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郝万山伤寒论讲稿-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六经辨证相关概念,伤寒论常用度量衡,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伤寒论》的版本,《伤寒杂病论》成书背景,《伤寒论的作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绪论
《伤寒论的作者》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祖籍南阳人(在今河南),可能曾任长沙太守(后人称“长沙”,如《长沙方歌括》),主要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
《伤寒杂病论》成书背景
社会背景: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频繁
学术背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的版本
有10余种版本,其中人卫本《伤寒论校注》流传较广,是北中医刘渡舟教授受命整理的,是以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原刻本为底本校注的。
《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
伤寒的含义
广义伤寒: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狭义伤寒: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伤寒论》中的“伤寒”属广义伤寒范畴,但大部分内容是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发生的疾病及其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辨证论治规律的,论述狭义伤寒的部分较多。
伤寒论各章简介
《伤寒论》398条112方,指从第5-14篇,是以六经辨证内容为主,是主要学习章节。
其他篇有的讲脉法、有的讲四时气候、有的是对六经病证的补充,有的有重要校勘意义。
本书的学术成就
理:创立六经辨证体系
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涩
方:继承《汤液经》,所载112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疗效可靠,“众方之祖”
药:用药76味,对药物许多药物都有炮制、选用要求,如麻黄去节
六经辨证相关概念
概念
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
非专指经络,包含六大经络体系概念
人体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经的简称。六经各分手足(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阴阳气血津液,故《伤寒论》中六经以此将人体分为六大功能体系。
六经病
人体感受外邪后,六大功能体系在和外形做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综合
六经辨证
后世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简称
传经的术语
循经传
太阳病不愈,或传阳明,或传少阳;如病邪较重,正气不足,更可进一步传入太阴、少阴,以至厥阴
越经传
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
表里传
邪气在表里两经相传:如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
变证和坏病
都指失治和勿治后,临床证候发生了新的变化
特殊发病形式
合病
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如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
并病
有得病先后次第之分,比如太阳先病,少阳后病,可称太阳少阳并病
直中
病邪直接入侵三阴经
两感
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外邪发病,如太少两感,指太阳和少阴同时受邪发病
六经辨证和其他辨证法的关系
外感病体系多用:六经辨伤寒病,卫气营血辨温病,三焦辨湿温病,
内伤病体系多用:脏腑辨证、八纲辨证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
弄通本意
分析病机
鉴别对比
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找仲景用药寓意
熟读背诵
学以致用
阅读其他医家的注解,深入研究
用方思路:熟记主症、副证的同时必须结合病机用方
伤寒论常用度量衡
相对剂量很重要
常见汉代现代换算
汉代的单位换算
1斤=16两;1两=24铢
关于用药剂量问题
桂枝汤,桂枝是3两,芍药是3两,生姜是3两,甘草是2两,大枣是12枚,它也是3次治疗量,所以它的一次量,桂枝是15克,芍药是15克,生姜是15克,甘草是10克,大枣是4枚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