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慢慢回暖,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朋友感觉自己身体沉重,精神不振,这很可能是体内的湿气在做祟。
在中医看来,诗本身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但当变化异常的气候,使得我们的身体无法很好调适时,狮鹫会变成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及"湿邪"。
湿邪大致原因可以分为
内
外湿,通常是因为待在潮湿的地方过久、被雨淋湿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体等原因所致。
外
内湿,这是湿气侵袭人体致使脾虚,加之不注意保暖以及长期油腻生冷食物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脾虚。
参考3个迹象判断湿气是否过重
①起床时的感觉
头昏沉沉,打不起精神,即使在充分休息后,身体仍然感觉特别困,整个人像被湿衣服裹着,浑身不清爽,说明湿气可能比较大。
②洗漱时观察舌苔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所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关联,健康的舌头颜色淡红,舌面的舌苔薄白洁净,干湿适中,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且湿润,说明体内可能有寒湿;
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可能有湿热。
③看食欲
明明已经感觉到饿,但仍然没有胃口吃饭,可能是湿气过重,导致脾肺乏力,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于是胃口就下降了。
如果,以上几个现象都在你身上出现过,也不用太担心日常可以通过食补有效去除湿气。
袪湿营养粥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仁能健脾益胃,促进食欲,而赤小豆是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的食物,山楂则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
茯苓麦冬小米粥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而麦冬也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
三种袪湿营养粥,有需要的朋友下载收藏。健康从当下养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