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思维导图+全面内容整理,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编辑于2024-11-17 20:54:42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
教师及教师职业
教师的定义
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做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拓展: 1、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标志: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师表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问题的著作是: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
非职业化阶段(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兼职
职业化阶段(伴随私学的出现而出现):专职——教师成为一门职业
专门化阶段(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在法国(1681年拉萨尔),而我国最早是出现在清末(1897年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的前身)
专业化阶段:教师教育(1966年《关于提高教师地位的建议)》——世界最早 1933年——1994年:《中华人民共国教师法》——我国
非职业——职业化——专门化——职业化
教师的职业地位
政治地位: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经济地位: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体现——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
法律地位:权利与责任
专业地位: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
拓展:习近平教育大会/《教育现代化2035》:政治、社会、职业地位 其他说法: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 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
职业性质
教师职业是一张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职业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多):由工作性质、人物和过程的特殊性决定。 教师劳动性质、劳动对象、劳动任务、劳动过程、教学手段的复杂性(口诀:对手过任性)
创造性(教师要变):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
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规律),教无定法(方法)】
3、教育机智
概念:老师对意外的情况,能够随机应变,且成功解决的能力
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特点:能够反映教学的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
连续性和广延性
时间上的连续性(无底洞)
没有时间界限
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教学承前启后
空间上的广延性
没有空间界限
长期性与间接性
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迟效性、延时价值)
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拓展(了解)
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重要)与教师的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价值的特点:模糊性、滞后性、隐蔽性
主体性与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示范性: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心理决定的。
关系: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劳动性具有示范性特点,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示范性
古语: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斯多惠:“会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知识拓展教师劳动的特点的其他说法
复杂性
示范性
创造性
专业性
王道俊
教师劳动的价值
模糊性:很难得到明确的衡量
滞后性(时间上):老师所创造的价值不能及时表现出来,进入社会才最终得到体现
隐蔽性:作为一种潜在价值因素寓于学生之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行为表现
教师专业发展
个体专业发展概念:
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群体的专业发展和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行为的理想支撑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基础和动力)
专业知识的拓展——量的拓展、知识的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
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专业自我的形成——形成标志→形成了成熟又独特的教学风格
自想能知
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叶澜的“自我更新”取向
“非关注阶段”——正式教师之前,具备“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与一般能力
“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对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
“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我能行吗? 关注生存技能,关注人际关系,理论知识与具体教育实践的磨合期
“任务关注阶段”——入职有一段时间、关注教学实践、关注“我怎样才能行?”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成熟阶段。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骨干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
(1)准备期——从事教育工作之前(虚拟)
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素质的特点: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形成了教育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
(2)适应期——合格教师(生存)
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
(3)发展期——骨干期(任务)
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时间中最端来你子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程度的时期。
(4)创造期——专家教师(“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职业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常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其他说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
理智取向——向专家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
实践反思取向——通过实践反思,获得时间智慧(主要方法有写日记、传记、构思、文献分析、教育叙事、教师访谈、参与性观察等)→描述、讲述、讲故事
文化生态取向——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为其工作提供意义,通过学习团队健身进行教学,实现共同发展(教学文化、协同教学、合作群体)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其实和奠基阶段)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理论学习饿、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业余进修、校本培训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现接收职前培养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
5、同伴互助(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
6、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
教育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几点、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具有专业精神——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
口诀:心能知道
教师的道德素养(核心)——立身立业的根本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期,教师劳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
要求:1.依法执教,严谨治教 2、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要求: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思想和双手)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口诀: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要求:1、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区别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显著区别是:教书育人
要求: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2、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核心 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③学科的发展脉络;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①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②教育学的知识;③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④最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抱愧: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教材教法、教育管理
5、丰富的实践知识(课堂情境知识) 语句:①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 ②良师必须是学者。——扎实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③学者未必是良师。——缺乏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
2、组织管理能力
3、组织教育和科学的能力(控场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口诀:二组与我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素养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4、健康的人格
教师的职业角色
口诀:传研教授家多示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楷模)
2、授业、解惑者角色(人类知识的传递角色)
3、示范者角色(最直接的榜样)
教书育人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强硬专断型(表里如一)、仁慈专断型(表里不一)、民主管理型、放任自流型
6、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7、研究者角色、学习者、学者角色
8、协调员(家校社)
9、担当学生“心理调节者”(调节心理)
补充:心理保健者角色、教员角色、学生心理沟通交流角色 例: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道:儒家仁义之道;授业:儒家经集之业;解惑:解道业之惑
最大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教师的职业形象
1、道德形象——最基本的
2、文化形象——核心(才高八斗)
3、人格形象——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口诀:健促放研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的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学生
学生的定义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优势教育的主题。学生就是学习的人
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征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最高表现形式)、自我意识性
口诀:独选调创意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现代学生观(新课改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口诀:法规能全过)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阶段性、顺序性(循序渐进)、不平衡性(关键期)、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犯错)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口诀:巨独完)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同龄人不一样: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学生与成人不一样:蚂蚁唱歌)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一独立,两主体)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 1、《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2、基本原则:①儿童利益最佳原则;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③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④无歧视原则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身心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2、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实用化
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
6、网络生活成为大部分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述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具体表现形式: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工作关系:最基本)、心理关系、伦理关系(最高层次)
师生关系(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师生关系还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是思想道德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师生关系的内容和内涵
教学授受、人格平等、道德促进
1、从教育内容上来看,是授与受的关系(教学授受)
①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②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③师生资源还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2、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关系
3、在社会道德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主导/核心因素)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②教师的领导方式
③教师的智慧
④教师的人格因素(学生亲近教师的首要因素)
口诀:人质倒台
2、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人际关系环境(家校社)
课堂的组织环境(课堂)
教室的布置
座位的排列
我国中小学课桌的摆放多呈“秧田式”
“秧田式”强化了教师权威地位,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秧田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
圆桌式、马蹄式、半圆形、蜂巢式等,有利于师生交往和生生之间的交往
学生的人数等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发展:教师倾听学生的意见(更侧重学生),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例: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教育关系——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与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 教学相长(更侧重教师)①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②学生可以超越老师;③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记》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与行为上协调一致)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特岗,多选)
一、教师方面(主导) 1.了解和研究学生;2.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3.正确处理师生矛盾;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核心);6.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7.发扬民主教育;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会说呢过的合法权利;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一勾一树两提高,发热主正要加强
二、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
三、环境方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加强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