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放弃抵抗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改革:①设立中央行政机构(商部、学部、巡警部等);②裁撤绿营,建立新军;③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⑤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⑥宣布1906废除科举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11组建民主团体革命: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3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1904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1905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
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
武昌起义(1911.10.10)与各地响应
1912.2.12清帝退位(在中国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中资发展问题:①民资占比小;②工资占比小③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④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劳动产率低
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派理论方面弱点: 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做出理直气壮的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三民主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地影响。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①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③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④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⑤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