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46:为什么宋朝越裁官越多?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编辑于2025-01-15 08:11:28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官僚制的自我膨胀
官僚体系,它就一定会膨胀,在政府,在企业都一样。
从组织内部的动机上做解释-“帕金森定律"
官僚机构的第一个本能,把所有给定的资源空间都占满。
第二,一个平庸的官僚,怎么保证自己的权力呢?就是招聘两个更平庸的助手帮自己。
一个胥吏,本身就是个跑腿的,但是他也倾向于给自己再弄两个跑腿的
社会学的解释-“目标置换”现象
官僚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本来的目标很容易迷失,只好盯住一些替代性的目标,甚至直接把手段变成目标。
两种目标替代
1||| 官员的目标不是尽快把事儿办成,他们的目标是办事的时候符合规则和程序,自己不要犯错误。
2||| 官僚机构把维持自己的存在当做最重要的目标
例:你如果是公司里某个职能部门的老大,你的部门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存在的。那你会允许这个问题在你和部下的辛勤工作下彻底消失吗?
官僚制
本身: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贪污腐败
官员多了,并没有什么用
官僚制的作用
没有官僚制就没有现代社会。
没有官僚制也就没有大型现代国家。
《规则的悖论》“官僚制,一种通常起源于军方的机械的组织形式,可以被调动起来去实现本不可能的构想:从无到有创造城市,登上高天,让沙漠绽开花朵。”
官僚制系统是一大套技术
横向有分工
怎么分?
纵向有层级
几个层级?
管理有规则
怎么定?
规则非个性
怎么尽可能减少官员个人意志在规则中的渗透?
运行靠文书
怎么制定文书的种类和格式?
提拔看绩效
怎么选用预留官员?怎么确认提拔官员的绩效?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历经千年,不断改进细节,到1046年,已经很成熟了
官僚制
本身: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贪污腐败
官员多了,老百姓养不起
官员多了,并没有什么用
大宋
张方平向皇帝提出了冗官的问题
8年后,他在四川当官,发现了苏洵、苏辙、苏轼
皇帝的秘书班子和宰相的工作班子
10多年前
不到30人
1046年
50多人
京官
10多年前
不到2000人
1046年
2700多人
低级武官
10多年前
不到4000人
1046年
6000人
官员数量一直在膨胀
唐太宗
长安城的京官加上地方上的要员,一共才730个人
宋太祖
全国官员的总量,不过三五千人
宋真宗
就到了八九千人
宋仁宗
17000多人
王安石变法之后
全国官员28000多
南宋的1191年
全国官员33000多人
南宋1195年
达到了43000多人
明朝
朱元璋生前定下的规矩:一个县,衙门里面的胥吏人数标准是二三十人,至多不超过六七十人
明末,一个县的胥吏至少上千人
世界
亨利三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匈牙利国王彼得·乌尔塞洛被异教徒推翻
辽国学者萧韩家奴预修《辽实录》
欧阳修作《醉翁亭记》
双面官僚制
大宋庆历六年,大辽重熙十五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双面官僚制
《文明之旅》第47期
文明1046:为什么宋朝越裁官越多?
楔子:1046
看待冗官现象的新角度
第一,因为皇权对权力现实安全的绝对追求,使得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想办法向未来推迟危机,当然与此同时也在向未来堆积成本。
第二,古人并不傻,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精明的决策,但是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巨大的“合成谬误”。
臃肿低效的大公司病,同样是现代人需要面对的挑战
凶险的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这个事是有争议的
当年的史料中其实并没有记载,反而是几十年后,丁谓、王曾、司马光,才在他们的私家著述中提到这个事儿
赵匡胤称帝初承受不了人心摇动
赵匡胤和各地实力派之间的默契:你承认我这个皇帝,条件是我不动你
除了两个公开反对他的武将,剩下的武将位置一个没动。连文官也没敢动。
杯酒释兵权的真正步骤
第一步
换了禁军当中资历比较浅的两个人,让他们到地方上去当节度使
第二步
动慕容延钊和韩令坤,这两人在禁军中的声望非常高,赵匡胤当皇帝后,还管慕容延钊叫大哥。
原来的副职扶正,这个时候禁军剩下来的几个重要将领,都是赵匡胤更亲密的小圈子里的人。
第三步
又过了几个月,小兄弟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才被全部拿下。
换上来的是对赵匡胤有绝对的忠诚的人。
各式各样不同级别的“杯酒释兵权”
对皇室宗亲不放心,给个有虚名儿的官儿
对不想用但是还有影响力的元老不放心,给个有虚名儿的官儿
对官员的没出息的子弟,这样的孩子养在家里也是个不稳定因素,给个有虚名儿的官儿
表现不错的胥吏,总得给人一个奔头,给个初级的官儿
常年参加科举,但就是考不中的儒生,留在民间也是个风险,也多少给个有虚名儿的官儿
杯酒释兵权
本质是用名义上更高的,收入也更多的职位,来置换实权
面对挑战的时候,古人和我们没什么区别,一样的聪明,也一样的迷茫。如果他们反复做出同样的选择,那一定是因为,这就是他们在当时条件下能找到的最佳解决方案。
有趣的视角差异
从事后看,总觉得滥封官爵,把财政拖垮的皇帝很愚蠢
如果是当事人,又会觉得吝惜爵赏的人很愚蠢
隋炀帝、一个项羽,这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败者,共同特点是不舍得封官。
而吸取教训的李渊和刘邦,反倒是在封官问题上非常慷慨的人,这两个人成了一个大汉、一个大唐的开国君主。
官僚机构的膨胀是一个不理性决策吗?
这是每一个危急时刻的理性决策堆出来的一个荒谬现象。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概念,就叫“合成谬误
每个人做的都对,但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谬误
“冗官现象”就是这样的“合成谬误”
为什么皇帝会纵容官僚体系的膨胀?
例:李渊起兵造反,滥封官爵
李渊的基本逻辑
第一,我手头的资源,要省着用。打天下呢,手头紧得很
第二,如果你们愿意要未来的资源,甭管是官位还是钱财,要多少我给多少,我才不替未来省着呢。
第三,之所以我对现实资源很吝惜,对未来的资源很慷慨,是因为:我哪儿知道我有没有未来?
皇权是独占性的。要么全有,要么全输
皇帝的视角,官位的本质是一张在未来才兑现利益的支票。
现代研究,总结了冗官问题的原因
1|||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代搞出了一种重床叠架的官制,让官员之间互为牵制,一个干活的后面还有八个看着他干活儿的,所以官儿就多;
2||| 为了推进科举制,朝廷录取的进士的数量远超前朝。仅仅宋太宗一朝就录取进士近1万人。所以官儿就多;
3||| 朝廷还有一些恩荫制度,所以官儿就多
“恩荫”就是一个人当了官,可以照顾自己的亲戚子弟也当官,在他的大树底下乘凉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步步惊心
《文明之旅》第47期
文明1046:为什么宋朝越裁官越多?
合成谬误