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第二章教育的功能思维导图+全面内容整理,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编辑于2024-11-16 21:50:20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正向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
文化功能
含义:教育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中的一个基本功能、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功能基本分类
文化保存、传递功能
保存形式
纵向的文化传承(时间)
横向的文化传播(空间)
知识价值
知识的认识价值: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知识的能力价值:学生心理的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知识的陶冶价值:陶冶人生智慧
知识的实践价值: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
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选择标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选择形式:吸收、排斥(取舍)
文化融合、交流功能
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
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
文化创造、更新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是实现文化创新(产生新的功能)
更新和发展
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最根本的途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经济功能
人力资本论
代表人物:舒尔茨
基本理论
教育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的正常是有贡献的, 数值为33%。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体现方面
教育通过劳动生产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普通教育:奠定基础
专门的、职业的教育:直接生产劳动力
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政治功能
教育政治功能的基本表现:培养人才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对政治经济不起决定作用
口诀:人舆民
生态功能
王道俊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生态功能的其他说法
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责任和绿色的生活习惯
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的理念
人口功能
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
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教育人口功能的其他说法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有助于人口迁移
知识拓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意义
1、基础性,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先导性,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3、全局性,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影响
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
教育优先发展,又称教育先行、教育超前发展
1、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
2、教育发展要优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横向功能/水平流动(岗位、单位、区域变化)
纵向功能/垂直流动(身份阶层的变化) 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教育功能的限制(了解)
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现存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的表现
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的举措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
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失当行为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个体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意义(了解)
人是自然性欲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统一,但总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
人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容(身体和心理)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给定——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
王道俊观点:生理、心理、社会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
遗传决定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
基本观点:强调内在因素、内在需要
关注重点:人的成长
代表人物
口诀:内蒙四耳佛
常见例子
树大自然直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
存心养性,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孔子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孔子(将人氛围上中下三个等级)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
基督教的原罪说
柏拉图的人性三等论
生下来拥有智慧的哲学家
生下来拥有美德的军人、武士
生下来拥有节制美德的工人和农民
董仲舒的人性三等论(性三品)
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斗筲(shāo)之性
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诸如环境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
关注重点:“人的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口诀:外出寻找落花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支持外硕论
常见例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荀子
斯金纳: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个体(主观能动性)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
代表人物:皮亚杰
辩证唯物主义
辐合论(二因素论)口诀:适合无机
施泰论:发展=遗传+环境
吴伟士/伍德沃斯:发展=遗传 x 环境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
环境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外在动力)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
古语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
列:孟母三迁和现代的择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了环境(×)
分类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环境的范围分:大环境(国家、地区)和小环境(家庭、学校)
教育(主导作用)
表现/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个性化)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口诀:加时规范个才能
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口诀:三有教师控制协调
正确看待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万能论
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无用论
高尔顿、柏拉图
口诀:万能爱康落花生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发现
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
例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
知识拓展:学校教育在人生新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含义: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本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自我意识发展的层次: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最高层次)
例: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乎。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
知识再拔高: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
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个体在中小学阶段的发展特征与教育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诸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生产力(根本性因素)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不同教育间的比例关系)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
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
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口诀:专柜内结才
制约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最终决定性因素、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因素)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阶级性)——制约教育的性质与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权
决定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关注思想观念等)
决定教育体制(制度)
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相对独立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口诀:领教慕容体制改革发展
文化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与方法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
文化知识的发展特性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特性和水平
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背景与模式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
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的制约性越大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
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人口(数量+质量+结构)
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学生质量——教育质量)
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家长质量——学生质量——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比例)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口诀:数质结
科学技术(根本动因)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科学技术)
改变教育的观念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影响教育技术
口诀:一改变三影响
知识拓展: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相对独立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拓展总结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政治经济制度
在根本上决定教育发展的因素:生产力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科学技术
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因素: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生产力
决定受教者的数量和质量的因素:科学技术
教育制度
古代教育体制的开端:西周——国学、乡学(教育体制)
目前管理体制: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中央:高等教育——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方:中等及中等以下——地方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