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水肿
水 肿
一、概念及分类
概念: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
分类
波及范围
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
发生部位所在器官
脑水肿、肺水肿、皮下水肿、视盘水肿等
发病原因
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炎性水肿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按压皮肤有无凹陷
显性水肿、隐形水肿
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吸收入血管内,两者保持动态平衡
二、发生机制
生理状况下,组织间液总量在体重15%左右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原理
组织液生成
平均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内平均流体静压-间质内流体静压
组织液回流
有效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间质内胶体渗透压
(一)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平均有效流体静压↑→组织液生成↑, 当超过淋巴回流代偿能力,引起水肿。 原因:eg心力衰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等→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白蛋白尤其白蛋白浓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胶体压↓→组织液回流↓,当超过淋巴回流代偿能力,引起水肿(全身性、水肿液蛋白含量低)。 血浆蛋白↓原因:①蛋白质摄入不足/合成障碍(eg.食管癌、肝硬化) ②蛋白质消耗/丢失过多(eg.慢性感染、恶性肿瘤)③稀释性低蛋白血症(eg.水钠滞留)
(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浆蛋白滤出明显↑→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间质内胶体渗透压↑→有效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显著 大于回流,超过淋巴回流代偿引发水肿。 原因;各种炎症eg.感染、烧伤、缺氧、酸中毒...
(四)淋巴回流受阻
淋巴回流受阻→蛋白质含量很高的水肿液/淋巴液就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淋巴性水肿。 原因:淋巴管受压、阻塞、回流不畅(如恶性肿瘤压迫、丝虫病)
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水钠潴留
原理:人体水、钠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
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1.肾血流量减少2.肾小球广泛受损3.肾小球囊内压升高
eg.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导致GFR↓,钠、水潴留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
1.调节激素分泌异常
①醛固酮增多: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增多
②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促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③心房钠尿肽(ANP)分泌减少:有效循环血量↓时,心房牵张感受器的兴奋性↓,抑制ANP的分泌与释放,促进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
2.肾内血流重新分布
eg心力衰竭→有效循环血量↓→皮质单位血管收缩→血液流向髓袢肾单位→水钠重吸收↑
3.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回收组织力量增强
近曲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
三、水肿的病理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特点
①水肿液的性状:来自血浆液体成分,所含蛋白质的量取决于微血管通透性是否增高
②组织器官特点:水肿器官体积↑,重量↑,包膜被牵引而紧张发亮
③水肿的主要体征
体重变化:全身水肿时,体重能敏感地反映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
皮肤肿胀或压痕:皮下水肿是全身或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皮下水肿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平滑而松软
④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常见的全身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肾性水肿先出现于组织疏松的面部,肝性水肿多以腹水最显著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①有利效应
减轻心脏负荷
有助于机体抗损伤
②有害效应
组织细胞营养障碍
器官组织功能障碍
四、水肿类型及特点
全身性
心性水肿
概念;各种心脏病发展至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
肝性水肿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
局限性
肺水肿
病情较严重,表现为呼吸困难、湿啰音等
脑水肿
概念:脑组织细胞内外或脑室内液体↑,引起脑体积↑
严重:颅内高压综合征、半身轻瘫、死亡等
静水压↑ 通透性↑ 组织压↓ 胶体渗透压(血浆内↓ 组织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