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染性心内膜炎
这是一个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思维导图,感染性心内膜炎( IE )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经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
这是一个关于41胰腺疾病的思维导图,急性胰腺炎( AP ):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轻型,预后良好。10%-20%为重型,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
这是一个关于35小肠疾病的思维导图,小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的各种疾病,包括小肠损伤出血性疾病、小肠血管相关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肠梗阻、小肠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外伤、感染、粘连等。
这是一个关于3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思维导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腹膜炎,介绍了概述、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感染性心内膜炎
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 )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经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
根据病程, IE 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主要病原微生物:草绿色链球菌(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
发病机制
亚急性 NVE
血流动力学因素: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高速射流冲击心脏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 赘生物常位于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低压部位)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于湍流区、癫痕处 内皮受损时——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细菌定居
短暂性菌血症:如手术、器械操作等
细菌定居: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感染性赘生物
急性 NVE :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病原菌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灶
病理特征
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1.赘生物——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瓣膜关闭不全 2.感染的局部扩散——瓣环或心肌脓肿、传导组织破坏、乳头肌断裂或室间隔穿孔和化脓性心包炎
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1.动脉栓塞导致组织器官梗死 2.细菌性动脉瘤
血源性播散:心外的机体其他部位——迁移性脓肿
免疫系统激——脾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心包炎,血管炎
临床表现
发热(最常见) 心脏杂音:瓣膜损害所致,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周围体征:①淤点②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③ Roth 斑④ Osler 结节⑤ Janeway 损害
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1.脾大2.贫血
并发症
心脏:心力衰竭(最常见),心肌脓肿,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心肌炎
细菌性动脉瘤
迁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病人,多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①脑栓塞②脑细菌性动脉瘤;③脑出血;④中毒性脑病;⑤脑脓肿;⑥化脓性脑膜炎
肾脏:①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②免疫复合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肾脓肿不多见
常规检验
免疫学检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补体降低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亚急性患者: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急性患者: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
X 线检查 心电图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血培养阳性(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
两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 IE 致病微生物 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 IE 致病微生物 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 IgG 抗体滴度>1:800
影像学阳性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
超声心动图异常 1.赘生物 2.脓肿、假性动脉瘤、心脏内瘘 3瓣膜穿孔或动脉瘤 4.新发生的人工瓣膜部分破裂
次要标准
1.易患因素 2.发热:体温>38℃ 3.血管征象(包括仅通过影像学发现的) 4.免疫性征象 5.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
确诊:满足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 疑诊:满足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
治疗
经验治疗
抗生素选用的基本原则:(1)杀菌剂;(2)联合应用;(3)大剂量;(4)静脉给药;(5)长疗程 疗程: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需6~8周或更长开始时间
治疗策略
自体瓣膜 IE 轻症患者可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 病原体可能为葡萄球菌属者,宜选用万古素+庆大素+利福平 已知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预防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牙科检查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PVE )是一种累及人工心脏瓣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生于瓣膜置换术后1年内的 IE 定义为早期 PVE ,而1年后发生者则定义为晚期 PVE
诊断
1.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对持续发热的患者应该怀疑 PVE 的可能 2.感染的临床征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 )所见人工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确诊 PVE 的重要依据 3.疑似 PVE 时,推荐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检查,能够明显提高检出 PVE 的敏感性
1.PVE的抗生素治疗与 NVE 相似,将疗程延长为6~8周或更长。任一用药方案均应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 2.手术明确适应症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是指发生在静脉注射吸毒患者,主要累及右心系统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多累及正常心脏瓣膜,三尖瓣最常受累
诊断: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发热、菌血症和多发性感染性肺栓塞。
1.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的微生物种类、成瘾者使用的药物和溶剂类型以及心内感染的部位 2.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