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知识点有教育概述、教育的起源及基本形态、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编辑于2021-08-16 09:31:06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
1.教育的含义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与品德的所有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2.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行;长期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4.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的分类
按教育对象分
个体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直接功能)
个体功能的表现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液生功能和间接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的表现
人口功能: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文化功能: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经济功能: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调节功能: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按作用性质分
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阻碍或消极影响作用。(如高分低能)
按作用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隐形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无计划性或非预期性是教育隐形功能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社、哲家)、沛西.能(英.教育家)
主张: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主张: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中国杨贤江等人
主张: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区别:是否具有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制度化的形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场所)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时间)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古代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
中国:中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商产生正式的学校,如“大学、小学、庠、序、瞽宗”;西周建立官学体系,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代以“中央官学”,“六学二馆”为典型;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的固定格式;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注:吏指书吏)
印度:以宗教教育为主
古希腊:古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雅典和斯巴达教育是其典型代表。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被称为文雅教育的发源地,在西方最早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为主。分为僧院学校、大主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教会教育以培养教士、僧侣为主。世俗教育: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现代教育
资产阶级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措施
1.国家建立公共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注: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
教育全民化
教育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教育的自由化)
教育多元化
教育现代化
第四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
孔子思想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主张培养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
教学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授科目,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为教材
师生关系:提倡尊师爱生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提出“不悱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
地位:是中国古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以教学论为主的教育专著。
教育作用: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2.预(预防)时(及时)孙(顺序)摩(切磋研磨);3.启发性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4.长善救失;5.尊师重道;6.藏师相辅;7.学不躐。
补充: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墨子:兼爱,非玖;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教育内容: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科学实用技术。
道家:绝学无忧,道法自然。培养目标:上士,隐君子(逍遥的人格理想)
西方古代
苏格拉底:代表理论:“产婆术”。体现启发教学的原则。曾提出“美德就是知识”,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人的智慧,完善人的道德。
柏拉图
地位: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学前公共教育的教育家。
代表作:《理想国》
主要思想: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办理,由国家进行严格的控制,主张早期良好的教育,主张体、智、德、美和谐发展,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通晓“理念世界”的哲学家
培养目标: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
地位: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代表作:《政治学》
观点: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
地位: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也是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
观点: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培根
地位:被称为近代科学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提出的归纳法桅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捷克)
地位: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人
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最早最完备的教育学专著,被看作教育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贡献:1.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提出“泛智”思想;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4.提出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禄。述了班级授课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画》。(简记: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卢梭:代表作:《爱弥儿》观点: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教育法:自然后果法
裴斯泰洛齐:1.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脑、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2.提出要素教育理论,是世界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赫尔巴特
地位:科学家留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科学(规范)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观点: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简称传统三中心)
杜威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在教育目的上,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主张儿童心,提倡“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提出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1.创设疑难情境;2.做出各种假设;3.推断假设;4.检验假设;5.获得结论。(也称五步教学法)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主要流派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伊拉
代表作: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伊拉的《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代表作: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实用教育主义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代表作: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经验和教育》《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
主要著作: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地位:克鲁普斯卡娅是世界上第一位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也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
四.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实验教学论体系:代表作《教育与发展》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和技能三大领域,代表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
五.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思想
蔡元培
地位: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思想
“五有并举”的教育方针:其著作《对于教育之意见》首次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根本)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教育独立思想
陶行知(核心理论-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核心)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晏阳初
四大教育
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
卫生教育
民生教育
三大方式
学校式
家庭式
社会式
陈鹤琴
“活教育”理论
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内容:“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
梁漱溟-中国最后一位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