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犯罪客观方面
这是一篇关于6犯罪客观方面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助力您通关法考,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第九章 宪法实施和监督 318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章“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291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 国家机构228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概念
1、概念
2、内容
3、构成要件
(二)特征
1、是由刑法规定
2、是行为对客体的侵犯
3、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外在表现(主观见之于客观)
4、在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中居于关键地位
(三)意义
1、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3、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罪过
4、有助于正确量刑
第二节 危害行为
表现人的意思自由、客观上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身体动静
1、客观上是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主观上是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的行为(无意识或无意志行为有
人在睡梦或催眠状态下的举动
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人在身体受到绝对强制下的举动
3、危害行为的刑法禁止性
(三)分类
1、作为、不作为和持有
(1)作为(不当为而为)
(2)不作为(当为而不为)
特征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
是一种消极的身体活动
是刑法意义上的不作为
成立条件
行为人应当履行特定义务
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职务上、业务上所要求的义务
法律引起的义务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要求承担的义务
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
行为人不履行该特定义务
种类
纯正的不作为
不纯正的不作为
(3)持有(介于作为和不作为之间)
是一种状态
不是握有,广义的持有
并不要求拥有所有权
不要求直接持有
是一种持续行为
2、实行行为和非实行行为
(1)实行行为
是一切犯罪的犯罪构成所必备的行为
是具有侵害社会紧迫危险性的行为
是类型性的社会关系侵害行为
(2)非实行行为
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以外的行为
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修正的构成要件所规定的
尚未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现实侵害
第三节 危害结果
一、概念
(一)广义:指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危害
(二)狭义:由犯罪的实行行为造成......(又称构成要件结果)
1、只能是危害行为对犯罪的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即直接危害结果
2、依照刑法规定属于构成要件的一部分
3、作为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狭义危害结果对于定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
(一)构成要件结果与非构成要件结果
构成要件结果即狭义的危害结果,又称定罪结果
非构成要件结果又称量刑结果,包括
(1)行为犯构成的结果
(2)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造成的结果
(3)间接结果
(4)精神损害
(二)物质性危害结果与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物质性危害结果,又称有形的危害结果,有几种情况
(1)有些犯罪以对直接客体的现实损害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2)有些犯罪以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性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3)有些犯罪以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4)有些犯罪以危害结果的轻重作为定罪或量刑的标准
(5)有的犯罪以某种危害结果来决定案件的诉讼程序
非物质性危害结果,又称无形的危害结果
(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四)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指一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另一种现象
二、特点
(一)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二)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把一对现象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抽取出来
(三)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性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四)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在案件中看待行为
(五)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
(六)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是因果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没有必然性就没有偶然因果关系
三、性质
(一)作为原因的危害行为,必须具有引起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二)作为原因的危害行为,必须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
四、认定
(一)假定的因果关系
(二)重叠的因果关系
(三)流行病学的因果关系
1、必要条件
2、病因学旁证法
(四)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否定不作为犯因果说
不作为准因果关系说
肯定不作为因果关系说
(五)中断的因果关系(三个因素)
1、最早出现的实行行为导致最后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高低
2、介入因素异常性的大小
3、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的影响力
五、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一、行为的时间
二、行为的地点
三、行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