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37:范仲淹为什么会卷入党争?
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党争,比如大宋朝著名的“景祐党争”。一派的领袖是这几期节目里我们偶尔都会提到的吕夷简,另一派则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这一年,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派人争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一定要争?
编辑于2024-11-13 16:46:46这一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了。西夏人口才两三百万,而大宋有接近一亿人口,双方实力这么悬殊,西夏却经常打得大宋损兵折将,还和大宋战略相持将近100年。是因为西夏的军事技术牛,还是因为大宋的战略战术差?
欧阳修落榜,只因押错韵,押韵比文采更重要吗?古人写诗作赋需要押韵,宋朝花了五年时间,官方主持编订了一部叫《集韵》的书,用来参考。按理说,只要会说话,就应该知道每个字怎么念,什么字押这个韵。怎么还需要专门编一部书供人查阅呢?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一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了。西夏人口才两三百万,而大宋有接近一亿人口,双方实力这么悬殊,西夏却经常打得大宋损兵折将,还和大宋战略相持将近100年。是因为西夏的军事技术牛,还是因为大宋的战略战术差?
欧阳修落榜,只因押错韵,押韵比文采更重要吗?古人写诗作赋需要押韵,宋朝花了五年时间,官方主持编订了一部叫《集韵》的书,用来参考。按理说,只要会说话,就应该知道每个字怎么念,什么字押这个韵。怎么还需要专门编一部书供人查阅呢?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新老两代士大夫的摩擦
党争的本质
争来争去是一场口水战
是新老两代人之间,互相看不惯的那种摩擦
年轻的士大夫
觉得自己道德高尚,而那帮在位的年长官僚,要么是老朽无能,要么是品行卑劣
年长的在位 官僚
觉得他们是一帮不识大体、不讲规矩、只有一腔血气之勇的闯祸小孩儿
大宋士大夫4.0
出生
出生在11世纪了,是00后
欧阳修今年31岁,韩琦30岁,富弼33岁,苏舜钦还不到30岁
范仲淹比他们大十几二十岁,是大哥大
家世
“苦孩子一代”
范仲淹“断齑画粥”
欧阳修“画荻教子”
特点
1||| 没有原生的上层社会关系网
原来朝廷中的那些盘根错节,互相之间的人情往还,他们不知道、不关心、不忌讳。
2||| 难和老一辈的人形成那种师徒父子的感情和传帮带的关系
不听话、不就范
根据自己内心的朴素的道德直觉来做事
3||| 和自己出身类似的年轻官员抱团
代表人物
范仲淹、欧阳修、蔡襄
大宋士大夫 3.0
出生
主要是10世纪的70后,大多是真宗朝的进士
就是现在1037年这个时候当政的这批人
特点
从小学习好,尊敬长辈,少年老成,有宰辅气象
家世
“好孩子”,被老一辈看中之后,一步步刻意培养起来的好孩子。
宰相吕夷简是前朝宰相吕蒙正的侄子
代表人物
吕夷简、王曾、李迪、韩亿
大宋士大夫 2.0
出生
10世纪的 40、50和 60 后
大多是太宗朝的进士
基本上七八十岁了,差不多都去世了
特点
他们是大宋朝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士大夫
家世
普遍都不错
生活在一个上层社会的关系网里面的
互相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代表人物
吕蒙正、李沆、寇准、王旦、丁谓、王钦若
大宋士大夫 1.0
出生
大多数生于10世纪的前30年
特点
生在五代、长在五代,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形成于五代
家世
在五代时就是职业官僚,被大宋朝继承下来
代表人物
宰相赵普
“半部论语治天下”
新老两代人
大宋
辞旧迎新
丁谓去世
苏东坡降生在四川眉州
“景祐党争”
党争的背后,其实是新老两代人之间的摩擦
老人
宰相吕夷简
新人
领袖是范仲淹
世界
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开始兴建圣索菲亚主教座堂
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攻灭莱昂王国
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颁布“封地法”
图赫里勒·贝格在内沙布尔建立塞尔柱帝国
大宋景祐四年,大辽重熙六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新老两代人
《文明之旅》第38期
文明1037:范仲淹为什么会卷入党争?
楔子:1037
政治新变量
是非标准变得模糊了
原来的官场上,是非标准,要么听权威的,比如听皇帝的;要么听结果的,比如看政绩;要么听公论,看大家怎么说。
这些外在的标准全部消失,一切是非都只听内心的判断。
“朋党”攻击
过去:大家肯定否认
现在:我承认我们是啊,但是根据我内心的道德标准,我们是好朋党。
对皇权的制约
范仲淹这批士大夫,外在的祸福对他们影响力小了,甚至是反了
范仲淹“三黜三光”,三次被贬,三次光荣。皇帝越使劲往泥土里踩他,他的地位就越高。
把儒家道德理想代入到现实政治实践,也给皇权出了个大难题
道德政治政治继续演化,有的时候,是一曲壮歌,有的时候,则只是为我们后人留下一声叹息
政治新元素
全新的政治逻辑
把儒家政治理想带进政治实践
原来的官员,出身是儒生,但是儒家道德理想是脑子里面想的;和外在的政治实践,人的外部行动,这是两回事。
范仲淹、欧阳修这批人,他们更在意内心的道德力量能不能付诸实践,如何能由内而外,从言到行,从天道到行动,从儒术到政治,这一脉贯通。
算不算党争?
第一点,就是确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分歧。
大家指责的都是对方的人品。
第二点,就是确实是有团伙
老一代人参战的,似乎只有吕夷简一个人
他的身后肯定是有大量支持者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的
在位的宰相,即使自己不结党,也自然会有人上来迎合
新一代士大夫参战的,表面上是范仲淹,但背后其实是一批政坛年轻人。
欧阳修、尹洙、余靖、蔡襄这些人明知道范仲淹把皇帝和宰相都得罪了,还是纷纷上书,飞蛾投火般地营救,结果纷纷被贬官。
我们要注意的是新元素:当中华文明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全新的元素,正在加入到政治运作的过程之中。
两代人的口水仗
第一个回合,是范仲淹主动出手
1036年才被调回开封任职,画了“百官图”,送了上去。
把朝廷里的各种人的关系都列在上面,说吕夷简用人有私心
吕夷简并没有针对这件事反击的动作,他只是不高兴而已
第二个回合,是吕夷简出手攻击的范仲淹
宋仁宗拿范仲淹的一个政策建议问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没正面回答,只说范仲淹这人说话不切实际,而且贪慕虚名。
范仲淹连上了四道奏折,每篇都话里话外点了吕夷简
吕夷简在宋仁宗面前说了范仲淹三个问题
第一,你越职言事。第二,你搞朋党。第三,你离间我们君臣关系。
1036年宋仁宗决定,牺牲范仲淹,把他贬出开封城
1037年吕夷简也被罢相
而范仲淹和他的朋友,当官的地方,离开封近了一点
这是朝廷释放的一个明显的信号,让天下人都知道,去年被贬出去的这批人的政治处境正在好转
穷,因为没有关系网,缺乏上进之路,并不是冲突的原因,范仲淹、欧阳修这批人之所以会在中华文明史上成为如此光彩夺目的存在,究其根本,仍然是他们的圣贤人格和内心的道德勇气。
更复杂的大背景
大宋朝到了这个时候,阶层上升的机会变得相对集中了
宋朝国策:强干弱枝,把地方上的权力一点点地收到中央来
一个大宋朝的年轻读书人,只有到开封,才能找到出路
中央的机会不多,有大量的新科进士在开封城等着分配工作
底层的年轻士大夫们一腔愤怒能泼向何处?当权的老一代
从宋真宗开始推行的“台谏合一”
表面上这就是一个机构改革的事,但其实它的后果很深远。
台谏官员的任命权到了皇帝手里。
台谏官是皇权制约相权的一个非常好用的政治工具
台谏官的锋芒指向宰相,宰相就得主动回家待罪,或者辩解,或者至少得申请辞职。
什么样的人会被任命为台谏官?
出生穷苦,现在又上升无门的年轻官员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理想两条路
《文明之旅》第38期
文明1037:范仲淹为什么会卷入党争?
对错两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