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二语言法的发展趋向,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第一节认知法与经验法教学。
编辑于2024-11-12 15:05:28第七章 <font color="#e74f4c"> </font>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认知法与经验法教学
一.语法翻译法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第二语言史上<font color="#e74f4c">最古老</font>的教学法)
原为教授古希腊语与拉丁语的方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font color="#e74f4c">母语</font>,通过<font color="#e74f4c">翻译</font>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font color="#e74f4c">读写</font>能力的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地点:德国
人物:奥伦多夫
特点
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font color="#ec7270">不</font>重视<font color="#ec7270">口语</font>和听力的教学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font color="#a23735">句子</font>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用<font color="#ec7270">母语</font>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font color="#ec7270">书面语</font>,注重原文,阅读<font color="#ec7270">文学名著</font>
作用
<font color="#e74f4c">第一个</font>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font color="#ec7270">精读课</font>也有较大影响
不足
忽视口语教学和语法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过分依靠母语和翻译手段
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font color="#e74f4c">不注重</font><font color="#569230">语义</font>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过深过难(指文学作品)
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直接法
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
与语法翻译法相<font color="#ec7270">对立</font>的教学方法
以<font color="#ec7270">口语</font>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靠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地点:德国和法国
人物
改革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人,发表《语言教授法必须彻底改革》反对语法翻译法的德国语言教育家菲埃托
在全国各地创办外语学校,大力推广直接法的德国教育家贝力子
发表《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并创造“系统法”的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
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编的《基础英语》
特点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第一批词通过事物,图画或动作演示来教授,课程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式
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位的
以<font color="#ec7270">句子</font>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句本位思想)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
包括
贝利子教学法(1878)
19世纪后半期古安系列法
作用
<font color="#262626">开</font><font color="#ec7270">经验派</font><font color="#262626">教学法的先河</font>
对我国解放前的英语教学法有过一定的影响
不足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
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偏中经验,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也太高
三,情景法
又称“口语法”
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机构操练的教学法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语言学基础:英国的结构主义
时间: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地点:英国
人物
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
补:被称为“英国应用语言学之父”的帕默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第二语言教育家
特点
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能力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
从口语开始,先口头训练然后教书面形式
课堂用语是<font color="#ec7270">目的语</font>,语法项目先易后难原则分级排列
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介绍中介绍并操练
词汇选择机制
具备一定的语法规则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教材
Streamline English
Acess to English
四,阅读法
又称韦斯特“新法”(单项技能训练法)
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时间:20世纪初
地点:韦斯特在印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时所创立
人物
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韦斯特
《双语现象》,《学习用外语阅读》等著作,1935《通用词表》,
1953《2000词英语常用词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英语词表之一
《新法课本》
特点
首次提出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方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教学法的主流
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
不足
过于侧重阅读能看力的培养,而忽视其他言语技能
五,自觉对比法
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时间:本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地点:前苏联正统的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
苏联教育学思想(首先是重视德育,把教育教养任务放在首位)
当时苏联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语音语法词汇,从自觉到直觉)
特点
依靠母语进行翻译对比
有分析到综合,先学要素再学整句
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以<font color="#ec7270">书面语</font>为基础,不重视口语的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在进行模仿练习
作用
把语言对比引进第二语言教学并置于教学法体系的重要部位
不足
忽视操练和交际性练习,不能很好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六,<font color="#e74f4c">听说法</font>
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或“军队法”
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刺激-反应)
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口语)
时间:本世纪40年代
地点: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人物
布龙菲尔德(速成方法训练军队){赵元任先生中文部}
拉多
弗里斯
特点
听说领先,<font color="#ec7270">口语</font>是第一位的,读写为辅
反复操练,模仿,重复,记忆
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训练掌握目的语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
对比母语与目的语
严格,及时纠正学习者错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认知-模仿-重复-交换-选择
教材
《英语900句》
作用
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继承直接法主要原则,又有所发展
不足
以行为主义为基础,,把人和动物等量齐观
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主义而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
七,视听法
又称”圣卢克法“,“整体结构法”
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录音)感知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刺激-反应)
完形心理学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时间:50年代
地点:法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人物
古根汉
古布里纳
特点
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避免了母语的中介作用
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整体结构感知
先口语教学,后书面教学,听说领先
教学过程
感知-讲解-模仿,重复,熟记-叙述
教材
新概念英语
作用
广泛使用声,光,电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使语言和形象紧密结合
它强调整体感知并特别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能力
不足
重视口语会话而忽视书面语的阅读
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而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未能着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八,自觉实践法
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
别列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列昂季耶夫言语活动论
语言学基础:苏联著名语言学家H,B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
时间:20世纪60年代
地点:前苏联
人物
前苏联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
特点
自觉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
口语领先的原则
以句法为基础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
考虑母语的原则
作用
体现了60年代以来苏联外语教学改革的经验
也体现当今外语教学法各种流派融合的新趋向
九,认知法
又称认知符号法
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法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语法知识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
皮亚杰“发生认知论”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时间:20世纪60年代
地点:前苏联
人物
前苏联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
特点
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
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训练
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
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
听说法的对立面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团体语言学习法
时间地点:60年代初,美国
又称为·“咨询法”
人物:美心理学家柯伦
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整体学习观
心理疗法
决定因素:情感
医生和病人
学习的六个要素
安全感
注意力
进取心
记忆力
思考
辨别(语音词汇语法规则)
特点
完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体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学习心理特点
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不足
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足
缺少统一的大纲
默教法
时间地点:60年代美国
人物:美加特诺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
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主义的思想”(学生是主要的活动者)
特点
学生为中心,教服从于学
教师的沉默(最大特点)
直观教具
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
词汇看作语言学习的核心
优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缺点
把很多时间花在探索归纳上
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纠正
语言脱离社会环境,对语言的交际价值重视不够
全身反应法
时间地点:60年代初美
人物: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
理论基础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
子主题
教学原则
口语能力
、祈使句
准备
少焦虑
教学步骤
优点
先理解后能表达
以学生为中心
缺点
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意不够、
适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到中高级阶段单独运用这一方面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暗示法
时间:60年代中期
人物: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
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
生理学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对超意识的刺激
背景:恐学症,学校神经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三个基本原则(考虑生理心理规律)
学习活动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
教学中的分析和综合应同时进行
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不可分割地进行
手段
威信
稚化(家长与孩子)
音乐的运用
特点
音乐伴奏
暗示手段
高度自信心
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自然法
时间地点:70年代后期美国
人物:特雷尔,克拉申
理论基础
语言交际理论
克拉申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输入的五个假说
特点
课堂活动:交际
理解
自然习得
一般不纠正学习者错误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三个阶段
表达前阶段
早期表达阶段
扩展表达阶段
优点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因素
完全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基础上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缺点
过分强调习得的作用
过分依赖尚未完全证实的“自然顺序”假说
交际法
又称交际语言学习法,功能法,意念-功能法
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时间地点: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
代表人物: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创始人)
英国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
荷兰的范埃克
教材《跟我学》
语言学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
心理学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交际三大要素
功能
普通意念
特殊意念
补:语体或语域
严肃体
正式体
中性体
非正式体
亲昵体
特点
语用的正确性,得体性
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中交际化
以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单项技能与综合型技能训练相结合
话题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
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专用语言
比较(与听说法比较)
目标
听说语言能力
功能法交际能力
重点
听说法句子
功能法话语
内容
听说法不一定情景化
功能法必须情景化
方法
听说语言结构
功能法交际功能
母语
听说法尽可能避免
功能法适当使用
师生
听说法;教师
功能法:学生
步骤
展示
口头练习
语言结构
交际情景
缺陷
语言功能和意念是很广的概念
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是长期以来难于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
带来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一系列的新问题
允许犯错不等于对学习者的错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第二语言法的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状况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酝酿时期)
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发展的第二时期)
70年代以来(第三时期)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分析
全面系统的了解研究各种教学法
模式
路子
设计
步骤
三方面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原则
主要教学方法
理论层面
语言结构规则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认知心理学影响的认知派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联结-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经验派
语言的功能意义
功能主义语言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设计层面
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
学与教的活动类型
学习者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
教材的作用
客观,辩证的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
各种教学派产生必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各种教学派之间存在着对立,排斥的关系,同时又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新旧教学法没有互相取代,而是长期共存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第二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培养云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