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抑郁的力量》泉谷闲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抑郁的力量》的思维导图,《抑郁的力量》是一本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实用价值的书籍,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抑郁症,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编辑于2024-12-28 12:37:33这是一篇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第三章)的思维导图,涵盖了全书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文中标注的数字为对应的页码数,使用的书记版本见开头的书籍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让学生都爱听你讲》 by玛丽莲·佩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开始行动吧!(略),在非常乱班实践6步法示例,第6步 增进课堂的互动:感受课堂的“心跳”,第5步 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第4步 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第3步 明制地选择和使用课堂语,第2步 避免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 P29-47,第1步 关键的开始:了解和使用学生的名字。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抑郁的力量》的思维导图,《抑郁的力量》是一本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实用价值的书籍,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抑郁症,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第三章)的思维导图,涵盖了全书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文中标注的数字为对应的页码数,使用的书记版本见开头的书籍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让学生都爱听你讲》 by玛丽莲·佩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开始行动吧!(略),在非常乱班实践6步法示例,第6步 增进课堂的互动:感受课堂的“心跳”,第5步 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第4步 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第3步 明制地选择和使用课堂语,第2步 避免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 P29-47,第1步 关键的开始:了解和使用学生的名字。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抑郁的力量》的思维导图,《抑郁的力量》是一本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实用价值的书籍,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抑郁症,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读书笔记-《抑郁的力量》
第一章 我是真的抑郁了吗?
1.1 总论
1.底层框架:头脑、内心和身体之间的关系
论点1:焦虑感源自头脑,而非内心。
头脑主要功能是理性分析,但不善于在当下发挥作用。
当头脑试图控制内心时,头脑与内心之间的盖子就会被关闭.
论点2:头脑看不起内心.
论点3:为什么会陷入抑郁?——内心和身体由于受够了头脑的独裁统治,于是选择“罢工”。
论点4:精神力强的人,反而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论点5:时钟是一种反人性的东西,时钟的规律性、机械性与人的本性的波动性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1.2 患抑郁症会自我觉知吗?
患者自身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得病了
近年来,对于抑郁症的概念的界定也有所扩大、抑郁症的表现更加多样化
但是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诊断仍旧依靠于陈旧的量表,这可能会对大众认识抑郁症造成误导
1.3 关于“病前性格”
忧郁亲和型性格和执着型气质患病的风险更高。
第二章 我的抑郁症是不是恶化了?
焦躁是抑郁症恶化的前兆吗?
理论假设:大脑把各种情绪压抑在内心中,并关闭出口,使大脑本身一直保持理智。
焦躁是发怒的前兆,是愤怒想冲破大脑的控制。
如果不能正视愤怒、并且正确处理愤怒,人就会陷入到“愤怒-自责-压抑-愤怒”的恶性循环当中,其产生的不良后果难以预测。
为什么会失眠
原因1:头脑发出“应该睡着”的指令,但身体和内心因为需求没有被满足而抗拒睡着。
原因2:按照时钟准点睡觉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关于自残和暴食
这类患者往往在内心深处无法认同自己,并且出现了“人格解体”的情况。
原因:头脑设定了一个“我应该的样子”,随之厌恶无法达到标准的身体和内心(真实的自己)。但实际上“理想的自己”从来都是一种幻想。
为什么会想自杀?
患者希望通过死亡来从痛苦中获得解脱。
反直觉:说出“我想死”的人反而是在向外界求救。
警惕:恢复期的患者容易出现冲动型自杀。
怎么帮助:倾听;不要说大道理;帮助患者找回自爱
心灵小课堂:不能过高估计“努力”的作用
很多因为热爱才投入大量精力的行为,会被外界误读为因为“努力”的动机。
“努力信仰”会美化身心受到的实际痛苦,忽视身体和心灵发出的抗拒信号,此时恰恰是十分危险的。
放弃“刻意努力”,寻找“热衷”的事,生命力就会逐渐恢复
第三章治疗抑郁症的陷阱
把抑郁症比喻为“心灵感冒”
虽然说把抑郁症比喻为感冒有利于大众理解抑郁症,但抑郁症要比感冒难以医治得多。
与其说是治愈抑郁症,不如说是缓解抑郁症,并且抑郁症还有复发的可能性。患上抑郁症是一种信号,说明患者此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出了问题,必须就从根本上加以调整,否则患者再回到原本的情景中时很容易复发。
充分利用药物,但不要依赖药物
患者必须转变“我依赖药物”这种错误观念,转变成“我利用药物”这种正确观念。用药不一定能治好所有的抑郁症。症状缓解也不要立刻停止用药。
多试几次上班就能消除对工作的抵触吗?
逐渐增加负荷的方法在整形外科有效,在抑郁症恢复中未必有效。不愿回去上班,是因为原本的工作环境中的“过敏原”仍旧没有被剔除。
小课堂:适应是麻痹的别名
“适应”是指改变自己融入新的环境,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的高压环境而产生较大的“排异反应”。为了不再痛苦,个体可能会逐渐麻痹自己。但你在麻痹了“痛苦感受”的同时,“快乐”的感受也会被同步麻痹。
第四章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不要鼓励
他人的鼓励可能会导致患者继续陷入到自我厌恶当中。告诉他该如何做、为他的好转感到开心,都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讨好他人和自我厌恶的倾向。
不要劝我出门和运动
人在与外界接触时,内心会无意识地打开一道屏障,但患者已经没有这个精神力撑开屏障了,不管是出门、与亲人接触还是仅仅单纯运动。另一方面,自我封闭的患者不仅仅是在自我修复,还在悄悄孕育一个新生的自我,因此就更没有力量向外释放。
不要对我说“不能逃避”
逃避行为本身有其存在的意义。纠结情绪也好过一味压抑。即便是选错了道路饶了远路也没关系,找寻热情这件事本身就并不容易。
小课堂:两代人的沟通壁垒是什么
很多年长的人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他们那个年代的生存条件并不允许。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代的年轻人的主要追求已经上升,就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第五章 如何从抑郁中走出来?
坚持“昼夜颠倒”
昼夜颠倒也许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能地逃避白天这样一个社交活动高峰期时段,因为这个时段会诱发他们的自我否定感和被抛弃感。因此应当顺应这种昼夜颠倒,直到它自己逐渐发生转变。
坚持“虎头蛇尾”
开始做一件事是因为“暂时的动机(或称骆驼的动机)”,对于孩子来说多数是因为要满足父母的期待。当你无法坚持时,可以被视为进入到“骆驼”的末期状态,此时你因为疲惫而无法再负重前行。
经历过骆驼末期状态的痛苦之后,就会进入到“狮子”的状态,此时经常会出现易怒、具有攻击性,矛头直指前一阶段压迫自己的“恶龙”。
“狮子”状态之后,会进入到“孩子”的状态,这是人类成熟的状态,返璞归真,认清真实的自我,拥有清晰的主体性。
放弃“早日复工”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迫于就业形势压力急切想要复工,但实际上他还没有好。因为头脑会通过“假心”伪装自己,因此会出现嘴上说的和身体行动之间相反的情况,此时,患者尚未得到真正的“休息”,没有进入到充满精气神的状态。
放弃“战胜抑郁”
“战胜疾病”这种思维本身也许存在问题。疾病是一种信号,我们应当利用疾病找出之前被你自己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有高质量的休息和疗养。顺从自己的一切状态、停止责备自己——但“想死”的念头除外。
一个寓言:北风与太阳打赌让行人脱下衣服
用药强制消除症状就像是北风。而顺从病症的信号、找回主体性就像是太阳。
充分享受“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状态
抑郁症患者再过去为了功利性的目标,长期压抑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久而久之内心和身体对于“找寻热情”的功能就会退化。因此,会出现一段“不知道要做什么”的真空期。在找回自我的过程中,身体和内心也会产生叛逆期,对原本的头脑的一切指示说不。
叛逆的范围会随着身心的康复而逐渐缩小和聚焦,从期初的反对一切指令,到后期精准找到不愿意遵从的单个指令。
心灵小课堂:像夏目漱石一样 找回自我本位
他人本位:盲从外部输入的价值观,不加思考、囫囵吞枣,空虚和不安的根本原因
自我本位:使心中长出“自己的血肉”
反思
反思1:现代医学的逻辑:病症就一定是“坏东西”吗?是否应当更加关注“病症”传递出的身体的信号?
反思2:让抑郁症患者“回归正常行为”就一定是对的吗?有没有可能现在的“正常行为”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违背自然规律”的?
第六章 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
“僵尸化”在现代人中蔓延的现象
现代的年轻人过早地开始参与竞争、被紧紧地与家长绑定在一起,没有机会主动探索自己的内心,精神倦怠长期且显著。当今早已不是盲目鼓吹进取的时代了,但依靠拼搏进取成长起来的年长一代仍旧掌握话语权,并据此批评年轻人没有进取心。如果过度关注“明天”的意义,就会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
活在当下
有些人会因为焦虑过度而出现“惊恐障碍”。
换一种视角:惊恐障碍是身体在发出信号,让患者意识到自己会死亡,从而反思: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能让你不感到后悔?
人的大脑总是在谋划未来,但身体和内心却更注重当下。当代人深受存在主义的困扰。
因此身心对于头脑的反抗也表现为通过心理问题的方式提醒个体应当调整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当下。如果还不行,就会升级为身体疾病。
不再只为补充能量而进食
依照“科学”方法强制每天吃同样的食物、甚至强迫自己吃不喜欢的食物是十分反人性的。
真正意义上的“对身体好”应该是倾听内心自然发出的食欲,食欲是根据身体当天的状态自然而然产生的。另一方面也要辨别头脑发出的“虚假的食欲信号”。
允许自己无所事事
许多年轻人从幼年时期就被迫开始进行时间管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成年后出现的抑郁症和暴食症本质上都是对过度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的反抗。
不再自我控制
抑郁症恰恰是因为病前性格中的自我控制过度。正确的做法是消除自我控制,允许自己慢下来,让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和疗养。人的天性会引导你逐渐回归生活的正轨,因为人的天性中自带了无法忍耐无聊的基因。
痊愈不等于回到原来的状态
真正的痊愈是“第二次诞生”。
自力与他力
自力:依靠拥有智慧和意志力的头脑的状态
他力:依靠遵循自然的内心和身体的状态
抑郁症就相当于自力耗尽的状态。他力会在自力耗尽时出现
当患者觉得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动弹,并且感觉这种状态很舒服愉快时,就表示自力正在耗尽、开始依靠他力。
当他力出现时,患者会自然地产生新的欲求
心灵小课堂:抑郁的力量
或许现在这个社会,对于正直的人来说就是有毒的。扭曲的社会规则会无意识地扭曲原本正常健康的人。无法融入环境也许不是个体的错,正是因为他们的正直的人,所以才会为自己的无法适应感到痛苦。
我们可以把抑郁症看做是一个契机,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畸形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重新审视规训自己的社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