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图设计与编制》地图制图综合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 制图综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节 地图自动综合,第七节 专题制图综合,第六节 普通地图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五节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编辑于2025-01-02 13:46:12地图绘制标准要求,对于地图内容的制定方法,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涉及如何将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图符号、色彩、文字等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 制图综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节 地图自动综合,第七节 专题制图综合,第六节 普通地图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五节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地图语言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研究符号与读者间的关系,确保符号具有辨别性和易懂性,以便读图者能快速阅读、牢固记忆。地图语言同文字语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突破自然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地图绘制标准要求,对于地图内容的制定方法,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涉及如何将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图符号、色彩、文字等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 制图综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节 地图自动综合,第七节 专题制图综合,第六节 普通地图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五节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地图语言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研究符号与读者间的关系,确保符号具有辨别性和易懂性,以便读图者能快速阅读、牢固记忆。地图语言同文字语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突破自然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地图 制图综合
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地图的基本任务是以缩小的图形来表示客观世界。 只能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选取较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出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而将那些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 这个过程叫制图综合,它是通过选取和概括的手段来实现的。
“选取”是指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去次要的物体,所以又称为取舍。
“概括”指的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方面的化简
地图制图学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制图综合过程的标准化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的发展,需要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这就要求在制图综合中大量地引用数学方法 在数字地图条件下,对于单纯的地图数据的综合,制图综合就是要用有效的算法、最大的数据压缩量、最小的存储空间来降低内容的复杂性,保持数据的空间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和规则适用的连贯性。
制图综合不是对图形的简单、机械地缩绘,而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
(1)地图上的图形并不是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的。有的物体形体很小,按比例缩小无法表示,但根据其本身的意义及用图者的需要,有时必须夸张地表示出来,例如地图上的测量控制点、方位物等。
(2)制图综合是一个科学抽象的过程。实地上的事物是很复杂的,表面上看起来不容易看出它们的规律性。但是经过制图作者对它们的分类、分级以及选取和化简,即科学的抽象,就可以把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用制图语言比较直观地反映在地图上。
(3)解决地图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 例如,地图内容的详细性与地图的易读性总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缩小一部分地图符号,或改变地图的表示方法,或适当地应用色彩效果,主要是通过综合减少地图的内容。另外,我们所要求的详细性,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表示一些内容;而所要求的清晰性,则是在满足用途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清晰易读。科学地利用制图综合,能使地图内容丰富又清晰易读。
此外,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制图综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编制地图中使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多种资料、数据,改变地图投影,变更平面或高程坐标系统,改变地图的表示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制图物体的选取指标等,都是制图者的创造性劳动。
制图综合是地图制图的一种科学方法。
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一、地图用途
编制任何一幅地图,从确定地图的主题、重点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到编图时选取、概括地图内容及处理相互关系的倾向和程度
二、地图比例尺
综合程度、综合方向、表示方法和要素关系处理的复杂程度
三、制图区域地理特点
四、图解限制
五、数据质量
六、地图表示方法
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一、制图物体的选取
1.制图物体选取的顺序
1)从主要到次要
2)从等级高到等级低、从大到小
3)从整体到局部
2.选取的方法
1)资格法
资格法标准明确,简单易行,所以在编图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缺点在于:①它只有一个标志作为衡量选取的条件,有时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例如,一个只有数十人的居民地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是无关紧要的,而在荒漠地区就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②“资格”无法体现选取后地图的容量,很难控制各地区之间图面载负量的差别。
为了弥补资格法的不足,常常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确定不同的选取资格,或对选取标准规定一个活动的范围(临界标准)。例如,A地区河流的选取标准为8mm,B地区为12mm,为了照顾地区的局部特点,还可以把A地区规定为6~10mm,B地区规定为10~14mm,即用不同的资格或临界标准的活动范围来调整不同环境中物体重要性的差别。但它的第二个缺点单靠其本身是很难克服的,因此需要用定额法作为补充或配合使用。
2)定额法
定额法是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例如,地图上100cm 2 内选取96个居民地,记为96个/100cm 2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地图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而又不致使地图上内容过多而失去易读性。
如上所述,单纯地用资格法或定额法都很难达到满意的结果。近几十年来,有的学者在研究制图物体的选取时,把资格和定额同时作为条件,按“定额”选取,解决选取多少制图物体的问题;按“资格”选取,解决选取哪些制图物体的问题。
二、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
删除、夸大、合并、分割
三、制图物体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概括
1.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
2.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四、地图各要素空间关系的处理
地图的几何精确性是指地图上要素的点位坐标的准确程度,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由于制图综合方法的运用等原因,地图的几何精确性相对降低。
地理适应性是指地图上用图形符号所反映的地面要素(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与实地的相似程度,即地图模型与实地之间的相似程度。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地图要素位置的高精度,准确地保持了地理适应性; 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图形符号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甚至互相压盖,要素间的关系不清,这时就须采用制图综合,特别是移位的方法,来保持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正确性,即地理适应性。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强调的是地理适应性,保持主要地物的几何精确性而移动次要地物的位置,才能保持地理适应性。
移位的基本要求是:
(1)一般原则是保证重要物体位置准确,移动次要物体。
(2)在特殊情况下,要考虑地区特点、各要素制约关系、图形特征、移位难易等条件。
(3)相同要素不同等级地物间关系的处理。
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一、图形最小尺寸
制图综合的结果,最终也要用图形表达出来,综合的尺度肯定要受到图形最小尺寸的影响。
地图上的图形分为线划、几何图形、轮廓图形和弯曲等几类,称为基本图形。
二、地图载负量
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 显然,载负量制约着地图内容的多少,当地图符号和注记大小确定以后,载负量越大,地图的内容也就越多。地图载负量有面积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两种表达形式。
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选取的百分比越低,舍弃目标的数量越大,但选取目标的绝对数量也要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如图6-10所示。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移位误差和由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1.移位误差
在制图综合过程中,有些情况促使制图作者有意识地对图形进行移位,从而影响地图的精度。有两种情况的需要移位:一是为保持要素间的地理适应性,二是为强调某种特征。
(1)保持要素间的地理适应性的移位。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要素的综合中,例如:居民地同境界线、河流间的关系处理;沿海岸、河流延伸的道路,当符号发生争位矛盾时,也都要产生这样的移位。
(2)为了强调某种特征而产生的移位。
为了强调某种特征,有时要有意识地进行移位。例如,为了强调斜坡的特征要移动等高线,为了强调居民地内部的结构特征而移动街道,为了强调与等高线的适应关系而移动沼泽的范围线,为了强调海湾、海角、沙嘴的特征而移动海岸线的位置等。
2.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形状概括所产生的误差的大小,实际上就是化简地物碎部的程度。例如,河流、道路等线状地物的主要转折点,应满足一般地物点的精度要求,而微小碎部的弯曲则由于进行了化简而大大偏离了实地位置。 这种改变涉及长度、方向和轮廓图形这三个指标。
1)长度的改变
由于概括线状符号上的弯曲,使线状物体的长度缩短,河流、道路、岸线等都会受到由概括引起长度缩短的影响。
2)方向的改变
要求保持概括前后的图形相似,是形状概括的主要要求。但是,在图形化简的部位,由于简化了图形,常常会引起方向的改变。例如河流、海岸、道路、境界、森林范围线的次要弯曲被化简,必然导致化简部位上局部方向的改变。
3)轮廓图形的改变
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和制图综合的实施,会促使图上带有弯曲的复杂图形,朝着尽可能简单的轮廓转变,直到最后变成非常简略的图形,有时甚至只能用非比例尺的点状符号来表示。
长度、方向和轮廓图形的改变,都必然会影响地图的精度。
第五节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
一、海洋要素的制图综合
二、陆地水系的制图综合
三、地貌的制图综合
四、土质、植被的制图综合
第六节 普通地图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
一、居民地的制图综合
二、交通网的制图综合
三、境界的制图综合
四、独立地物的制图综合
第七节 专题制图综合
一、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特点
二、各种分布特征专题现象的制图综合
第八节 地图自动综合
一、地图自动综合现状分析
二、地图自动综合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