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阅读和学习的重要著作。它提供了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和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以及应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无论你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帮助。
编辑于2024-11-30 18:54:15根据曲少云老师的课程整理,孩子的数学启蒙包括哪些内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规律,如何通过游戏来做数学启蒙,有哪些数学主题绘本来帮助数学启蒙。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阅读和学习的重要著作。它提供了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和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以及应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无论你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帮助。
《松弛感:成为有办法的人》是一本探讨如何获得并保持松弛感以及如何通过这种心态来提升个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松弛感的本质和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来培养这种心态。对于正在焦虑、困境中或想要活得更好的人来说,这本书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根据曲少云老师的课程整理,孩子的数学启蒙包括哪些内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规律,如何通过游戏来做数学启蒙,有哪些数学主题绘本来帮助数学启蒙。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阅读和学习的重要著作。它提供了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南和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以及应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无论你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帮助。
《松弛感:成为有办法的人》是一本探讨如何获得并保持松弛感以及如何通过这种心态来提升个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松弛感的本质和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来培养这种心态。对于正在焦虑、困境中或想要活得更好的人来说,这本书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1
亲子教养的传承
过往经历的影响
愤怒并不是孩子触发的,是过往经历唤醒深藏心底的感受
应对方式:情绪暂停
你在生气时指引孩子没有意义,孩子只能感受你的愤怒,听不进你的建议
练习:找出我的情绪来自何处
破裂与修复
破裂:误解彼此,伤害他人。破裂无法避免,重点在于加以修复
修复:
找出触发情绪的原因
我们必须释放暗藏在心底的悲伤,才能够释放内心的爱
我们需要正视自身情绪的原因,坦诚与孩子沟通,修复关系
修复过去
想把孩子从身边赶走,你真正要远离的是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感觉
练习:孩子哪些行为让你产生了强烈负面反应,你小时候同样行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何自我对话 拒绝内耗
首先,找出那个声音
别理会那个声音,也不要和他争论
走出舒适区,去做内在批评者说你做不到的事情
意识到你把自我批评(内耗自责)传给孩子的危险
不要轻易评判
就像我们不该评判自己一样,我们也尽量避免评判孩子
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而不要做任何评判
关注事实和感受,不要去做评价、评判
练习:不再评判——观察及欣赏你做对的事情,注意这样给你的感觉有何不同
2
孩子的成长环境
导言
孩子的成长环境中,重点是家庭成员如何相处,言传身教在亲子关系中很重要
当父母不在一起的时候,以尊重的方式提到对方,不要总是强调对方的缺点
在孩子痛苦时,陪在他身边,敞开心胸接纳孩子的情绪及感受
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夫妻直接的爱、善意、关怀和尊重都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争论的方法
争论的基本要点
你对冲突的感受——弄清我对环境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
了解对方对冲突的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
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错误争论方式
争论变成输赢零和博弈,目的变成争输赢,而不是找解决方案
逃避,刻意回避一切冲突,也会连同亲密关系一起回避
牺牲自己,不仅无法让对方感到内疚,最后自己也会愤愤不平
理想争论
不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不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
不要反应(反击),而是反思(情绪暂停)
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
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不要设想太多
培养善意
满足对方情感需求,积极回应对方
寻求慰藉,要合作而不是竞争
关注对方优缺点,表达你的欣赏或批评
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原因,但不是责怪、侮辱对方
3
回应孩子的感受
包容感受
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全盘接受,反应过度
肯定、认真对待、确认孩子的感受
举例:当孩子愤怒时
理解他为什么愤怒
帮他用语言表达
帮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否认感受
本能是构成自信、能力、智力的一大要素,否认感受会削弱本能。
否认让孩子内心孤寂、感到不被理解。
否认感受并不能让他消失,只会强化它
接纳 每种情绪
保持陪伴与安抚,与孩子讨论,保持沟通顺畅
不把孩子的悲伤、愤怒、恐惧当成需要纠正的负面情绪,当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孩子向你倾诉痛苦感受时,这是培养亲密关系的机会
苛求快乐反而会破坏生活,当你试图阻拦负面感受时,也同时阻拦了正面的感受
从感受中 转移注意力
这是一种把戏,一种操纵手段,不能帮孩子培养快乐的能力
让孩子抽离当下的感受和体验,造成以后难以专注
换位一下,你和孩子讨论成绩单,他却说“嘿,那里有只松鼠”
练习:表达感受,以大家接受的方式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最初的孕育
摘要
把孩子当“人”看待,培养亲密关系,而不是当成“事情”去处理
不必追求不可能的完美,怀孕和亲子教养不是你的“工作项目”
把焦点放在顺利发生的事情,保持心态积极正面
无论是引导型、管控型家长,重点是接纳、温柔、仁慈。
父母也需要呵护
父母糟糕的感觉和想象不会伤害孩子,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才会伤到他们。
对于不得体的想法、埋在心里,只会更强烈,宣泄感受很重要
你需要一个倾听者理解你,接纳你的感受,他就像容器,包容你的一切
你需要这种支持,同时宝宝也需要你包容他所有感觉,而不是视他为麻烦
你需要协助,这样才有良好的心态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
练习:你需要什么支持——列出情感/实际支持需求,然后填补支持图上的空白
婴儿的 依附理论
依附关系的4种类型
安全型:能认同自己也能欣赏他人——理想类型
不安全/矛盾型:觉得自己遭到忽略、漠视
逃避型:独来独往,无法让别人接近你
排斥型:把别人视为伤害的来源
婴儿的哭喊
婴儿在痛苦中感到无助或者无法满足,会抽离,切断痛苦
成为父母后,婴儿会触发你小时候的感受,令你不舒服、不安
认真看待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他的要求,增加他的安全感
新手父母 的孤独感
新手父母通常会感到孤独无助
孤独的影响:使我们心存戒备,行为更有可能被拒绝,导致进一步边缘化
排解孤独:用理性凌驾本能,主动走出去,让别人接触你
5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互动和交流
相互影响
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相互影响的互动培养出来的
孩子没有影响力,会感觉失落、绝望、孤立
交流陷入匆忙状态, 交流的节奏不是稳定而平等
没有给对方留下回应时间(耐心)
一方主导,另一方顺从(平等)
交流恐惧症
表现
成人永远当行动者、孩子永远是接受行动者
对于让孩子影响你,有些抗拒,回避与他的互动
原因
父母在幼年时被忽视,天生的反应能力被抑制
挽救
倾听孩子、允许孩子与你不同,让孩子对你产生影响
练习
当孩子想获得关注时,你以家务、工作等事情为借口推开孩子。 注意此时你的反应,克服想要推开孩子的反应,让孩子参与进来
你愿意听别人告诉你一些事情吗?你有什么感受,能追溯到童年吗?
如何交流
倾听
我们以为自己在倾听,实际上是在等待空挡回应对方
我们花精力在如何反应回话,而不是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真正去倾听对方,不要害怕被控制,我们反而会成长
沟通
关注不是一直称赞,也不是评判,孩子需要有来有往的对话互动
养成习惯:在事情发生前,先告诉孩子即将发生什么,并停顿一下。
睡眠推进和 睡眠训练
睡眠训练
方法
让婴幼儿自己哭着睡着,或者哭到一定时间,等几分钟再去看他
本质
是一种控制,而不是在培养关系,不利于人际关系发展
修复
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试图控制、责骂他,陪伴他,让他知道不孤单
睡眠推进
方法
在孩子容忍范围内劝孩子入睡,让孩子感到安全
操作
1、注意孩子何时入睡可以感到安心,设置舒适基线
2、推进新的舒适基线,如果孩子接受就变成新的“舒适基线”
3、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回归原来的“舒适基线”
4、重复2和3,每次推进需要在孩子的舒适基线内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与你分开,父母依循孩子的步调,而不是强迫孩子
游戏力
当孩子全神贯注于一项活动时,不该被打断
游戏是让孩子主导的时间,你的任务是观察、跟随孩子,而不是指引
你先陪伴孩子启动游戏,随着他沉浸,你再抽离
孩子有不同年龄的玩伴时,会成长得更好
6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摘要
孩子不得体的行为是因为不会表达感受与需求,家长的任务是解读孩子的行为
无论如何你总是要花时间陪伴孩子,早点积极投入,就不需要后来被迫投入
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有助于改善行为
当你想让孩子停止一种行为时,请建议另一种方案。用“你可以...”替代“你不要...”
行为得体
需要培养4种技能
抗挫折能力
灵活应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管教孩子要多严格
严格管教
成年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宽松管教
不跟孩子谈任何标准或期望
合作型
你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问题,你是辅导员,不是独裁者
1、借由定义自己来定义问题,“我希望...”
2、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
3、确认那些感受
4、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
5、坚持,必要时重复以上步骤
界限
孩子需要爱加上界限,而不是二选一
在突破情绪极限前,先设定界限,你可以平静坚定地陈述界限
你通过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来划定界限
摆脱理由之争,承认你的决定是基于你的感受和需求
后记
出现问题时,不要只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仔细观察你们的亲子关系
尽管我们犯了各种错误,我们和孩子依然连在一起
诚实勇敢地修复关系裂痕,原谅自己并意识到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可以让亲子关系更美好、牢固。
浮动主题
第二步,认同你不认同的事情很难,但你必需确认孩子的感受
婴儿时期受到的对待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