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全面内容整理,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编辑于2024-11-16 21:44:45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概述
教育的概念
中国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
2、最早解释是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教师劳动:示范性
效:学生:向师性
西方
教育意为“引出”或“导出”: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定义
1、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无组织、零散的,或者有组织的、系统的)
2、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3、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教育的要素
教育的要素(三要素)
教育者
主导
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
教育的对象(客体)
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中介、沟通、桥梁)
从内容上看: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参考书
从形式上看:教育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措施
拓展
1、教育内容: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熟练应用的、比较成熟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它包括一个教师特有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和教学手段。
教育的要素(四要素)
教育者
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体
教育内容
师生传承的精神客体(教什么)
教学活动方式
中介(怎么教)
教育的要素(四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物资
教育的要素(四要素)
教育者
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
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
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手段
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的形态
从形式化程度分(是否有学校教育
非制度化: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态;没有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分离出来
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 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从场所和空间标准分
社会教育(依托) 开放、群众、多样、融合、补偿性(教育最早的独立形态)
家庭教育(基础) 先导、终身、针对(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权威、个别、感染性
学校教育(主体地位、金字塔型教育)
专门、严密、全面、系统、有效、稳定性(教育的主体形态)
教育最早的相对独立形态
按时间标准分
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的阶级性出现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近代)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与劳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理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当代)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非常明显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和全纳教育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按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形态分
实体教育: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对那些有学习需要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影响的活动
虚拟教育:虚拟教育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拓展:教育的基本形式
从纵向看,有原始、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看,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学)、自然形态的教育(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也就是属于原始形态的教育,例如:耳濡目染,口口相传)
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属性(二级考点)
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补充: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社会属性(永利机场,相对民生)
1、永恒性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超前或滞后(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1、历史性 古今不同,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时代性、阶级性)
2.2、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3、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相对独立性 转化活动过程、历史继承性、教育与政治经济不平衡、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子:教育先行
内在:自身规律
外在:不平衡(超前或滞后)
5、生产性 培养人促进社会发展
精神生产:直接
物质生产:间接
6、民族性 民族特质(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即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教育与人关系的规律,即教育内部关系规律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起源学说
神话起源说
朱熹
教育由人格化的神创造
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最古老的学说
诸神合一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英)、桑代克、沛西能(英)
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利托尔诺是第一个将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
口诀: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孟禄(美)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口诀:心理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
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
理解教育起源的金钥匙,唯一科 学、正确的学说
口诀:米凯爱劳动
生活起源说
杜威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度生活
需要起源说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杨需要
交往起源说
叶澜
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
叶交往
教育的发展历程(单多选匹配)
原始社会(唯一没有阶级教育的社会)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教育机会均等)、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一级考点)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早期)
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
具有阶级性(能否接受教育),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单选优选)
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前制度化阶段)
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中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数量最多
教育内容:文字和书写
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古希腊(西方奴隶社会)
雅典
文化氛围:崇文(德智体美),轻视女子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内容:和谐教育
教育方法:多样、灵活
斯巴达
文化氛围:尚武(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军人、勇士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
教育方式:单一、严厉
杀婴制度
古罗马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古印度
教育内容: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婆罗门——刹帝利(军人、武士)——犬舍(农民)——首陀罗(奴隶)
欧洲中世纪(西方封建社会)
教会教育
培养目标——僧侣、教士
教育内容——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数、天文、几何、音乐
骑士教育
培养目标——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口诀:马泳剑猎枪骑士)
骑马、射箭、击剑、打猎、投枪、游泳、吟诗
本质为家庭教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
埃拉斯莫斯:班级(最早使用)
维多利亚:“快乐之家”(为贫苦儿童办立的学校)
法国:拉伯雷、蒙田——军人传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说法一(口诀:街道等专刻像)
1、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教育只为统治阶级服务,例: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用道德统治
3、等级性——统治阶级子弟也要按照家庭出身等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等级决定教育,例:六学二馆
4、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5、刻板性——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6、象征性——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教育象征等级。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说法二(口诀:专用内容方法形式,搞阶等,分离,并行)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近代社会(法国仪式)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现(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与宗教相脱离,教育开始实现与生产劳动的再次结合)
4、教育的法制化、依法治教(形成了立法体系)
德国最早推行义务教育 德国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
5、拓展
义务教育——强迫教育
初等教育——小学
中等教育——初中、高中
高等教育——大学
现代社会
1、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中国各位工科)
2、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同劳动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3、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多样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科学水平日益提高
5、拓展
原始社会——结合
古代社会——分离
近现代社会——结合
现代社会——完全结合
20世纪后期(终全民,多代课,全球信息都知道)
终身化
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概念——实现三个一体化
古语——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就是要从摇篮到坟墓
历程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兴起的标志﹣-《1919年报告书》
耶克斯利(英)——最早提出。著作1929年《终身教育》:世界上第一部终身教育专著
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终身教育;著作《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之父
1975年,德国学者戴夫:将终身教育概括为20条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特别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两个概念。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被世界各国认可,终身教育最终形成的标志 21世纪教育的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口诀:生认合做)
2017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重申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愿景。
后三个报告在三个时代引领着世界教育的发展
职前和职后、青少年和成人、学校和社会 终身教育侧重继续教育
全民化
全体国民的基本权利,必须接受 必须向所有人开放(教育普及化)
民主化
1、对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2、教育机会均等(起点、过程、结果)
3、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4、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
5、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
多元化
技术的现代化
前提——观念的现代化
核心——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目的——人的现代化
教育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教育现代化2025》——方针
全球化
信息化
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三级考点)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有理想走向实践(理论结合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普及各级各类教育)
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口诀:普及民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广义的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的内在动力
3、狭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指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普通教育学(师范学校),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实际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内部:教育与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外部:教育与社会——《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特岗)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单选区分人物观点著作)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五个人一本书)
孔子
教育思想:《论语》——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学说核心:仁(最高道德标准)和礼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起点平等)(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学术下移)
教育内容
1、整理修订《诗》《书》《礼》《易》《乐》《春秋》
2、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樊迟请稼——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学原则与方法P24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学、思、行相结合
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树立教师的典范(教师观)口诀:长厌倦则新生
学而不厌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知识拓展
作用
社会作用:庶(人口)、富(经济)、教(教育)——中国历史上最先 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是孔子
个体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知识),约之以礼(道德)。”
孔子——君子不器(意思是教育不应该培养工具人)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孟子(大善人)
性善论
存心养性——保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
人皆可以为尧舜
教育目的:明人伦——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培养目标: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观点:教者必以正
教学原则和方法:盈科而进——循序渐进,抓主要矛盾,解决重难点 教亦多术(盈:满;科:小水流;术:方法)——因材施教
知识拓展
存心寡欲;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荀子(化恶行)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性恶论——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直观性原则——不问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理论联系实际——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大儒
雅儒
俗儒
提倡尊师
天地君亲师
唯师叔说——师云亦云
韩愈提倡不唯师说
墨子
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人性论:“素丝说”(染丝说)——外铄论
教育内容:科学技术教育(小孔成像)、训练思维能力
知识来源:亲知(直接经验)、闻知(间接经验)、说知(思维推理)
道家
老子、庄子
绝学无忧、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培养目标:“上士”或“隐君子”
提倡怀疑的学习法,讲究辩证法
《学记》
乐克正——战国末期——启发式教学的著名论断
地位:《学记》(收入《礼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我国教育的雏形)
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对国家、政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社会本位论
对个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个人本位论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教学进程
七年——小成
九年——大成
德智并重,循序渐进
教学原则(口诀:教师长时等七夕)
1、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观)
3、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预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观摩(讨论)。“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5、启发诱导: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引导;道:引导;抑:压抑)——发挥主观能动性
6、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寡、易、止)——因材施教,发挥优点
7、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8、徳智并重:一三五七九
拓展
学过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记忆需要多种感观参与复习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讨论法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
古代西方教育思想(苏伯亚昆)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助产术)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
三步骤:讥讽、定义、助产
四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封住规定)
讥讽: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知道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拓展:“美德即知识”“美德是否可教”
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柏拉图
《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社会本位论)——理性说
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的哲学王。
最终目的:促使“灵魂转向”
重视早期教育“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倡者
知识即回忆/学习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理性说
《伦理学》
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灵魂论:植物灵魂(营养灵魂——体育),动物灵魂(感觉灵魂——德育),理性灵魂(人的灵魂——智愈)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首次提出),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析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又叫《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著作
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理想”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奠定基础:夸美纽斯; 进一步完善:赫尔巴特; 最终形成完整:凯洛夫
教学原则与方法: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坚决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强调运用奖励的方法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英)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
地位: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最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方法:归纳法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口号,并没有完成)
夸美纽斯(捷克)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地位:近代教育学之父,教育学之父
观点
教育平等:“泛智”教育。普及教育,起点平等(”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教育适应自然(自然:人+大自然)——根本指导性原则
班级授课制:奠定基础
德育内容: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劳动(口诀:智勇劫老公)
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神学的教育目的(教育为来世为永生做准备)
学制系统
婴儿期(1~6岁)——母育学校——春
儿童期(6~12岁)——国语学校——夏
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秋
青年期(18~24)——大学——冬
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中的金科玉律)、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循序渐进
口诀:夸大班级和教育
教师的性质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知识拓展
《世界图解》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插图的儿童教科书
《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卢梭(法)
性善论《爱弥儿》——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之一
《理想国》——柏拉图(国家主义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指导思想:自然主义教育(避免人为不良的干预),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归于自然”——应遵循儿童本性,顺其自然发展
方法:自然后果法(发现错误——儿童承受后果——引起自我悔恨,自觉弥补错误)——消极教育(不干预 ,不灌输 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知识拓展:被誉为第一个“发现儿童”的人
卢梭性善爱自然
康德(德)
《康德教育论》(又叫《教育论》)
观点:“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万能论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地位: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康德开讲谈控制
裴斯泰洛齐(瑞士)
《林哈德与葛笃德》——个人本位论
地位: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
明确将心理学引入到教育学的是赫尔巴特
明确提出把心里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成为教学“心理学化”的先驱
小学各科教学法(现代初等学校各科)的奠基人(深受卢梭和康德的影响)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人
要素教育论
基本要素、简单要素。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
洛克(英)
《教育漫话》——教育万能论——外铄论、形式教育论
“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绅士教育论:体育、德育(首位)、智育(主张绅士教育在家庭中实施)
《教育漫画》: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全部都是教育之故
重视家庭教育
洛克白板话绅士
赫尔巴特(德)
《赫尔巴特》1806年——性恶论
地位《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理论基础
伦理学和心理学
统觉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育目的
最高、必要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目的——兴趣和职业
教学原则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书+育人)
教学四阶段论(教学形式阶段论)
明了(注意)
联合(联想)
系统
方法(应用)
口诀:小明联系小方
一个原则、两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
教学五阶段论 赫尔巴特: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席勒(赫尔巴特的学生):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赖因(赫尔巴特的学生):预备、提示、总结、应用
补充——教育过程的三个部分:管理,教学,训育
三中心论(旧)
教师、教材、课堂中心论
杜威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中心论(新)——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教育本身)
教学方法
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境——困难、情境
确定疑难所在——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假设
推断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
验证这个假设——结论
学校即社会
口诀:三即两学无目的,外加新式三中心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之父
拉伊《实验教育学》
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桑代克
基本观点:以教育实验为标志,反对思辨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福利特纳(狄斯福利)
代表著作: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兰格《教育与文化》
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
实用主义教育学(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之父
基本观点
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两即两学两中心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1939年——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03年——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全人生的指导”,思想核心: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
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基本观点: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目的:揭示所谓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
地位: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尚自然、展个性
教育独立
世界上最早提出”美育“——席勒 我国最早提出”美育“——王国维
黄炎培
职业教育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晏阳初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四大问题——“愚”、“贫”、“弱”、“私”
推行四大教育
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
卫生教育
公民教育
三大方法
学校式教育
家庭式教育
社会式教育
梁漱溟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
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陶行知
《中国教育改造》
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
生活即教育——核心
社会即学校——范围
教学做合一——方法论
评价
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万世师表
周恩来——一个毫无保留的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语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务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
师资培养方式:艺友制
教学组织形式:小先生制(借鉴导生制:老生带新生)——针对师资极端匮乏情况,解放了教师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狂话
陈鹤琴
活教育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赞瓦布)
布鲁纳(美)口诀:不够发
代表作:《教育过程》
观点:结构教学论(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发现法
赞可夫(苏联)口诀:赞发展
《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核心
名言: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五条教学原则(口诀:两高两理一发展)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最早提出)
理论基础——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理论
理解:个别——一般
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心理学重要人物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理论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反对题海战术
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授(教师的活动)最优化
学习(学生的活动)最优化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之父
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
培斯泰洛奇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雅典倡导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