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价值规律,货币,商品价值劳动,商品经济。
这是一篇关于《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领导人为核心的D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1. 总体要求,2. 重点任务,3. 加强组织实施。
这是一篇关于我国传统节日 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7. 中元节,补充,9. 重阳节,8. 中秋节,6. 七夕节,5. 端午节,4. 清明节,3. 寒食,2.元宵节,1. 除夕、春节。
这是一篇关于2025年新年贺词 提及的热点时政回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拓展五: “六尺巷工作法”,拓展四:南极秦岭站,拓展三:深中通道,拓展二:中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拓展一:嫦娥六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人类社会一共有三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产品经济(按需、无偿分配) 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前两种,产品经济是共产主义社会时期的经济形态,目前还未达到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 社会分工的存在 ②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千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 价值 劳动
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属性 (二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 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获得价值、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 ①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终实现就是以二者相分离为条件的;② 消费者为获得使用价值,必须将商品的价值让渡给生产者;③ 生产者为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交换价值由谁决定? 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
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有用),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人与人)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创造价值
货币
内涵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先有商品再有货币)
职能
价值尺度
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
观念中的货币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贮藏手段
只适用于金属货币
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
流通规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货币的流通速度
流通速度大/次数多,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少
纸币印多→超过了需要的货币量️→流通速度️下降 →为了让纸币流通起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
含义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价值量
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与社会无关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表现形式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作用
调节社会资源配置(棒子)、 提高劳动生产率(棍子)、 优胜劣汰(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