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上下肢骨折
这是一篇关于上下肢骨折的思维导图,本脑图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编辑于2024-11-20 21:10:11上下肢骨折
上肢骨骨折
肩臂部损伤
锁骨骨折: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向后移位, 远端因肢体重量及胸大肌牵拉向前下内侧移位,形成断端短缩重叠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裂缝骨折:无移位
嵌插骨折:无移位
外展型骨折:骨折近端受冈上肌、冈下肌牵拉,呈轻度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受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牵拉而向内、向前、向上侧方移位,两骨折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或断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近端的内侧,骨折处形成向内成角畸形或向内、向前成角畸形
内收型骨折:骨折近端可因不同肌肉牵拉而形成外展、外旋、侧方、短缩、成角移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依据合并而定:如果骨折是近折端向内上移位,远折端向外下移位,那么合并的肩关节脱位很可能是前脱位,此时肱骨头会向前下方脱出。相反,如果骨折的移位方向相反,那么合并的肩关节脱位可能是后脱位。
肱骨干骨折
上1/3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上)时,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远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外移
中1/3骨折(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移位
肱骨干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如投弹、掰手腕)所致,常呈斜形、螺旋形骨I 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为成角、内旋移位。
肘,前臂部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尺偏型:骨折暴力来自肱骨醜前外方,骨折时肱骨罷被推向后内方,内侧骨皮质受挤 压,产生一定塌陷。前外侧骨膜破裂,内侧骨膜完整,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
桡偏型 与尺偏型相反。骨折断端棧侧骨皮质因挤压而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棧侧移位。
屈曲型: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罷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
粉碎型:可分“T”形和“Y”形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
伸直型:尺骨半月切迹向后上冲击滑车沟,将肱骨髁劈成两半,并移向后上方
屈曲型损伤的机制为受伤时肘后部着地,尺骨鹰嘴向前上方冲击滑车沟,在造成髁上骨折的同时,将肱骨髁劈裂并推向前上方
肱骨近端多向前或后移位,也可向下移位,插入分离或旋转的两髁骨折片之间,严重者可形成开放性骨折。 内、外两髁骨折片常见分离移位,或伴有旋转移位,使肱骨远端与尺桡骨关节面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内、外上髁所附着的肌肉牵拉可加重上述分离旋转移位。 肱骨髁间骨折无论伸直型或屈曲型,受伤时多伴有肘内翻应力,而出现内翻型(尺偏型)移位,外翻型(桡偏型)移位少见。 骨折远、近端之间亦可出现旋转移位。
尺桡骨干双骨折
在儿童青枝骨折,骨折端多出现单纯的成角移位
桡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骨折时,骨折近端受旋后肌及肱二头肌牵拉而处于旋后位,远端受旋前圆肌及旋前方肌的牵拉而处于旋前位
旋前圆肌止点以下骨折时,骨折近端受旋后肌、肱二头肌和旋前圆肌的牵拉一般处于旋中位,或处于轻度旋后位,骨折远端受旋前方肌的牵拉而处于旋前位
桡骨远端骨折
伸直型骨折(桡侧):远端背侧,近端掌侧
屈曲型骨折(桡侧):远端掌侧,近端被侧
腕,手部损伤
腕舟骨骨折
结节部骨折,由于该部位是腕舟骨上较为突出的部分,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发生骨折。此时,骨折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向下、向外移位。
腰部骨折时,由于腕舟骨腰部较为细长且薄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后,近折端可能会因周围软组织的牵拉而向上移位,而远折端则可能因腕关节的活动而向下、向外移位。
近端骨折:骨折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向上、向内移位。
下肢骨骨折
髋,大腿部损伤
股骨颈骨折
外展型骨折的骨折机制系由于下肢骤然外展而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有嵌插(多为远端外侧嵌于近端内侧)
内收型骨折因受暴力作用,下肢骤然内收而受伤,骨折端极少嵌插,远端受外旋肌及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外旋上移
股骨粗隆间骨折
顺粗隆间型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上方或稍下方斜向内下行至小粗隆上方或稍下方(与粗隆间线大致平行)
I度:无移位骨折
II度:股骨距断裂但有嵌插
III度:小粗隆分离,股骨远端上移,髋内翻
IV度:小粗隆分离,大粗隆及股骨距亦破碎, 严重髋内翻,远端明显上移、外旋。
逆粗隆间型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至小粗隆上方(与粗隆间线大致垂直)近端外展、外旋移位(外展外旋肌牵拉),远端向内、向上(内收、骼腰肌收缩),小粗隆亦可能破碎、分离
股骨干骨折:除不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外,其他均为不稳定骨折。骨折移位因受 肌群牵拉及伤肢自身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典型移
上1/3
中1/3
下1/3
膝,小腿部损伤
髌骨骨折
横形骨折时,骨折线通常与髌骨的长轴垂直。此时,骨折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向上、向下或向两侧移位。
粉碎性骨折时,髌骨被破碎成多个小块。这些小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分散移位,形成复杂的骨折形态。
纵形骨折时,骨折线沿着髌骨的长轴延伸。此时,骨折块可能会因肌肉牵拉而向上或向下移位。
胫腓骨干骨折
上1/3骨折,由于小腿上部的肌肉较为丰富,暴力冲击可能导致骨折端粉碎或移位。近折端可能会因周围肌肉的牵拉而向内、向后移位;远折端则可能因重力作用或肌肉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
中1/3骨折时,由于该部位肌肉相对较少,骨折端可能因外力作用而直接分离,形成开放性骨折。此时,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可能因暴力方向和肌肉牵拉的力量不同而有所变化。
下1/3骨折时,由于小腿下部的肌肉和韧带较为坚韧,骨折端可能因外力作用而发生短缩、旋转或成角移位。近折端可能会因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的牵拉而向前或向后移位;远折端则可能因跟腱的牵拉而向下移位。
踝,足部损伤
踝关节骨折
外翻型损伤:骨折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向内、向上或向下移位。这通常是由于足部受到外翻或内收暴力导致的。
内翻型损伤:骨折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向外、向下或向后移位。这通常是由于足部受到内翻或外展暴力导致的。
外旋型损伤:距骨向后、外旋转,撞击后踝致其骨折,使之向后上方移位
纵向挤压(垂直压缩)型损伤:骨折块可能会因外力作用而向后、向上或向下移位。这通常是由于足部受到轴向压缩暴力或扭伤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