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21集
汉初统治者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公私仓禀具丰足,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后世史官评价这一时期“周曰成康,汉云文景,美矣。”
编辑于2023-01-29 17:40:16 福建省《文明之旅》第72期探讨“无为红利”:为何统治者“不为”比“为”更关键?罗振宇从宋朝“垂拱而治”切入,揭示司马光困境下新法变质的根源制度固化导致特权反噬免役法案例展现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分歧:决策机制比决策内容更重要索维尔《知识与决策》指出,纠错反馈才是治理核心宋朝经济繁荣印证:民生改善往往源于权力的克制,而非干预(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变革不是对抗,而是化解摩擦的艺术!《文明之旅》第71期聚焦历史上两大经典改革案例:王安石变法因阵营对立导致目标异化,最终演变成党派之争而西魏宇文泰通过八柱国制度、恢复胡姓等策略,巧妙避免分裂,整合国力完成统一节目用现代理论剖析改革本质真正的变革是持续转化反对者的过程,将阻力变为养料从'信息茧房'到'社会认同理论',揭示为何有些改革越改越僵,有些却能凝聚共识"。
《文明之旅》第70期带你穿越两种社会:传统与现代的鸿沟罗振宇从王安石变法切入,揭示青苗法背后的“零增长社会”困境官府低息放贷反致交易成本飙升,而民间借贷利率更低传统社会如铜墙铁壁,短暂失衡后终将回归原状王安石的伟大在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设想,悲剧则在于单凭制度难以撼动土地经济的核心逻辑张笑宇的《商贸与文明》指出:唯有贸易才能打破马尔萨斯陷阱本期用质朴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变革的深层阻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文明之旅》第72期探讨“无为红利”:为何统治者“不为”比“为”更关键?罗振宇从宋朝“垂拱而治”切入,揭示司马光困境下新法变质的根源制度固化导致特权反噬免役法案例展现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分歧:决策机制比决策内容更重要索维尔《知识与决策》指出,纠错反馈才是治理核心宋朝经济繁荣印证:民生改善往往源于权力的克制,而非干预(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变革不是对抗,而是化解摩擦的艺术!《文明之旅》第71期聚焦历史上两大经典改革案例:王安石变法因阵营对立导致目标异化,最终演变成党派之争而西魏宇文泰通过八柱国制度、恢复胡姓等策略,巧妙避免分裂,整合国力完成统一节目用现代理论剖析改革本质真正的变革是持续转化反对者的过程,将阻力变为养料从'信息茧房'到'社会认同理论',揭示为何有些改革越改越僵,有些却能凝聚共识"。
《文明之旅》第70期带你穿越两种社会:传统与现代的鸿沟罗振宇从王安石变法切入,揭示青苗法背后的“零增长社会”困境官府低息放贷反致交易成本飙升,而民间借贷利率更低传统社会如铜墙铁壁,短暂失衡后终将回归原状王安石的伟大在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设想,悲剧则在于单凭制度难以撼动土地经济的核心逻辑张笑宇的《商贸与文明》指出:唯有贸易才能打破马尔萨斯陷阱本期用质朴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变革的深层阻力。
汉文帝
爱惜民力
1||| 颁布了养老令,给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肉、布帛等,地方官员按时慰问。
2||| 下令郡国不要搜罗奇珍异宝上贡朝廷
3||| 文帝二年、十二年,两次下诏免除百姓一半田租,将十五税一降至三十税一。
4||| 文帝十三年,下令免除全部田租,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5||| 灾荒年月,文帝还出台临时政策,抚恤百姓
6||| 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巩固政权
1||| 拜亲信宁波昌为卫将军,掌握南北两军,把军权控制在手中
2||| 大封拥立自己的功臣,展示谦逊态度,使功臣集团安心
3||| 看准时机,让列侯回到封国去,罢免绛侯周勃的相位,以抑制功臣集团的势力。
4||| 先后平定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的谋反
稳定外交
匈奴
匈奴人屡屡撕毁和亲之约,入侵边境,文帝怕百姓遭战乱之苦,下令严守边塞,不发兵追击。
南越
南越国在刘邦时期向汉朝称臣,吕后当政时,下令禁止卖铁器给南越,出口牛马也不能卖母的,南越王赵佗大怒,自称武帝,吕后发兵征讨不能成功。
文帝一即位,就写了一封亲笔信,派陆贾带着出使南越,赵佗看信后,又感动又惭愧,马上去掉皇帝排场,上书称臣
发展农业
1||| 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并亲为表率
2||| 恢复古代帝王亲耕籍田、皇后亲桑的礼仪,并成为制度,长期施行下去。
3||| 当时的百姓,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努力耕作,日渐富庶。
主张薄葬
为了纠正当时的厚葬风气,他临终前遗诏薄葬
第一次将国丧的时间定为三天,期间允许百姓婚嫁、祭祀、饮酒、吃肉,不要布衣车和兵器送葬,下令将夫人以下的姬妾遣散回家,随便出嫁
汉朝人推崇事死如事生,他能够认识到死亡是万物的自然规律,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认识。
汉景帝
重视农业
景帝的汉阳陵的墓葬坑中出土了很多农具,说明景帝时期非常重视农业发展。
轻徭薄赋
1||| 免除一半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为后代所继承
2||| 将男子服正役的年龄从17岁提高到20岁
3||| 年成不好的时候,下诏不接受郡国贡献,降低后宫饮食标准
减轻刑罚
1||| 分两次完善文帝废除肉刑的政策,减轻了笞刑
2||| 废除了残酷的磔刑,改为较为和缓的弃市
3||| 在判案上,强调疑罪从轻的原则
4||| 疑案或者被告人不服的案件上报主管部门合议,如仍不能定案的,移至最高司法机构-廷尉,进行终审。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盛世
从西汉王朝成立,到汉景帝刘启病逝,汉王朝建立六十一年,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共同编织了文景之治。汉初的残破萧条一扫而去,出现欣欣向荣,百业俱兴的盛世。
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社会安定、财富增加、经济发展、国富民安,使臣民和老百姓对社会认同,对统治者的高度认可
文
景
之
治
马王堆遗址
印证经济
二号墓
墓主为第一代轪侯,时任长沙国丞相的利苍
下葬在吕后执政中期,约公元前184年
一、三 号墓
利苍妻子和儿子
下葬时晚于利苍20年,文帝中后期
利苍墓的规模和陪葬品数量不及妻儿
从吕后执政中期到文帝中后期的二十年间,轪侯家族的地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可是社会经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族的财务也随之迅速增长。特别是文帝时期,汉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轪侯家族豪奢的社会基础。
素纱禅衣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3000多件珍贵文物,包括500多件漆器,大量珍稀丝织品、彩俑、乐器、印章等
出土的素纱禅衣,总重量49g,薄如蝉翼,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衣服。
制作方法已堙没,无法复制
汉初经济政策
刘邦时期
社会背景
穷
出现大饥荒,米价暴涨,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人口损失过半,到处一片残破凋零景象。
刘邦作为皇帝凑不齐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驾车,将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
休养生息政策
1||| 解散军队,让战士复员回乡,加赐爵位,优先授田,免除赋税徭役等优惠待遇。
2||| 令逃到山泽的百姓各归本土,恢复原有的爵位和田宅,官吏不得歧视虐待。
3||| 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同时鼓励生育奖励农耕。
4||| 禁止郡国随意征收献赋,规定中央每年只向每人征收63钱。
5||| 提倡节约,皇帝和大臣都十分节俭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于长乐宫,葬于长陵
吕后时期
萧规曹随
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国萧何去世,曹参接替相国之职。曹参下令一切按萧相国时的规矩办。
汉惠帝
1||| 即位当年就减轻田租,从十税一减至十五税一
2||| 三次下诏减轻刑罚,废除秦始皇时所立挟书律
3||| 奖励孝悌、力田,鼓励生育
吕后
吕后以心狠手辣著称,以残忍手段迫害刘邦宠姬戚夫人。杀害四位刘姓诸侯王,公然违背刘邦誓约,封吕氏为王,危机刘姓天下。
评价历史人物,不仅看她的个人行为和个性,主要看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对一个王朝对一个国家产生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
放宽对商贾的限制
两度实行货币改革
汉文帝
改革刑法
1||| 废除收孥相坐律令,不再对犯罪者亲属实行连坐,没为官奴。
2||| 废除诽谤妖言、即诅上罪(诅咒皇帝),给予一定的言论自由
3||| 废除了由来已久的肉刑,以笞、服苦役等替代,无期刑改为有期刑
文帝废除肉刑,起因于缇萦救父,缇萦至孝至勇的献身精神,深深触动文帝。
缇萦之父淳于公因犯罪被判肉刑,她上书替父亲鸣不平,愿没官为婢替父赎罪。
在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上是一大进步,也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21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