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
编辑于2024-12-14 00:08:54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1.传统心理学观点
(1)心理过程
①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
②情绪情感过程
态度体验
③意志过程
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个性心理(人格)
①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
动机、需要、兴趣
②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2.认知心理学观点
(1)信息加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
(2)行为调节和控制
动机、情绪情感
(3)人的心理特征
能力、人格
个体行为
个体意识
社会心理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2.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意识
3.主要观点
研究人的意识,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把意识分析为元素
构成心理世界的成分
感觉(知觉的元素)
意向(观念的元素)
激情(情绪的元素)
4.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
5.历史评价
贡献
摆脱哲学束缚;开创了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局限
内容狭窄,脱离实际;
把心理简单分析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
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2.研究对象
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意识流);
反对副作用,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反对纯学科,注重应用;
反对局限于一般规律的探索,主张研究范围扩大;
4.研究方法
客观观察法、实验内省法
5.历史评价
贡献
开创了科学心理学
促进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推动广泛应用
局限
意识观的矛盾倾向;
生物主义倾向;
外在目的论、神秘主义倾向。
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2.研究对象
行为
3.主要观点
反对意识,主张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实验方法;
反对遗传,主张环境。
4.研究方法
实验法
5.历史评价
贡献
强调客观方法,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的意义。
局限
过于极端,限制心理学健康发展。
格式塔心理
1.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研究对象
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3.主要观点
整体、组织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研究方法
实验法
5.历史评价
主张观点正确,仍反映在心理学教科书中。
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研究对象
无意识、潜意识
3.主要观点
欲望或动机;性冲动(感官的快感)
4.研究方法
催眠疗法
梦的解释
自由联想
生活史法
5.历史评价
贡献
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影响深远
科学心理学、人类文化
局限
缺乏科学严谨性
过度强调无意识
夸大性欲的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2.研究对象
人格
3.主要观点
人性观
“以人为本”
需要理论
4.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
个案研究
现象学
5.历史评价
贡献
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冲淡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
局限
错误理解人的本质
主张有纲领的性质
名词缺乏明确定义,难以检验
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
皮亚杰、奈瑟尔、纽维尔、西蒙
2.研究对象
信息加工过程
3.主要观点
关注人脑
主体主动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人脑比作电脑
认知历程:信息接受、存储、应用
4.研究方法
反应时法
口语报告法
计算机模拟
5.历史评价
认知神经科学产生
揭示脑机制
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 感觉
感觉的含义
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应
感觉的作用
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测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感觉能力
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
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最小可觉差)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
K=▲I/I
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K常数
▲差别阈限
I 刺激强度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
费希纳定律
P=Klg I
P心理量--感觉的大小
I物理量--刺激强度
K修正值--常数
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
斯蒂文斯定律
使用方法:数量估计法
P=KI的n次方
P心理量
I刺激的物理量
K和n 常数
感觉现象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同一感受器,感受性发生变化
明度对比
颜色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感觉适应
刺激持续作用,感受性发生变化
视觉的适应
明适应
强光,感受性降低
暗适应
弱光,感受性提高
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
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其他感觉感受性增强
部分弥补作用
视觉
颜色的含义
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的视觉经验
适宜刺激:380--780nm的光波
颜色的三个特性
色调
光的波长
明度
光的长度
物体表面反射系数
浦肯野现象
饱和度
颜色的纯杂程度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1)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
颜色对比
(2)马赫带
侧抑制
(3)视敏度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1)视觉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
(2)后像
正后像
负后像
(3)闪光融合
视觉掩蔽
视觉理论
(1)三色说
托马斯·杨
红、绿、蓝三种感受器
一种感受器一种光谱成分
赫尔姆霍茨
都有反应,敏感度不同
缺陷:无法解释红绿色盲、颜色负后像
(2)四色说
黑林
三对视素
黑--白
红--绿
黄--蓝
听觉
听觉的含义
适宜刺激是声波
16--20000Hz
次声波:低于16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声波频率
响度
声波的振幅
声波的波形
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提出者
拉瑟福德
理论观点
耳蜗基底膜相同频率震动
复制外界声音的频率(电话理论)
缺陷
人耳能分辨每秒震动1000次甚至20000次的声音,耳蜗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的震动
(2)共鸣理论
提出者
赫尔姆霍茨
理论观点
基底膜上的横纤维
上长下短;高低相反
缺陷
人耳能接收的最高和最低频率之比:1000:1;基底膜纤维长短10:1
(3)行波理论
提出者
冯·贝克西
理论观点
向蜗顶推进
低频可到达耳蜗顶部
高频到达耳蜗底部
上长下短;高低相反
缺陷
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
(4)神经齐射理论
提出者
韦弗尔
理论观点
声音频率低于400Hz
声音频率较高,神经“联合”齐射
缺陷
只能解释5000Hz以下的声音
第三章 知觉
含义
1.含义
客观事物--感觉器官--人脑--客观事物整体
作用
觉察、分辨、确认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联系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区别
感觉
个别属性
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人:感觉一样
知觉
事物的整体
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的人:知觉不同(掺杂知识经验)
不是个别信息的简单总和,融合了知识经验
特性
1.选择性
突出对象,忽略背景
2.整体性
突出整体,忽略细节
3.理解性
根据经验,主动解释
4.恒常性
刺激变化,知觉稳定
知觉组织
知觉组织原则
封闭
简单性
邻近性
相似性
对称性
线条朝向
良好连续
共同命运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辐合
2.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相对大小
明暗和阴影
3.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越大,距离越近
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两个刺激相继呈现
走马灯、动画片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时间知觉
延续性、物质性
影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触觉>视觉)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经历
事件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估计时间越短
事件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估计时间越长
回忆
同一时间内,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间长
同一时间内,经历越简单,越觉得时间短
3.人的兴趣和情绪
错觉
含义
特定条件,对物体歪曲的知觉
产生原因
眼动说
移情说
完形倾向说
透视说
常性误用说
神经抑制作用说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的含义
觉知
高级心理官能
心理状态
意识的功能
能动的觉察和感知信息
调节作用
睡眠与梦
1.睡眠
(1)睡眠的阶段
清醒和觉醒状态
高频低幅β波
安静时
低频高幅α波
第一阶段
脑电变化
混合脑电波
持续时间
10分钟
主要特点
浅睡阶段,容易惊醒
第二阶段
脑电变化
偶尔出现睡眠锭(高频高幅)
持续时间
20分钟
主要特点
较难唤醒
第三阶段
脑电变化
频率变低、波幅变大,▲波,有时出现睡眠锭
持续时间
40分钟
主要特点
更为放松
第四阶段
脑电变化
持续低频高幅▲波
主要特点
深度睡眠阶段,梦呓、梦游、尿床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阶段)
高频低幅脑电波
眼球转动,梦境
(2)睡眠阶段的规律
一夜
1-4阶段90分钟左右👉REM阶段(第一次5~10分钟,往后越来越长,最长1小时)
第3、4阶段黎明前会消失
一生
REM阶段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
(3)睡眠的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
生态学理论
减少能量消耗
避免伤害
2.梦
(1)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
潜意识
生理学
脑的随机神经活动
认知心理学
认知功能
(2)特点
认知的不确定性
不协调性
不连续性
注意概述
含义
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功能
选择
保持
调节和监督
特征
指向性
集中性
种类
按注意的品质划分
选择性注意
双耳分听
分配性注意
双作业操作
持续性注意
警戒作业
按意志努力的程度划分
不随意注意
无目的,无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
有目的,有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
有目的,无意志努力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
早期选择理论
提出者
布罗德本特
工作方式:全或无
实验来源
双耳分听实验
解释: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衰减理论
中期选择理论
提出者
特瑞斯曼
理论观点
不同刺激激活阈限不同
鸡尾酒会效应
实验来源
双耳分听,非追随耳信息受到加工
后期选择理论
提出者
多伊奇、诺尔曼
理论观点
信息→充分分析→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加工后期→信息选择
解释:stroop效应
多阶段选择理论
提出者
约翰斯顿
理论观点
注意的选择过程不同加工阶段都会发生
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任务要求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
提出者
卡尼曼
理论观点
认知资源有限
复杂刺激或任务占用资源越多,认知资源用完,新的刺激得不到加工
刺激不自动占用资源,资源分配机制
双加工理论
提出者
谢夫林
理论观点
自动化加工
不受认知资源限制,不需要注意,自动化进行
意识控制加工
受认知资源限制,需要注意参与
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含义
由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S(刺激)--R(反应)
消退
自然恢复
泛化
分化
二级条件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华生的行为主义
刺激反应之间联结,形成习惯
习惯的形成:频因律、近因律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斯金纳“斯金纳箱”
两种行为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两种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两种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
二级强化物
两种惩罚
正惩罚
负惩罚
两种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
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条件作用
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
间隔强化
定时
定比
变时
变比
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含义
观察模仿进行学习
基本过程
注意
保持
动作再现
动机过程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教育应用
随时随地学习
榜样和机会
表扬鼓励
记忆的含义
传统心理学观点
识记、保持、回忆
认知心理学观点
编码、储存、提取
记忆的种类
感觉记忆
含义
保持时间在1秒左右
信息加工
图像记忆
主要编码形式
斯波林
部分报告法
容量越9个
声像记忆
莫瑞
证明部分报告法成绩优于整体报告法
听觉系统中也存在感觉记忆
达文
部分报告法
保持时间4秒
容量5个左右
特征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含义
1分钟左右
信息加工
听觉编码
视觉编码
编码的影响因素
个体觉醒状态
组块水平
加工深度
信息提取
扫罗·斯滕伯格
假设三种可能方式
平行扫描
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
完全系列扫描
加法反应时技术
完全系列扫描
特征
保持时间1分钟左右
遗忘
自然消退
信息干扰
存储:语音、形象、语义
容量有限,7+-2个组块
复述——转入长时记忆
处在意识中心的信息
工作记忆
暂时存储和加工、容量有限
测量:阅读广度测验
巴德利
工作记忆包括四个部分
中枢执行系统
视觉空间模板
语音环路
语音存储
发音复述
情景缓冲器
长时记忆
含义
1分钟以上
信息加工
按语义类别编码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主观组织
影响编码的因素
意识状态
加工深度
信息存储
动态过程
存储数量逐渐减少
质的方面
简略概括
合理、有意义
具体、更夸张或突出
记忆恢复
信息提取
再认
回忆
特征
1分钟以上
语义等形式的编码
容量无限
干扰发生遗忘
遗忘
遗忘曲线
遗忘
不能回忆或再认;错误回忆或再认
艾宾浩斯
无意义音节
节省法
遗忘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进程先快后慢
保持曲线
负加速型
遗忘曲线
正加速型
影响遗忘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无意义——有意义——熟练动作
学习的程度
达到学习的的标准——过度学习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识记者的态度
时间因素
第六章 思维
思维概述
思维的含义
对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揭示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种类
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观动作思维
3岁
形象思维
表象
3--6岁
逻辑思维
6岁以后
解决问题时凭借的知识的性质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思维的表现方式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思维的方向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 特征
变通性
独创性
流畅性
是否有创造性
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
概念
概念的含义
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概念的种类
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
抽象概念
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合取概念
析取概念
关系概念
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人工概念
概念的结构
含义
概念由什么成分组成
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
柯林斯
节点
逻辑上下级关系
网络;连线
扩散激活模型
柯林斯
启动
特征表理论
波纳
定义性特征
特异性特征
原型模型理论
茹什
原型:典型的成员
概念的形成
含义
掌握概念的过程
阶段
抽象化
类化
辨别
理论
共同要素说
赫尔
抽取一类概念的共同特征
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
提出检验、假设检验
样例学习说
茹什
某一样例与原型匹配
内隐学习说
里伯
无意识中累加频次
无意识的内隐学习
策略
布鲁纳
保守性聚焦
一次一个属性
冒险性聚焦
一次多个属性
同时性扫描
一次多个假设
继时性扫描
一次一个假设
问题解决
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问题空间,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的通路
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策略
算法策略
尝试所有方法
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
实现一系列的若干子目标
逆向搜索
目标状态→初始状态
爬山法
降低距离
选择性搜索
突破口
类比迁移策略
先前经验
影响因素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的表征方式
定势
活动前的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
动机
情绪
人际关系
知识经验
原型启发
推理
演绎推理
普遍性——特殊性
问题解决
分为
三段论推理
气氛效应
换位理论
心理模型理论
信念偏见效应
线性推理
条件推理
证实倾向
归纳推理
特殊性——普遍性
概念形成
判断和决策
启发法和判断
决策时采用的启发式策略
代表性启发
样本与总体的相似
可用性启发
获得的难易程度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决策框架
决策规避
第七章 智力
含义
一般能力
卡特尔
液体智力
信息加工、问题解决
先天禀赋
20多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基本能力
晶体智力
获得知识
后天学习
一生都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
关系
晶体智力发展依赖液体智力
晶体智力发展还需要环境作用
测量
智力测验的编制
原则
可行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智力测验必备条件
标准化
常模
信度
效度
常用的智力测验
个体
比内智力量表
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理论
比内-西蒙量表
斯坦福-比内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
能力的结构理论
因素分析法
戴斯认知测验CAS
智力的PASS模型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价测验K-ABC
卡特尔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团体
陆军测验
招募、选拔士兵
陆军甲种
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
纸笔测验
陆军乙种
非文字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
非文字型
认知能力测验CAT
理论
测量学理论
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智力的多因素理论
群因素理论
瑟斯顿
因素分析法
7种:语词理解;语词流畅;数字运算;空间关系;联想记忆;知觉速度;一般推理
吉尔福特 三维模型
内容
操作
产物
智力的层次理论
阜南
最高一层
一般因素G
第二层
两大因素(大因素群)
言语教育
操作机械
第三层
小因素群
第四层
特殊因素S
三因素理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
智力的三个方面
内在成分
智力和经验的关系
外部作用
构成了
智力成分亚理论
元成分
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智力情景亚理论
智力经验亚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
自然智力
自知智力
发展
一般趋势
总体趋势
童年期、少年期最重要;3--13岁智力几乎与年龄等速;之后负加速
顶峰
18-25岁
稳定创造时期
25--40岁
液晶之别
个体差异
差异性
发展水平差异
正态分布
早晚差异
智力结构差异
性别差异
影响因素
遗传
环境和教育
产前环境
早期经验
学校教育
实践活动
主观能动性
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三种成分
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积极:协调促进
消极:瓦解破坏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情绪
按情绪状态划分
心境
平静而持久
弥漫性
激情
强烈的、爆发性的、持续时间较短
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意识狭窄”现象
应激
意外的环境刺激→适应性反应
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机体生物性反应
汉斯·塞里
适应性综合征
动员
阻抗
衰竭
情感
道德感
道德标准
美感
审美标准
理智感
智力活动过程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情绪
感情过程
人和动物都有
情景性、易变性、激动性
情感
具有稳定、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联系
情感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感制约情绪的外在表现
表情
非言语交流
目光接触
体态语
空间语
文化与表情
先天遗传
社会制约性
面部表情
情绪理论
早期的情绪理论
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斯-兰格
先生理,后心理
理论观点
詹姆斯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
兰格
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贡献
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
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
交感神经
兴奋
副交感神经
平静
局限
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
忽略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巴德
理论观点
刺激
丘脑(情绪)
向上传至大脑
产生情绪体验
同时传至交感神经
产生生理变化
贡献
看到了中枢系统和脑的作用
局限
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
情绪的认知理论
“评定—兴奋”理论
阿诺德
刺激
丘脑
大脑皮层
评估
形成态度
交感神经
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
认知情绪理论(因素理论)
沙赫特-辛格
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高度的生理唤醒
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变化由此引起
环境刺激
生理状态
认知因素
决定性作用
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做指导
情绪活动中,人需要不断评价刺激时间与自身关系
三个层次的评价
初评价
确定利害关系
次评价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
反馈性行为
再评价
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第九章 动机
动机概述
动机的含义
目标—诱因—需要—驱力——行为
动机的功能
激活
指向
维持和调整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生理动机
驱力
生物学需要
社会动机
兴趣
心理倾向
指向任务的对象
爱好
指向某种活动
个人成就动机
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与既定标准相比较
1、麦克里兰 成就动机理论
个体的成就动机
力求成功
避免失败
2、阿特金森 期望—价值理论
追求成功的动机由三者共同决定
成就需要
期望水平
诱因价值
避免失败的倾向由三者共同决定
避免失败的动机
失败的可能性
失败的诱因价值
公式
Ta=Ts-Tf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1、罗特 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普遍信念
内控
外控
2、海德 归因理论
行为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归因时常使用的原则
共变原则
排除原则
3、韦纳 归因理论
归因的维度
控制点
稳定性
稳定
能力、问题难度
不稳定
努力、环境、运气
可控性
影响
内外源维度——对成败的情绪体验
稳定性维度——对未来成败的预期
可控性——今后努力的行为
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
重视强化
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外部强化、内部强化
人本理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认知理论
1、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
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
胜任感
自主性
归属感
强调内部动机
人类行为
自我决定行为
基于对需要的认识
设计和选择行为
非自我决定行为
受外在刺激的控制
无动机
2、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强调认知变量的作用
期待强化
期待
结果期待
自我效能感
决定个体动机水平
获得途径
个体经验(直接经验)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唤起
效果期待
培养与激发
培养
教师学习目的的教育
给学生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设置榜样(观察学习)
动机迁移
培养学习兴趣
归因倾向
激发
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相互补充
正确使用考试、竞赛与评比
学生个体差异
学习结果反馈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论观点
1、需要与生俱来,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人之后才显现;
2、层次越低,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出现的越晚;
3、
缺失性需要
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
成长性需要
高层次需要
有益于健康、长寿、精力旺盛
4、层次划分不绝对
5、层次性
6、
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层次上升,力量相对减弱;
低级需要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这种关系并不绝对(如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