外。你写作时,会想让世界整个消失,难道不是吗?当然是这样。你写作时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下定决心不管水深火热每天要写出一千字才肯罢休。大问题来了:写什么?答案同样重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你只要讲真话
你如果喜欢推理小说,自然会想写推理小说。你如果爱读言情小说,自然会想自己写浪漫爱情故事。写任何题材都没问题。我认为,你如果背弃自己了解并且喜爱的东西(或者说热爱,就像我曾热爱旧时代的恐怖漫画以及黑白恐怖片那样),转而投向你认为可以让你赢得亲友和写作圈同仁尊敬和青睐的题材,那才是大错特错。为了赚钱特意去写某种类型的小说也大错特错。这是因为这样做于道义上站不住脚——写小说是为了布一张虚构故事的大网,从中捕捉真理,而不是为了求财犯下文学欺诈的罪。从另一方面说,我的兄弟姐妹们啊,你这么做根本赚不到大钱
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性爱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尤其是工作。人们喜欢读关于工作的描写。上帝才知道为什么,但确实如此。你如果是个管道工,又爱读科幻小说,可以考虑写本小说,说说管道工上了飞船或者到了外星球的事。听起来愚不可及?已故的克里弗德·D.斯马克有一本叫《太空工程师》的小说,内容跟上述相去不远,而且读起来令人相当愉快。你需要记住,不要像上课那样,长篇大论地讲知识,而是用知识充实小说。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后者可取,前者可免
在我看来,短篇小说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推至Z点,故事结束;描写,把读者带进现场;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
你可能会奇怪,应该把情节构思摆在什么位置?答案是——至少我的答案是——没它的位置。我不会试图让你相信我从来没有构思过情节,就好像我不会试图让你相信我从来不曾撒谎。但我尽量避免做这两件事,认为少做为妙。我基于两个理由不信任情节构思:首先,真实的生活多半是未经构思的,我们所有的合理预警和精心计划对真实生活影响甚微;其次,我相信情节构思和真正创作的自发性是互不相容的。我最好把这一点讲清楚些——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对于写小说的基本信念:故事几乎都是自发的。作家的职责就是为它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当然还要把故事写出来)。你如果能像这样看待问题(或者至少尝试这么想),我们就可以比较舒服地一起工作。但是你如果认定我是个疯子,那也没关系。你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人
我主要依靠直觉,我能够这么做,是因为我的书多半是基于某种情势而非故事。这些书最初通常只是些很简单的点子。当然有些要更复杂些,但大多如同百货商场的展示窗,或者蜡像造型一般单纯明了。我想要将一群人物(也许是两个,也许只有一个)放到某种困境中,然后观察他们如何竭尽全力脱身。我的工作并非帮助他们脱身,或是操纵他们的命运,把他们从困境中弄出来——这些工作需要情节构思这柄大锤,这种力道大、动静响的工具才能完成——而是观看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
首先出来的是情势。人物——开始时总是平板、毫无个性——随后出现。这些东西一旦在我脑子里固定下来,我就开始叙事。我对于结局常会有个大致的想法,但从来不曾命令任何一群人物必须按照我的旨意行事。相反,我希望他们照自己的意思做。有的时候,结局跟我想象的一样。但大多数时候,结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对于一个悬疑作家来说可是件大好事。毕竟我不单是小说的作者,还是它的第一个读者。如果连我都无法准确猜出这倒霉东西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哪怕我对即将发生什么心有所知也没用,那么我基本可以放心地认为读者一定会焦虑得手不释卷,一页页读下去。再说了,何必担心结局呢?控制欲何必那么强?或迟或早。每个故事总会走到个结局,管它结在哪儿呢
情境只要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完全失去意义,而我认为这样正好。最有趣的情境通常可以用“如果”式问题来呈现:吸血鬼如果入侵某个新英格兰小镇,会发生什么?(《撒冷镇》)内华达州某偏远小城里一个警察如果突然狂性大发,见人就杀,会怎么样?(《绝望》)一个清洁女工如果摆脱了杀人嫌疑(谋杀她丈夫),却又因为另一桩她没犯的杀人案(她的雇主)受到指控,会如何?(《多丽蕾丝·克莱波恩》)一个年轻母亲和儿子如果被一条有狂犬病的狗追着,被困抛锚的车里,会发生什么?(《酷咒》)这些情境都是无意间浮上我脑海的——在我洗澡,开车,或是进行每天例行的散步时——我最后将它们写成了小说。以上任何一种情境都没有经过设计构思,哪怕片纸上零星的笔记都不曾有过,虽然其中有些故事(比如《多丽蕾丝·克莱波恩》)很复杂,跟你平日看到的谋杀悬疑故事不相上下。但是请你记住,故事与构思有很大的不同。故事正直体面,可堪信赖;构思与设计却很不靠谱,最好将其软禁起来
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故事身临其境。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描写技巧。这就是你除非大量阅读与写作,否则决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描写是个问题,描写多少才合适也是个问题。阅读会使你得到多少问题的答案,而你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学会如何描写场景。只能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技巧
你开始描写之前,首先需要想象出你希望读者感受的场景。描写的目的就是将你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场景诉诸文字,令其跃然纸上。这决非易事。我在前面说过,我们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天哪,这简直太神了(再不然就是太可怕/怪异/滑稽)……简直无法言喻!”你如果想当个成功的作家,就必须将场景付诸言语,描绘出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如果能做到,你的工作会有报偿,你也该得到报偿。你如果做不到,将会收到一大堆退稿信,也许该去试试电话销售这份有前途的职业
描绘不足会让读者感到迷惑,仿佛近视眼,看不清事物。过度描写则会将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象中。窍门就是找到一个适中的度。分清主次同样重要,哪些事值得多费笔墨,哪些不必,毕竟,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继续,那就是讲故事
要写出这样的对话,必须经过长年坚持不懈地练习,而要臻化境,就少不了有创意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全力工作时,你会乐在其中,可能写出上升到艺术高度的对话
与小说创作这门虚构艺术的其他一切一样,写好对话的关键在于坦诚。不过你如果坦白地将人物口中的话语写出来,会发现自己会被批评所包围。我每个星期都会收到至少一封气急败坏的读者来信(大多数时候不止一封),来信指责我满口脏话、偏执狂、仇恨同性恋、残酷、轻浮,或者直接说我心理变态。把这些来信者惹毛的多半是对话中的内容,比如“我们快从这个操蛋地方出去”,或者“我们这里不大欢迎黑鬼”,还有“你以为你在干吗?你这个混账鸡奸犯”
你要想让对话传达出真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实话实说。《哈特的战争》虽然讲了个好故事,但对话几乎毫无真实性可言,不禁令人深感遗憾。你必须一以贯之。人被锤子砸到手指头时会说什么,你就写什么。你如果认为礼仪风纪检查团不赞同,因而将“狗屎”改作“蜜糖”,那就违背了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你许诺通过虚构故事表现人们真实言行
实践是无价之宝(写作实践应该感觉很爽,一点也不像是训练),而坦诚必不可少。叙事技巧、对话以及人物塑造最终都要落到实处,就是要看得清听得真。然后你用同样的清晰和真切把所听所见记录下来(无须动用不必要的累赘副词)
还有许多敲钟吹哨的杂音——拟声词、渐进式重复、意识流、内心对话、动词时态转换(近来流行用现在时态讲故事,这种现象在短篇小说中尤多),还有背景故事这样的棘手问题(怎么把故事插进来,讲多少才合适),主题、节奏(我们会在下文专门讲最后两个问题),以及十几个别的问题。写作课程和标准写作教材对这些问题都有专门论述,经常还是长篇大论
在我看来,每本书——至少每本值得读的书——都得言之有物。你在写第一稿时,或是刚写完之后,你的工作就是认清你的书说的是什么。你写第二稿时,任务——至少是任务之一——就是要让这“言之有物”的“物”更明确。你为达到这个目的,可能得做些重大改写和内容调整。这样做对你和读者的好处就是,重点更突出,故事更紧凑。作品失败的机率因此大大降低
我并不是说快节奏的小说有什么不好。有些相当不错的作家——奈尔森·德米尔、威尔伯·史密斯,还有苏·格拉夫顿,暂且举此三人为例——写这样的小说都获利百万之巨。但是速度太快也可能会出问题。你把故事讲得太快,读者有可能会被你甩在后面,要么跟不上,要么看不明白。我个人更喜欢把节奏放慢点,把结构搞得更大些。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厚书,比如《长亭》,或《如意郎君》,如同乘坐豪华邮轮来一次休闲之旅。自从长篇小说诞生以前,早在《克拉丽莎》[插图]这样漫长的大部头书信体小说问世之前,这种艺术形式的主要魅力之一就在于此。我认为应当允许小说以其自有节奏展开,而并非总是令其以双倍速度前进。但是,你要明白——你如果把节奏放得太慢,最有耐心的读者也会不耐烦起来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写,最有价值的课程是你自学得到的。这些教益多半是你在关起书房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的。写作课上的讨论可能睿智而饶有趣味,但经常会偏离主题,对一字一句的实际写作毫无帮助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做爱或交朋友。写作最终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是为了站起来,好起来,走出来。快乐起来,好吗?快乐起来。这本书中有些内容——或许太多了——关于我是如何学习写作的。还有许多内容是关于如何写得更好。其余的部分——可能是最好的部分——是一张特许证: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你如果足够勇敢,已经开始写了,就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干杯,再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