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文史【30老舍2.4】
这是一篇关于现文史【30老舍2.4】的思维导图,其中包含的内容是来自大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
编辑于2021-08-13 21:48:15现代文学史第四章,以轻松的笔调抒写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隶到主人的夙愿,加上在有限条件下对人物进行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他们毕竟产生于“大跃进”时代,不可避免打上了“左”的胎记。
本图汇总了现代文学史中30年代文学的内容,包括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上海艺术剧社、无产阶级戏剧、农民戏剧实验等。
大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史科目,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第一节概述的,根据考纲整理的详细知识导图。内容详细基本无遗漏,但不适合最后复习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现代文学史第四章,以轻松的笔调抒写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隶到主人的夙愿,加上在有限条件下对人物进行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他们毕竟产生于“大跃进”时代,不可避免打上了“左”的胎记。
本图汇总了现代文学史中30年代文学的内容,包括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上海艺术剧社、无产阶级戏剧、农民戏剧实验等。
大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史科目,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第一节概述的,根据考纲整理的详细知识导图。内容详细基本无遗漏,但不适合最后复习用
30年代文学
老舍
识记
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1899-1966)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922年在北京接受基督教洗礼。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五年,1925年在英国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
此外,他还写过多样风格的散文、新旧体诗和鼓词、旧剧等。
1929年离英回国,在新加坡勾留数月,写作了长篇《小坡的生日》,是一部童话体的作品,借主人公小坡梦入“影儿国”的历险奇遇,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民族的深切同情和“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共同奋斗”的希望
回国前到抗战爆发后,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山东青岛大学,同时创作了六部长篇:《猫城记》(1936)《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写于1930-1931年间的《大明湖》原稿被战火所焚,未能出版。另有一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及三个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主要作品有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威神集》;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长诗《剑北篇》以及相当数量的通俗性大众化作品。
建国后,他创作了许多部话剧,其中《茶馆》产生了很大影响,赢得了世界声誉
杰出的小说《正红旗下》刚开了一个头,未能写成。文化大革命起,他投湖殉难。
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
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两个民族文化心理对比)(1929),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
回国前到抗战爆发后,《猫城记》(批判国民性)(1936)《离婚》(幽默风格成熟)(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
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
短篇佳作:《月牙儿》(母女两代人做暗娼的悲惨命运)《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黑白李》《上任》
领会
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展现了20年代黑暗势力的摧残逼迫下的普通北京市民的悲剧命运,对信奉“钱本位”市侩哲学、千方百计为自己捞钱、用恶劣手段拆散两对年轻恋人的老张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赵子曰》写了一群住在北京“天台公寓”里的大学生,剖析了他们卑微的心理和空虚的灵魂。作品中有正义感和上进心的李景纯则寄托着作者的希望
《二马》的背景是英国,小说以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父子从北京到伦敦的生活轨迹为经,以中英两国国民性的比较为纬,展开了较为广阔的画面。小说讽刺了老马这个怯懦虚荣、思想僵化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二马》写了马氏父子之间的冲突,通过揭示他们的不同心态,鞭挞了旧势利对新事物的扼杀,反映了新生力量的挣扎,并且触及了东西方不同民族之间要求心灵沟通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以北京市民社会为观察视野,透视民族心态,批判国民劣根性,用讽刺与幽默兼备的笔调表现生活,是老舍上述三部作品的共同特色。
老舍的《月牙儿》《威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佳作
《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黑白李》《上任》
《月牙儿》根据被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重写,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月牙儿》是以散文诗笔法来写小说,贯穿全作的“月牙儿”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有时对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构成境界、渲染气氛、烘托心理、联络结构、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月牙儿》与《微神》等以另一种方法写被侮辱的被损害者,作品略带象征神秘的气息,现实与梦境交融,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老舍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文化反思
老舍是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和批判者。北京市民社会的生活内容,是老舍进行文化批判的重要领域,他的国民性批判也多是借此体现,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提现的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
小说中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以为傲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在文化纽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广阔深邃的民主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加以表现,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剖析,期望在战火中焚毁国民的劣根性,显示了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
运用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小说通过旧北京一个人累车夫的悲剧,表达了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之中,真实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祥子的生活经历是一个悲剧
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发掘,对祥子思想上的局限与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作了深刻的揭示
祥子的悲剧是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命运和人类生存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
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典型的成功塑造,是《骆驼祥子》的重要艺术成就。
在人物塑造上很鲜明地体现了老舍写出“灵的文学”来的主张。
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祥子的性情沉默、木讷,他的语言在内心。他的愿望、追求、痛苦都是通过态度、动作、内心的质问等心理形式表现出来。祥子对于车的安身立命的感情和“态度”的心理展示,贯穿了小说的全部叙述
虎妞的性格描写也很逼真,她对于刘四,又拉又抗,她对于祥子又骗又哄,使足了心计,写得极为细腻、准确,个性十分鲜明
老舍善于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功力几乎体现在所有人物的塑造上,尤其以揭示人物的灵魂痛苦为最
主要艺术成就
人物典型的成功塑造,是《骆驼祥子》的重要艺术成就。
祥子
初到北平,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持自强地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祥子连遭噩运,祥子在命运的摆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
终于不看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开始堕落,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对他的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作品以饱蘸血泪的笔刻画着祥子痛苦挣扎的形象,作品通过祥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罪恶的社会,也揭示了祥子这类小生产者从个人主义的一端走向另一极端的堕落,祥子形象具有警世的作用
虎妞
作品对虎妞的性格表现是在双重身份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她是车厂长刘四的女儿,后来又做了车夫祥子的妻子,她沾染着剥削者家庭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的诸般市侩习气,缺乏教养、粗俗刁泼
虎妞对祥子的爱是以不平等的态度体现着的,在爱的成分中,更多的是畸形的性的纠缠和索取,这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双重的摧残
虎妞破坏了祥子的个人奋斗目标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诱因之一
生活在祥子周围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群像
在人物塑造上很鲜明地体现了老舍写出“灵的文学”来的主张。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地域文化特点非常突出,地理人文环境、民风习俗、北京人的语言特征,比比皆是。
语言
采用了经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京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介朴实,自然明快。
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人物语言取自北京人的唇舌,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
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同时能熔古铸今化洋,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在老舍笔下,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了魅力和光彩
小说结构采用了老舍所谓的“栓桩法”。小说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而这些事件无不是与“车”紧密相连,“车”这一意象核心就像“桩”,所有的事件都被拴在上面。
《四世同堂》主题和题材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主题和题材的独特性
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四世同堂》写人们在古都北平沦陷后,身为亡国奴的精神痛史、恨史。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日本侵略者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暴行,而是通过描写战争八年之间北平每一个人,每家每户、每日每时都经历着的痛苦与屈辱,有力地鞭挞了那些武士道战争狂人和“有奶便是娘”的民族败类。这在反映全民抗战的同类题材作品中别开生面。
主题: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民族奋起的启示录;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北平市民群像
思想内容(选材的独特性):反映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以其家为中心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
人物形象塑造
祁老人
钱默吟
祁瑞宣
祁瑞丰、冠晓荷、大赤包
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市民
主要艺术特色
思想性
作品对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斗争作了广泛深刻的反映
作品是异族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遇折磨的痛史与黄祸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悲壮历史
结构特点
采用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其多线索的宏大叙述,在深广度、笔力、气势上都是自觉的史诗式的追求。老舍善于在铺徐中节制、结构谨严得体,使得现代叙事中具有古典的匀调之美
人物关系设置上,成辐射型、网络状展开
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他的幽默以悲喜剧相交融、讽刺与抒情相渗透,将语言的机智与哲学的观照熔为一炉。
老舍是文学语言大师。他对北京口语熟悉而有感情,反复琢磨加工,于俗白中求飘逸,简练而极富表现力,他还注意音节的韵律和谐。同时,老舍将西方语言的特点有机地融入日常语言的表现方式中,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
另附
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侧重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民俗,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善于将讽刺与写实结合,在精彩的细节描写中透露出幽默效果,表现出语言机智与哲学观照的统一
使用纯熟的北京方言,文字俗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堪称文学语言大师
《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宇宙风》杂志。
小说通过就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骆驼祥子》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
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以及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