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的基本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的基本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少年心理学第十二章学习迁移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家,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家十分支注的问题。通过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学习结果会对今后的学习以及先前的学习产生何种影响。因此,研究学习迁移阿题,揭示学习迁移的实质及规律,对建立和完善学习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青少年心理学第十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并将学习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
青少年心理学第十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学习的一般概念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
人类学习是以语言、思维为媒介来进行和完成的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中进行的
人类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过程
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习的一般分类
依据学习内容分类(冯忠良)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依据学习结果分类(加涅)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依据学习目标分类(布鲁姆)
认知学习
由低到高: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
依据学习方式分类(奥苏泊尔)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指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发现学习
指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交给学习者,而让学习者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发现知识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意义学习
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机械学习
指学习材料不能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或者学习者缺乏意义学习的态度,考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学习的实质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规律
效果律
获得学业成就感
练习律
复习
准备律
不要常搞突然袭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形成的巩固联系
获得和消退律
泛化和分化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正强化
做出积极行为,给予奖励性刺激
负强化
做出积极行为,减少厌恶性刺激
一级强化
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
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
正惩罚
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的出现
负惩罚
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的解除
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
间隔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的过程:对榜样的知觉
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
动作在线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顿悟说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可以分成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展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性质
学习者自身因素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
动机阶段
领会阶段
习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作业阶段
反馈阶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知识是动态的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