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陈磊
该书由陈磊及其半小时漫画团队创作,旨在以趣味漫画的形式解读经济学原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提高经济素养和思维能力。
编辑于2024-12-17 11:14:38这是一篇关于《学佛问答(下册)》——释净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经句篇,佛学篇,学佛篇,学经篇,会集篇,课诵篇,出家篇,在家篇,弘法篇,弘护篇,法宝篇,表法篇,道场篇,仪轨篇,供养篇,附录。
这是一篇关于《学佛问答(上册)》——释净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净土篇,念佛篇,对治篇,修持篇,死生篇,因果篇,超度篇,放生篇,素食篇,健康篇,生活篇,教育篇,孝道篇,宗教篇。
这是一篇关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附录二:《第七天》之后,附录一:《兄弟》创作日记,写给儿子的信,儿子的固执,酒故事,非洲,纽约笔记,迈阿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学佛问答(下册)》——释净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经句篇,佛学篇,学佛篇,学经篇,会集篇,课诵篇,出家篇,在家篇,弘法篇,弘护篇,法宝篇,表法篇,道场篇,仪轨篇,供养篇,附录。
这是一篇关于《学佛问答(上册)》——释净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净土篇,念佛篇,对治篇,修持篇,死生篇,因果篇,超度篇,放生篇,素食篇,健康篇,生活篇,教育篇,孝道篇,宗教篇。
这是一篇关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附录二:《第七天》之后,附录一:《兄弟》创作日记,写给儿子的信,儿子的固执,酒故事,非洲,纽约笔记,迈阿密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陈磊
开篇:们为什么要读经济学
人类史就是一部经济史!为什么这么说呢?1、宏观方面: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历史上没有一场仗是因为爱和正义打起来的,所有的流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是经济。比如美国南北战争:南方种植园经济出口棉花,进口日用品,所以要求国家降关税。北方工业化模式怕外国货抢生意,所以要求国家提关税
有些经济学家就觉得,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受利益驱使的。在利益的驱使下、经济就自行运转开了。恭喜你,一不小心就看懂了亚当·斯密的隐喻-一看不见的手。 看明白了吧,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比作烤串,那经济的作用,就是这根签子
贯穿始终,支撑全局。如果我们要想搞明白人类是怎么活成这样的、世界是怎么运转起来的,就要跟着混子哥,先搞明白这个问题:经济是怎么来的?经济起源,首先,经济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资源最优化配置。比如一瓶水,只有到口渴的人手里,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然后,让咱们回到经济诞生的时刻,看看它的心路历程
原始人胸毛长、见识短,没啥知识储备,几百万年里,没什么追求,天天想的就是填饱肚子,谈不上什么经济,像样的活动就这两项:采集、狩猎。但有时候拼了命,也只够吃几顿鸭脖。哎呀,做个原始人好累有木有?不过,上帝听到了人类的吐槽,马上送来了一个神奇的东西:种子。于是人类从到处追长毛象、翻垃圾桶,变成了定居下来种地,搞农业,这叫农业革命。阶段2: 农业经济,人类开始种粮食,还学会了使用工具,这种能力,就是最早的生产力。渐渐地,人类停下闯荡自然的脚步,定居下来,形成部落。从此以后,人类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不光能吃饱,还能吃撑。甚至有了余粮!于是大家就开始物物交换,社会嗷嗷向前发展,东西也变多了,交换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二狗子换三胖子的鸡翅,这就是经济里最简单的一个基础行为:交易。阶段3:工业经济。部落 、村庄、城市、国家,房子大了,人多了,大家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苟且,追求起了诗和远方的钢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需求多了,产能跟不上,于是人类迎来了工业革命。看到这里,我们想象一下:农业是骨架,工业填充了血肉,其他行业是各种器官,它们一起组成了经济这副躯体
原料、产品、服务、钱等资源,都在市场。工业雄起,产品丰富,很多人心思活络,不玩生产,玩起了心眼,比如开创了这些行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货币的起源:钱打哪儿来的
物物交换中间物叫作货币。主流说法: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牛、马、猪都当过货币,它们的缺点很明显:肥瘦不稳定,不方便切割。用粮食吧,有保质期,不好保存;用陶器当货币吧,磕磕碰碰,容易坏。后来人们想到用贝壳;方便带,能计数,不容易坏,完美!在古代,很长一段历史里,贝壳霸占着货币榜榜首,成为当时的主流货币。这也就是咱们汉字里跟钱有关的,大多数是贝字旁的原因,但是不方便找零
贝壳太少了,能用来当货币的贝壳,都有严格的标准,贝壳不够用
金属货币:用金银当货币,就叫金银本位(吕底亚国家发明)
同时发行银币和金币,都能用,这叫复本位,金银都能用,还能互相兑换
趋势:货币随着经济增长一直在变多
货币起源的另一个说法:钱源于债务
信用产生货币
那些年缴过的“五险一金”到底是什么
五险一金好似国家强制公司缴的,公司不给缴就是违法
社保的起源:首先英国圈地运动,用来养羊,农民无地可种,颁布济贫法,还不算社保,目的主要是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社保的诞生在德国。社保在英国萌芽,在德国开创,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压榨工人,工人经常出事,反抗,后提出政府、工厂、个人都拿出一点钱来最后救济
自己缴纳医疗、养老、失业和一金,在此基础上公司还给缴纳工伤和生育,两者之和,一部分进统筹基金,一部分进个人账户
养老金能养老吗
计算养老金时,是以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的,所以不用担心钱贬值的问题
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
医保到底保了个啥
按国家规定,有工资就得缴医保
医保有起付线和封顶线
甲类药全能报,乙类药报销一部分,丙类药不给报
总的医药费,砍掉起付线和封顶线以外,砍掉自费项目,按比例打个折
非治疗类或第三方造成的伤害,一般医保不能报销,比如整形、保健、车祸、打架等
一口气搞懂到底要缴哪些税
常住中国叫居民纳税人,不管赚的什么币,都要缴税;不常住中国,叫非居民纳税人,只有从中国赚的才需要纳税
哪些个人收入需要缴税?工资、个体经营、劳务报酬、稿酬、房租收入、中彩票、其他
起征点纳税,如果没过线,不用纳税;如果过线了,按全部工资来纳税。免征额纳税,过线了,只要按超过的部分纳税。起征点是感情深一口闷,免征额是你干杯我随意
流转税:花钱的时候就已经交了流转税
所有的商品都要交增值税,一些特殊商品,还要再缴消费税(消费这些商品,可能会浪费钱,也可能对环境不利)
从国外进口的商品,要缴关税,关税不仅能让国家赚钱,还能保护本国产业
财产和资源税,比如买个土地开个厂子,要缴土地使用税;买个房子缴房产税
挣钱——所得税;花钱——流转税;有财富——财产资源税
行为税:比如某些行为,对环境不友好,为了限制这些行为,就要收行为税(车辆购置税)
买房前必须知道的二三事
农村土地制度的几个阶段:阶段1: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阶段2:集体所有制:农民把土地交给国家,建起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这就是集体生产(农民手里也有一些土地,比如自留地和宅基地);阶段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是集体的,活儿是大家一起干,饭一块吃;后来土地承包给个人
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不存在什么年限,住到宇宙爆炸都没问题。但宅基地的房子有个问题,没房产证,没产权,没土地使用证,俗称小产权房
城里的房子。计划经济那会儿,城里的土地都分给各单位,单位再盖房子,按职务、婚否分给职工.这就叫福利房。改革开放后,国家把政策改了:土地归国家,但你可以买这块地的使用权
一般买这些地的,都是房地产公司,交的钱就叫土地出让金,但使用权是有期限的,比如70年,相当于租地
商品房有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福利房没产权,只能自己住。福利房可以补交点土地出让金,买下房子的产权,就能自由买卖了
土地使用权是有保质期的。居住用地——7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
落户政策:居住用地和综合用地的房子,能上户口、办居住证;商业用地的就不一样了,娃娃上学很麻烦。公积金贷款:居住用地的房子,能申请公积金贷款、其他两个就够呛了。税费优惠:第一次买居住用地的房子,缴的税能给优惠。水电费不同:商业用地和综合用地的房子,水电费都按商业价格来算
产权到期了,我的房子怎么办?补充一点,产权时间是从开发商拿地开始算的,以70年产权为例,实际你买的房子的产权到期时间可能要比70年短
公摊面积:买房子好比买个月饼,月饼就是那个房子。你房子占地的大小叫套内建筑面积,再把墙占的地儿去掉,相当于去掉一层皮,剩下的就是套内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外墙=套内使用面积
人口与经济:生娃原来是个经济问题
一旦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就叫老龄化社会(我想上市变成我想上趟早市)
借钱那些事儿:如何避开借贷中的那些坑
春秋战国之前,借了基本不用还;春秋战国那会,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购物史,商品越来越多,就需要再市场上流动起来,但是人们没钱,购买力低,怎么流动起来呢?有了这种需求,人们就研发了借贷这个产品,借东西种地,借钱经商,钱和货就在市场上流动了
高富帅,人家借钱给你,分分钟还清,这叫优贷;矮矬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冒险借钱给你,这叫次贷
P2P本质就是把钱借给你不认识的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始终是理性的;行为经济学最后的结论就是人不理性起来,什么都敢借
消费心理学:消费者防剁手指南
明明说好绝不放开掏裤兜的手,可现实说过,有誓言还不够
心理账户:原来大家花钱有很多目的,对于不同的目的,大家愿意花的钱不同
比例偏见:针对低价品,商家喜欢标出折扣;针对高价品就标降价
通过和价格锚点对比,一些商品会卖的更好,找一个比它贵的,找一个比它便宜的
损失回避:我们得到一件东西会开心,失去会难过,这种难过是开心的很多倍(免费退换,退货包邮)
沉没成本:交了定金后,退货的概率大大降低
因为人作决定的时候,总会惦记自己付出了多少,这些付出的、不可回收的东西,就叫沉没成本
付出越多,越不想放手
剩单老人
传销大起底:珍爱生命、远离传销
庞氏骗局:刚开始以为是倒邮票,整个过程没有真正的产品,赚钱全靠拆东墙补西墙。这个骗局的死穴就在于:需要不断有新钱注入
别人卖产品赚钱,天天要担心产品好不好用,而现在光是下线的入会费,就能赚到怀疑人生,还要操心产品干吗呢?
传销的本质是不要产品,只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