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这是高中政治必修三的全部内容,必修三是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总和内容还要多,是重中之重,高中政治逐渐变难, 如果能将这一图掌握的得心应手 上85分,绝对没有问题
编辑于2021-08-15 13:34:45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的领导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矛盾
国情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三种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唯一正确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工人阶级特点:
组织性、团结性、革命性、先进性
中共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革命目标:
1、实现共产主义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革命任务:
1、推翻三座大山 2、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革命成就:
1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3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户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站起来
意义
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前提
社会主义革命的建立与探索
1949-1952 恢复国民经济
1953 布置总路线和总任务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4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宪法
1956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成就
我国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目的: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作用:
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重大事件:
加入世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际进口博览会
进入新时代 踏入新征程
意味着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唤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大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根本立场
人民的立场
根本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问中华民族谋复兴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与时俱进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胡锦涛
以人民为本、全面协调可持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法宝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为什么
历史依据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根本政治特征】
理论依据
性质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现实依据
执政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
路线方针政策
思想领导
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组织领导
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核心:加强党的领导 基础:全面 关键:严 要害:治
自身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科学性】-客观规律
基本前提
民主执政
【民主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本质所在
依法执政
【合法性】党的主张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意志
基本途径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平等
国家制度
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新型民主
最广泛
民主权利广泛
领域【政治、经济、文化】
最真实
制度与法律的完善
选举方式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最管用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国家职能
对内: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对外: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产生: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主要职权
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
人大代表
审议权
质询权
提案权
表决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组织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保障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主题:团结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关系
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参政党:各民主党派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权利
参政权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自治地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宗教政策与法律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信物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组织形式
农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
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
城市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和生动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基层民主实践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全面依法治国
治国理政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律历程:春秋战国开始制定 西汉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形成比较完备法典
马克思主义理论:法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本质】
法的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的职能
政治职能【维护一定阶级的统治作用】
社会职能【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
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执政和公正司法水平提高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则
坚持党的的领导【最本质特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内涵
坚持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求,符合社会公正的理念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尊重和保证公民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建设法治国家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意义
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法治政府
职能科学政府
权责法定政府
执法严明政府
公开公正政府
廉洁高效政府
守法诚信政府
要求:坚持有法必依、执法严明、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意义: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法治社会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建设、完善法律援助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方式:调节、协商、仲裁、诉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共识
严格执法
作用
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推进严格执法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坚持规范执法
坚持公正执法
坚持文明执法
公正司法【法+检】
内涵
含义
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表现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地位
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推进
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坚持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事实结果程序公正
为人民依靠人民维护人民权益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全民守法
内涵
社会成员普遍尊崇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强捍卫者
推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间接选举
代表
代表
代表
直接选举
代表
选民
选民
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半封建
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