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发展观
这是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导图,科学发展观的超全总结,无论你是考研还是升本,都会用得上,下图从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三大方面进行总结
编辑于2021-08-13 14:32:4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八个阶段特征
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十七大,十个结合
十六大以来,五个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
时代背景
分析国际形势、顺应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的问题
实现圣莫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04.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座谈会、、、内涵和基本要求,标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04.9,十六届四中、05.10,十六届五中
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
12年十八大,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做出新的回答。入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
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21世纪头二十年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原理,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协调
“全面”只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只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只发展要有持续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特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把握经济建设、社会、文化、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经济建设是中心和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和血脉,社会建设是支撑和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和条件
保证中特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应用,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
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统筹中央和地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特事业的重大关系
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
牢牢把握住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推动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要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科学发展观强调
1.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重大战略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主攻方向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
5.积极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6.推动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7.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基本政治制度: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坚定不移走中特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任命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
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前提是有法可依
基础是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特文化道路
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方针: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特发展方向
民族优秀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人类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基本内容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特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4字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特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简答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才 能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安定团结 大自然和谐相处,就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树立尊重自认、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任意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节约资源型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
6.全面提该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大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神话,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特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实质
首要前提是解放思想
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
内在规律是与时俱进
应有之义是求真务实
发展中特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建设各方面的理论
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知道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
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