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智人之上》大纲概览
This is a mind map about 智人之上,Main content: 计算机政治学,非生物网络,人类网络。
编辑于2024-12-26 10:33:13智人之上
人类网络
1.信息是什么
表现形式
子主题
天真信息观
世界存在现实,信息可以表现现实,如果信息表现出了现实,我们就揭示了真相
真相不等于现实
现实包含了
2.故事:创造无限的联结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都有大规模合作的能力,但是只有人类拥有无上限的合作能力
18 亿中国人
之所以能够进行这种大范围的合作,源自于我们拥有讲述并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
人与故事的联结
品牌依靠故事来联结消费者
基督教通过圣经来联结圣徒
反复讲述虚假的故事,让我们会信以为真
故事为现实世界增加了第三层次的现实:主体间现实
与主观现实的区别:存在于许多心智形成的联结
主体间的现实依赖于信息的交换—故事的讲述(法律)
披萨饼热量 vs 一个比特币的价值
国家什么时候存在?足够多的人同意
唯物主义视角否认故事力量,强调权利关系和物质利益
黑猩猩与人类的基础物质需要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没有办法维持大规模群体
如果历史仅仅依赖物质利益和权利斗争塑造,为什么我们需要协商和交谈
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或者权力,需要虚构的故事,而不仅仅是真相
虚构故事简单,真相复杂
真相痛苦,虚构故事可塑性较高
虚构的故事不是谎言,而是一个大方承认的主体间现实
美国宪法与圣经的区别:是否承认其虚构性并由此提供修正的可能。
政治也采用了虚构的故事,虚构的故事有了维持秩序的作用,当信息不利于其秩序的维护就会受到打压
这样的一种信息网络与天真信息观的观念相违背
我们需要在真相和秩序间达到平衡
信息并不像天真的信息观以为的那样必然带来真相,而且发现真相也不是人类信息网络唯一的目的。信息也不像民粹主义观点以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武器,相反,为了追求生存与繁荣,每个人类信息网络都需要同时做到两件事,即除了要发现真相,还得创造秩序。
3.文件:纸老虎也会咬人
语言信息技术有局限性
国家的运转仅靠故事无法维持,需要具体规划的清单列表
清单列表与故事的差异
单调无聊,难以记忆
文件的出现,解决清单列表无法记忆的问题
文件是一种新的创造主体间现实的方法
解决了大脑无法记忆主体间现实的问题
所有权为例,一块土地的流转使得人们很难仅凭记忆来确定, 通过书面文件可以表达这一主体间现实 古亚述的借贷泥版通过摔碎的方式来消灭主体间现实,泥板本身就是现实
文件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大量的文件带来的检索难题
官僚制度应用而生,解决检索问题
当时的官员通常就会坐在一张有抽屉的书桌旁边,这种书桌就被称为“bureau”。所以官僚制度这套秩序,正是以抽屉作为核心。这套秩序解决检索问题的办法,也正是把整个世界分成许多不同的抽屉,再判断该把哪些文件放进哪个抽屉。
核心:分而治之
官僚制度解决检索问题的同时带来了新问题
基于认为的分类是否对应任何客观现实
人们只能适应表格
分类导致目光狭隘,无法看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广泛影响
经济发展vs 环境污染
学术官僚制度诞生
即便有诸多问题,官僚制度也仍具有其其意义
医院的表格
地下管网
官僚制度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难以理解权力和政府决策的运行
艺术无法发挥他的作用
艺术的故事线老旧,围绕生存和交配
官僚制度甚至开始迫害人类
信息网络可好可坏,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增加信息量并不能保证其做好事,如何平衡真理与秩序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4.错误:绝对正确是一种幻想
宗教寻找绝对正确的尝试
为了削弱祭祀制度的权威,应用了书籍技术的
书籍这项技术能确保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访问同一个数据库
有了书籍技术,又出了新的问题
问题:如何决定圣书中放进哪些内容
问题:决定内容后如何保证无差错的复制
如何保证不同人能够对书籍内容做出同样的解读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教会的权力又被放大了
虽然众人将宗教经典视为绝对的权威来源,但在编纂的过程中,真正的权力其实是在编纂机构手中。
想把所有权力都交给一项绝对正确的超人类技术,反而造就了一个全新且极其强大的人类机构——教会。
人类梦想着能通过宗教经典这种技术来避开会犯错的凡人机制,但这永远只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随着每一次反复循环,拉比机制的权力只会有增无减。“相信这本绝对正确的书”变成了“相信这个解读圣书的人”。
信书籍的自由印刷和传播能否解决宗教带来的问题
猎女巫行动
从印刷术与猎巫的历史可以看出,自由的信息市场并不一定能让人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因为在这样的信息市场里,暴行的优先级可能比真理与真相更高。而想要让真理与真相胜出,就必须建立筛选机制,让天平往事实那一方倾斜。但从天主教会的历史就能看到,这样的机构可能会运用手中的权力来排除异己,给所有异见贴上错误的标签,以免机构自身的错误被曝光而遭到纠正。
解决错误的方案
自我修正机制
1.认识到人类会犯错
2.积极揭露错误与无知
自我修正机制是不是一种绝对正确?
自我修正的弊端:增加维持秩序的成本,破坏社会团结
自我修正机制能不能在政治中运用—独裁和民主政府的不同观点
5.抉择:民主与极权制度简史
独裁信息网络
高度集中
中央绝对正确
民主信息网络
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
事实上,民主政体的做法是中央决策能免就免;唯有少量必须集中做的决定,才需要经过投票,反映多数人的意愿。在民主政体,就算有99%的人都想穿某种衣服、信奉某位神明,剩下1%的人还是可以穿自己想穿的、信自己想信的。
相信人人都可能犯错,建立纠正错误的机制
民主政权如何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人权的保障
公民权的保障
民粹主义对民主的危害
这种民粹主义信条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没有把人民看作一群拥有不同观点与利益、活生生的人,而认为人民就是一个神秘而统一的实体,只有单一的意志,也就是“人民的意志”
民主虽然认同人民是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但在民主制度看来,人民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实体,也就不会有什么单一的意志。
总而言之,这种观点把人性看得极为卑劣,但还是有两点让它极具吸引力。第一,它把所有互动都简化成权力斗争,于是现实变得似乎不再那么复杂,所有战争、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事件也变得好懂多了。不管发生任何事(就算是一场全球疫情),都是因为精英分子在追求权力。第二,民粹主义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有时候确实是对的。
大规模民主建立的条件
各方要处于彼此的听力范围内
人民必须对自己谈论的内容有基本了解,否则就是在制造噪声,而不是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现代信息的双重效应
有利于民主:去中心化
有利于极权控制:中心化
信息封锁
缺少自我修正机制,相信自己绝对正确
技术只创造了机会,追求把握什么,由人来选择 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新的转折点
非生物网络
新成员:与众不同的计算机
2 大功能
自己做决定
以往的信息技术只解决储存、传输的功能
脸书则决定了给哪些人看哪些内容,对信息做了筛选
是信息网络中完整的成员,不是成员的连接点
自己制作信息,创建主体间现实
阻断民主对话
智能不等于意识
创造新想法
建立虚假亲密关系
创造新的文化茧房,改变人类
建立新型信息网络链条
计算机与计算机的链接
创造全新的政治与个人现实
新问题
科技企业逃避责任
税收难题
摆脱科技决定论,不同的应用将带来不同的后果
永不停歇:网络永远运行
比人类官僚更高效的监控
监控外部行为的同时,监控身体内部
无处不在的监控让人不再有隐私
国家对人民
夫妻之间
公司与员工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打分
社会信用体系:一场无休止的比拼
计算机逼迫人类走向新的生活方式:永远连线,永远受到监控
可能出错:谬误摆百出的网络
信息网络具有塑造人的能力
造纸厂长
youtube 推荐机制鼓动极端内容传播
当下历史已经有非人类智能的影响
政治观点
算法缺乏自我修正机制
算法面临的一致性问题
奖励 A 行为,却希望 B 结果
解决一致性问题:为计算机设立终极目标?
缺乏设立终极目标的理性
义务论:你愿意人怎么对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人
普世定义模糊,纳粹可以排除犹太
计算机不是人,不在乎人
非生物可能不害怕死亡
功利主义: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如何定义痛苦的多少
痛苦不相上下的两种选择如何抉择
计算机之间的主体间现实
比特币介于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主题显示
宝可梦游戏
计算机创建主体间现实的原始资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导致其会带有偏见
人类不仅要发现常见的人类弱点, 还要有能力察觉到从未见过的错误
计算机政治学
民主制度:我们还能对话吗
维持民主制度的原则
善
去中心化,避免信息过度聚合
相互性:信息上下相互流通
民主原则:让人改变和休息的空间,拥抱弹性算法
新信息技术造成的威胁
24 小时监控
自动化破坏就业市场稳定
有意识联结的工作目前还无法被取代
人类无法理解做决定的算法的黑箱
单一归因数据谬误
算法审核算法的无限循环
数字无政府状态
机器带来的非人类杂音
创建内容
操控对话
对策
禁止冒充人类
禁止对关键公共辩论筛选和管理
极权主义:所有力量归于算法
人工智能赋能极权
硅幕:全球帝国还是全球分裂
计算机对国际体系的挑战
权力和信息集中于单一中央枢纽,打造新帝国
原本只是企业间的商业竞争,现在已经成了政府间的比拼,如果说得更准确一点,是由一个政府与几家民间企业组队参加的团队竞赛。赢家能得到什么奖品?奖品就是统治世界
数据殖民
让人类分裂敌对
硅幕:不同国家不同的 app 互相隔离
代码战争到热战
保证同归于尽原则的失效
真实的丛林(而不是想象中的丛林)充满了无数动物、植物、真菌以及细菌表现出的合作、共生与利他现象。比如,陆地植物有高达80%都需要依赖与真菌的共生关系,维管植物科中也有将近90%与微生物有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