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36:敦煌伟大在哪里?
敦煌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那敦煌文化为什么重要?它伟大在哪?敦煌莫高窟古时处于交通要塞,是中原文明通往西域的大门。玉门关和阳关,都在敦煌,分别通往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敦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敦煌的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开凿,到元代结束,这期间虽然有那么多改朝换代的战乱,却将近1000年没中断,累积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奇迹。1036年前后,有人把五万多份文献埋进了莫高窟的一个洞里,1900年,被埋了800多年的敦煌文献重见天光。
编辑于2024-11-06 17:28:51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三大石窟都在交通要道上
1|||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位置就是自古从山西通往内蒙的一条古道
2|||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两山对峙,中间一道河是伊水,就像天然的门阙
古时候也是洛阳通往关中的要道
3||| 敦煌莫高窟
是中原文明通往西域的大门,商队走到敦煌,就要分道扬镳
敦煌文化的两个部分
1||| 敦煌莫高窟
从南北朝开始,到元代结束,将近1000年,不断在鸣沙山的岩壁上开凿
今天还可以看到的是735个洞窟,里面有4万多平米的壁画,2000多座泥塑然后彩绘的佛像。
2||| 敦煌文献
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俄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纷至沓来,从王道士手里,买的买,偷的偷,抢的抢,五万多件文物,很快就星散到世界各地。
现在,在英国的有6000件,法国也是6000件,俄罗斯,12000件,日本10000件,留在国内的15000件。
对现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震撼,其实要更大。
敦煌文书的意义
关于中国文化的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历史、文学、宗教、科学,全部都因为这批新材料而被改写了。
陈寅恪:什么是一个时代的学术潮流?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有它的新材料和新问题。你用了新材料,参与进去了,就是入流。你没有用新材料,就是未入流。
西夏占领敦煌
李元昊向西开疆拓土,拿下肃州、瓜州和沙州,垄断了河西走廊,也切断了吐蕃和中原之间的联系通道
沙州就是敦煌
肃州、瓜州,今天还叫肃州和瓜州,都属于甘肃省酒泉市。
因为这次战乱,当地人在恐慌中把大量的文献资料藏进了一个洞里,然后封闭了洞口。
公元1900年,一个姓王的道士偶然打开了这个宝藏,五万多件珍贵资料重见天日。这就是所谓的“敦煌文书”。
大宋
范仲淹和欧阳修卷入了一场政治争斗,两个人都被贬出了开封
世界
日本后一条天皇去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囚禁米兰大主教
辽国颁布成文法《重熙条制》
野利仁荣创设西夏文字
大宋景祐三年,大辽重熙五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连续的敦煌
《文明之旅》第37期
文明1036:敦煌伟大在哪里?
楔子:1036
为什么要埋藏这么多文献
可能性
1||| 藏经洞关闭的时间,可能比这还早
藏经洞里的这些资料,写着年代的,最晚是到公元1002年
2||| 藏经洞不是躲避战乱临时关闭
藏经洞刚刚打开的时候,发现里面的东西分门别类,摆得整整齐齐,文件外面还都用很高级的丝绸给包起来了。
洞门口有壁画,就像把这个洞门很精心地封存、包装了起来
3||| 保留佛经,迎接佛教的末法时代
当时的中国北方,包括敦煌、包括大辽,甚至连东边的邻国日本,都认为公元1052年是佛教末法时代到临的时候
4||| 藏经洞是当时某个寺庙的图书馆库房
藏经洞里的这些佛经,大部分都是残本,都不完整
和尚想把这些佛经给补齐,就把他要用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放在这个藏经洞里
断裂的敦煌
宗教的精神力量
它有一点稳定性
有的宗教,一旦在某个区域建立了优势地位,往往长期不变
不怕政权更迭
公元366年,前秦,最早在这里开凿佛教洞窟的是乐僔和尚
敦煌不断地换主人,但是佛教信仰是一以贯之的,从来没有变过。
1036年,西夏人继续信仰佛教,继续在鸣沙山上开凿石窟。
西夏的宗教焦虑
大辽拥有五台山;北宋有洛阳,洛阳有白马寺,西夏能拿得出手的佛教名片只有敦煌了
西夏人把敦煌称之为“朝廷圣宫”,也是非常重视
榆林窟第3窟的那幅普贤变壁画,美轮美奂,创造了敦煌壁画自唐代以来的第二个高峰。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敦煌这1000年,就像一辆公交车,一路往前开,每一站都有人上有人下,每一站上来下来的人,都多少要改变一下这辆车的风格。到最后,车的结构、材质、装饰全都换了,但是,定睛一看,老司机释迦牟尼还是没变。你看,这就是在稳定性和创造性之间达成了一种有趣的平衡机制。”
宗教的精神力量
精神上的超越性
既要超越空间,所以要塑很大的佛像;也超越时间,所以要用塑佛像,追求永恒
漫长的一千年,莫高窟每个洞的基本模型都一样,都是在山上掏个洞,洞里塑佛像,佛像上涂颜色,洞壁上画壁画。
有一个基本模型,长期不变,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作品,又各不相同,时间一长,就会累积出来一个文化奇观。
《文明之旅》,也是这样,一期节目讲历史上的一年,基本模型长期不变,但是每期节目内部的创造空间又非常大。
“核心长期不变,末端持续创新”
佛和菩萨的基本形象,不容改变,动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
最典型的飞天,就是天上佛国里的乐师,佛经里面对他们没有做过具体描述,有艺术创造的空间
默默无闻的几百年
元朝
敦煌不再是交通枢纽
明朝
选择河西走廊最窄的地方,建了嘉峪关
觉得自己的力量延伸不到西域,封了嘉峪关,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和商贸渐渐就断绝了。
清朝
又能控制西域
但敦煌成了普通的内陆城市,不再是交通枢纽
石窟为什么在交通要道上?
斩山、开窟、造像、涂彩,一个石窟要建设几年甚至几十年,要养一大批手艺人的。
为了弘扬佛法,积攒功德,肯定是拣人流量大的地方
花了那么多钱,不能锦衣夜行吧?
要让南来北往的客商行人,一抬头就看见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连续的敦煌
《文明之旅》第37期
文明1036:敦煌伟大在哪里?
连续的敦煌
那些不重要的文献呢?
案例:中国学者50年代编的《敦煌资料》被日本学者挑出来300多个错误
中国学者那个时候没有条件出国去看敦煌文献的原件,只能通过二手的资料研究。
原件有什么不同
1. 均田制相关的材料本来是保存在衙门里的档案,但是时间一长,就作废了。
2. 唐朝纸张珍贵,寺庙就用这些废弃文书的背面来抄写佛经
敦煌文献中大量珍贵的社会史、法制史的材料,就保留下来
3. 原文书会影响和尚抄写佛经,和尚就把这些部分裁掉,再粘起来,这些字迹就被粘到文件的里面去了。
4. 日本学者到了欧洲的博物馆,对着灯一照,这个文件的原始信息,时间地点什么的,马上就看得清清楚楚。
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仅仅是一时一地的判断。一旦我们抽身出来,站在更广阔的的时空坐标下,对一份史料的价值衡量可能就完全不同。
比如说研究苏东坡这个人,是苏东坡为朝廷起草的一份诏书更重要?还是苏东坡家里一个月过日子的采购清单更重要?
当年的人当然认为,给朝廷写的诏书重要。但是今天的学者,多想了解苏东坡的日常,当然是他家的采购清单重要。
案例3
新材料
大英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叫“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96年刻的一块石碑。同样一段话,用三种文字分别写了一遍。
它的价值
从此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可以对照着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出土,成了解开古埃及文化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
案例2
学术难题
唐诗到宋词,具体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后人不知道,连宋代的人也不知道
新材料
敦煌文献里面居然有上千首的“敦煌曲子词”,把这个断层给补上了。
它的价值
哦,早先的词原来是这么个鄙俗风格的。
案例1
学术难题
所有传世资料中对于唐代均田制的记载都太简略了
新材料
敦煌文书里面有很多户籍资料都涉及到了均田制的具体细节
它的价值
大家明白了:唐代的均田制是实行了的,但各地情况不同,政府手里的土地资源不同,允许给老百姓欠着,打白条。
新材料的关键作用
也许一张断简残篇,就会推倒一张多米诺骨牌,然后引发连锁反应,让很多学术大难题从此有解
敦煌文献,为什么这么宝贵?
因为它补齐了学术上的很多断层
文化的传承本身是连续的,但文化的载体则经常是断裂的。有些文献一旦失传,就会在学术上出现空白点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什么是重要的?
《文明之旅》第37期
文明1036:敦煌伟大在哪里?
断裂的敦煌
荣新江教授,在《敦煌学十八讲》:“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文书,提供给我们一批从未经过任何史家所整理、订正、甚至篡改过的原始材料。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可以利用一个事件发生的当时所遗留下来的材料,来看这个事件本身。甚至我们可以从原始的文件揭示出旧史所掩盖住的某些历史真相。”
中国历史传统的 特点
中国人特别喜欢编历史书,让我们这些中华文明的子孙特别自豪,我们有不曾间断的、规模庞大的历史书。
编纂史学过于发达的背面
大量的历史原始档案,就被废弃了
为什么废弃呢?
明朝依据元代十三朝皇帝的实录修元朝的历史,《元史》修完,元实录就烧了
因为已经编纂过了,我们认为重要的,或者我们愿意让后代看到的元朝历史全在这里了
元实录可能已经在编书的过程被严重破坏了
清朝人在修完《明史》之后,也是把《明实录》一把火烧掉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明实录》,是清代的那些官员为编写《明史》重新抄的一份,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统治者故意掩盖历史真相?
没准儿是一个编纂者的本能
编纂是什么?既是留存和珍藏其中一部分,同时也在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贬损和毁弃另一部分。保存和毁灭是在这同一个过程中发生的。
敦煌文献不仅保存住了一些大家觉得重要的、不该丢掉的文献,它也帮助一些当时人觉得不重要的文献,逃过了历史编纂者的剪刀和炉火,穿过了800多年的时光,在现代人面前展现出了它辉煌的价值。
编号(S.6537V)的敦煌文献
讲述了1000多年前,为富不仁、虚伪贪婪的一个大户人家,把干了50年的活的家奴再宜,驱逐出门的故事
我们如果想要理解那个时代的民间生活的某个侧面,这个材料的重要性超过很多历史的抽象记叙。但在当时,不过就是一纸普通的民间契约文书而已。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当下判断非常非常谨慎才行。没准,我们当下视若珍宝,觉得理所当然的这些评论、感慨、判断和结论,其实非常狭窄,它们也许正在伤害那些价值连城的东西。”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文明之旅》第37期
文明1036:敦煌伟大在哪里?
什么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