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讲述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编辑于2021-08-16 07:12:13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身体,认真留意过身体发给你的信号,有没有隔三岔五的闹肚子,或者总觉得疲惫不堪,试试减少小麦制品、牛奶还有果糖的饮食摄入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讲述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触碰你一直企图逃避的痛苦,我们总是想从外界寻求力量,但是没有人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为什么愤怒,为什么争吵,为什么感觉不爱了,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没看一遍都会有新的体验和启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自己,更好的生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身体,认真留意过身体发给你的信号,有没有隔三岔五的闹肚子,或者总觉得疲惫不堪,试试减少小麦制品、牛奶还有果糖的饮食摄入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讲述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触碰你一直企图逃避的痛苦,我们总是想从外界寻求力量,但是没有人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为什么愤怒,为什么争吵,为什么感觉不爱了,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没看一遍都会有新的体验和启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自己,更好的生活!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引言
世界极其简单,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了
人活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
人可以改变
只要改变思维方式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
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人生观、世界观)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目的论和原因论
人的行为,是现在的目的选择,而不是过去的原因影响
先有目的,然后制造出相应的情绪
人类是有感情的,但是并不受感情支配
重要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现在你如何理解(诠释)
执着被给予了什么,现实也不会改变
你想变成别人吗
变成别人,就能幸福吗?
悦纳目前的自己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没有人想作恶,趋利避害,
“善”不是普遍道德意义上的善,是“有好处的”“利己”的
“恶”就是没好处的事,没好处的事没有人会做
你在某个阶段选择了"不幸",是因为不幸"对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性格可能不易改变,但世界观的话就有改变的可能性
人一直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会充满不安
尽管有些不满,但还是不改变的话比较轻松
生活方式是指: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进而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摒弃自己为不改变找的借口
用“如果怎样怎样我也可以”安慰自己,根本就不会改变
要有获得幸福的勇气,勇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讨厌自己的目的,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善”
觉得自己性格也不好,长相和身材也不能让人满意
因为害怕被否定,被轻视,被拒绝,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借口
借口可以让自己接受不顺利的人生
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注重别人看法,自我评价低,没有自信,自卑,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自卑感来自主观臆造
自卑感是一种自己没有或者只有一点价值的感觉
是感觉,是和他人比较,而不是客观性的事实
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上
人的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
是缺点还是优点,看你自己如何理解和对待
主观性的解释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自卑感人人都有,本身并不是坏事
追求优越感
自卑情结是把自卑感当作借口使用
不想改变,或不想努力,认定现实无法改变
不愿意牺牲目前所享受的安逸,即使不满,却更愿意维持现状
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找来的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第一种模式:表现的自己好像很优秀
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里
另一种模式:夸耀不幸
借助不幸,显示自己特别的存在
把不幸当作武器来支配对方
人生不是竞争,不是与他人比赛
追求优越性,不是超越他人,而是和理想的自己作比较
积极看待与别人的差异,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就知识,经验或责任来讲可能存在差异,但人的价值不是由这些决定的
虽然前进速度不同,但是大家都平等的走在一个平面上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在意你长相的,自由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有竞争的地方就有胜负,就有比较,就会产生自卑感
常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就会产生“优于这个,输于哪个”的想法
慢慢的你会不知不觉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看成敌人
所有人都会嘲弄,攻击和陷害自己
实际上,别人真的会关注你吗?
自我意识过剩
改变思路,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无法真心祝福他人,是因为站在竞争角度考虑人机关系
把他人的幸福,看作了“我的失败”
从竞争关系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再没必要战胜任何人
人际关系中权力斗争和复仇
挑起权力斗争就是想要获胜,通过获胜证明自己的力量
识破对方背后的目的,不要上当
权力斗争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复仇
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就几乎不能调谐了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就输了,就失败了
受到挑衅时不是要“忍耐”,而是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工具
发怒是一种交流形态,不发怒也可以交流
没有必要依赖发怒,或者说借助发怒进行交流
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交流
不要在人际关系中树立“我是正确的”信念
你认为自己正确,那对方就是错的,双方就不能平等的对话
你认为自己正确,企图让对方屈服
就有了胜负,就有了权力斗争
人生三大课题/羁绊
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都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
工作上的人际关系门槛最低,这个阶段就出现问题,就是自闭
不是不想工作,只是想逃避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
不是讨厌工作,而是讨厌因工作受到他人批评和职责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与别人做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交友
没有了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所以更加难以开展
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
不要等着别人改变,你自己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不要想着改变他人,而是追求自我改变
爱
恋爱关系
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平静而自然
如果对方幸福,就要真诚的祝福,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就会破裂
家人关系
设立种种借口来逃避人生课题
把自己目前的状态,归咎与他人或者环境
把别人看作敌人,而不能看成伙伴
如果你讨厌A,说自己是因为A身上有无法容忍的缺点
你是为了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先有了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的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搜集证据
参考:恋人分手
对方没有变,只是你的目的变了而已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对自己人生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不要去寻求他人认可
我们活在一个赏罚的社会里
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了
先有了受表扬这个目的,才去做事
如果没人惩罚我也要做坏事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如果自己都不为自己活,谁还会为自己活?
希望得到认可
在意别人的评价
希望被人接纳
如果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活,那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那么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你的预期,不发怒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做心理咨询的,几乎没有任性者
课题分离
辨别是谁的课题,只需要考虑结果最终是由谁来承担的
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但也并不是放任注意,或者任意妄为
还有就是父母和孩子的问题
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在孩子想学习时,父母可以随时给予帮助,但在孩子没有想你求助之前,不可以指手画脚,妄加干涉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无视本人意愿,强迫其改变,结果只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放下别人的人生课题
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别人的课题
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进行粗暴的“干涉”
别人喜欢或者讨厌你,那都是对方的课题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做的,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怎么评价你的选择,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
你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是因为不会进行课题分离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讨人厌的领导
这是自己给自己"干不好工作"找的借口
无论上司怎么发脾气,那都不是我的课题
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
因为不想工作,所以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上司
因为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制造出一个无能的上司
良好人际关系的筑建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入口
保持触手可及的距离感,又不踏入对方领域
羁绊的本质是回报思想
要摆脱这种思想,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是自己
分离课题不是自我为中心,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管怎么努力,都会有人讨厌我们,也会有我们讨厌的人
喜不喜欢你是他人的课题
近代哲学家康德“倾向性”
本能性的欲望和冲动性的欲望
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不是去惹人讨厌,而是不害怕被人讨厌
人际关系的王牌,窝在你自己手里
原因论想事情只能束手无策,用决定论想事情就拥有了“关系修复卡”
改变了目的,事情就能解决
很多人认为修复卡由他人掌握着,所以才非常在意那个人是怎么看我的
课题分离之后,发现一切卡都在自己手中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不能把精神、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
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
难以实现的 共同体感觉
把self interest 变成social intrerst
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他人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对自己的执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共同体的一员,能感觉到共同体中有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拥有归属感,这是人的基本欲求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别人每义务为你服务,也不会优先考虑你的感受
平面地图和地球仪的中心定义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的
期待落空的时候,失望,屈辱,愤慨之类的想法
积极参与到共同体中去
如果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就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因为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参与和融入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付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你和领导都是平等的“人”
如果被提出不合理要求,就可以正面拒绝
如果这种关系因为反对就能崩塌,一开始就没必要缔结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中,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没必要执着于眼前的小共同体
不表扬,不批评
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
想要被表扬,说明你生活在纵向关系里
表扬
有能力者对无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俯视般的语感
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
目的在于“操纵对方”,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横向关系,人人平等
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
阳明先生之“人皆圣贤、万物一体”
想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是一种纵向关系
人们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
需要做一些不是干涉的“援助”。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直面课题的是其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
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想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就等于承认自己没能力
以获得表扬为目的,就是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平等关系之上的鼓励
用”谢谢“来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悦
不评价他人,真诚的感谢、尊敬
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 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从一次元”行为标准“看待他人
”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必须有人先开始
即使对方不合作,但是跟你也没有关系
无论在哪里,都有平等关系
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生活方式只能选择一种
对父母、上司、后辈是纵向,对朋友也会是纵向
A比我强,B不如我
要听A的意见,不听B的意见
不是说像朋友一样对待每个人,是意识上平等
”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即使对方不合作,但是跟你也没有关系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敢发言,不敢提问
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放的开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接纳自己,没有人十全十美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
不用积极的肯定自己,而是学会接纳
分清能够改变的,和无法改变的
接受不能改变的事物,接受只有60分的自己
拿出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信赖和信用的区别
信用:银行贷款有附加条件
无条件的信赖
信赖的反面是怀疑,只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所有事情都会成为证据
再者,背不背叛是别人的课题
你只需要付出自己的信任
不是对所有人信赖,只有对你想搞好人机关系的人
一味担心背叛,就会只关注因此受到的伤痛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最终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把所有人当朋友,选择去信任,而不是怀疑,
遭到背叛,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不要害怕和逃避痛苦和悲伤,
克服对背叛的恐惧感
克服对背叛的恐惧,就要自我接纳
看清自己能做到的(信任),自己做不到的(期待)
遭到背叛时,尽管悲伤吗,但是不要因为想逃避痛苦,而不敢行动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不是舍弃自我为他人效劳,是为了体会到我的价值,采取的一种手段
感觉到自己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
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需要自我接纳和信赖他人
人生和谐
总使用大家、总是、一切之类的词
假如有10个人,势必会有1个人你讨厌他,他讨厌你,有2个人与你成为好朋友,剩下7个人什么也不是
犹太教教义
口吃
只关注那个采取嘲笑态度的人
大家都嘲笑我
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工作狂
借工作为由逃避其他责任
家务、交友、兴趣等
不敢正视人生课题
只能靠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
行为标准
存在标准
人人都能获得幸福,但不是每个人都幸福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幸福就是贡献感
我对于共同体有益,我对于他人有用
贡献有没有起作用,是对方的课题
认可欲求是获得贡献感的常用手段
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
一旦想被他人认可,就会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幸福的前提是自由
孩子的问题行为
引起他人关注,脱离普通,成为特别的存在
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不想努力
甘于平凡的勇气
接纳自己,普通不等于无能
不用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人生不是一条线,是点的连续
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一直在路上
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过去无法改变,也看不到未来,认真的过好此时此刻
人生是刹那的连续,不存在过去和未来
关注刹那
一直想着“我想...等时机到了就去做”
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
把现在一直当作准备阶段
认真过好此时此刻,不要把人生弄的太深刻
认真但不深刻
认真过好了此时此刻,每个刹那都是完整的、幸福的人生
舞动人生
潜在性的人生
有起点和终点
现实性的人生
当下做了即完成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选择自由
不用和他人竞争,过好每个刹那
不怕被讨厌,不为他人而活
他者贡献
接纳自己,信任他人
都是我的伙伴
在所属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归属感
必须与人开始,不合作也与你无关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都是我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