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常用技术与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外科常用技术与方法的思维导图,包含体液平衡失调、酸碱平衡失衡、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治疗原则等。
编辑于2024-12-18 02:53:08外科常用技术与方法
麻醉: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手术时的疼痛(使病人局部或全身麻醉) 本质:使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中的某些部位受到暂时的、完全可逆的抑制
全麻分类:1镇静 2镇痛 3肌缩
背景:1846.10.16发现乙醚麻醉(哭声终结者)(世界麻醉日)=临床麻醉学 缺点:易燃易爆 (1892年局麻出现→由普利卡因来代替
现代麻醉学(围术期医学)(ERAS=快速康复外科)→镇痛+生命功能调控
拓展:围术期医学=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接受治疗到手术结束进入康复阶段的时间段)
术后急救:1血糖控制 2应激反应 3预防恶心呕吐 4术后早期 5营养支持 6液体管理
术中:1麻醉与管理(快麻快醒,保护通气) 2疼痛管理 3预防肿瘤 4体温 5术中出血控制
全麻: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入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临床表现: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点程度的肌肉松弛
分类1吸入麻醉药:呼吸道吸入 (靠颜色区分样发罐(装麻醉药的瓶子)
2静脉麻醉 优点: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性、对环境无污染
3肌肉松弛药(肌松药):阻滞神经传导功能使骨骼肌松弛 特点:只能麻痹骨骼肌而不产生麻醉效果,不能使神志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
分类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
4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前评估+准备用药(术前诊视病人)
1病史
2体检:常规检查 特殊检查
3相关实验室检查
4体格状态评估分级
5合并疾病评估
心房颤动(房颤)(四种情况)
慢性
永久性
阵发性
麻醉分级原则:宁高勿低
麻醉要求:病人不吃不喝+前两小时可少量喝水
全麻并发症:
反流+误吸
呼吸道梗阻
通气不足
低氧血症
低血压:收缩压下降
高血压:舒张压增高or收缩压增高
心律失常
高热抽搐惊厥
局麻:局麻药暂时阻滞某些周围神经冲动传导
困难气道:麻醉医师发现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难
颌间距≥6.5㎝(插管无问题)
<6㎝(三指)(无法用插管)
中枢中毒(双向性)
早期:兴奋性
晚期:抑制性
过程:意识消失→全身抽搐→呼吸抑制→停止呼吸
局麻方法
表面麻醉: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
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注入手术区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皮肤形成橘皮样隆起=皮丘)
区域阻滞:手术区四周+底部注入局麻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神经末梢
神经阻滞: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周围注入局麻药 例:双侧膈神经阻滞:呼吸骤停,(只能做单侧)
椎管内麻醉:
麻醉腔隙:1,蛛网膜下腔 2.硬膜外隙
腔隙分:脊椎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 统称椎管内麻醉
脑脊液作用:稀释+扩散局麻药
麻醉平面: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脊椎麻醉: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部分脊神经=需实行脊椎麻醉穿刺
分类:1给药方式:单次法 连续法、
2麻醉平面:阻滞平面达到or低于T10为低平面脊椎麻醉 高于T10但低于T4为中平面脊椎麻醉 达到or高于T4为高平面(已淘汰)
3药液比重:高于脑脊液(重比重) 等于(等比重) 低于(轻比重)
禁忌症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休克 3: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 4:脓毒症 5:脊柱外伤或结核 6:急性心力衰竭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发作 7:凝血功能障碍 8不能合作者如小孩+精神疾病患者
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隙阻滞部分脊神经
分类:单次法 连续法
脊椎麻醉VS硬膜外阻滞:脊椎麻醉1.用药浓度高 2.容积较小 3,剂量小 4.稀释后的浓度低于硬膜外阻滞
脊神经阻滞顺序:血管舒缩神经纤维→冷感消失→温感消失→对不同温度的辨别→漫痛→快痛→触觉消失→运动麻痹→压力感觉消失→本体感觉消失
无菌技术:是指针对微生物/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方法
灭菌:杀死一切活的微生物
预先用67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微生物(包括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品)
分类
高压蒸汽灭菌:能耐受高温的物品
煮沸灭菌法:铝锅或不锈钢锅洗去油脂→一般细菌可被杀死,带芽孢的至少需要煮沸1小时(海拔每增高300米=灭菌时间延长2分钟)要求:1.物品要完全浸入 2.玻璃器皿需要包起来 3.盖好锅盖 4杀菌时间从水沸腾后开始算
火烧法:金属器械灭菌
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拓展:芽孢:细菌产茧不出来or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消毒杀不到
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分类
药液浸泡消毒法: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的少,因为浸泡达不到效果要求,泡10小时才达到灭菌效果)
熏蒸法
无菌发展
1.1846漂白粉(抗菌术开端)
2.1867湿纱布
3.1877蒸汽灭菌
4.1889手臂消毒
5.1990橡皮手套
6.1929青霉素
操作技术+管理制度
消毒指示卡:黑色变色=需要消毒
消毒服放于包中保存→过去:14天 现在7天
手术区域铺无菌纸
要求:1.先铺不洁处再铺手术区 2.放好后不可动只能往外拉离手术区 3.再铺中大单,大单只有一个口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1手术人员洗手后,手臂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手术人员肩以上、腰以下、背部及手术台平面以下的无菌巾均应视为是有菌地带,不可触碰。 2.不准在手术人员的肩以上、腰以下和背后传递手术器械-敷料和用品;坠落手术台边或无菌巾以外的器械物品等不准拾回,若要再用需重新消毒。 3.术中如发现手套破损或接触到非无菌区,应及时更换;衣袖如碰触有菌物品,应加套无菌袖套或更换手术衣。 4.术中如无菌巾等覆盖物已湿透或碰触有菌物品时,应加盖无菌巾;如患者需更换体位另选切口做手术时,需重新消毒、铺单。 5. 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一步,侧过身,背对背地转身到另一位置,以防污染。 6. 做皮肤切口前及缝合皮肤前后,应再次用乙醇或苯扎溴铵溶液消毒皮肤。 7.皮肤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无菌巾遮盖,并用巾钳固定;切开空腔脏器前,先用盐水纱布垫保护好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内容物溢出造成污染。 8.手术进行过程中,手术人员避免向手术区咳嗽或打喷嚏;应随时警惕有无灰尘、小昆虫或汗珠落入手术区内。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贴近手术人员或站高于手术台平面,不得随意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化脓性感染者进人手术室;进人手术室前应先更换手术室的参观衣、鞋,并戴好口罩、帽子。
手术室要求:
20~26℃正常(室内温度湿度都会自动调整)
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防第二个人感染)
手术室不可开窗通风
烈性传染病不能进普通手术室(破伤风、坏疽等)
作业要求1,无菌术?消毒?灭菌? 2.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 3.手术人员和病人术区的准备 4.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体液代谢失调
体液主要成分:水和电解质
体液分类: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间液(功能性ICE+非功能性ICF))
拓展:组织间液(功能性ICE+非功能性ICF) ICF第三间隙液
体液量:主要分布在肌肉中,男肌肉>女 故体液量男60%>女40%
渗透压: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一般为280/290~310
体液调节靠肾
机制: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维持渗透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维持血容量)
1.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口渴反应→抗利尿激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1→血管紧张素2→小动脉收缩→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远曲肾小管重吸收NA+和排泌K+H+→NA+↑ CL— ↑ →水↑
NA+平衡特点:多摄多排 少摄少排 不摄不排 K+(不摄也排)
体液平衡失调
血浆渗透压靠NA+测定
等渗性失水(外科最常见)临床表现:厌食恶心乏力 治疗原则:平衡液溶液(不等于生理盐水切记)
低渗性失水:失水<钠
高渗性失水:失水>纳
需钠量计算公式(要求掌握)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1.肌无力(最早表现) 先四肢再躯干 2.心脏受累:传导+节律异常 又U波
高钾血症:病因早期T波高而尖(特征性表现)
酸碱平衡失衡
调节机制:体液的缓冲作用 肺的呼吸 肾的调节 (没有肝)
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 重症酸中毒原则:宁酸勿碱(碱 的补充需慎用)
代谢性碱中毒
拓展:库存血(有抗凝剂)→防止血液激化无法输血(内有NAHCL-)防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避免纯氧(抑制呼吸中枢加重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每日补液量:当口基础需要量 +1/2以往失去量 +当日额外丢失量 1℃=丢失液体3~5毫升
补液原则:先快后满(也输入) 先浓后淡(也分析) 先盐后糖(也估计) 见尿补钾(也调整)
外科感染
指需要外科处理的感染
发生情况:1.条件性感染 2。二重感染 3.医院内感染(多为金葡菌)
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特异性感染
病程长短:急性(3周之内) 慢性(2个月) 亚急性
外科感染治疗原则
疖(单发)与痈(多发)(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急性化脓性炎症 金葡菌感染
临床表现:1黄白色浓栓
危险三角区(眼外角与鼻窦之间)=青春痘(疮疤层疖的一类)→海绵窦→大脑中动脉→大脑脑膜
预防与治疗:局部处理:痈出现多个脓点表面呈紫褐色(成熟)或已破溃疡需切开引流
拓展切开要求:切病变边缘,切中间易感染(防止引流到伤口上)
急性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菌)
全身感染在局部发病
丹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淋巴管网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管炎(金葡菌)侵入淋巴系统
脓毒症(继发性):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生命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炎症抑制血管扩张
抗生素早期联合足量
分类:阴性 阳性 真菌
破伤风:病因:与创伤相关联的特异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 (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阳性
临床表现: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下阵发性痉挛+张口困难+角弓反涨
拓展:革兰氏阴性:病情严重:大肠杆菌 三低:低温 低白细胞 低血压 冷休克(高阻低排)
革兰氏阳性:金葡菌 耐药菌株 特点:稽留热/弛张热 暖休克(高排低阻),休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