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红楼洋货知多少
这是一篇关于红楼洋货知多少的思维导图,《红楼梦》虽未明确时代背景,却通过曹雪芹的笔触细腻描绘了明末清初贵族生活。全书70余次提及西洋器物,展现了贾家等贵族对西方文明的接触和西洋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编辑于2024-11-22 17:12:11
8.西洋餐具
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贾府里也有不少西洋餐具。贾母领刘姥姥逛大观园,宴会上就是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
这个自斟壶就有西洋元素,珐琅杯也是西洋的。你如果去看雍正年间器物的展览,也会看到很多珐琅的东西。
7.洋漆物品
贾府里还有很多洋漆物品,比如探春的屋里就有个洋漆架,上面挂着白玉比目磬。
荣国府元宵节家宴的时候,每个桌上都放着小洋漆茶盘,贾母的卧榻旁边也放着一个极轻巧的洋漆描金小几。
另外宝玉生日的时候,袭人曾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给宝玉、黛玉两个人送茶。这些东西都是洋漆的。
15.西洋剪刀
大观园里的这群年轻人曾经在潇湘馆前放风筝。一听放风筝是放晦气,可以把黛玉的病根儿都带走,紫鹃赶紧就剪了线把风筝放走。紫鹃用的就是一把西洋小银剪子。
9.西洋布手巾
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府吃饭的餐具里也有西洋布手巾。刘姥姥逛大观园,王熙凤给大家安排座位时,手里就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筷。
还有黛玉去宝钗的蘅芜苑吃饭时,紫鹃就把黛玉的勺子、筷子用一块洋巾包了,让藕官先送过去。还有元宵家宴上,贾母的小茶几上也放着洋巾。
可见洋巾在贾府用餐、尤其是宴会的时候是很常用的。
《红楼梦》虽未明确时代背景,却通过曹雪芹的笔触细腻描绘了明末清初贵族生活。全书70余次提及西洋器物,展现了贾家等贵族对西方文明的接触和西洋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薛宝琴8岁时随父至西海沿子购洋货,见真真国女子,贾府西洋器物多来自贸易和御赐,成为日常,体现当时中国对西洋物品的接受度。
浮动主题
想深入研究滴童鞋们阔以参考以下资料哦: [1]《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2]吴铭恩《红楼梦脂砚评汇校本》
14.西洋眼镜
元宵家宴上,贾母的小茶几上就放着一个眼镜盒。贾母歪在榻上,跟大家说笑一回,又自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
还有尤二姐第一次见贾母的时候,贾母让鸳鸯、琥珀把尤二姐拉过来,还戴上眼镜仔细瞧了瞧。这眼镜就是西洋传过来的。
13.西洋膏药
晴雯吸了鼻烟,痛打了几个喷嚏。宝玉说:“越性尽用西洋药治一治,只怕就好了。”
于是就让麝月找王熙凤要她常用的那种西洋贴头疼的膏药,叫‘依弗那’。麝月要回来之后,就找了一块红缎子角儿,铰了两块指顶大的圆形,把那药烤和了,用簪挺摊上。
晴雯就把它贴在太阳穴上,麝月看了还打趣说:“贴上这个,倒俏皮了。”
12.西洋鼻烟壶
52回晴雯感冒了,宝玉就让晴雯吸一点鼻烟。宝玉拿的鼻烟盒是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
打开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的汪恰洋烟。汪恰就是当时西洋的一等宝烟。
11.西洋毯子
在荣禧堂王夫人的屋里,临窗的大炕上就铺着猩红的洋罽[jì]。这是一种兽毛的织品,也是西洋传过来的东西。
10.西洋衣物
第3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穿着一件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的窄褃袄。王熙凤这件衣服的料子就是大红色的洋缎。
还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穿的是一件大红洋绉银鼠皮裙。这个料子也是一种西洋工艺的料子。
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在一场大雪过后,大奶奶李纨召集姊妹们商议赏雪起诗社,众人都穿着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唯独家境贫寒的邢岫烟穿着家常旧衣,与众人形成鲜明对比。
大红猩猩毡是一种珍贵的西洋呢绒面料,其材质主要是羊毛织物,因其艳丽的红色而得名,与猩猩血无关。这种面料在明清时期非常昂贵,主要流行于宫廷和官宦之家。
猩猩毡在康熙六十一年的价格为每尺1.2两银子,而当时普通百姓所用布料每匹仅3钱银子,一等大丫鬟月钱仅一两银子,买不起一尺猩猩毡。
49回写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
鹤氅是一种不缝袖的披肩斗篷,滥觞于春秋战国时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时依然流行。
鹤氅最初由仙鹤羽毛制成,后演变为士大夫喜爱的大袖直领罩衫,象征仙风道骨。
《世说·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49回:贾母送给宝琴的凫靥裘,“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香菱将其错认为是孔雀毛做成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凫靥裘大致的样貌——以翠绿色为主色调,闪着金光
宝琴穿的“凫靥裘”,得名于野鸭头上的翠绿羽毛和唐人的黄星靥,“凫”指野鸭子的毛,“靥”指人脸颊上的笑窝,古代女子有颊边添靥之举,以黄色为主,成为一时风尚
4.玻璃炕屏
第6回中,贾蓉前来向王熙凤借「玻璃炕屏」,这当是一件「富贵显摆」之物。王熙凤的娘家「单管各国进贡朝贺」之事,这玻璃炕屏也是「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可见是王家陪嫁之礼,可能也是皇帝赏赐得来。
这个自斟壶就有西洋元素,珐琅杯也是西洋的。你如果去看雍正年间器物的展览,也会看到很多珐琅的东西。
5.西洋自行船
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葬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宝玉屋里的什锦格上陈列着一个金西洋自行船,宝玉误以为黛玉将离去时,将船当作接她的船,最终被袭人拿下,宝玉则将其藏于被中,表达黛玉不会离去的愿望。
6.西洋葡萄酒
第60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芳官将珍贵的玫瑰露误认为宝玉常喝的西洋葡萄酒,送给了柳五儿,展现了当时贵族对西洋物品的珍视。
这一描写透露出,宝玉是饮“西洋葡萄酒”的。三百年前,也不知道宝二爷的红葡萄酒是来自法国,还是来自意大利。不管是哪里,那时进口的欧洲酒一定不多,不是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一般人可能见都没见过。
3.西洋人像画
第6回:刘姥姥在宝玉屋里醉酒后误将一幅西洋画法的人像画中含笑的女孩当作真人,试图握手时撞到板壁,发现原是平面画作。
2.西洋镜子
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在宝玉屋里醉酒后误将穿衣镜中的自己当作亲家,对话无回应后意识到是镜子,又无意中触动机关,镜子后隐藏的门随之打开。
1.钟表
第6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在王熙凤屋中首次见到西洋钟,感到好奇和惊异,而宝玉屋中的西洋钟也曾被芳官因好奇而弄坏。
第14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也提到了时钟。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俱有钟表,不论大小事,都有一定的时刻。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 王熙凤是时间规划大师。要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宁国府,她懂得做计划,并精确到每刻钟。“钟”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于是就又有了便于携带的“表”。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戴的腕表,而是怀表。宝玉就有一块怀表,时常拿出来看时间用。
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需要知道时间,便打发婆子取表来看,未曾带在身边 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宝玉为看时间「回手向怀掏出」了这块金表,又担心看表这一动作被黛玉误解为不愿意和她待在一起,「忙又揣了」。
PS:北京故宫的日晷、古代的水漏和沙漏,以及1092年北宋苏颂的水动机械天文钟、1335年意大利教堂的自鸣钟和656年,荷兰惠更斯的重锤钟摆,共同见证了时间计量技术的发展。
18世纪,受中国风影响的洛可可风格西洋钟表以其精致设计风靡欧洲,随后回到中国,清政府自康熙时期开始设立官营制钟作坊仿造西洋钟表,以满足皇室和贵族的审美需求。
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起,西方商品大量流入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利玛窦观察到,中国人对优质外国货有浓厚兴趣,显示了当时中国对西洋商品的开放和好奇。
《朱靈兒细品红楼梦》 第6期
朱靈兒 2024.11.20(四)
红楼洋货你get到了吗?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逻辑思维训练50讲》
第3讲
拆分基本单元
作者 | 吴军
制图 | Amor小凯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9月11日
应用:讲道理的双方为什么会吵架?
导入
吵架
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吵架并不是因为不讲理,而是双方都觉得自己在讲理,却不能说服对方
吵架的原因
立场出了问题
语言表达不清晰
逻辑论证出了错
以立场定是非
解读
人们看待问题时很容易先设定了立场,再根据立场而不是事实判断是非
我们要根据是非决定立场
示例
按照立场
A做了一件坏事,这是事实,但是有人会说:“A这个人我很了解,他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语言能力限制
解读
双方要表达的思想超出了他们语言能力的极限
语言能力的欠缺表现
词语上的欠缺
逻辑学中主要表现为谓词的欠缺
谓词,可简单理解为动词
汉语中应该少用“做”这样的动词
概念理解偏差
语义理解偏差
偷换概念
参照标准不一
主观因素影响
口径不统一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时空条件下理解的偏差
几百万对有钱人来说就跟吃饭一样微不足道,但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辈子的财富
论证过程出现错误
解读
双方论证的过程有问题,不符合逻辑,也就是逻辑学中所说的无效论证
符合矛盾律
从同样的事实出发,也就是相同的命题出发,无论如何推理,只要推理的过程是有效的,得到的结论都会是一致的、不可能产生矛盾的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