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救猫咪1:电影编剧指南
这是一篇关于救猫咪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电影十大类型,书籍的详细笔记。本书从市场和实战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商业电影剧本创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正面解释。一方面,通过对经典成功片例的分析,阐明了一句话简介、故事类型、剧本结构等编剧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自身创作经验,总结出含“救猫咪”在内的多项剧作法则和技巧,指明多项写作误区,有效帮助编剧写出市场和观众认同的优秀故事。
编辑于2025-01-13 16:29:36
Chapter 01 它讲的是什么?
“它讲的是什么”就是问题的实质。“它讲的是什么”就是电影的核心,能把“它讲的是什么”给描述好,就是关键所在。 然后集中注意力写一句话。就一句。因为如果你能更好、更快、更有创意地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我就不会对你失去兴趣。 在你开始写剧本之前先做好这一步,还能帮你把故事写得更好。
1.反讽。它必须具有某种反讽意味,还要有情感共鸣——也就是一个戏剧性的情境,一种让你不得不挠的瘙痒。
2.美妙的脑补画面。当你听到这个一句话故事时,它要能在你的脑子里绽放。一整部电影都在你脑海里上演了,通常还要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范围。
3.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它要能标定影片的基调、目标观众和成本范围,这样买家就能判断这部电影能不能赚到钱。
4.绝杀的片名。出色的一句话故事组合拳里必须包括优秀的片名,不仅要说明“它讲的是什么”,还要以一种聪明的方式说出来。
让人抓狂的一句话故事 The Logline From Hell
故事写得好还是不好其实很容易区分。如果我读到一个一句话故事时第一反应是“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那么,它就是写得好的!
有没有反讽?(反转) lsn't It lronic
我觉得这里的“反讽”更像是能吸引读者兴趣的反差。有人称作为“钩子”。 和现在抖音的一些套路一样: 音乐家唱歌 VS 医生在病房手拿吉他唱歌 普通美女变装 VS 乡野村妇变装精致美女 普通正派 VS 仙剑常胤 正的发邪
美妙的脑补画面 A Compelling Mental Picture
“她是个完美的女人——只要别喝醉。” 是不是已经有画面了?而画面的中反差,更能制作出一个“钩子”
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 Audience and Cost
绝杀的片名 A Killer Title
它说清了片子讲的是什么! 片名和一句话故事就像是组合拳,要求:反讽,期待感。
对于网文 1-书名是读者点进来的第一步,它需要讲述故事的终极目标或者核心目标。亦或者是开头的冲突卖点,反差等等吸引读者的精炼。 2-而简介则是对于书名或者故事整体或前期高潮,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是展示设定,类型,快速定位目标人群的一步。 3-总之书名,简介,开头这三点需要尽量的满足吸引,反差,冲突。管他是人是鬼,先骗进来再杀!
先别动笔 You and Your“What ls lt"
市场调查范例 A Test Marketing Example
高概念之“死” The"Death" of High Concept
就是前面的内容
Chapter 02 给我相同的东西……但要不一样!
编剧日常所面临的难题,就是怎样避免俗套。 你可以接近俗套,可以绕着俗套起舞,可以奔向俗套,甚至几乎拥抱俗套。 但在最后关头,你必须掉转方向。 你必须来一个转折。
它最像什么? What ls lt... Most Like?
或者说是那种类型 能在让读者知道具体的方向,当然其中必须要有意想不到的内容,就比如说“我怎么没想到?不是该这样的吗?” 当然我们也需要尽量的避免缝合怪,并不是加入了热门元素就能火爆。
屋里有怪物 Monster in the House
1-一个“屋子”——必须是一个封闭空间 2-罪恶事件的发生——通常是出于对钱或者性的贪婪 3-怪物的诞生——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 4-逃跑和躲藏——把那些犯下罪行的人杀掉,但放过那些悔悟的人。或者,全都要死! 核心点:未知,恐怖,紧张,别死!
大多数鬼片
金羊毛 The Golden Fleece
一位英雄为了寻找某样东西而“踏上旅途”,并在旅途结束后找到了另一样东西——他自己。 感觉更多的是主角(团)的成长。主角碰到了谁,谁给他什么启示。给了他什么教训。给了他什么工具。 这就要提《故事策略》中的人物成长三步 1-表达 2-斗争 3-克服 我觉得在“公路电影”中,这三点展示的可能更加的隐晦且广阔。
《人在囧途》
愿望成真 Out of the Bottle
满足人的欲望当然是吸引人的,大部分爽文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比如:屌丝逆袭,收到教训,明白真谛,当下最好。 相反的,则是因果报应:还有点良知的坏人(救猫咪),收到诅咒,霉运连连,明白真谛,好好做人。
《西虹市首富》 《夏洛特烦恼》
陷入闲境 Dude with a Problem
感觉最主要的就是共鸣吧,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面对强大的对手,伙伴就显得很重要了。勇气,团结,个性,头脑。最后以弱胜强的反差,带给观众情绪的满足。
《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有挂,但还是普通人,正是因为共鸣感拉满了,所以那么多人喜欢,伙伴:如果真爱有颜色,那一定是蓝色。)
人生变迁 Rites of Passage
更加纯粹的共鸣。 生活着的各种快乐,遗憾,痛苦,懊恼,努力,奋斗,破茧,成功,亲情,爱情,友情。 但是现代人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已经很难静下心来看这些了。 但无疑,一旦产生共鸣,效果是显著的。毕竟之所以有感情,所以我们才是人。
《秒速五厘米》
伙伴情谊 Buddy Love
后面补充吧
《长江七号》 《火影》中的鸣人、佐助
推理调查 Whydunit[14]
“代表”了我们的视角,展现意想不到的人性黑暗。 最终让为我们震撼中自问:“人有这么邪恶吗?” 记住:反转,意想不到,震惊,是一层层剥开人性的必要过程。
《唐人街探案》 《误杀》 《消失的她》
傻瓜获胜 The Fool Triumphant
先营造一个巨大的反差,以弱对强(某种规则制度)。然后装逼打脸,我们也能间接地获得喜悦。 这不就是网文常用的扮猪吃老虎吗?
《阿甘正转》 《隐秘而伟大》韩国 《孤胆特工》大叔
体制之下 Institutionalized
宗教疯子,群体制度,家庭规矩 当制度大于个人的时候,这将是扭曲的 将这些展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刺激
《周处除三害》中的邪教
超级英雄 Superhero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超人因为某种原因需要隐藏自己的超凡力量是,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期待。 非凡力量的增强,也是一个钩子,新能力会是什么呢?
《超人》 《蜘蛛侠》 《钢铁侠》
好莱坞黑暗的小秘密 Hollywood's Dirty Little Secret
Chapter 03 讲的是这样一个人,他……
一句话故事总会使用一些形容词:一个谨小慎微的老师,一个患有旷野恐惧症的速记员,一个胆小懦弱的银行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反派:一个保护欲过剩的警察,一个狂妄自大的恐怖分子,或者一个嗜杀成性的面包师。所以我们要给“完美”一句话故事的必备条件再加上几条,好让它更吸引人:
>一个描述主角的形容词 >一个描述坏人的形容词,以及….. >一个吸引人的、能让人产生共鸣的目标
关于谁? Who ls This About
我的确认为“谁”要为“讲的是什么”服务,给这个创意设定一些合理的角色吧,尤其是主角。 一切都是为了让“讲的是什么”更好地发挥作用。
用角色强化一句话故事 Amping Up the Logline
重点是,你要用一个最合适的主角来强化你的一句话故事,让角色推进故事的发展,千万不能让故事推着角色走: > 能在剧情环境中引发最强烈的冲突。 >在情感上有最遥远、最曲折的路要走。 >能讨绝大多数人的喜欢!
原始的驱动力 The Primal Urge
主角需要危机,需要赌注,并且这是关乎生死的。需要纯粹、简单的欲望: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对死亡的恐惧。
总结上面可以试着这样来; 一个简单的故事:人物→目标→行动→阻难→收获。 然后加入:人物反差、冲突、人性欲望、意外 并且:故事紧凑、简练、渐进式高潮、反转
给你的主角定演员 Casting for the Role of Your Hero
演员的类型 Actor Archetypes
特殊情况 Special Circumstances
不管什么情况,总之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给我讲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他…… > 能让我产生认同感。 > 能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东西。 >要有魅力,让我想继续看下去。 >要让我相信他理应获得一个圆满结局,还要...... >具有某种原始的驱动力,让我感同身受。
一句话故事的奴隶 Slave to the Logline
一个完美的主角,要能在剧情环境中引发最强烈的冲突,要有漫长而艰难的情感转变,还要有一个观众能够理解的原始目标。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动机能抓住我们。通常,主角还要能让我们本能地产生认同感。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母女、父子、兄弟姐妹、夫妻这样的人物关系设定要比陌生人更好。 按照这些技巧来修改你的一句话故事时,你必须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主角,再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反派,还要有一个明确而原始的目标或设定。
Chapter 04 来构建节拍吧!
1.开场画面 Opening Image(1)
“开场画面”指的是一部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它的基调、情绪、类型和规模都体现在开场画面中。
2.阐明主题 Theme Stated(5)
一定会有一个人(通常不是主角)来(通常是向主角)提出一个问题或做一番陈述,他所说的内容就是影片的主题。比如这个人会说“许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骄者必败”或“家人比金钱更重要”之类的。在实际中不会这么直白,会更自然一些,看似随意地带出这么一句话。主角当时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后面会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3.布局铺垫 Set-up(1—10)
主角、危机和故事的目标都在这里安置好了……而且需要这一部分让主线剧情的所有人物或明或暗全部出场。
主人公情感的保护壳(网文中不用这么靠前展示,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出内心有点缺失的主人公,留有成长的空间也是不错的) 主角的人生中缺失的东西。就像小小的定时炸弹一样,这些“需要弥补的缺憾”,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将会在剧本后面的部分引爆,暴露出来,然后被治愈。
4.触发事件 Catalyst(12)
引发事件是开启故事,必定会进入下一阶段的事件,而不是其他具有多元化的事件
5.展开讨论 Debate(12—25)
触发事件过后,则是冒险的开始,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这是主角说出“这太疯狂了”这句台词的最后机会。而且我们要让他或她意识到这一点。我应该去吗?我敢去吗?当然,去了肯定会很危险。但我的选择是什么?待在这里不动吗?
6.进入第二幕 Break into Two(25)
在转幕节点我们离开了原本的世界,也就是“正向”,进入了一个跟之前完全相反的新世界,也就是“反向”。但由于这两个世界的差别太大了,所以进入第二幕的动作一定要很明确。 同时,主角不能是被诱惑、被哄骗或不知不觉地进入第二幕,他必须自己做出这个决定。这就是为什么他是主角——他有主动性。 人物成长的第一步也会在这里显现:表达
7.副线故事 B Story(30)
喘息的机会,新人物的进入,一般情况都是爱情线的进入
8.玩闹和游戏 Fun and Games(30—35)
还不是太懂,副线的轻松时刻?为了后续冲突造成更大的反差?
9.中点 Midpoint(55)
中点要么是“高点”,感觉主角的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其实是假象);要么是“低点”,主角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其实也是假象),只有走出这个困境,情况才能好转。 主人公达到无路可退的十字路口,踏出此步便无回头路。当主人公为求情感成长而内心挣扎时,人物成长的第二步显现:斗争
10.反派逼近 Bad Guys Close in(55—75)
对主角不利的内在或外在力量开始增强。反派没有放弃,而主角孤立无援,只能自己撑下去。他即将受到巨大的打击,这就把我们带到了……
11.失去一切 All is Lost(75)
恩师祭天,法力无边;总的得死一个人来展示当下的情况,烘托氛围。
12.灵魂黑夜 Dark Night of the Soul(75—85)
只有当我们承认了自己的卑微和软弱,向命运屈服时,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先被打败,我们才能得到教训。 人物成长的第三步显现:克服
13.进入第三幕 Break into Three(85)
感谢副线故事(爱情线)里的角色,感谢副线故事里那些关于主题的讨论,感谢主角最终拼尽全力找到了打败坏人(正在逐渐逼近,并在主线剧情里占据优势)的办法。瞧!答案已经有了! 现在主角在外部(主线故事)和内部(副线故事)--两条线已经相交和融合--都占了上风,通过了所有考验,竭力找出了解决办法。现在他所需要做的,就是付诸行动。 主线和副线的经典融合方式是主角从“姑娘”那里得到启发,从而想出了一个两全之法——既打败坏人,又赢得姑娘的芳心。
14.结局 Finale(85—110)
主角把学到的教训付诸行动,克服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在主线剧情和副线故事都获得了胜利。旧的世界成为过去,新的世界秩序得到建立——这都要感谢主角
15.终场画面 Finale Image(110)
前面说了,电影的终场画面跟开场画面是相反的,用来证明事情的的确确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终场画面,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设计终场画面,请回头去检查你的剧本——肯定是第二幕里少了东西。
Chapter 05演示板:助你打造完美剧本
Chapter 06 剧本创作的不变法则
救猫咪
救猫咪这条法则说的是:“主角出场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让我们喜欢上他,希望他赢。” 附加定义是:编剧必须让观众从一开始就理解主角的处境。
反英雄的主角要怎么才能招人喜欢?因果报应类故事的主角要怎么才能获得观众的支持?这些问题同样可以用救猫咪法则来处理。剧本创作的不变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主角亦正亦邪,那就把他的对手设计得更坏!
泳池里的教皇
怎么隐藏信息交代? 轻松的氛围下交代了信息……而且非常好笑。
双重魔幻
观众只能接受一部电影里有一个魔幻元素,这是铁律。你不会看到哪部电影里有外星人从天而降,落在一个UFO里,然后又被吸血鬼咬了一口,变成长生不老外星人。
铺垫过长
等于“我想退票”!
黑人兽医,也叫糖多齁死人
简单一点更好。一次只用一个概念就行了。一次堆太多的话,你消化不了,效果也不会更好。如果你非要这么干的话,会陷入迷茫。 他是一个老兵,是一个神医,是一个商业奇才,是一个修仙者,等等。 简直搞笑!糖太多了,真的会齁死人。
小心冰川!
“危险”靠近主角的速度:极——其——缓——慢!就像冰川,一年只前进一英寸。
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风险必须是发生在我们关心之人身上的风险。而可能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必须从开头就展现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即将到来的威胁到底会导致什么后果。如果不这样做,你就违反了“小心冰川”法则。下面列举了其他过于缓慢、过于遥远、缺乏威胁性或过于沉闷的“冰川”: > 鬼鬼祟祟的反派 > 配备AK-47自动步枪的蜗牛 > 从西伯利亚寄来的赎回权丧失通知单 > 一身杀气的独腿老奶奶 > 一群愤怒的乌龟 > 蝗虫
人物弧光
你的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必须在故事中有所转变,唯一一个不变的人就是反派,主角和他的朋友都必须有很大变化
故事讲的就是改变。而衡量谁成功谁失败的标准其 实就是看谁愿意改变。好人就是那些愿意接受改变并将其看作一种正面力量的人。坏人就是那些拒绝改变,蜷缩起来自食其果的人,他们无法摆脱原本生活的惯性。要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就得做出改变。
别让媒体掺和
让媒体掺和进“我们的秘密”反而会 毁了它,会让作为观众的我出戏。
Chapter 07 这电影出了什么问题?
主角要主动
第一,主角的目标有没有在铺垫部分得到清楚的说明?你自己和观众能不能明显地看出主角想要什么?如果不能,或者你不知道主角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想清楚。要让他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目标,并在故事中不断通过行动和语言来重申。
第二,决定下一步该干什么的线索是被送到主角手上,还是他自己找到的?如果所有的一切对主角来说都轻而易举,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主角的命运不能是由别人交到他手上的,每一步都必须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
第三,你的主角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果是后者,那就有问题了。主角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是出于他强烈的欲望和想要实现目标的深层动力。如果他嫌麻烦,或者不慌不忙的,那就说明你写了一个哈姆雷特--如果你是莎士比亚,可以;但如果你是在给范·迪塞尔写角色,那就糟了。
第四,是其他人告诉主角该干什么,还是主角告诉其他人该干什么?这里要用到这样一条经验法则:主角绝不问问题!主角什么都知道,都是周围的人向他寻求答案,而不是反过来。如果你在主角的对白里看到了很多问号,那就说明有问题。主角知晓一切,绝不问问题。
第一本就犯了这样的错误,问号多,不主动
口述剧情
对于糟糕台词,还有一条附带法则,就是“要展示,不要说”。就比如夫妻两人一起走在街上时,丈夫偷看美貌小姑娘这个动作,比你写上三页对白描述他们做婚姻咨询的过程更能体现两人的关系出了问题。
通过展示而不是口述,你就给角色们留出了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到最佳水平——也就是主动。他们拥有了自己存在的目的,而不是为你存在
坏人要更坏
把主角和反派设计成相反的一对,他们的能力和力量都应该不相上下,但反派要稍微比主角强那么一点点,因为主角愿意为了赢得胜利而克服任何困难。毕竟能当反派的人,肯定已经泯灭良知了。 不能让主角太平凡了,反派也是突出主角的一部分
转折,转折,转折
剧情不能只是直直地往前推进,而是要一边推进,一边改变方向和增强力度,就相当于匀速(一种恒定不变的速度)和加速(一种不断提高的速度)之间的区别。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剧情仅仅是直直地向前发展是不够的,必须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直至故事的高潮。
情节每往前推进一步,都要释放更多关于角色的信息以及角色行为的含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作为创造情节的编剧,一定要展示出情节对角色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必须让观众看到主角身上的瑕疵,揭示 他遭受的背叛、产生的怀疑、内心的恐惧和受到的威胁。还要揭示故事里潜在的力量、未经利用的资源和反派的阴暗动机(主角对此并不知情)。情节就像转动的钻石,你要展示出它的切面,用那耀眼的反光去 震撼观众。
情感色轮
不管是喜剧片还是剧情片,调动观众的感情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运用各种情感类型,把观影过程变成一次情感体验。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去看电影其实不只是为了逃避现实,或者得到一些关于生活的教训,更是为了进入一种做梦的状态,在这个梦里,生活和生活中的情感被再现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就跟做一场美梦一样,我们必须进入电影中,在睡梦里跟着主角跑来跑去,看到爱情戏时抓紧枕头,在扣人心弦的高潮时刻捂紧棉被,然后在影片结束时醒过来。虽然筋疲力竭,被抽干了,累坏了,但得到了满足。
如果你的剧本里只有一种情感,那就用情感色轮里的各种色彩来充实你的故事。勾人欲望的场景有吗?令人沮丧的场景有吗?吓人的场景有吗?如果没有,那就从剧本里找一个好笑的或戏剧化的场景,在里面加入以上某一种缺失的色彩。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先具体选择一种缺失的情感色彩,然后回到剧本里找到特定的场景,把本来的情感基调改成缺失的那种。它们原本的动作、+/-、冲突和结果都保持不变,但是用欲望代替大笑,用嫉妒代替平铺直叙的、直截了当的戏剧冲突。运用多种多样的情感,你创作出的剧本才能让所有人都更加满意。
对白:“嗨,你好吗?我很好”
他们必须有一套自己的说话方式,这样才能让人物显得不普通。一个角色的台词就是你揭示人物性格的机会,其作用不仅在于传达他说的内容,还在于能让我们了解这个人。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就是他的性格,还能体现他的过往、他的心魔和他对生活的看法。
台词测试法:随便翻到剧本某一页,遮住正在说话的角色名字。现在读一读两个或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你能区分出具体是谁在说话吗?
后退一步
我们太想直接到达结果了,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结果之前的故事。而展现过程中的挫折能让最终的成功显得更有价值。
想要展现各个角色随着故事的发展有怎样的成长和改变,你必须让他们全都退回起点。不要一心只想着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乐趣。我们想看到过程,每个角色都一样。
不要一开始就设定一个完美的主角(除了爽文),都完美了,那还写个屁。这也是大部分无敌流中期就开始蹦的原因。 可以设计一个有着致命缺陷的英雄。
跛脚和眼罩
每个角色都要有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同时还要有能让读者深深记住的特征。读者需要一个视觉线索,通常是一个连续的视觉记忆点,来更方便地记住角色。 喝酒的剑仙,瞎眼的乞丐,市井小混混,光头的道士,戴假发的和尚
够不够原始?
请把驱动力建立在,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或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原始动力之上
总结
1.我的主角是不是动作的主导者?他是否在每一个阶段都具有主动性?是否受到一种欲望或目标的驱动?
2.我的角色有没有在“口述剧情”?我有没有像个小说家一样让角色把一切都说出来,而不是用可视化的动作来呈现?
3.反派够坏吗?他有没有给我的主角带来合适的挑战?两人是否势均力敌?
4.我的剧情有没有在中点之后开始加速和变得更紧张?在进入第三幕和大结局的时候,主角和反派有没有得到更多的揭示?
5.我的剧本里是否只有单一情感?是不是全是剧情化的,或全是喜剧化的?全是悲伤?全是挫败?是不是需要有某种必要的情感突破,但却没有发生?
6.我的对白平淡吗?做一下“糟糕台词测试”,是不是所有人说话的感觉都一样?能不能仅从说话方式上区分出不同的角色?
7.次要角色是否具有辨识度?能不能通过外表很容易地区分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说话方式、外表和习惯吗?
8.主角开始旅途的位置够不够靠后?能不能在故事里看到主角在情感上的完整成长过程?
9.够不够原始?这些角色的核心是否都触及了某种原始的欲望——被爱、求生、保护家人、复仇?
Chapter 08终于可以淡入了
野心与命运
战前准备
令人窒息的第一次接触
建立人脉
这些事不要做
推销中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