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哲学经验论体系(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
1、西方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通用,大学哲学专业学习 2、邓晓芒版《西方哲学简史》,近代西方哲学史,欧陆哲学,经验论 3、培根:四假象说、科学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 4、霍布斯:机械唯物主义、演绎与归纳、利维坦、社会契约论 5、洛克:白板说-“人心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6、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转变,哲学学说的负面作用 7、休谟:“休谟问题”-因果确定性问题与道德保障问题,怀疑论,践行生活常识
编辑于2024-12-02 19:33:011、西方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通用 2、邓晓芒版《西方哲学简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 3、黑格尔:真正的哲学王!!现代哲学的活靶子,所谓唯心主义的罪恶头子,逻辑学的终极奥义,否定辩证法高手(打倒被误解的黑格尔,回到真正的黑格尔) 4、Juedui精神(Giest);主奴辩证法;异化;实体就是主体;逻辑学;理性的狡计 5、黑氏名言:“历史是一团灰烬,灰烬深处有余温”。烧不干净的否定性主体总要在历史舞台上显现,如果把Juedui精神的发展比作人体消化道的运动,那么主体就是那排出的“臭烘烘”的粪便(剩余物)。 黑格尔哲学的特点: 1、真理是全体-真理是一个历史体系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 2、哲学无前提-哲学体系是一个圆圈,起点就是终点 3、否定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4、实体就是主体-“理性的狡计”:(整全的)实体异化出(甩出)主体替它完成历史发展过程 5、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1、西方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通用,大学哲学专业学习 2、邓晓芒版《西方哲学简史》,近代西方哲学史,欧陆哲学,经验论 3、培根:四假象说、科学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 4、霍布斯:机械唯物主义、演绎与归纳、利维坦、社会契约论 5、洛克:白板说-“人心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6、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转变,哲学学说的负面作用 7、休谟:“休谟问题”-因果确定性问题与道德保障问题,怀疑论,践行生活常识
哲学考研通用,李秀林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西方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通用 2、邓晓芒版《西方哲学简史》 近代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 3、黑格尔:真正的哲学王!!现代哲学的活靶子,所谓唯心主义的罪恶头子,逻辑学的终极奥义,否定辩证法高手(打倒被误解的黑格尔,回到真正的黑格尔) 4、Juedui精神(Giest);主奴辩证法;异化;实体就是主体;逻辑学;理性的狡计 5、黑氏名言:“历史是一团灰烬,灰烬深处有余温”。烧不干净的否定性主体总要在历史舞台上显现,如果把Juedui精神的发展比作人体消化道的运动,那么主体就是那排出的“臭烘烘”的粪便(剩余物)。 黑格尔哲学的特点: 1、真理是全体-真理是一个历史体系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 2、哲学无前提-哲学体系是一个圆圈,起点就是终点 3、否定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4、实体就是主体-“理性的狡计”:(整全的)实体异化出(甩出)主体替它完成历史发展过程 5、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1、西方哲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通用,大学哲学专业学习 2、邓晓芒版《西方哲学简史》,近代西方哲学史,欧陆哲学,经验论 3、培根:四假象说、科学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 4、霍布斯:机械唯物主义、演绎与归纳、利维坦、社会契约论 5、洛克:白板说-“人心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6、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转变,哲学学说的负面作用 7、休谟:“休谟问题”-因果确定性问题与道德保障问题,怀疑论,践行生活常识
哲学考研通用,李秀林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经验论
弗兰西斯·培根
现代实验科学鼻祖
对传统科学观的批判
批判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
衡量知识标准:实用性
只满足物质生活需要
不包括精神生活需要
唯科学主义
科学发展的障碍:四假相说
族类的假相
洞穴的假相
市场的假相
剧场的假相
经验论
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没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协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从感性材料出发,经过理性的归纳逐步上升到真理性认识
科学实验方法
新工具
实验方法
目的:认识自然规律(形式)并支配自然
形式:事物的简单性质,规律及其不可分的部分
实验
发现和支配事物形式的唯一途径
感觉不可靠,感觉与理性结合
程序:科学归纳法
收集材料
整理材料”三表法“
根据例证推导一般结论
朴素唯物主义
分子构成世界万物,类似原子论,但没走向机械论
对共相问题的唯物主义解释
神学的不彻底性:双重真理说
霍布斯
哲学的定义、目的和对象
定义:从因求果(综合)或从果求因(分析)的推理的学问
经验论不彻底,向唯理论妥协
目的:利用已有的知识为人生能谋福利,与霍布斯一样
对象
处于产生过程中和具有某种特性的物体
自然物体(自然哲学);国家(公民哲学)
克服培根双重真理观,哲学排除神学
霍布斯主义(无神论)
自然哲学
机械论
世界和人都是机器
机械论和功能主义
只描述各个机械部分的实际功能和运行过程
摒除世界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实在的性质只是物体的广延
物体(实体)
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与空间的某个部位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的东西
物体特性:客观实在性、广袤性、可感知性
运动:简单地位移
机械论自然观
可感性质是偶性
偶性定义:物体在我们心里产生概念的能力
偶性主观化
影响洛克第二性质说
分类
广袤或形状(物体的本质属性,具有客观实在性)
动静、颜色、气味、冷热等(主观映像,不具客观实在性)
哲学的方法是加减
感觉与推理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
批判笛卡尔天赋观念说
推理的学问
加法(综合)
理性的演绎(由因推果)
减法(分析)
经验的归纳(由果推因)
彼此分离、互不相干 向唯理论妥协
公民哲学
利维坦
圣经中的海兽,比喻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
社会契约论
自然律:
关于趋利避害的人的自然本能的规律
两条自然律
用一切手段来寻求和平与自卫
为了和平与自卫,放弃对一切事物的权利
社会契约订立,国家和法律诞生
绝对君权
君主专制,公民绝对服从君主,反对教权至上
君权民授
反对君权神授
第一次用世俗的观点而非宗教的观点来说明国家的起源
洛克《人类理解论》
第一卷
哲学的目的和任务
研究人类理智本身的性质和能力,研究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性质和范围
批判天赋观念论
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
也是不可能的假设:没有全人类普遍同意的与生俱来的观念
潜在的天赋观念是自相矛盾的概念
天赋观念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第二卷:认识论
认识论
白板说
经验论基本原则: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人心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
观念的来源- 双重经验说
感觉:我们的感觉对外界物象刺激的感受(外在经验,以外物为对象)
反省
心灵通过对感觉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而得到新观念
心灵对自身活动进行反思得到与情感有关的观念
内在经验 ,以心灵实体为对象
二元论
两种观念
简单观念:通过感觉和反省获得,心灵在接受它们时是被动的
复杂观念
定义:心灵通过对简单观念的组合、比较和抽象而得出
分类
样式:实体的一些状态
实体:构成了各种性质赖以依附的基质
关系:对简单观念加以比较而得到的
两种性质
性质:物体中能够产生观念的能力
第一性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物体相分离的性质-广延、动静
客观实在
第二性质:借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观念的能力-色声香味
主观感觉
唯物主义与经验论矛盾 受霍布斯偶性说影响
两种实体
物质实体:来自感觉的简单观念所寄托的基质
精神实体:来自反省的简单观念所寄托的基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独断论和经验论的矛盾
两者都是主观心灵任意构造的复杂观念,但不能否定它们的存在
唯物主义经验论不彻底
唯心主义、二元论和不可知论成分被贝克莱、休谟加以利用和夸张
第三卷
研究观念和语词概念的关系以及语词同事物的关系
实体的 两种本质
实在本质:潜藏在物体可感属性背后不被认识的实在构造
不可知论
名义本质:为了传达知识而制造的复杂观念,种名、属名
唯名论
第四卷
知识和真理
知识等级
直觉的知识-证明的知识-感性的知识
真理
口头的真理、实在的真理
社会政治思想
《政府论》
社会契约论:人类组成国家之前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
社会革命、君主立宪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三权分立
立法、行政、外交
理性是宗教信仰的基础
自然神论
贝克莱
《视觉新论》
视觉理论
还带有唯物主 义经验论色彩
第一性质
触觉:广延、形相
客观实在的
第二性质
视觉:光和色
主观观念
实物观念化 心理学化
《人类知识原理》
存在即是被感知
主观唯心主义 唯我论
事物-可感物-可感性质的集合-感觉-观念-事物是观念的集合
知识主体(心灵|精神|自我)感觉观念,观念不能脱离心灵独立存在
观念(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否定物质实体
它只是心灵的一个抽象概念
肯定精神实体
整个世界是精神或自我的一种感知
《哲学对话三篇》
观念客观化
客观唯 心主义
唯我论
自然实在论(客观唯心主义)
否定物质实体,但可感事物(观念)是存在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
被一切心灵所感知
被上帝这个宇宙大心灵感知
困境:自我(内在经验的结果)和上帝 (推理的结果)都不能被感知,偏离了经验论
形而上学和经验论的矛盾
休谟
两类知觉: 印象和观念
知觉:通过感觉经验而获得的东西
知觉分类
印象
进入心灵最强最猛的知觉,强烈的清晰的
分类
感觉印象:一切认识的来源
反省印象
感性知识
观念:对印象的摹写,微弱的暧昧的影像
理性知识
感觉的来源是一个知识不能回答的问题,走向不可知论
怀疑论
怀疑实体的存在
传统知识的基础 (形而上学)
物质实体不可知,只经验到印象和观念
精神实体不可知,没有脱离知觉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上帝不可知,也是心理活动的产物
实体知觉化
怀疑因果关系
新兴的自然 科学的基础
怀疑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因果关系是一种接近关系和接续关系
否认结果必然跟着原因而来
怀疑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因果性不是事物中有某种客观的力的传递关系
只是对事物之间1)恒常出现的先后关系和 接近关系的一种2)习惯联想或心理错觉
是主观思想的结果
用心理习惯取代自然规律,陷入主观唯心主义
习惯建立在经验上,经验具有或然性,可用作实践
把因果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自然主义解释
温和的怀疑论
追求确定知识的手段
针对传统知识的基础,是为了防止宗教迷信和狂热
满足个人好奇心的思辨,怀疑局限在思辨领域,实践中相信常识
两类知识
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
抽象的科学和证明的知识,单凭 思想就可以推理出关于观念的知识
分析判断,确定性和必然性,必然真理
数学和逻辑
不是真正的知识
关于事实的知识
对于观念之间的关系,人们需要观 念之外的经验做出判断,加以检验
综合判断,或然性,偶然真理
能扩大经验范围,对生活的最有用处
经验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情感主义道德观
道德实践以情感为基础,快乐就是善
功利主义萌芽
道德原则:追求快乐;同情原则;比较原则
反对原罪说,提倡性善论
培根《新工具》
认识论
知识观:知识就是力量,人只有通过认识自然才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
批判阻碍人类理智正确运用的四种假相(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各种思想偏见)
方法论(新工具)
反对亚里士多德《工具篇》所创立,经院哲学所滥用的空洞繁琐的演绎方法
提倡基于切实的感性材料之上的科学归纳方法
为近代归纳逻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