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编辑于2021-09-15 13:08:46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发展史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欧洲
“规则和有序”为特色
西亚
强调水法,平面布置建成“田”字,横纵轴分为四区,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作为园林的灵魂
中国
自然美。布局形式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商周
开始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形式为“囿”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
自然山水园林萌芽
秦汉
出现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上林苑,树立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
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唐宋
园林达到成熟阶段,诗与画融入
明清
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特征
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分类
占有者身份
皇家园林
特点
规模宏大,真山真水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型高大
体现帝王权威
现存园林(全在北方)
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
特点
规模小,假山假水
建筑色彩淡雅素净,建筑体型小巧玲珑居住和游览合一
体现寄情山水的心态
现存园林(多在南方)
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绍兴的沈园
所处地理位置
北方类型(黄河类型)
气候带划分
温带园林
集中地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
江南类型(南方类型/扬子江类型)
气候带划分
亚热带园林
集中地
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
岭南类型(广东类型)
气候带划分
热带园林
集中地
广东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叠山
石材
黄石
假山基础部分,称叠脚
太湖石
皱、瘦、漏、透四大特点,置于假山上部,称收顶
典型代表
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是江南私家园林叠山的典型代表,“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
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竹素园的绉zhou云峰
“江南三大奇石”(预留竹树)
理水
方法
掩、隔、破
植物
选择标准
姿美、色美、味美
代表
竹子
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
松柏
象征坚强和长寿
松、竹、梅“岁寒三友”
莲花
象征洁净无瑕
玉兰、牡丹、桂花
象征荣华富贵
石榴
象征多子多福
紫薇
象征高官厚禄等
动物
唐代王维
养鹿放鹤,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宋徽宗
建艮岳,集珍禽异兽
建筑
厅堂
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主体建筑
楼阁
点景作用,用于观赏风景、储藏书画、还可供佛
榭
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供游憩眺望
轩
指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建筑物
舫
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建于水边
亭
供人休憩、纳凉、避雨,观景、引景的作用,游览的向导
廊
功用
带屋顶的路,既引且观的建筑
分类
结构形式
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
总体造型地形、环境
直廊、曲廊、爬山廊、水廊、桥廊
名廊
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曲廊
“江南三大名廊”
桥
类型
拱桥、平桥、廊桥、曲桥
石质、竹质、木质
富有民族特色,不仅增添景色,还可隔景
围墙
围合空间,划分内外范围、分割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装饰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抑景
讲究“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分类
山抑
园林入口处挡以假山
树抑
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
曲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夹景
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夹起来,使远方风景更诗情画意
添景
用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做过渡,使远方景点显得有层次美
杭州白堤观赏雷峰塔或保俶塔远景,西湖美景因近处梅花盛开和倒挂的刘思作为过渡景更加生动
对景
满足两地互相观赏
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的雷峰塔
框景
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漏景
围墙上的漏窗,通过缝隙看美景
杭州三潭印月有雕以梅、兰、竹、菊,分别喻义春夏秋冬的漏窗
借景
将园林外景色巧妙收入园内游人眼中,以小见大
远借
北京颐和园东堤可遥望西边园外的玉泉山登杭州花港观鱼的藏山阁,观南屏山、西山
近借
苏州沧浪亭不用围墙用假山,巧借园外流水
仰借
借空中飞鸟
俯借
借池塘中的鱼
应时而借
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
障景
用山、石、花木对园林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掩盖和处理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
四大园林
我国四大园林
江苏苏州拙政园、留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证留陈姨)
苏州四大园林
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停尸证留到宋元明清)
广东四大园林
岭南“四大园林”: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娘可亲鱼)
著名代表
承德避暑山庄
历史
始建于康熙年间,建成于乾隆年间
地位
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建筑
宫殿区: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有七十二景之说
颐和园
历史
前身是“清漪园”,乾隆帝为祝母60寿辰
地位
颐和园是我国现有大型皇家园林中保存最完整、最为典型的一个
建筑
政治活动区
以仁寿殿为中心
生活区
以乐寿堂、玉澜堂为主体
风景游览区
由昆明湖、万寿山组成
苏州拙政园
历史
明代御史王献臣拓建,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
特点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徽明设计蓝图
地位
5.2万平方米,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
建筑
远香堂、雪香云蔚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卅六鸳鸯馆
苏州留园
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著称
中、东、西、北四个景区,皆由曲廊相连,廊长700多米
中部:水景见长,全园精华
东部:建筑取胜
冠云峰
瑞云
岫xiu云
三座石峰
西部:环境僻静、山林野趣
北部:田园风光
苏州网师园
始建于南宋,旧为侍郎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渔隐”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定名为网师园,意为隐居江湖
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隐逸气息
陈从周将它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扬州个园
建于清嘉庆年间,是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基础上所建
园主爱竹,园内翠竹成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命名
小巧玲珑,假山堆叠精巧著名,采取分峰叠石手法
笋石
湖石
黄石
宜石
四季假山
被陈从周誉为“国内孤例”
上海豫园
明代潘允端建造
五条龙墙分割六大景区,有限空间表现无穷宇宙,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壶中天地”的境界
称誉
兼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风格,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
玉华堂前的太湖石“玉玲珑”为江南三大奇石之冠
无锡寄畅园
明代秦金所建,名“凤谷山庄”,后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特点
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游历
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圆明园的廓然大公均为仿制此
顺德清晖园
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后为乾隆年间进士龙应时购得
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
番禺余荫山房林
特点
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布局灵巧精致
“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
广东“四大园林”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