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学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应用免疫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测定免疫状态的技术。以下是对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详细介绍。
编辑于2024-11-03 11:04:38免疫学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第一节 抗原
抗原的特性
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第二节 抗体
抗体的特性
特异性
多样性
免疫原性
抗体的分类
单克隆抗体
概念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第四节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可逆性
比例性
等价带
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前带
抗体过剩
后带
抗原过剩
阶段性
第三章 抗体制备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杂交瘤技术
概念
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与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
第四章 标记物及其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
第一节 标记物的种类及特性
酶作用底物
四甲基联苯胺(TMB)
第五章 免疫凝集试验
概念
免疫凝集试验是指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第三节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的类型
正向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已知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
反向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已知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原
间接免疫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免疫凝集试验
第四节 抗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凝集试验
直接Coombs试验
用于检测结合与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用于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第六章 免疫沉淀试验
概念
免疫沉淀试验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七章 放射免疫试验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就分析模式而言属于竞争性免疫分析,基于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对同一抗体具有相同亲合力,在抗体限量的情况下,两种抗原与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
第二节 免疫放射分析方法
概念
免疫放射分析的特征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为特征,待测抗原和过量标记抗体发生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采用固相免疫吸附方式分离结合标记物(B)和游离标记(F)
第九章 酶免疫试验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基本原理
将待测标本(含待测抗原或抗体)和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按一定程序加入反应体系中,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固相化的抗原抗体 - 酶复合物; 用洗涤的方法将固相抗原抗体 - 酶复合物与其他成分分离,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待测物质的量呈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生成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待测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ELISA的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
但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的抗原可分别同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合而抑制双抗体夹心复合物的形成,出现“钩状效应(hook effect)”,类似免疫沉淀试验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法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竞争法
捕获法
测IgM(大分子抗体)
第十一章 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第六节 影响固相膜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
一些胶体金诊断试剂条只用于初步诊断,不能用于确诊,需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诊,如HIV的确诊。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简称免疫组化技术, 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 - 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方法。
第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IgG、IgM、IgA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液IgG、IgM、IgA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单克隆蛋白
主要是指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理化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protein,MP)即M蛋白。
尿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上常采用同时测定尿液和血液中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及 IgG 的含量,计算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elective proteinuria index, SPI),以此来判断尿液 Ig 测定的临床意义。
SPI=(尿IgG/血清IgG)/(尿TF/血清TF)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当 QAlb<9,提示血脑屏障无明显受损;9~15 为轻度受损;15~33 为中度受损;33~100 为重度受损;>100为完全破裂。
第二十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敏感性
概念
敏感性是将实际患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阳性(真阳性)的百分率
特异性
概念
特异性是将实际无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阴性(真阴性)的百分率
精密度
概念
精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准确度
概念
准确度是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
第二十一章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四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初筛
ELISA
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
确诊
免疫印迹试验
第七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
梅毒螺旋体感染
常用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TP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确诊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临床意义
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同时阳性反应诊断TP现症感染,单独非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考虑假阳性,单独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考虑既往感染,同时应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对临床怀疑TP感染,但检测结果阴性反应的患者,应建议患者1~2周后复查
第二十二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临床意义
tIgE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发性皮炎、湿疹、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和IgE型多发性骨髓瘤等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抗血细胞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
临床意义
与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反应或溶血性疾病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即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临床意义
结核菌素皮试意义
了解机体是否对结核菌素有免疫力及接种卡介苗后的免疫效果观察,人群中大约 96% 的人均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免疫正常者,皮试结果为阳性
排除结核菌感染,如细胞免疫正常,皮试结果阴性,可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即使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仍可反应为阴性
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第二十三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节 常用自身抗体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抗dsDNA抗体是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体,是SLE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抗体滴度的动态测定可监控治疗
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组以人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与临床多种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
ANCA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是该类疾病诊断、疗效观察、病情活动和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十四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尿液轻链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若κ或λ链的合成超过重链时,则血清中FLC增加,易从尿中排出,称本-周蛋白(BJP)
第三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原则
血清区带电泳
第二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常用检测项目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
免疫学检测
抗体的检测
HIV抗体检测分为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初筛试验常采用 ELISA 法, 敏感性高,特异性不够强。确认试验主要用免疫印迹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详见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HIV抗体的确认和检测阳性报告必须由取得资格的确证实验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