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这是一篇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3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务 61分,第2篇 建筑工程相关法规与标准16分,第1篇 建筑工程技术33分。
编辑于2024-12-24 12:53:49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第1篇 建筑工程技术 33分
第 1 章 建 筑 工 程 技术 要求
1.1 建筑构造要求
民用建筑构造要求
建筑物
民用建筑分类
居住建筑
住宅建筑
宿舍建筑
公共建筑
宾馆 图书馆、车站、办公楼、电 影院、医院
【归纳】 1.单层民用建筑:与高度无关。 2.超高层建筑:H>100m。 3.非单层且≤100.0m 的民用建筑按地上高度分类表(节点就低)
【答题思路】 1.初判断:是单层民用建筑还是超高层建筑? 2.再判断: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 3.看数字:住宅建筑看 27m,公共建筑看 24m,节点就低。
工业建筑
农业建筑
建筑在组成
结构体系(受力)
墙 、柱 、梁 、屋顶
【区分】“屋顶”和“屋面”;“基础”和“地基”。
基础
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基础:将上部结构所承受的外来荷载及上部结构自重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围护体系(隔离)
屋面 、外墙 、门 、窗
【区分】“屋顶”和“屋面“;“外墙”和“内墙”;“门、窗”和“内门、内窗”。
设备体系(供给)
给排水 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智能系统
其中供电系统分为强电系统和 弱电系统两部分,强电系统指供电、照明等,弱电系统指通信、信息、探测、报警等。根据需要还有防盗报警、火灾探测、自动灭火等
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荷载因素的影响 (2)环境因素的影响 (3)技术因素的影响 (4)建筑标准的影响 【口诀】环河标记
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先进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口诀】经济实美
建筑高度的计算
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以绝对海拔高度控制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
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 平屋顶应按建筑物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 无女儿墙的建筑屋面檐口 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分别计算后取最大值。
有多种屋面形式的建筑物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 面面积≤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
室内净高
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 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2m
避难层
建筑高度>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有人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0m
临空处防护栏杆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 应设置防护栏杆,并 应符合下列 规定: 临空高度l<24m,栏杆高度不应<1.05m; 临空 高度≥24m,栏杆高度不应<1 .10m; 上人屋面 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1.20m。
楼梯平台、净高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平台转向端的最小宽度,不应<梯段宽度并不得<1.20m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2m。梯段的净高不宜<2.20m.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 0.5m 时, 其高度不应<1.05m。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光源的主要类别
热辐射光源
白炽灯和卤钨灯
优点: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 用在居住建筑和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缺点:为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电光源
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缺点: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光源的选择
1.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2.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围护结构外保温的特点
1.外保温可降低墙或屋顶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可减少防水层破坏;对结构及房屋的热稳定性和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有利;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防止热桥内表 面局部结露。
2.内保温在内外墙连接以及外墙与楼板连接等处产生热桥,保温材料有可能在冬季受潮;中间保 温的外墙也由于内外两层结构需要连接而增加热桥传热。
【知识扩展】 1.热桥:以往又称冷桥,现统一定名为热桥。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 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因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故称为热桥。 2.热桥影响:由于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较低,寒冬期间,该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 凝结在其表面上,形成结露,此后空气中的灰尘容易沾上,逐渐变黑,从而长菌发霉。热桥严重的部位,在寒冬时甚至会淌水,对生活和健康影响很大。 3.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 ; 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 。 旧房改造,外保温效果最好。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
【知识扩展】 1.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符号 M 表示。一次 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为了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 抗震设防烈度。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防分类
甲类:特殊-特别重大灾害后果 乙类:重点-重大灾害后果 丙类:标准 丁类:适度
建筑抗震的技术要求
一般规定
1)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中,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对于框架结构房屋,应考虑填充墙、围护墙和楼梯构件的刚度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 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 (4)建筑主体结构中,幕墙、围护墙、隔墙、女儿墙、雨篷、商标、广告牌、顶篷支架、大型 储物架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安装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由非结构构件传递的地震作用。 (5)围护墙、隔墙、女儿墙等非承重墙体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釆用砌体墙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②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以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变 形需求。 ③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应与主体结构锚固。防震缝处女儿墙的自由端应予以加强。 (6)建筑装饰构件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类顶棚的构件及与楼板的连接件,应能承受顶棚、悬挂重物和有关机电设施的自重和地震附 加作用。其锚固的承载力应大于连接件的承载力。 ②悬挑构件或一端由柱支承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③玻璃幕墙、预制墙板、附属于楼屋面的悬臂构件和大型储物架的抗震构造应符合抗震设防类别 和烈度的要求。
框架结构的震害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 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 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知识扩展】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 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 缺点:侧向刚度较小,当层数较多时,会产生过大的侧移,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如隔墙、装饰 等)破坏进而影响使用。 【口诀】柱顶角短
混凝土结构房屋
(1)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采取箍筋加密措施。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等结构的墙肢和连梁、框架梁、框架柱以及框支框架等构件的潜在塑性铰区和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应采取延性加强措施 。 (2)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筒体结构,外框架应有足够刚度,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3)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施工中需要以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符合《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规定的抗震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房屋
(1)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2)多层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楼板在墙上或梁上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罕遇地震下楼板不应跌落或拉脱。 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应采取有效的拉结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 ③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不得采用立砖柱。 跨度不小于 6m 的大梁,其支承构件应采用组合砌体等加强措施,并应满足承载力要求。 (3)砌体结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8 度、9 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②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 ③楼梯栏板不应釆用无筋砖砌体。 ④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⑤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墙体应设置通长拉结钢筋网 片。 ⑥顶层以下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并与构造柱连接。 (4)砌体结构房屋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②对于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框架梁柱。
1.2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房屋结构平衡技术要求
作用(荷载)的分类
按随时间的变化分类【研究的是荷载本身】
永久作用
包括结构构件、围护构件、面层及装饰、固定设备、长期储物的自重, 土压力、水压力等 例如:固定隔墙的自重、水位不变的水压力、预应力、地基变形、混凝 土收缩、钢材焊接变形等
可变作用
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活动隔墙自重、安装荷载、车辆 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水位变化的水压力、温度变化等
偶然作用
撞击、爆炸、地震作用、龙卷风、火灾等
按结构的反应分类【研究的是结构】
静态作用
固定隔墙自重,住宅与办公楼的楼面活荷载、雪荷载等
动态作用
地震作用、吊车设备振动等
按荷载作用面大小分类(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荷载变动)【研究的是荷载本身】
均布面荷载
在楼面上加铺任何材料,如铺设的木地板、地砖、花岗石或大理石面层
线荷载
各种面荷载传到梁上或条形基础上 在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
集中荷载
如洗衣机、冰箱、空调机等 在室内增加石柱,悬挂较大的吊灯,房间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重点提示】 1.按随时间的变化性分类,是指荷载本身随时间变化有区别。 2.按结构的反应分类,是指荷载作用在结构上时,结构是否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加速度。 3.按荷载作用面大小分类,是指荷载的作用面积和形状的区别。
杆件的受力形式
结构杆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按其变形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种: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
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要求
结构的可靠性
安全性
不破坏 损伤 不倒塌
适用性
变形 裂缝
耐久性
老化 腐蚀 锈蚀
结构的适用性要求-简支梁跨中最大位移的影响因素
通常我们都是计算梁的最大变形,如图所示 简支梁 ,其 跨中最大 位移 f 为: 从公式中可 以看出,影响梁变形 f 的因素除荷载 q 外,还有: 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 E 成反比; 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 I 成反比,如矩形截面梁,其截面惯性矩 构件的跨度:与跨度 L 的 4 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响最大
结构耐久性要求-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用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临时性结构 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5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00
结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名称 劣化机理 I 一般环境 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 Ⅱ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Ⅲ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Ⅳ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V 化学腐蚀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的腐蚀 【口诀】一冻海冰蚀。
结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100 年 50 年 30 年 I-A C30 C25 C25 注:预应力混凝土楼板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Ca 代表引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保护层厚度 一般环境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配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般环境中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c(mm) 构件类型 面型 板、墙 厚度C20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条形 梁、柱 厚度C25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梁、柱 厚度C2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注: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
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
可分为承载能力评定 、适用性评定 、耐久性评定和抵抗偶然作用能力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就地取材 (2)耐久性好 (3)整体性好 (4)可模性好 (5)耐火性好 缺点主要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工期长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技术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如下: 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确定其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组合。应进行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工程的功能和结构性能要求。
1.结构体系
(1)混凝土结构体系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2)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②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③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3)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楼盖应满足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应满足10年重现期水平荷载作用的振动舒适度要求。
2.结构混凝土材料
(1)结构混凝土用水泥主要控制指标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和氯离子含量。水泥中使用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在出厂文件中明示。
(2)结构混凝土用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砂的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 10%;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3.0%和 1.0%,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 8%;高强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2.0%和 0.5%;机制砂应按石粉的亚甲蓝值指标和石粉的流动比指标控制石粉含量。 ②混凝土结构用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③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1%
(3)结构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 12%;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1.0%和 0.5%,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 8%;高强混凝土用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0.5%和 0.2%。
(4)结构混凝土用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含有六价铬、亚硝酸盐和硫氰酸盐成分的混凝土外加剂,不应用于饮水工程中建成后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混凝土。 ②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和防水剂,严禁用于下列混凝土结构: I.与镀锌钢材或铝材相接触部位的混凝土结构; II.有外露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混凝土结构; III.使用直流电源的混凝土结构; IV.距离高压直流电源 100m 以内的混凝土结构。 ③含有氯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水剂和氯盐类防冻剂,不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④含有硝酸铵、碳酸铵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和含有硝酸铵、碳酸铵、尿素的防冻剂,不应用于民用建筑工程。 ⑤含有亚硝酸盐、碳酸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和含有硝酸盐的阻锈剂,不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成分 危害 六价铬、亚硝酸盐和硫氰酸盐 对人类健康有危害 强电解质无机盐 会造成金属锈蚀和混凝土性能劣化 氯盐 会造成混凝土耐久性和安全性隐患 硝酸铵、碳酸铵 在碱性条件下会释放刺激性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影响健康 亚硝酸盐、碳酸盐 会造成预应力筋腐蚀和晶格腐蚀,导致安全性和耐久性隐患
(5)混凝土拌合用水应控制 pH、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当混凝土骨料具有碱活性时,还应控制碱含量;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在首次使用前应检测放射性。
3.结构构造要求
(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受力状况分别进行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受冲切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对于承受动力循环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尚应进行构件的疲劳承载力验算。
(2)混凝土结构构件之间、非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满足被连接构件之间的受力及变形性能要求。 ②非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的连接应适应主体结构变形需求。 ③连接不应先于被连接构件破坏。
(3)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满足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并应满足结构耐久性、防水性、防水、配筋构造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且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 ②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不应小于300mm,圆形截面柱的直径不应小于 350mm ③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40mm ④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⑤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均不应小于 50mm。
4.结构混凝土技术要求
(1)结构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措施。 (2)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对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对设计工作年限大于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应比下列规定提高。 ①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②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③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④釆用 500MPa 及以上等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设计工作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 C2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C25 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C30 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C30 釆用 500MPa 及以上等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C3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C30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C30 除楼板以外的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C40
5.结构钢筋技术要求
(1)混凝土结构用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具有符合工程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下需求的强度和延伸率。 (2)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釆取可靠的锚固措施。普通钢筋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进行计算。 ②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200mm。 ③对受压钢筋,当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并需锚固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 70%。 (3)混凝土结构中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应设置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要求。 ②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及防火性能要求。 (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连接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且接头 破坏应位于套筒外的连接钢筋。 (5)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求,并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砌体结构的特点
(1)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 (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 (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 (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 (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 (7)抗震性能差; 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 对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如下: 一、基本规定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根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砂浆和混凝土质量控制、砂浆拌合工艺、砌筑工人技术等级四个要素从高到低分为 A、B、C 三级,设计工作年限为 50 年及以上的砌体结构工程,应为 A 级或 B 级。
二、材料要求 下列部位或环境中的填充墙不应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 (1)建筑物防 (2)长期浸 层以下墙体; 或化学侵蚀环境; (3)砌体表面温度高于 80℃的部位; (4)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口诀】80℃高温让潮水振动。
三、设计要求 1.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当层数为 3 层、4 层时,应在 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 4 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 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 层设置。 圈梁宽度不应小于 190mm,高度不应小于 120mm,配筋不应小于 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钢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钢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材料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材质均匀; (2)便于工厂生产和机械化施工,便于拆卸,施工工期短; (3)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4)无污染、可再生、节能、安全,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以说钢结构的发展是 21 世纪建筑文明的体现。 钢结构的钢结构的 ,需经常油漆维护,故维护费用较高。 ,当温度达到 250℃时,钢结构的材质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当温度达到 500℃ 时,结构会瞬间崩溃,完全丧失承载能力。
钢结构的技术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 对钢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如下: 一、材料要求 钢结构承重构件所用的钢材应具有 、断后伸长率、抗拉强度和 , 在低温使用环境下尚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或碳当量的合格保证。 二、施工要求 1.、 、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焊接工 、预热和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按照规定程序 进行 ,并制定焊接操作规程。 2.全部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全焊透的一级、二级焊缝应进行内部缺陷无损检测,一级焊缝探伤比例应为 100%,二级焊缝探伤比例应不低于 20%。
【知识总结】 1.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缺点。 2.哪些部位或环境中的填充墙不应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 3.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包括哪些?
1.3建筑材料
第 2 章《 主 要 建 筑 工 程 材 料 性 能 与 应 用
2.1常用结构工程材料
2.2 常用建筑装饰装修和防水、保温材料
第 3 章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3.1 施工测量放线
3.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3.3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3.4 屋面、防水与保温工程施工
3.5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3.6 季节性施工技术
第2篇 建筑工程相关法规与标准 16分
第 4 章 相 关 法 规
4.1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法规
4.2 建筑工程通用规范
第 5 章 相 关 标 准
5.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5.2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5.3 装饰装修与屋面工程相关标准
5.4 绿色建造与建筑节能相关标准
第 3 篇 建 筑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实 务 61分
第 6 章 建 筑 工 程 企 业 资 质 与 施 工 组 织
6.1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资质
6.2 二级建造师执业范围
6.3 施工项目管理机构
6.4 施工组织设计
6.5施工平面布置管理
第 7 章 施 工 招 标 投 标 与 合 同 管 理
7.1 施工招标投标
7.2 施工合同管理
第 8 章 施 工 进 度 管 理
8.1施工进度计划方法应用
8.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控制
第 9 章 施 工 质 量 管 理
9.1结构工程施工
9.2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9.3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
9.4 工程质量验收管理
第 1 0 章 施 工 成 本 管 理
10.1 施工成本影响因素及管理流程
10.2 施工成本计划及分解
10.3 施工成本分析与控制
10.4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与考核
第 1 1 章 施 工 安 全 管 理
11.1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11.2安全防护与管理
第 1 2 章 绿 色 施 工 及 现 场 环 境 管 理
12.1绿色施工及环境保护
12.2施工现场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