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会写作》第1章:写作认知——重新理解写作
这是粥左罗老师《学会写作》的第一章。这一章讲了关于写作的一些正确的认知,包括: 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 为什么我们要公开写作、 好文章到底是什么标准。
这是陈海贤老师《重新找回自己》第四章。这一章主要讲了内心的不安全感的来源,解读了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
这是陈海贤老师《重新找回自己》的第三章。这一章主要讲了理想与平庸,告诉读者我们可以适当地做一个平庸者,承认自己的平庸。
这是陈海贤老师《重新找回自己》一书的第二章,这一章主要讲了什么是“远方”,如何处理“远方”与“当下”的矛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年6月出版
第1章
写作认知——重新理解写作
作者 | 粥左罗
制图 | 凯歌设计笔记
软件 | 亿图脑图MindMaster
日期 | 2024年12月10日
1.1——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暂时接受你写得差这个事实,也要知道,别人没时间笑话你
认知纠正
大家都很忙,没时间笑话你
人们的心理很奇怪
只有当你优秀到会损害他的优越感时,他才会“攻击”你
别人看到你写得好时,可能会挑毛病
别人看到你写得差时,通常会鼓励你
千万不要等你准备好了才写
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
好文笔是练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完美主义就是一个懒的借口
先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坚信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相信自己
用正确的方法持续训练,一定会越写越好
迈出写作的第一步,重点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心态层面
XXX
凯歌笔记设计工作室
1.2——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
输入效果(前提)
如何提升输入效果
提高输入强度
坚持阅读,长期主义
不需要每天都拿三四个小时,每天坚持个1小时
提高输入标准
不要浪费时间读垃圾文章
看读者评价
看豆瓣评分
看业界口碑
提高输入效果
大前提
读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低效阅读
只看中读了多少
读完之后打卡发朋友圈炫耀
有效阅读
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的习惯
更聚焦,进行主题式阅读
好内容要反反复复读
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阅读过程中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思考能力(本质)
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思考能力决定你的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决定你的判断力
判断力决定你的选择力
千千万万个选择构成了一生,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如何训练思考能力
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
习惯性建立知识的链接
习惯性应用所学的知识
输出能力(结果)
如何强化输出能力
高频写,持续写
既学写故事,又学写观点
建立自己的写作流程
定主题、拟标题、搭框架、查资料、写初稿、排版、校对、打磨
为什么要建立流程
提高效率
保证质量
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
日期 | 2024年12月11日
1.3——为什么你必须公开写作
借助外部压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标准
外部的力量
公开写作
你会想如何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如何传递更多价值,让别人读完有所收获
如何让更多人看到
如何让别人读得下去
如何排版让大家看得更舒服
如何让更多人喜欢……
内部的闭塞
私密写作
你的表达没有接收者,就不会过多考虑表达的有效性
更多的是在记录自己的想法,想方设法想要满足的是自己
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很容易放过自己、原谅自己
借助外部反馈,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什么是进步
不断强化优势,不断弥补劣势
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
反馈的维度
点赞数、阅读数、分享数、评论数……
好评、差评……
数据解读
阅读量
低
主题不是大家关心的
点赞数
少
表达没有赢得多数人的认可
评论数
没有想办法调动读者的参与感
借助外部激励,驱动自己长期写下去
常见的激励
阅读量、点赞数、评论区的数据
用户在后台催更
用户把文章分享出去
只有公开写作才是真正完整的写作
1.4——到底怎样才算好文章
标准1:提供新知,创造价值
什么是新知
新知识、新认知、新方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角
阅读是读者的自我完善,他需要从文章中汲取他身上本来没有的东西
标准2:信息量大且密度高
篇幅,不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因素
长文不一定好
短文不一定差
标准3:逻辑性强,论证精彩
人的偏好
偏爱有序,讨厌无序
有序=有逻辑
无序=混乱
难点
将观点和案例故事匹配
标准4:容易理解,不能高冷
如何解读
不能高冷,不能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不能低俗,不能只迎合人们的欲望
好的内容
社会中大多数人踮起脚尖恰好够得着的内容
不会对大多数人的智力和学识构成严峻的挑战
又能让大多数人感受到阅读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点的内容时的美好
标准5:真诚沟通,不端不装
摆正态度
作者是要服务于读者的,而不是对读者说教的
创作者不能俯视读者,不能谄媚读者
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